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清朝科举制度:从举人到进士的晋升之路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11-20 08:46:00 来源:戏说三国

“进士”,古代读书人通过科举考试所能获得“功名”的最高等级。从“童试”、“院试”到“乡试”,再到“会试”,然后再到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古代读书人的身份经历“童生”、“秀才”、“举人”、“贡士”和“进士”的变化。根据清朝的科举制度,获得“举人”身份便拥有了做官资格,而后再经过“定去留”的会试和“定名次”的殿试,才能拥有一生固定的“进士名次”。获得“进士”身份以后,自然也就拥有了比“举人”更广阔的仕途前景。

清朝科举制度:从举人到进士的晋升之路

在具体的科举考试过程中,于一省举行的“乡试”结果出来后,会予以放榜公示。上榜者,即为通过“乡试”者,即成功获得了“举人”功名。此榜称“乙榜”,亦称“一榜”。成为“举人”以后,除了拥有做官资格,还拥有了赴京参加“会试”的资格,如果能再顺利通过“会试”、“殿试”,便能成功跻身“进士榜”。此榜称为“甲榜”,亦称为“两榜”。

清朝科举制度:从举人到进士的晋升之路

所以,我们在影视作品中常常听到的“两榜进士”指的就是顺利通过“乡试”、“会试”和“殿试”的“进士”。

“两榜进士”,相对于“普通进士”而言,因为在清朝时期,除了各省的举人、往届落选的举人能够参加“会试”外,未获得“举人”身份的“国子监监生”等也能直接参加“会试”。这类“进士”,未曾“一榜”上榜,自然也就不是“两榜进士”。

清朝科举制度:从举人到进士的晋升之路

前文已经提及“会试定去留、殿试定名次”,凡通过“会试”的考生,在随后参加的“殿试”中,没有淘汰一说,只有名次的不同。

清朝时期的“殿试”结果分为一、二、三甲,其中“一甲”三名,分别为“状元”、“榜眼”和“探花”,赐“进士及第”;“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

清朝科举制度:从举人到进士的晋升之路

“某甲第某某名”,即为清朝科甲出身的官员,携带一生、不可更改的“最高学历”,也是官员于仕途升迁、任职方向等方面的重要参考依据。

那么,成为“两榜进士”以后,最高能够直接被授予何等官职呢?

《清史稿·选举志三》有载:

一甲状元授修撰,榜眼、探花授编修,二、三甲进士授庶吉士、主事、中书、行人、评事、博士、推官、知州、知县等官有差。

清朝科举制度:从举人到进士的晋升之路

也就是说,“两榜进士”能获最高官职的记录发生于“一甲第一名”,也就是“状元”身上,能被直接授予“翰林院修撰”一职。

翰林院,基本类似于现今的“社科院”,但清朝时期的“翰林院”汇聚社会地位的士人群体,集中了知识分子中的精英人物,一般作为朝廷“储备干部”的培训基地。

清朝科举制度:从举人到进士的晋升之路

“翰林院修撰”,虽然主要负责编修实录等官方文献,乃系一般性质的文职官员,但却是朝廷重点的关注的培养对象,拥有从六品,正处级+的较高行政级别。经过三年的实习期后,“状元”担任的“翰林院修撰”要么通过内部升迁,最终进入内阁或者军机处,成为朝廷重臣;要么通过外部升迁,于六部或者地方任职。总之,若无意外,“状元”一般都能拥有较为广阔的晋升空间,成为朝廷宰辅或者封疆大吏都极为可能。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1-20 11: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的优越性,取中率较高。初仕之路,翻译生员较广,翻译举人和进士则略逊于文科举。就整体仕途而言,翻译士子升转较快,对出身要求不甚严格,取中之人升至高官者多经由驻防及边疆历练,在基
2024-04-08 03:55:00
科举制度的演变:从周朝到宋朝的选拔之路
...员老师,而是朝廷特派下来的官员。考中了秀才,才能考举人。考举人,要千里跋涉进京,赶在考试前,然后去礼部准备的地方参加考试,这是会试,监考官是皇帝亲封的钦差大臣。考中了举人,才
2023-11-03 08:54:00
历史上唯一的状元皇帝,李遵顼的科举之路与统治传奇
...一次,先乡试,考中者为秀才,秀才参加省试,考中者为举人,举人参加京试,考中者为进士,进士最后再参加由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考中第一名者为状元,第二名为榜眼,第三名为探花,能考中
2023-09-10 16:53:00
中国古代“学霸省”是哪一个
...一个读书人的目标,都是能够一举中第,所以每年进士、举人、秀才的录取比例其实极低,可以说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也不为过。尤其是状元,纵观古代历史,一共也就诞生过592名,很多地
2023-03-15 22:37:00
...儒林外史》中范进中举发疯的事迹,对于一个仅仅中举的举人来说,那种激动情绪似乎有些过于夸张。实际上,对于真正投身于科举的读书人来说,状元的荣誉犹如天方夜谭,每三年才有一个机会,
2023-05-05 12:09:00
朱元璋在位期间,举人的地位提高,知县一般也是举人出身
...品甚至官方正史的记载中,实际权力巨大的知县在面对“举人”这个特殊对象时,竟然也不敢轻易得罪,甚至还会主动靠拢、巴结!《儒林外史》中的经典故事——“范进中举”中,那个得知范进中
2023-04-20 09:43:00
清朝科举制度:各级功名详解
...,赢得青史留名。在诸多影视作品的演绎中,诸如秀才、举人、进士等科甲功名的出现概率极高,让我们傻傻分不清楚。本文就以清朝时期的科甲制度为依据,对清代科甲制度的各级功名予以通俗说
2023-12-20 15:35:00
明朝科举考试的故事,隆庆年间出了7个宰相18名尚书
...童生试为入学考试,通过者可进入学习。乡试合格者成为举人,第一名解元方能参加会试。会试录取前三百名,第一名为会元,其余为贡生。这些贡生需参加殿试,前三名为状元、探花、榜眼,其余
2023-12-13 15:29:00
宋朝科举制的繁荣与防舞弊措施
...举制来选拨人才。如宋太祖时期创设了朝谢制度,让及第举人皆为天子门生。此举不仅增加了读书人的优越感,还巩固了中央集权,实为上上策。此后创设了殿试,与唐朝时的解试、省试一起形成了
2023-11-11 05:59: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