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乾隆朝最尴尬的一次科举,官员多说了一句话,第11名成了状元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1-04 15:02:00 来源:戏说三国

科举在古代是选拔人才的常用方式,从隋朝开创科举考试以来,经过唐宋时期的发展,到了明清时期,科举制度已经非常成熟,读书人通过童试、乡试、会试、殿试,最终成为封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虽然科举制度在今天看来有许多弊病,但在古代,不失为最公平的选拔方式。乾隆朝最尴尬的一次科举,发生在乾隆二十八年,乾隆殿试结束后,官员多说了一句话,前十名被全部换掉,第十一名成了状元。

乾隆朝最尴尬的一次科举,官员多说了一句话,第11名成了状元

乾隆在位60年,执政时间较长,身边名臣如云,在众多汉臣中间,乾隆最喜欢、最敬佩的汉臣就是刘统勋。刘统勋为官清廉,大公无私,一生都在为国为民操劳,最后累死在去上朝的路上,乾隆赐他谥号为“文正”,堪称文官中最高的评价。

乾隆朝最尴尬的一次科举,官员多说了一句话,第11名成了状元

刘统勋出生在书香门第,他的爷爷是清朝顺治年间的进士,他的父亲是康熙年间的进士,刘统勋本人是雍正二年的进士,他的儿子刘墉是乾隆钦此的进士,这种“四代皆进士”的特殊履历,非常罕见。乾隆登基后,刘统勋在治理水患,救济灾民方面功勋卓著,又因为刚正不阿,敢于弹劾张廷玉和讷亲,得到乾隆的赞赏,一路升迁。乾隆二十六年,刘统勋已经是东阁大学士,上书房大臣。两年后,也即使乾隆二十八年,刘统勋被认为命殿试阅卷大臣。

乾隆朝最尴尬的一次科举,官员多说了一句话,第11名成了状元

乾隆二十八年是农历葵未年,所以这一年的科举又被称为葵未科,在经过会试之后,一共录取了188位进士。按照惯例,这188位进士都要参加殿试,殿试时,乾隆亲自主持,之后,就是刘统勋这位殿试阅卷大臣的活了,他召集同事们抓紧阅卷,用了1天半的时间,就把188份试卷全部阅完,并整理出名次,呈给乾隆过目。

乾隆朝最尴尬的一次科举,官员多说了一句话,第11名成了状元

乾隆正在看名单时,有一位御史求见,御史说贡院外面流传,说刘统勋收受贿赂,前十名的名单早就定好了。乾隆大吃一惊,刘统勋一脸冤枉,表示绝无此事。最后,乾隆为了以防万一,也为了保全刘统勋,竟然将前十名的人都换掉,把第11-20名的考生都提到前十名,因此当年的前十名算是倒了霉,第11名的秦大成、第12名的沈初、第13名的韦谦横分别被定位状元、榜眼和探花。

乾隆朝最尴尬的一次科举,官员多说了一句话,第11名成了状元

原来,这位御史有一位仇家的孩子名叫褚廷璋,才华非常出众,被定在前十名之中,这位御史是怕这个孩子万一被点了状元,将来对自己不利,所以才故意闹了这一出。可知,科举知道虽然公平,在乾隆跟前,也不过是儿戏,第11名的秦大成走了大运,成为葵未科状元。

