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七千年前一颗稻,如何长成“江南”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5-08-13 07:45:00 来源:南京日报

“江南地域早期文明特展”开幕,三百八十八件(套)文物带你穿越数千年

七千年前一颗稻,如何长成“江南”

七千年前一颗稻,如何长成“江南”

玉人。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董家训 摄

七千年前一颗稻,如何长成“江南”

观众在参观。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董家训 摄

七千年前一颗稻,如何长成“江南”

袋足陶鬶。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董家训 摄炭化稻。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董家训 摄

七千年前一颗稻,如何长成“江南”

玉璧、玉琮。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董家训 摄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朱彦

7000多年前的炭化稻、承载着先民对宇宙认知的玉琮、见证南京建城史前推600年的长干古城出土文物……8月12日,“江之永矣——江南地域早期文明特展”在南京市博物馆开幕,将持续至2026年1月11日。展览汇聚江浙沪皖13家文博机构的388件(套)考古出土文物,涵盖骨器、石器、玉器、陶器等多种类别,带观众穿越新石器时代至商周时期,见证江南文明最初的星火。

一颗稻米,种下江南鱼米之乡的基因

此次展览分为“演进:文明星火的燎原之路”“融合:江河汇流的文明脉动”“承脉:青铜时代的文脉接力”三大主题单元,汇聚草堰港、东山村、凌家滩、寺墩、良渚、福泉山、西街遗址等众多重大考古发现成果,呈现江南地域早期文明的历史样貌,展示江南地域多元文化间演化、融合、延续、创新的发展历程。

走入展厅,第一件展品——距今约60万年的南京直立人头骨化石,将观众瞬间拉入那遥远的年代。

展柜中,3个透明小圆盘中,装着黑乎乎的颗粒物。“咦,这是什么?”“竟然是稻米,7000年前的稻米……”观众看到说明,发出惊叹。

“距今至少在7000年前,江南地域先民已经实现对于稻种的驯化、培育和种植。”南京市博物馆综合业务部副主任朱晓雪介绍。现场展出了7000多年前与5000多年前的炭化稻,分别来自江苏兴化草堰港遗址和浙江余杭良渚古城遗址。草堰港遗址是江淮东部地区已知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因特殊的湿地埋藏环境,保存了大量有机质遗存,其中的水稻经鉴定为人工栽培品种。良渚古城遗址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实证,其巨型粮仓遗迹曾出土约20万公斤炭化稻。

稻作农业的高度发达,离不开先进的农业生产工具。本次展览也展出了石镰、石刀、石锛、石凿等农具,制作精良、种类多样,反映了江南先民在农业生产上的智慧。

玉璧玉琮,承载对宇宙的认知与原始信仰

玉石器同样是江南早期文明的重要见证。北阴阳营文化、崧泽文化和凌家滩文化均展现出高超的制玉工艺,为后来的良渚玉器文明的巅峰奠定了基础。这些玉器体现了先民的审美追求,也象征着权力、地位与财富。

“苍璧礼天,黄琮礼地”出自《周礼·春官》,指以玉璧祭天,以玉琮祭地,是中国古代用玉礼拜天地四方、“藏礼于器”思想的表达。

展柜中的玉璧与玉琮出土于江苏苏州草鞋山遗址。草鞋山遗址因发现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的“三叠层”,被誉为“江南史前文化标尺”。早在马家浜文化时期,江南先民已开始制作小巧的玉璧;到了良渚时代,玉璧体型显著增大。而玉琮是良渚文化的独创,内圆外方的造型,被认为象征“天圆地方”,承载着先民对宇宙的认知与原始信仰。良渚文化的玉器对后世影响深远,《周礼》中便有“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的记载。

展览还展出了玉璜、玉玦、玉镯、玉环、冠状器、锥形器、半圆牌饰等精美饰玉,展现了江南先民对玉器的多元运用。

长干古城,勾勒3100年前南京城最初模样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展览系统性地展出了南京西街遗址长干古城的考古发现成果。长干古城的文化面貌属于湖熟文化,是南京本土的特色文化。

