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七千年前一颗稻,如何长成“江南”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5-08-13 07:45:00 来源:南京日报

“江南地域早期文明特展”开幕,三百八十八件(套)文物带你穿越数千年

七千年前一颗稻,如何长成“江南”

七千年前一颗稻,如何长成“江南”

玉人。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董家训 摄

七千年前一颗稻,如何长成“江南”

观众在参观。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董家训 摄

七千年前一颗稻,如何长成“江南”

袋足陶鬶。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董家训 摄炭化稻。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董家训 摄

七千年前一颗稻,如何长成“江南”

玉璧、玉琮。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董家训 摄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朱彦

7000多年前的炭化稻、承载着先民对宇宙认知的玉琮、见证南京建城史前推600年的长干古城出土文物……8月12日,“江之永矣——江南地域早期文明特展”在南京市博物馆开幕,将持续至2026年1月11日。展览汇聚江浙沪皖13家文博机构的388件(套)考古出土文物,涵盖骨器、石器、玉器、陶器等多种类别,带观众穿越新石器时代至商周时期,见证江南文明最初的星火。

一颗稻米,种下江南鱼米之乡的基因

此次展览分为“演进:文明星火的燎原之路”“融合:江河汇流的文明脉动”“承脉:青铜时代的文脉接力”三大主题单元,汇聚草堰港、东山村、凌家滩、寺墩、良渚、福泉山、西街遗址等众多重大考古发现成果,呈现江南地域早期文明的历史样貌,展示江南地域多元文化间演化、融合、延续、创新的发展历程。

走入展厅,第一件展品——距今约60万年的南京直立人头骨化石,将观众瞬间拉入那遥远的年代。

展柜中,3个透明小圆盘中,装着黑乎乎的颗粒物。“咦,这是什么?”“竟然是稻米,7000年前的稻米……”观众看到说明,发出惊叹。

“距今至少在7000年前,江南地域先民已经实现对于稻种的驯化、培育和种植。”南京市博物馆综合业务部副主任朱晓雪介绍。现场展出了7000多年前与5000多年前的炭化稻,分别来自江苏兴化草堰港遗址和浙江余杭良渚古城遗址。草堰港遗址是江淮东部地区已知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因特殊的湿地埋藏环境,保存了大量有机质遗存,其中的水稻经鉴定为人工栽培品种。良渚古城遗址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实证,其巨型粮仓遗迹曾出土约20万公斤炭化稻。

稻作农业的高度发达,离不开先进的农业生产工具。本次展览也展出了石镰、石刀、石锛、石凿等农具,制作精良、种类多样,反映了江南先民在农业生产上的智慧。

玉璧玉琮,承载对宇宙的认知与原始信仰

玉石器同样是江南早期文明的重要见证。北阴阳营文化、崧泽文化和凌家滩文化均展现出高超的制玉工艺,为后来的良渚玉器文明的巅峰奠定了基础。这些玉器体现了先民的审美追求,也象征着权力、地位与财富。

“苍璧礼天,黄琮礼地”出自《周礼·春官》,指以玉璧祭天,以玉琮祭地,是中国古代用玉礼拜天地四方、“藏礼于器”思想的表达。

展柜中的玉璧与玉琮出土于江苏苏州草鞋山遗址。草鞋山遗址因发现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的“三叠层”,被誉为“江南史前文化标尺”。早在马家浜文化时期,江南先民已开始制作小巧的玉璧;到了良渚时代,玉璧体型显著增大。而玉琮是良渚文化的独创,内圆外方的造型,被认为象征“天圆地方”,承载着先民对宇宙的认知与原始信仰。良渚文化的玉器对后世影响深远,《周礼》中便有“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的记载。

展览还展出了玉璜、玉玦、玉镯、玉环、冠状器、锥形器、半圆牌饰等精美饰玉,展现了江南先民对玉器的多元运用。

长干古城,勾勒3100年前南京城最初模样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展览系统性地展出了南京西街遗址长干古城的考古发现成果。长干古城的文化面貌属于湖熟文化,是南京本土的特色文化。

长干古城这一重大考古发现,将南京的建城史前推600年,也就是说,南京3100年前就已经建城。

“爸爸,这个黄色的‘泥巴块’也是文物吗?”“不要小看这‘泥巴块’,它堪称古代版的‘钢筋水泥’呢!”许多观众驻足于长干古城考古成果展柜前,在一件件文物中找寻南京城最初的模样。