事后,乾隆派人细查,得知刘统勋并没有受贿,但金榜已经公布,为时已晚,于是更加信任刘统勋。而御史素来有“言官无罪”的护身符,也没有被处罚。

乾隆朝最尴尬的一次科举,官员多说了一句话,第11名成了状元

小编认为:历来科举考试,尤其是到了殿试环节,没有既定的标准,谁是状元,全凭皇帝个人心情。明朝时,嘉靖帝因为不小心把朱砂滴到第二名的名字上,于是认为这是“天意”,就把第二名点为状元;还有因为名字取得太好,被点为状元,这种事情历史上很多。或许,殿试才是科举“公平”中的“不公平”吧。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04 16: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从状元答卷揭示古代科举的严格与才华的展现
...就非常难考,这让状元更是难上加难。相信很多人都听过一句话,“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这句话的意思是说30岁考中了明经科,年龄算很大的;但是如果你五十岁考中了进士科,那说明你
2023-10-10 08:42:00
他本是状元之才,却因为容貌不佳最后变成了“探花”
...才华过人,而且容貌俊美。 可是,这却不是惯例,清朝乾隆年间,特别注意颜值的乾隆皇帝,却将一个容貌丑陋之人封为了探花,这让当时的文武大臣都对此大吃一惊。特别看脸的乾隆皇帝,竟
2023-05-18 15:17:00
他是史上最牛主考官,大字不识一个,靠画圈圈定状元
...子的追捧。说到科举考试,小编这里就有一件发生在清朝乾隆时期,令人大跌眼镜的趣事,科考时的主考官是武将,而且还大字不识一个,看到这,懵了吧?不识字能当主考官?别急,下面,请跟随
2022-12-25 21:37:00
他因长相丑陋,科举殿试遭乾隆百般刁难,对答如流却成探花
...元的,但是因为相貌丑陋却只能当一个探花,这个人就是乾隆年间的刘凤诰。其实刘凤诰本身的相貌虽说算不上是英俊,但也是中人之姿,所以在官场上几乎是不会有任何的影响。但是刘凤诰在一次
2023-04-26 05:00:00
...实际当中,纪晓岚的地位其实是非常尴尬的,有一次他向乾隆提了点意见,乾隆皇帝竟然直接骂他是“倡优”。 所以由此来看,纪晓岚虽然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但在官场上的存在感,其实远没
2023-05-04 15:59:00
一位书生靠拍马屁,竟然被嘉庆钦点为状元
...代皇帝无视考生成绩,仅凭自己喜好就随意钦点状元,如乾隆因喜爱排第十的考生胡长龄名字的寓意,就取其为状元,慈禧不喜欢成绩第一考生的名字(朱汝珍)和籍贯(广东),就钦点了刘春霖为
2022-12-31 19:26:00
毕沅的人生机遇:因值夜班看奏折意外中状元
...身份实在是不够看。于是,已经在军机处入职的毕沅,在乾隆二十五年,又报名参加会试。靠着幼时的才学以及在军机处任职的一些经验,毕沅轻而易举地就榜上有名,是否能登科,就要看殿试的表
2024-01-29 14:42:00
盘点古代科举奇葩事:考生在考场练“神掌”,被乾隆皇帝赶出考场
...公,运气就没那么好了。他不但没有“打”出状元,还被乾隆皇帝赶出考场,甚至被永久性封杀。这位倒霉鬼叫王仲瞿。王仲瞿是浙江嘉兴人,来头十分的不小。他是随园老人袁枚的学生,写诗极好
2023-04-21 10:03:00
古代科举考试有多难,他终其一生都没考上
...的官员选举制度——科举考试到底有多难这里有一份数据乾隆五十四年四亿人中才通过了96人!正是因为这么低的录取率,所以范进中举才会得知自己中了举人之后乐到发疯,所以吕秀才三岁识千
2023-07-10 07:59: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连环画·我家住过八路军②|栗子树下的交通站
策划:刘成群监制:张文君 梁海涛统筹:张洪杰 杨佳薇审核:陈红梅 刘丽普 曹青文案:宗苗淼 王学峰 李春炜制作:齐媛媛 曹旭 翟晓晖 宋学双鸣谢:灵韵数字艺术工作室
2025-08-05 08:28:00
