•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刘凤浩:以才智胜出的探花郎
...机一动,脱口而出:“春牡丹,夏芍药,秋菊冬梅,臣乃探花郎。”乾隆一听大为吃惊,觉得人不可貌相,这个人真有才华。但他还是因为对刘凤浩的外貌有些不满意,不甘心将状元给他,于是乾隆帝就以刘凤浩的对联中自比探...……更多
和珅的聪明才智:凭借对乾隆的了解成功押题作弊
...有这样才能作弊。殿试考试的前三名依次是状元、榜眼、探花,之后是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只要考中,就都是进士了。殿试是科举考试中级别最高的,清朝的时候是在太和殿进行的,后期是在保和殿进行。不仅是在宫中举行...……更多
乾隆出上联挖苦丑陋考生,考生从容对出下联,乾隆大喜:赐探花
江东子弟多才俊,乾隆年间,江西出了一位探花郎,有“才”但不“俊”,非但不俊秀,据说相貌奇丑,迎面走来都能吓哭小孩,就连乾隆见了都忍不住用对联挖苦,没想到这名才子态度不卑不亢,文思泉涌,从容对出下联,...……更多
刘凤诰:以才华和勇气征服乾隆帝
...考生居然接出了精彩的下联,让皇帝刮目相看,直接赐予探花!一、天降横祸这位乾隆皇帝都觉得样貌奇丑的学生名叫刘凤诰,他并不是一出生五官就有缺陷,而是后天的一场飞来横祸,导致他的容颜被摧毁。刘凤诰于1761年出...……更多
颜值在古代科举中的隐藏重要性
...生来说,是最高兴的一件事。但其实,如果有考生中的是探花,他们反而会比中状元还高兴,这是为何呢?探花,是殿试中的第三名,第一名是状元,殿试三甲同为进士。中了第三名比第一名还高兴,是不是傻了?其实不然,探...……更多
独眼才子刘凤诰:以才胜貌,乾隆皇帝难掩赞叹
...刘凤诰不假思索写到“春牡丹,夏芍药,秋菊冬梅,臣本探花郎”。众考官暗暗叫好,这个第一选的名副其实,真长脸啊。乾隆看完哈哈大笑,心里叹服,称刘凤诰为江西中的大器,国家不可多得的人才,当场宣诏,录取刘凤诰...……更多
...榜的考生有一个排名,状元就是第一名,其次就是榜眼、探花。但是许多中了探花的人比中状元还要兴奋,这是为什么呢?贪官界的典型人物,清朝和珅。和珅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历史人物,他也是探花出身,不知道因何原因就受...……更多
清代科举探秘:状元头衔背后的荣耀与仕途起点
...。文殿试分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称状元、榜眼、探花;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一名称传胪;三甲赐同进士出身。获得“文状元”头衔后,他就会立即被授予官职,授从六品翰林院修撰(掌修实录,记载皇帝言行,为皇帝讲...……更多
赵翼苦读入仕,居官不上,退而立言,终成大家〔243〕
...近身手书,而甚得欢心,屡受奖赏。四、奋然夺魁,屈为探花科举时代进士登科,才是为官正途,否则,尽管精明强干,才智过人,也只能做幕僚文吏。赵翼为吏,风生水起,但他并不满足,他要登科为官,状元之魁也志在必夺...……更多
乾隆朝最尴尬的一次科举,官员多说了一句话,第11名成了状元
...第12名的沈初、第13名的韦谦横分别被定位状元、榜眼和探花。 原来,这位御史有一位仇家的孩子名叫褚廷璋,才华非常出众,被定在前十名之中,这位御史是怕这个孩子万一被点了状元,将来对自己不利,所以才故意闹了这一...……更多
科举背后的权力与利益:状元是如何产生的?
...科殿试,原定状元为江苏人赵翼,榜眼为浙江人胡高望,探花为陕西人王杰。正常情况下卷子要皇帝钦点完再拆封,这科因御史奏改,遂先拆封。乾隆皇帝看到名次后,问阅卷大臣:“本朝陕西有无状元?”大臣们回答没有之后...……更多
乾隆与刘凤浩:相貌与实力的对决
...轻人,相貌仍然占据一定成分,因此皇帝说:“你是这次探花”。但事实证明,干隆并不引人注目。这位刘凤浩在仕途上表现出惊人的公平无私,忠于职守,官位也不断晋升,为调整做出了很多贡献。 ……更多
金榜题名背后的荣耀与辛酸:揭秘科举状元与进士的真实生活
...学子就会获得进士功名,榜首则被人称为状元郎,榜眼和探花则是皇榜第二与第三。在采用科举考试选拔人才的这一千二百多年里,仅仅有数人连中三元,也就是在乡试、会试和殿试这三场考试中每一次都取得榜首的资格,也就...……更多
清朝浓墨宰相刘墉的艺术造诣
在清朝时期有着“淡墨探花,浓墨宰相”的说法,这句话并不是说针对所有的探花和宰相来说的,而是针对著名书法家王文治和刘罗锅来说的,王文治是一位极其有才之人,又高中探花,书法文明海内外,而且他善用淡墨,故...……更多
在古代考中进士就能做官吗?科举考试的利与弊是什么?
