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古代的举人,秀才,榜眼,探花,进士,状元相当于今天什么学位?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2-12-31 21:19:00 来源:戏说三国

古代的功名,含金量要远高于现代的学位。

古代的举人,秀才,榜眼,探花,进士,状元相当于今天什么学位?

现代人所说的学位,是指受教育程度和学术水平,达到规定标准的学术称号,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学士、硕士、博士三级。

而我们从读小学开始,到大学毕业(包括研究生),这期间所接受的教育,则叫做学历教育。

学位和学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这一点很重要。

弄清楚这个问题后,我们再来看,古代的秀才、举人、进士以及状元等各种功名,相当于如今的什么学位。

综合来讲,现代的学位,比不上古代的功名。

为什么这么说呢?很简单,古代的书生在考取功名后,所能带来的实际效益,是现代学位无法比拟的。

先说最低一级的秀才。

别看秀才是古代功名中的最低一级,但仅是这个,在古代就让无数人熬白了头,甚至穷尽一生都考不上。

要想考中秀才,第一个基本条件就是先得考上“童生”。

而要想考上童生,按照明清时期的规定,需要通过了县试、府试两场考核才行,你问考不上怎么办?要么继续考,要么就此放弃读书之路。

因此,在明清时,四五十岁,甚至五六十岁,依旧还没考上童生的人大有人在。

而考上童生的人,就可以参加下一步考试,也就是院试,只要能通过院试,并且成绩佼佼者,便可以成为秀才。

说起来似乎并不难,但实际上难度极大,根据资料记载,有清一代,童生的总人数大约为200万到300万之间,而秀才的人数,则仅有46万左右。

更重要的是,清朝的总人口为已经破亿,但在两百多年的时间里,仅产生了不到五十万个秀才,其中的难度有多高可想而知。

不过,虽说难考以及录取率低,但如果真的考上了,那带来的好处,是相当巨大的。

古代的举人,秀才,榜眼,探花,进士,状元相当于今天什么学位?

首先,秀才有几大特权。

比如见官不下跪、受审不用刑,也就是说,如果你是一个秀才,那么看到县太爷的话,就可以站着说话,而不像小民百姓一样跪在地上。

同时,纵然是牵涉到一些官司,县太爷是不敢轻易对你用刑的,必须请示了上一级的学政之后方可。

而这还是最基本的,更大的好处,就是不用服徭役。

这一点,是古代很多平民梦寐以求的事情,毕竟在古代,徭役是强制性且无偿的,而一旦成为秀才,那么别人在辛辛苦苦又不挣一分钱服徭役的时候,秀才却能优哉游哉的读书写字。

所以,单是不用服徭役,就羡煞旁人。

更重要的是,成为秀才之后,就相当于迈进了地方上的士绅阶层,而在“皇权不下乡”的古代,士绅阶层是地方上十分重要的力量。

这就意味着,一个秀才,就是地方上有头有脸的人物,因此,一旦遇上地方上的争执,或者平民要与官衙打交道,通常都得由秀才出面。

总之就是,能考上秀才,其身份就已经与普通的“民”有了本质上的区别,算是摸到古代士大夫体系的门边了。

而这些放到现代,就拿大学毕业生来说,可能达到吗?就算是名牌大学毕业,照样也是该找工作找工作,至于说想在地方上成为一个有头有脸的人,至少在没有做出一定成绩之前,是想都不要想。

即便是拿到了硕士、博士学位的人,顶多也就是在选择面上要比普通的大学毕业生更多一些,但若是说想达到古代秀才那种社会地位,还是有点难度的。

当然,秀才也就是仅仅摸到了门边,要想成为真正的士大夫,彻底脱离普通阶层,秀才还得继续努力,也就是成为举人才行。

举人是通过乡试考出来的,虽说考试的名字叫做乡试,但实际上是在省里举行的,也就是说,全省的秀才将会汇集一处,通过考试,决出最优秀者。

既然是在省城考试,那么秀才自然就需要前往省城,别以为这是一句废话,在古代,普通人能离开家乡去一趟省城,那就是值得吹上好几年的事。

而秀才就可以,你说这值不值得骄傲?

