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同样是进士,甲等不同反映在授职上,又有哪些显著区别呢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1-10 15:03: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明清科举史料中经常会提到这么一句话:“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那么,同样是进士,甲等不同反映在授职上,又有哪些显著区别呢?

同样是进士,甲等不同反映在授职上,又有哪些显著区别呢

御史以清代为例,来具体讲一讲这个话题。

先来说一甲进士。

一甲三名即状元、榜眼、探花,对于一甲进士的授职情况,相信大多数读者都是很清楚的。按例,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榜眼、探花授翰林院编修。

也就是说,一甲三名享有特权,不用像二、三甲进士那样,需要通过朝考来决定能否成为庶吉士。但是一甲三名所授的官职,也仅仅是象征性的,他们也需在庶常馆学习三年,直到散馆后方能授予实职。

那么这就会产生另一个问题:如果二、三甲进士也考入翰林院,是不是就意味着与一甲三名就处在同一起跑线了呢?

同样是进士,甲等不同反映在授职上,又有哪些显著区别呢

从清代的情况来看,区别还是有的。有人作过统计,清代114名状元,官居二品以上的多达44人,官居四品以上者高达86人。榜眼、探花的数据略低,官居四品以上者分别为62人、47人。

可见,一甲三名的官运平均值明显要高于二甲、三甲进士。而且一甲三名按例是不会外放知县的,最差的也是正六品的主事。

再来说二、三甲进士。

二、三甲进士的出路取决于朝考的成绩。通常来说,二甲进士通过朝考的成功率更大,三甲进士多少还受到一些歧视,在录取时很难跻身翰林院。当然这也不绝对,像曾国藩就是三甲进士,但他照样通过朝考,成为庶吉士。

同样是进士,甲等不同反映在授职上,又有哪些显著区别呢

有了朝考这一环节,便把二、三甲进士划分出了翰林、非翰林的这一重要分界线。我们不能说三甲进士的仕途就一定不如二甲,但可以肯定的是,翰林出身的必然胜过非翰林出身的。

庶吉士散馆后,主要有两条出路,也是因考试成绩而定的。

成绩优等的在翰林院、詹事府任职,走纯粹的学官路线。而这条路线,正是清代文官通向入阁拜相的捷径,因为素来就有“非翰林不入内阁”的潜规则。

成绩二、三等者,被安排在各部院任职,走得是行政文官的路线,极少数也会外放知县。这一类官员因熟悉部务,又有翰林出身这一金字招牌,故而上升空间也很大。

同样是进士,甲等不同反映在授职上,又有哪些显著区别呢

二、三甲进士没有通过朝考的,那么只能在六部任职,或是外放知县了。这一类人,往往难以得到提升,若是京官能到郎中这个级别算是到头了;若是外放知县,恐怕一辈子都难以晋升。

如此,便能把二、三甲进士分为四种:即翰林出身走学官路线的、翰林出身在部院任职的、非翰林出身在部院任职的、非翰林出身外放知县的。

以乾隆十九年甲戌科为例,具体来看看这四类进士的仕途情况。

这一科录取了241人,其中二甲70名,三甲168名。纪晓岚便是这一科中式的,位列二甲第四名,后点为庶吉士,他走得便是典型的学官路线。

同样是进士,甲等不同反映在授职上,又有哪些显著区别呢

二甲第二十五名是王士棻,他走得是翰林出身在部院任职路线;三甲第九名李昌昱,走得是非翰林出身在部院任职路线;三甲第四名任增,走得是非翰林出身外放知县路线。

纪晓岚虽然有“清代第一才子”的美誉,但他前半生的仕途并不算很顺利,散馆后被授予编修,不久迁左春坊左庶子。

乾隆三十三年,吏部议准调纪晓岚为都匀知府,但乾隆帝认为纪晓岚之长在学问,并不适合做地方官,因此加其四品衔继续留任庶子。

可以看出,纪晓岚自考中进士后,花了十四年时间由七品做到了四品。这在翰林官中,升迁速度绝对是拖后腿的。纪晓岚的仕途高峰在乾隆中晚期,最终官居从一品的协办大学士。

同样是进士,甲等不同反映在授职上,又有哪些显著区别呢

王士棻翰林出身,散馆后因成绩列为三等,被委任为刑部主事。他的经历比纪晓岚要坎坷许多,在主事任上一干就是九年,乾隆三十一年,王士棻名列京察一等,才被提升为刑部员外郎。