...行恩赐和检阅。榜单的前三名进士也被称为状元、榜眼和探花,也是所有进士中最先受到皇帝召见的。尤其是状元,他会站在只有皇帝才能经过的御道上,肩上披戴着两条红绸带,状元帽上插着两枝用薄铜叶制成的金花,故有“...……更多
毕沅的人生机遇:因值夜班看奏折意外中状元
...科考的第一步,先得举人,才能进京,去搏一搏状元榜眼探花。好在,毕沅的能力十分的强,在得中举人后,被以举人的身份,授予内阁中书,撰拟结写诏令。这是十足的磨练。后来,毕沅十分受器重,又升入军机处,担任军机...……更多
清朝时期的七品知县能够面见皇上吗?
...期,殿试分为三甲,其中一甲三名,分别是状元、榜眼和探花,他们将直接进入翰林院供职;二甲和三甲的进士则需经过吏部考核,根据其成绩和特长分配到各个部门任职。在雍正时期,外放的知县也要由皇帝面试,接受皇帝的...……更多
同样是进士,甲等不同反映在授职上,又有哪些显著区别呢
...讲这个话题。先来说一甲进士。一甲三名即状元、榜眼、探花,对于一甲进士的授职情况,相信大多数读者都是很清楚的。按例,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榜眼、探花授翰林院编修。也就是说,一甲三名享有特权,不用像二、三甲进...……更多
当谢灵运诗歌成为科举热题
...宫换羽声”,引发裂变效应。《游赤石进帆海》:状元变探花的故事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亦是名篇,首句“首夏犹清和”就一鸣惊人,从唐代到清代,多次成为古代“高考”“公务员考试”的热门考题。清乾隆皇帝是诗狂,...……更多
清朝科举制度:从举人到进士的晋升之路
...甲,其中“一甲”三名,分别为“状元”、“榜眼”和“探花”,赐“进士及第”;“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某甲第某某名”,即为清朝科甲出身的官员,携带一生、不可更改...……更多
状元榜眼探花联名题刻重现乌山
...间发现了一段南宋佚刻。这是一段由福州籍状元、榜眼、探花以及30位闽籍同榜进士联名的摩崖题刻。福建省文史研究馆原馆长卢美松表示,福州历来科举兴盛,佳话连连,816年前福州人包揽科举三鼎甲,历史上仅此一次。这段...……更多
清朝军机大臣的权力与责任:以张廷玉、刘统勋、于敏中为例
...年(1764年)中举,隔年参加会试,考中一甲第三名,得探花,乾隆帝认为他是大臣之子,就把他改为二甲第一名。进入仕途后,董诰历任礼、工、户、吏、刑各部侍郎,《四库全书》副总裁,奉命辑《满洲源流考》,充武英殿...……更多
作为雍正皇帝的得力助手,一位名臣李卫的五个儿子后来怎么样了?
...高,不过结局却是最不好。 长子李星垣是乾隆年间的武探花,曾担任御前二等侍卫,后来外调安徽担任游击,只是在李卫死后,李星垣在官场沉寂了几年,后来又逐步上升,从游击升参将,后又升到总兵位子,到乾隆二十七年...……更多
科举考试:古代的公平选拔与官场变革
...升职成为晚清重臣。但只有状元才能官至六品。而榜眼和探花都位居七品相当于县丞。虽说只有一品之差,但状元一般都在天子脚下活动,他们更容易和皇帝与朝中大臣接触到,得到赏识的机会也会比其余的进士们多很大,所以...……更多
窥斑见豹“书院风”
...翰香书院碑刻遗存窥斑见豹“书院风”翰香书院的匾额为探花张岳崧所题。 李幸璜 摄翰香书院主体建筑内部构造。 李幸璜 摄翰香书院里陈放的碑刻,记述了该书院的发展和演变历程。李幸璜 摄 ■ 管仲乐海口市龙华区龙泉镇...……更多
中国历史上10大状元排行榜
...来浙江省的第一位状元。他在殿试的时候被主考官拟定为探花第三名。然而,这哥们儿的运气简直是爆表了,顺治帝在阅览他的考卷时,居然根据他的答题内容行文雅正和书法端庄秀丽来推断他的人品,直接将他钦定为状元。看...……更多
科举制度的演变:从周朝到宋朝的选拔之路
...第一名叫做会元,也就是状元。第二名是榜眼,第三名是探花。这三个位置,当当年万千学子的梦寐以求。到了宋朝,这个和士大夫共天下的朝代,这个重文抑武的朝代,本来科考会变得的更加完善,可是宋徽宗生怕历史没有他...……更多
清朝胆子最小的大臣,儿子科考中了探花,他却请降成二甲
...至可以说他胆子非常小。在一次科考当中他的儿子考中了探花,但是为了避嫌,他特意让监考把自己儿子的成绩降成了二甲头名。能够谨慎到这种程度,在历史上也是非常少见的,这位官员就是清朝的张廷玉。张廷玉出生在一个...……更多
清朝科举制度:各级功名详解
