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许舒昕)走进位于思明区大同路7号的厦门侨批馆,一艘悬挂在空中的福船映入眼帘,船旁飘扬着一封封穿越时空的侨批信笺,仿佛让人置身于百年前的海上风帆与家国情深之间。这一装置名为“落纸烟云”,寓意华侨跨越重洋、传信家乡的历史画面。昔日,水客们正是将这些承载着海外游子乡愁与牵挂的侨批,存放在福船的水密舱中,托海风传情,寄纸短情长。近日,厦门侨批馆正式向公众开放。记者走访展馆,探寻策展幕后故事。
这座老建筑曾历经百年风雨。它原为厦门英租界时期的“英商水陆行”。1920年代这栋楼曾为陈嘉庚先生的亲家、马六甲首富曾江水所有。民国后期成为国民党“联勤总司令部”驻地,解放后又作为航务局办公场所和医务室使用。2022年5月12日,策展团队决定将侨批馆落址于此。修缮之初,他们先对这座无主公房进行结构加固和保护性维护,在尊重历史原貌的基础上,为其注入新的生命。
筹备过程中,策展团队查阅大量史料,认为侨批信钱合一的方式,是华人的独特智慧。“侨批不仅寄托着游子对家国的深情,也实实在在推动家乡的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在策展人看来,侨批精神的当代意义,在于家族的延续与文化的认同——那份“无论身在何处,心始终在家乡”的情感共鸣,是展览希望传递的核心。
展馆分为三层,设置了“侨批文化展厅”“侨批记忆展厅”和“侨批会客厅”。在二楼展厅,三只鞋(一只小脚鞋、一只绣花鞋、一只高跟鞋)格外引人注目。这背后是一段感人的侨批故事——闽籍华侨、同盟会成员黄开物,旅居海外期间接触到新思想,连续十多年通过侨批劝导妻子“放足”。此外,1938年厦门沦陷后的侨批,通过一整面墙的家书陈列,展现战火中普通人的坚守与思念。
展馆还融入沉浸式体验与互动设计。在“侨批跨界中国”互动装置前,观众可双手握住舵盘,轻轻转动,屏幕上便会出现侨批漂洋过海的邮路地图,体验一封家书跨越万里的旅程;“纸短情长”侨批书写互动区则邀请观众亲手写下一封信,感受那份笔墨间的温度。在二楼,观众还可以拿起听筒,聆听闽南话朗诵的侨批原文。此外,馆内“尺素银行”特别设计一排保险柜,供观众捐赠或寄存与侨批有关的信件、纪念物,让记忆得以延续。
策展人表示,这些信笺背后承载的情感是相似的、共通的。希望透过这些小人物的故事,折射整个时代的变迁。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11-02 05: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