乾隆三十四年,王士棻晋为正五品的刑部郎中。在郎中任上,王士棻足足待了十五年,乾隆四十九年,乾隆认为王士棻久在刑部办差,特旨调任为江苏按察使。嘉庆元年,王士棻去世,此时他的官职为正二品刑部侍郎。

同样是进士,甲等不同反映在授职上,又有哪些显著区别呢

李昌昱有幸以三甲进士被留京任职,但他的情况就不如王士棻了。他在工部历任主事、员外郎、郎中,熬了三十年不过才正五品。乾隆晚年,被外放临江知府,这也是他的最高品级。

任增中进士后,便被外放为南和知县,史料中记载他的政绩、官声都不错。然而每次大计考核后,他都在知县任上转悠,无非就是从小县调到中县,再从中县调到大县,几十年下来还是正七品。

任增去世后,作为同年的纪晓岚为他亲自撰写墓志铭,称赞任增“意气豪爽,胸怀坦白。每酒酣耳热,议论飙发,四座耸动,觉光明磊落,鄙吝之意都尽。”

同样是进士,甲等不同反映在授职上,又有哪些显著区别呢

当然,也不是说三甲进士、非翰林出身者的仕途就一定不行,御史所说的是平均水平,个例自然是有的,诸位大可不必抬杠。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10 16: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一甲、二甲、三甲的进士区别是什么
...朝廷在选庶吉士和庶吉士以后的散馆留用为翰林和翰林院授职等次,就取决于原来授二甲还是三甲。通常我们俗语说的连中三元,是指在乡试时考第一名解元,会试时考第一名会元,殿试时考第一名
2023-05-20 11:26:00
清代科举探秘:状元头衔背后的荣耀与仕途起点
...此,榜眼、探花则授正七品翰林院编修。二、三甲进士在授职前还需再经过一次朝试,朝试在保和殿进行,朝试之后,成绩特优者入翰林院为庶吉士,其余则分发到各部任主事或赴地方任职。武状元
2024-03-04 12:22:00
古代的状元能授予多高品级的官职?
在古代科举考中状元和其他名次的进士最后被授予的官职品级其实相差并不大,当然,这里指的是文科举,如果是武科举的话,那么武状元和武进士的差距还是比较大的。而且考中状元只代表仕途的起点
2023-02-27 20:00:00
《四库全书》编修官王汝嘉 安居古城走出的“王太史”
...福建巡抚王恕(字中安、号楼山)的长子,因父子俩均以进士身份入翰林任职,在当地有“父子翰林”的美誉。王汝嘉参加乾隆三十年(1765年)乡试,榜列第一名(解元);清乾隆三十七年(
2024-04-29 00:58:00
古代的举人,秀才,榜眼,探花,进士,状元相当于今天什么学位?
...眼、探花则会授翰林院编修等。至于二甲和三甲,如果想授职入官的话,那么就需要再参加一次“朝考”,最终结合考试成绩,择优选入翰林院。剩余的大部分人,便会根据户部的统一安排,发各部
2022-12-31 21:19:00
清朝科举制度:从举人到进士的晋升之路
“进士”,古代读书人通过科举考试所能获得“功名”的最高等级。从“童试”、“院试”到“乡试”,再到“会试”,然后再到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古代读书人的身份经历“童生”、“秀才”、
2023-11-20 08:46:00
金榜题名背后的荣耀与辛酸:揭秘科举状元与进士的真实生活
...的,后世在史书上对于状元的描写更是数倍于二甲与三甲进士功名。那么科举制中的状元和二、三甲的进士具体有什么区别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一、关于科举制对于科举制名次之间的不同
2024-02-13 21:03:00
哪个朝代的进士最受重视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科举并未形成完善的制度,唐代时的进士大多通过权势举荐,宋代时对科举逐渐重视。进士身份真正受到追捧的时期主要是在明代,而且最主要的表现是进士出身的官员能很快进
2023-05-15 14:58:00
咸丰皇帝之师杜受田生平做过的事情有哪些
...兢业业,殚精竭虑。道光六年,杜受田到翰林院任职,先授职编修,次年改任国史馆协修,后又补任国史馆纂修、国史馆总纂、国史馆提调等职。据史料记载:“每馆期辰往酉还,风雨寒暑无间。”
2023-01-14 12:40: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