饰有三角划纹的灰陶尊具有明显的商代风格,红陶斝则带有中原二里岗文化的特征。这些文物证明,当时的南京不仅是江南文化的核心之一,也在南北文化交流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当观众在新石器时代的熹微晨光中驻足,循着湖熟文化的青铜初芒回望,看见的是一条由长江水网滋养的文明长河,在千万载星斗下奔流不息。稻浪、陶纹、玉光……只是这漫长进程中的碎片,也正是江南文明最初的火种,是后世繁华最坚韧的根系。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8-13 08: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宝藏珍藏——南京文物甲子风华库藏精品展”开幕
...藏精品展”开幕60载守护,聆听千年文明回响□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鲁舒婷从良渚玉琮的神秘图腾,到宋瓷的极简美学;从明清书画的墨韵风流,到宫廷器用的精工绝艺……9月23日,“
2025-09-24 07:39:00
探访南京博物院:江南文化与荆楚文化同属于一个维度
长江网讯 滚滚长江在江苏蜿蜒432.5公里,滋养出富饶的江南水乡,孕育了博大精深的江南文脉,也为世人留下了丰富的历史遗存。11月28日,“沿着长江读懂中国——万里长江行”探访团来
2023-12-04 09:34:00
□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朱彦最早的“南京面孔”长什么样?南京先祖的衣食住行有何特点?最早的南京城里有什么?……南京市博物馆(朝天宫)“江之永矣——江南地域早期文明特展”正在举
2025-09-19 14:49:00
揭秘!收藏这份杭州亚运会开幕式指南
...道主杭州欢迎八方来客的热情欢愉与开放气度?看点三 江南韵味江南元素与景象如何营造“国韵迎宾”的氛围“金桂飘香”引导员服装“钱塘之韵”引导牌又寄托了开幕式主创团队哪些创意理念?
2023-09-23 16:14:00
南京的年味,在于一个“香”字
...观。这里有“山”的低语,“武定桥头明月上,朦胧遥望紫金山”;这里有“水”的细腻,玄武湖水波澜不惊,十里秦淮,千年流淌,一路传说;这里有“美”的印记,散落着先人灿若繁星的智慧,
2024-02-02 16:09:00
...界遗产良渚古城遗址的代表,杭州第19届亚运会吉祥物“江南忆”中的“琮琮”,占据着绝对的“C位”。戴着“神人兽面纹”头饰的“琮琮”,犹如一位充满信心和力量的“中国队长”,为我们
2023-09-15 14:46:00
...专题讲座触摸千年文脉,领略文学中的南京□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王峰7月2日,作为第三届南京世界文学之都主题书展暨第十三届江苏书展南京分展的重点活动,《南京的文化传统与文学成
2023-07-03 07:44:00
...临近开幕式,杭州大街小巷随处可见杭州亚运会吉祥物“江南忆”:宸宸、琮琮、莲莲。 这三只憨态可掬的机器人散发着时代气息,升华着传统价值:琮琮佩戴良渚“神人兽面纹”头饰,代表不
2023-09-18 10:34:00
金陵丰收季  江南秋意浓
本文转自:金陵晚报金陵丰收季江南秋意浓□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编辑 葛家豪 张华南京,这座历史悠久的江南名城,近期在丰收的季节里展现出别样的风采。金黄的稻田、硕果累累的果树和丰富的
2023-11-06 00:26: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2025国庆·你不知道的保定|直隶总督署大堂上的三块匾额到底怎么读?
2025-10-02 07:21:00
南报网讯(记者李子俊)1936年,早期共产党人杨萍如在南京牺牲。在杨萍如后代的持续追寻及南京、河南等地党史部门、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合力推动下
2025-10-01 07:41:00
雨花台新征集到雨花英烈刘亚生珍贵史料包括烈士北大学籍和发表的十余篇文章 南报网讯(记者李子俊)近期,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在文物史料征集中
2025-10-01 07:42:00
淮军公所看大戏,听戏的时候别忘抬头看看戏台这里!
2025-10-01 13:26:00
淮水楚韵——廖亚辉、穆道林、李贺书画印学术观摩展开幕
大皖新闻讯 10月1日上午,由淮南市文联主办的淮水楚韵——廖亚辉、穆道林、李贺书画印学术观摩展在该市1952美术馆开幕
2025-10-01 14:04:00
有声书|郎官巷里的“中国西学第一人”
迈过东街口前气派的南后街大门,往前步行十余米,举身向左,可见郎官巷静静等候的身影。在中华民族最风雨飘摇的年代,这短短百余米的小径旁
2025-10-01 16:03:00
河北省国防动员文化行·档案里的国防动员故事|雁翎队:白洋淀的“水上奇兵”
(文案:曹秦雨、吴文婷、靳彤 拍摄:马会波、赵仕嘉 出镜:张晓晴 剪辑:冯钰娇、刘昀 配音:张恩博)(海报设计:梁玉)清晨的白洋淀
2025-09-30 21:40:00
视频提供|唐山投控(文旅)集团
2025-09-30 21:41:00
周总理临终都在牵挂的福州人,又上央视了!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国庆将至一位福州人的事迹在央视播出他的身上有什么故事?余则成是虚构的但吴石是真实的今年9月30日这是第十二个烈士纪念日当天
2025-09-30 22:45:00
中华文明的根系深植于农耕文明的沃土,而粮食作为文明存续的物质基础,早已超越物态范畴成为政治伦理、社会秩序与文化认同的根基
2025-09-30 13:41:00
哈尔滨文庙举办纪念孔子诞辰2576周年活动
2025年9月28日,黑龙江孔子研究会部分文化志愿者、孔子后裔联合发起共同纪念孔子诞辰2576周年系列活动。9月28日9点28分
2025-09-29 10:50:00
乙巳年祭孔大典|卜子后裔纪念先贤卜子诞辰2532周年活动在曲阜孔庙隆重举行
鲁网9月29日讯(记者 卜宪国)9月28日上午,乙巳年祭孔大典|卜子后裔纪念先贤卜子诞辰2532周年活动在曲阜孔庙隆重举行
2025-09-29 14:33:00
白衣传薪火,盛世谱华章
中国吉林网 吉刻新闻 记者 张宁
2025-09-29 17:01:00
“仁礼天下 和合大同”临沂孔庙2025祭孔大典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通讯员 李益千雪9月28日上午,临沂孔庙举行2025乙巳年祭孔大典,纪念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诞辰2576周年
2025-09-29 22:29:00
六朝博物馆常设展上新,张昭墓金印首展
六朝博物馆常设展上新,张昭墓金印首展两砖两印“有故事”,“三国迷”大饱眼福张昭墓出土印章。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董家训 摄南报网讯(记者朱彦)去年年底发掘出的东吴“首席文臣”张昭的金印
2025-09-29 07:0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