长干古城这一重大考古发现,将南京的建城史前推600年,也就是说,南京3100年前就已经建城。

“爸爸,这个黄色的‘泥巴块’也是文物吗?”“不要小看这‘泥巴块’,它堪称古代版的‘钢筋水泥’呢!”许多观众驻足于长干古城考古成果展柜前,在一件件文物中找寻南京城最初的模样。

饰有三角划纹的灰陶尊具有明显的商代风格,红陶斝则带有中原二里岗文化的特征。这些文物证明,当时的南京不仅是江南文化的核心之一,也在南北文化交流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当观众在新石器时代的熹微晨光中驻足,循着湖熟文化的青铜初芒回望,看见的是一条由长江水网滋养的文明长河,在千万载星斗下奔流不息。稻浪、陶纹、玉光……只是这漫长进程中的碎片,也正是江南文明最初的火种,是后世繁华最坚韧的根系。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8-13 08: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宝藏珍藏——南京文物甲子风华库藏精品展”开幕
...藏精品展”开幕60载守护,聆听千年文明回响□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鲁舒婷从良渚玉琮的神秘图腾,到宋瓷的极简美学;从明清书画的墨韵风流,到宫廷器用的精工绝艺……9月23日,“
2025-09-24 07:39:00
探访南京博物院:江南文化与荆楚文化同属于一个维度
长江网讯 滚滚长江在江苏蜿蜒432.5公里,滋养出富饶的江南水乡,孕育了博大精深的江南文脉,也为世人留下了丰富的历史遗存。11月28日,“沿着长江读懂中国——万里长江行”探访团来
2023-12-04 09:34:00
□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朱彦最早的“南京面孔”长什么样?南京先祖的衣食住行有何特点?最早的南京城里有什么?……南京市博物馆(朝天宫)“江之永矣——江南地域早期文明特展”正在举
2025-09-19 14:49:00
揭秘!收藏这份杭州亚运会开幕式指南
...道主杭州欢迎八方来客的热情欢愉与开放气度?看点三 江南韵味江南元素与景象如何营造“国韵迎宾”的氛围“金桂飘香”引导员服装“钱塘之韵”引导牌又寄托了开幕式主创团队哪些创意理念?
2023-09-23 16:14:00
南京的年味,在于一个“香”字
...观。这里有“山”的低语,“武定桥头明月上,朦胧遥望紫金山”;这里有“水”的细腻,玄武湖水波澜不惊,十里秦淮,千年流淌,一路传说;这里有“美”的印记,散落着先人灿若繁星的智慧,
2024-02-02 16:09:00
...界遗产良渚古城遗址的代表,杭州第19届亚运会吉祥物“江南忆”中的“琮琮”,占据着绝对的“C位”。戴着“神人兽面纹”头饰的“琮琮”,犹如一位充满信心和力量的“中国队长”,为我们
2023-09-15 14:46:00
...专题讲座触摸千年文脉,领略文学中的南京□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王峰7月2日,作为第三届南京世界文学之都主题书展暨第十三届江苏书展南京分展的重点活动,《南京的文化传统与文学成
2023-07-03 07:44:00
...临近开幕式,杭州大街小巷随处可见杭州亚运会吉祥物“江南忆”:宸宸、琮琮、莲莲。 这三只憨态可掬的机器人散发着时代气息,升华着传统价值:琮琮佩戴良渚“神人兽面纹”头饰,代表不
2023-09-18 10:34:00
千年地标“破圈” 文旅产业“焕新”
...标迈进千年地标“破圈” 文旅产业“焕新”□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田诗雨蹲点主题:文旅产业拔节生长,高质量建设秦淮河产业融合发展带蹲点点位:夫子庙—秦淮风光带这个国庆中秋假期
2025-10-22 07:47: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我最喜欢的济宁楹联”|兖州区少陵公园楹联
(曲苑亭 上联:不大地方可家可国可天下 下联寻常人物能文能武能神仙)(莲香阁 上联:会松竹柳桐梅兰菊桂以为一体 下联:共冀青徐豫荆扬梁雍而称九州)(翰墨轩 上联