当然,秀才去省城最重要的目的不是观光,而是参加乡试,通过乡试者,便是举人,也叫做举子。

举人有多难考呢?还是以清朝的数据为例子,清朝两百多年的历史,一共产生了大约十五万个举人,平均下来的话,每年也就不到六百个。

而在现代,每年考上硕士、博士等学位的人,少说得几十万个吧。

一年几十万,和一年仅有不足六百个,谁的难度高谁的难度低,那是一目了然,因此,单从这方面,现代的获得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就无法与古代的举人相比。

再一个,由于录取率极低,因此在古代,要是某个地方出了一个举人,那就是可以给地方官增加政绩的,到年底的工作汇报上,必然会添上“教化有方”这四个大字。

由此就可以发现,举人在古代是多么重要。

单说这些可能没有什么太大感觉,具体的例子,我们可以参照范进,范进在没有中举之前,可谓是过的要多憋屈有多憋屈,街坊邻居、老丈人等,均对其看不起,而一旦中了举,老丈人也好,街坊邻居也罢,甚至当地有头有脸的人,都主动来和范进攀关系。

为什么会这样,很简单,因为一旦中举,那就意味着,正式踏入了“官”的行列。

古代的举人,秀才,榜眼,探花,进士,状元相当于今天什么学位?

在古代,官与民之间的差距,可以用鸿沟来形容,哪怕是衙门里七八品的小官,在老百姓眼里,都是属于“大老爷”的存在,是需要仰视的。

而举人,再不济,也至少能当上一个七八品的正式官职。

这就意味着,一旦考中举人,就是踏入了官僚体系,这与秀才那种摸到士大夫门边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而还是拿到现代来对比,就算是取得了硕士、博士学位的人,能出任官职吗?别说官职,如果不参加公考,连公务员都成不了。

所以,从这一点来看,现代的学位,依旧是没办法与古代功名相比的。

虽说古代考中举人后,再不济都会当一个小官,但是,考中举人的人,很少有人会止步不前,因为再往上一步,便可以完成命运质的改变。

这个改变,便是考中进士。

基本上到了这个层次,与普通的老百姓关系就不大了,为什么呢?古代的普通人,生活中,或者所能接触到的人中,等级最高的也就是举人了,像进士这种人物,通常是很难见到的。

所以我们在看不少古代的民间小说里,一般作为主角的,以秀才、举人为多,很少有进士出现,原因就在于进士等级太高,普通人接触不到。

而举人要想考中进士,就需要前往京城参加每三年举行一次的会试。

会试说白了,就是全国各地的举人,全部聚集在一起举行的考试,而每一个举人都是各省的精英,要在这么多精英中挑选出最优秀者,其竞争力有多大可想而知。

根据资料记载,清朝时,每一次会试录取的人数不等,最多的一次,是在雍正八年,当年共录取了406名,最少的一次,则是在乾隆五十四年,仅录取了96个。

平均下来的话,清朝每次会试,大约能录取200到300个。

试想,从全国的精英之中,三年才选拔出两百多个最优秀的人,这其中的竞争力以及难度,远不是现代硕士、博士能相比的。

不过,即便是通过会试,此时还不能真正成为进士,而只是“贡士”而已。

要想成为进士,就必须在通过会试之后,参加下一步,也是最高规格的考试,即殿试,通过殿试者,方才能称为进士。

古代的举人,秀才,榜眼,探花,进士,状元相当于今天什么学位?

殿试中,没有落榜者,这个规矩是从宋朝时便已实行,凡是参与均可成为进士,但这其中,自然也会有成绩好坏之分。

成绩最好的三人,便是我们常说的状元、榜眼以及探花,这三人会被赐进士及第,这便是一甲,而稍次一等的称之为二甲赐进士出身,人数不定,最末一等则为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一般来说,只要是考中前三,即一甲的三人,会立即授予其职务,比如状元会授翰林院修撰,榜眼、探花则会授翰林院编修等。

至于二甲和三甲,如果想授职入官的话,那么就需要再参加一次“朝考”,最终结合考试成绩,择优选入翰林院。

剩余的大部分人,便会根据户部的统一安排,发各部任主事,或是赴地方任职。

这么看来的话,只要是能考中进士,都至少会有个官职来做的,再不济者,也会混一个地方上的县令来当当,而这就比举人强得多,很多举人熬了一辈子,临退休前能当上县太爷就已经谢天谢地了。

而进士起步最差的就是县令,因此就可以这么说,进士的起点,就相当于举人的终点。

如果这个进士有能力,那么在未来的时间里,按照正常的轨迹,临退休混个四五品的知府之类的职务还是可以做到的,更有能力的话,当上布政使、巡抚也不是不可能,而这就已经是一方大员了。

并且,明清时期,也不乏有进士最终进入朝廷,最终混了个一二品高官的例子存在。

而对比现代的硕士、博士,要想达到进士这种程度,第一个最大的难关,就是和成千上万的人一起竞争,即参加公考,而就算通过了公考,将来未必就有如进士这般的仕途结果。

其实说白了,古代的科举考试,更像是现代的学历、学位考试,再加上公考合为一体的考试,其考出来的,是正儿八经的功名,是可以直接进入仕途的,而不是简单的学历和学位,因此,单从前途上来讲的话,那么现代的学位是无法与古代的功名相比的。

古代的举人,秀才,榜眼,探花,进士,状元相当于今天什么学位?