97岁抗战老兵刘益谦:只想把受伤的战士照顾好,少疼一分是一分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褚思雨 康岩回望烽火岁月,97岁抗战老兵刘益谦的话语朴实而坚定:“一当兵我就被分到了卫生队,其实心里想得很简单
2025-08-05 12:05:00
团城演武厅 香山脚下的清代阅兵场
◎户力平在香山脚下,有一座椭圆形的城池建筑,青灰色的城墙,绿色的琉璃瓦顶,在远山的映衬下,显得雄伟而古朴,这就是具有260多年历史的清代阅兵场——团城演武厅
2025-08-05 14:45:00
山河铭记丨新四军东进肥东白龙:皖中抗战的中流砥柱
大皖新闻讯 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持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牺牲最多的民族解放斗争,也是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斗争
2025-08-05 14:46:00
读方志 行贵州|地方志勾勒的榕江摆贝苗族风情画
当我们翻开那泛黄的《榕江县志》《榕江县乡土教材》等,榕江县兴华乡摆贝苗寨的风俗画卷,便在眼前徐徐铺展。这座隐匿于月亮山深处的古老苗寨
2025-08-05 14:51:00
延安宜川县悬崖造林队王永红:从人工攀崖到无人机助力,从光秃秃的山到穿上绿衣裳,黄河沿岸每片林都是留给子孙的传家宝。来源:华商网编辑:宁姝媛
2025-08-05 16:34:00
梁带村古芮国遗址博物馆里,七璜联珠组玉佩和梯形组玉佩结构复杂,组合规整,饰纹精湛,“美哭”外国留学生:“陕西除了兵马俑,韩城的这些文物也值得一看!”来源:华商网编辑:宁姝媛
2025-08-05 17:39:00
安庆将重现振风塔与镇皖楼“双雄并立”胜景
大皖新闻讯 聚天地之灵气,固皖城之门户。8月4日,安庆市镇皖楼复建工程拆迁工作启动。随着镇皖楼复建,安庆将重现振风塔与镇皖楼“双雄并立”胜景
2025-08-05 17:40:00
范建章,又名范敬章,1905年8月23日生,毕节县(今毕节市)鸭池区头步桥乡金钟村人。1923年范建章入伍,在贵州军阀周西成部当兵
2025-08-05 23:11:00
“文”道贵阳贵安|文昌阁:一张邀约世界共鉴的文化名片
清晨薄雾尚未散尽,文昌阁古老的城墙下,数位市民已凝神聚气,起手推掌。太极招式行云流水,与飞檐翘角勾勒的天际线浑然一体,仿佛四百余年的时光脉搏在青砖黛瓦间沉稳律动
2025-08-05 23:11:00
曼行吉林|疆理虽重海,车书本一家
8月5日,“曼行吉林”进入第六天,蒙曼一行继续在国道G331吉林段开启文化探寻之旅。 “疆理虽重海,车书本一家。盛勋归旧国
2025-08-06 03:22:00
听说这个博物馆能找到三星堆同款?还有这些同款好物→
万万没想到在黔西南州博物馆竟然能找到三星堆博物馆同款↓↓↓图左为三星堆博物馆汉代摇钱树图右为黔西南州博物馆东汉摇钱树(图/杨瑶)不仅如此黔西南州博物馆还有隐藏款的“mini版青铜
2025-08-05 20:35:00
习言道|谈到这位加拿大人,习近平称“家喻户晓”
中新网8月4日电 题:谈到这位加拿大人,习近平称“家喻户晓”“中国人民将永远记住你们,记住世界人民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作出的牺牲和贡献
2025-08-05 21:48:00
山河铭记|一张泛黄的毕业证
大皖新闻讯 “这张证书见证了我父亲的革命岁月,是他革命生涯留下的唯一物件,我把它捐赠给安徽革命军事馆。”安徽萧县的刘长青向大皖新闻记者讲述了父亲刘永泰《雪枫军政大学毕业证书》背后的故事
2025-08-05 12:29:00
“太原工程队”的血泪记忆
浴血山河——抗战中的太原被关押劳工在“太原工程队”农场劳动。(图片由太原市档案馆提供) 众所周知,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后
2025-08-05 13:4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