...甲、三甲三个等级。其中一甲三名,分别为状元、榜眼、探花;二甲称“进士出身”;三甲称“同进士出身”;统称为“进士”。清朝时期的“进士”,一般会分发到翰林院任庶吉士,等于进入了清朝预备干部队伍。而后,“进...……更多
...“我们湖南自从国朝定鼎,二百六十来年,状元、榜眼、探花三鼎甲齐全,解元也得了不少,就只差一位会元。正好我在场中看到湖南省举子的一卷,写作俱佳,确实够得上会元之选。可是按照‘正大光明’的次序而论,我班次...……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夺取南京后,为何杨秀清不直接攻打燕京
实力不允许,杨秀清只要头脑不“发烧”,绝对不会全军杀向燕京,这无异于找死,并非明智之举。一、太平天国3次北上的争论北上燕京
2024-07-11 20:38:00
汉景帝为凝聚人心,斩杀晁错,三个月后平定七国之乱
前154年,汉景帝削藩,对晁错说:“爱卿,还是你懂我,是忠臣”。次日,汉景帝下令将晁错腰斩,晁错死时,身上还穿着朝服。那么
2024-07-11 20:41:00
为何说没有卫青、霍去病,汉武帝击败匈奴的概率不大
汉朝帅才凋零,没有卫青、霍去病:汉武帝击败匈奴的概率不大,汉军以防作战为主,被动挨打,灰头土脸。近代有诗:“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2024-07-11 20:48:00
朱元璋为何2次派出使者,想对元朝“称臣”
朱元璋2次派出使者,想对元朝“称臣”,摆脱困局。1360年,是朱元璋最困难也是最危险的一年,但朱元璋挺过来了,时代成就了洪武大帝
2024-07-11 20:50:00
65岁老将曾天养,跟湘军单挑为何坠马而死
1854年,65岁老将曾天养被小兵打死,两湖太平军为他“素服6天”。曾天养勇猛善战,却逞匹夫之勇,导致西征局势恶化,湘军夺取武昌
2024-07-11 20:56:00
为何说乾隆活了89岁,带走了“康乾盛世”
乾隆活了89岁,他看着道光长大,却给孙子道光、曾孙咸丰留下烂摊子,也是一种悲哀。一、论寿命和在位时间,古代帝王很少能跟乾隆掰手腕古代医疗水平有限
2024-07-11 21:02:00
邓艾66岁率兵灭亡蜀汉,为何67岁被处死
264年,67岁的邓艾在囚车里被打死,留在洛阳的儿子也全部被杀,孙子发配西域充军。邓艾为人高调,即便灭亡蜀国,也会被司马昭抛弃
2024-07-11 21:04:00
石达开为何会在大河畔全军覆没
大渡河畔,清朝都是“杂牌军”,战斗力一般。石达开优柔寡断,不敢孤注一掷,放手一搏,结果全军覆没。一、杨秀清遭遇包围,当机立断
2024-07-11 21:06:00
为何说论综合实力,陈玉成不如李秀成
综合实力,李秀成甩开陈玉成几条街,两人不是一个档次。一、对人才的培养,陈玉成不如李秀成1856年9月,天京事变爆发,这是太平天国的悲哀
2024-07-11 21:08:00
李秀成被俘虏,曾国藩为何不将他凌迟
曾国藩不是害怕清朝,而是英雄惺惺相惜,他让忠王李秀成死得体面,有尊严地结束一生,故而没有凌迟。一、李秀成被俘虏经过,及其受审天京之战最后两个月
2024-07-11 21:09:00
为何说建文帝稍微用点心,不着急削藩,可以搞定朱棣
建文帝自认为比朱元璋聪明,太过自信,否则朱棣只能安分守己,乖乖当一位贤王。朱允炆想要“输”,难度太大,稍微用点心,就可以摆平朱棣
2024-07-11 21:13:00
刘邦最痛恨的功臣是谁,为何册封什邡侯,得以善终
雍齿,刘邦最痛恨的功臣,却不敢杀他,还册封什邡侯,好吃好喝招待。刘邦不是大度,而是雍齿的社会影响力太大,关系到西汉国祚的传承
2024-07-11 21:15:00
邓愈为明朝开疆数千里,儿子为何被朱元璋绞死
1377年,卫国公邓愈班师途中病逝,朱元璋大哭,停朝3天。13年后,朱元璋绞死邓愈的儿子邓镇,但邓愈家族依然享受荣华,没有受到牵连
2024-07-11 21:16:00
朱元璋麾下首席大将是谁,地位比徐达、常遇春高
1362年,朱元璋设宴款待大将邵荣,一边喝酒一边流泪。邵荣心情不好,没有饮酒,一脸忧愁,但从容赴死,被斩首示众。邵荣,第一个被朱元璋处死的大将
2024-07-11 21:17:00
清朝为何裁撤鲍超的“霆军”
鲍超成就了曾国藩中兴名臣之首的“功绩”,却无奈成为“弃儿”。鲍超晚年悲剧命运,是权力博弈使然,他是牺牲品。一、鲍超成就了曾国藩1858年11月
2024-07-11 20:0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