而如果单从教育方面来对比的话,那么现代的学位,则要比古代的秀才、举人、进士等功名要强一些。

为什么这么说呢?其实道理很简单,那就是古代所接受的教育,与现代所接受的教育,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古代所接受的教育,不管是刚开始读书写字,还是到之后的考秀才、举人乃至进士,主体内容,其实还是围绕《四书》、《五经》等固定范围的内容进行考试。

也就是说,不管考试的形势怎么变化,但核心依然与此有关。

而现代人所接受的教育呢,范围就比古人要广泛的多了,光是学习科目就有不少,更涉及到物理、化学、生物、外语等多个古人不曾涉及到的学科。

而这些还是基本的学科,如果要继续深造,比如考研、考学位,以及那些特别的专业,那需要学习的知识只会更多。

因此,从受教育获取的知识方面来讲,现代的硕士。博士,自然是要比古人强不少的。

但需要注意的是,虽说现代人接受的知识要比古人多得多,却并不代表现代人就能轻轻松松的考取到古代的功名。

毫不夸张的说,就算是现代的硕士、博士,如果让他完全按照古代科举的标准去参加考试,考中秀才、举人应该没太大问题,但往上一步,也就是考进士,甚至是获得状元之类的最佳成绩,那未必就能达成。

而让古代的状元来到现代去参加各种考试,他也未必能有一个学习优异的大学生成绩好。

古代的举人,秀才,榜眼,探花,进士,状元相当于今天什么学位?

总之就是,时代不一样,所受到的教育方式,以及所接受的知识不一样,决定了两者是有很大差别的,同时,古代学子考取的是功名,其所能得到的实际效益,以及社会地位,也是现代硕士。博士无法比拟的,因此,拿古代的功名与现代的学位进行对比,并没有什么实质上的意义。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2-12-31 23:45:0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古代状元、榜眼、探花、秀才、进士这些称谓是怎么来的
古代科举考试中,一般把殿试的前三名叫做状元、榜眼、探花,而且这些称谓一直用到今天。还有举人、秀才、进士这些称谓,都是怎么来的?状元、榜眼、探花并不是一有科举考试的时候就出现了,把
2023-07-26 15:18:00
为何古人中了探花比中了状元还要高兴
...试,考中的就是进士了。最后进士的前三名依次是状元、榜眼、探花。从这些环节看来能问鼎状元确实很难,万里挑一。不过这是寒门学子改变命运耳朵唯一出路,不少人为此苦读数十年。科举不仅
2023-05-06 06:50:00
古代状元、榜眼、探花的荣誉与地位
...由皇帝钦点第一、第二、第三,也就是我们熟知的状元、榜眼和探花,其他的人则叫做进士。和乡试的周期一样,状元、榜眼和探花也是3年一个轮回,倘若能考上,除了自己这一辈子,子孙后代也
2023-09-26 20:37:00
细谈我国古代的“科举”制度
...试,考生需经过层层选拔,从秀才、举人、进士到状元、榜眼、探花等,每一级都凝聚了考生们的心血与汗水。科举考试分为院试、乡试、会试和殿试等多个阶段,每一阶段都是对考生知识与能力的
2024-09-10 14:09:00
古代中“探花”真的比中“状元”还高兴吗
...举人、四等秀才、末等童生,进士的前三名分别称状元、榜眼和探花,其实这就相当于全国范围的考试,成绩的前三名,难度可想而知,所以只要参加了殿试,这对寒门子弟来说就意味着可以改变命
2024-07-01 16:28:00
平乡县为“状元书香家庭”颁奖
...,孩子分别晋级为“秀才”“举人”“进士”“探花”“榜眼”“状元”,家庭分别晋级为“秀才书香家庭”“举人书香家庭”“进士书香家庭”“探花书香家庭”“榜眼书香家庭”“状元书香家庭
2023-01-13 14:11:00
清朝科举制度:从举人到进士的晋升之路
...一、二、三甲,其中“一甲”三名,分别为“状元”、“榜眼”和“探花”,赐“进士及第”;“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某甲第某某名”,即为清
2023-11-20 08:46:00
清代科举探秘:状元头衔背后的荣耀与仕途起点
...僚阶级。文殿试分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称状元、榜眼、探花;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一名称传胪;三甲赐同进士出身。获得“文状元”头衔后,他就会立即被授予官职,授从六品翰林院修撰(
2024-03-04 12:22:00
探花是什么?探花为何比中状元还要兴奋?原来是有这个活动
...自然指的是前三名进士了,也就是我们后世熟知的状元,榜眼,探花。当然了,并不是一有科举考试就将第一名叫做状元,第二名叫做榜眼,第三名叫做探花。尤其是“探花“,专指第三人是在北宋
2024-09-07 10:41: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