2025-10-27 11:45:00
“我最喜欢的济宁楹联”|兖州青莲阁楹联缅怀诗仙李白,意境深远,耐人寻味
鲁网10月27日讯在兖州青莲阁内,现存一副楹联:上联:乘兴偶凭栏,问泗水长流,何殊昔日下联:欲吟还搁笔,有先生在上,不敢题诗诗仙李白
2025-10-27 11:47:00
电影《澎湖海战》发布致敬曲《澎湖》 统一台湾 势不可挡 扫码阅读手机版
10月25日,在台湾光复 80 周年这一重要日子,为了纪念台湾脱离日本殖民统治、重新回归祖国怀抱,海战电影《澎湖海战》在相关单位指导协助下创作并发布致敬歌曲《澎湖》
2025-10-25 12:28:00
10月25日,正值台湾光复80周年纪念日,《我的国籍我的血》读书分享会在福建农林大学福州仓山校区举行。
2025-10-25 17:37:00
10月24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公布山西财经大学东山校区5座元代墓葬发掘资料。5座墓葬形制基本相同,还发现有火葬及迁葬合葬现象
2025-10-25 19:08:00
尊古重先 崇德尚艺 ——郭尊先将军书法浅见
【书法家】艺术家简历 郭尊先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某学院原政治委员,少将军衔。国防大学书画研究院副院长、首都炎黄将军书画院副院长
2025-10-25 20:58:00
想吃一口穿越百年的醇厚?答案早藏在福州的烟火里了!佛跳墙的根,原来在这座城!福州聚春园的那坛,凭着老匠心守住了最正宗的魂。
2025-10-25 22:01:00
河北迁安:“胜迹千秋”书法展 笔墨传承黄帝文化
图为胜迹千秋主题书法展开幕现场。郭宝强摄河北新闻网讯(梁玉水、郭宝强)金秋送爽,翰墨飘香,10月24日,河北省迁安市“弘扬黄帝文化凝聚城市精神”主题系列活动之“胜迹千秋”书法展在迁安市博物馆开展
2025-10-25 07:15:00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金卓)在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5周年纪念日即将到来之际,北方联合影视集团携手湖南卫视
2025-10-24 14:40:00
大河网讯 郑州是商朝开国君主商汤建立的第一个都城——亳都,距今已有3600年历史。郑州商城的发现,今年正值七十春秋。10月23日
2025-10-24 15:23:00
张立奎作品全国巡展(临沂)系列报道四 | 重大题材作品
学术支持: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办单位:临沂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临沂市美术家协会协办单位:临沂大学美术学院大众报业集团临沂新闻大厦北京龙族环球投资顾问有限公司北京玖玖文投艺术品有限公司北京海天高视国际文化传媒5A画廊承办机构
2025-10-24 16:00:00
千年繁茂一杏花
位于杏花岭区胜利街的“天”字桥 牛利敏 摄杏花岭区坐落于太原市中心腹地,西临汾河,东倚台地,自古便是山环水绕、人杰地灵的文明沃土
2025-10-24 21:29:00
鸠杖映重阳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山西博物院珍藏的一件北魏木雕鸠鸟,以无声的纹理,诉说着千年前与重阳节敬老传统深深交织的历史故事。这件出土于山西大同东郊
2025-10-24 22:00:00
文化中国行·千年文脉·活力运河①|运河古城 赫赫“大名”
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近年来,大运河河北段保护传承利用不断取得新突破
2025-10-24 08:17:00
涤尽尘心悟画禅 ——记巾帼画家柳咏絮
柳咏絮先生柳咏絮先生1937年出生于江西玉山,自幼受父亲柳子谷的熏染,矢志翰墨,深得其父绘画之三昧。她对中国画往圣先贤
2025-10-24 08:5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