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四库全书》编修官王汝嘉 安居古城走出的“王太史”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4-29 00:58: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重庆晨报

《四库全书》编修官王汝嘉 安居古城走出的“王太史”

王翰林院的后院墙

《四库全书》编修官王汝嘉 安居古城走出的“王太史”

安居后河街91岁的居民介绍王翰林院的历史变迁

□胡卫民

清代翰林王汝嘉1723年出生于四川重庆府合州铜梁县(今重庆铜梁区)安居乡后河沟,出身书香世家。他字士会,号榕轩,福建巡抚王恕(字中安、号楼山)的长子,因父子俩均以进士身份入翰林任职,在当地有“父子翰林”的美誉。王汝嘉参加乾隆三十年(1765年)乡试,榜列第一名(解元);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第三甲进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编修。乾隆四十年(1775年),授检讨(正七品)。人称“王翰林”“王太史”。

1

家族中高官诗人辈出

《王氏族谱》记载:王汝嘉的祖籍乃江西南昌府宁县,为避元末兵乱,三世祖王德升举家迁至重庆府安居大深沟一带,依山傍水筑屋而居。王家先辈以“耕读传家,诗礼留后”“仁德为本,孝悌为先”为祖训,世代恪守。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农闲时,王氏后人读书图强求变,因家贫不能继烛,只好夜里燃竹自照,或学古人囊萤映雪,自觉攻读四书五经等,经过三代人的辛勤耕读,渐入佳境。王氏家族先辈认为,子孙要读书立德、立人、立业,才能振兴家国。他们言行一致,恪守祖训,才有了王氏家道的昌盛延绵。

从明宣德九年(1434年)至清朝末年(1912年),历经两个朝代和二十一位帝王更迭。这支系的王氏家族共考取了进士六名,举人二十名,贡生四十二名。授武英殿内阁学士的正一品官一名、二品官二名、三品官两名、四品官四名、五品官五名、六品官四名、七品官八名,共二十六名。

王家也是一个诗人辈出的家族,在明清文坛很有名气。

六世祖王俭和王亿。王俭(字用节)明永乐八年生,明正统四年中二甲第25名进士、官至广西布政使、都察院左佥都御史、湖广巡抚。王亿,明成化二年(1466年)三甲第202名进士,官至湖广按察副使。九世祖王吉士,明代崇祯丙子(1636年)举人、诗人,官至广西南宁知府、云南知府、广西道台。十二世祖王恕,在清代康熙六十年(1721年)进士及第,入翰林院,历任吏部员外郎、按察使、布政使、福建巡抚,王恕为官廉洁,治事不苟,一生撰有《楼山诗集》六卷,部分诗被《清诗别裁集》《国朝全蜀诗钞》收录,今存诗数百首。

尤值一提的是王汝嘉,清代进士、翰林,翰林院掌修国史,敕修《四库全书》,深得该书总纂官纪晓岚的赏识。此外,王汝嘉的弟弟王汝璧一生著有《铜梁山人词》四卷和《脂玉词》《莲果词》各二卷。

2

参与编纂《四库全书》

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正月,乾隆帝诏谕天下,在全国搜访、征集群书,以备修纂《四库全书》之需。王汝嘉初入仕,就参与了这一浩大的文化工程。

乾隆四十年四月,王汝嘉留馆授翰林院检讨(正七品),掌修国史。后受命任“四库全书馆”编修,参与修纂《四库全书》。该馆机构庞大,常设有纂修处、缮书处和监造处,各处各司其职。当时集中了全国近4000名文人学士,经广泛搜访征集、整理审定、誊抄底本、校订装潢,历时十个春秋,终于编纂完成。

在《四库全书》编纂过程中,王汝嘉做出了重要贡献。据《四库全书》开列的任事诸臣衔名中记载,有总阅官十五名,缮书处分校官一百七十九名。其中有两位是重庆人,即总阅官周煌(重庆涪州籍进士)、缮书处分校官王汝嘉(铜梁籍进士)。王汝嘉担任的职责是参与校勘收录书籍,改正原书错讹,提出应抄、应刻、应存的初审意见,写出建议“飞签”。然后送纂修官复审、认可,再呈总纂官三审。三审确定之后,送呈皇帝御览。

身为“四库全书馆”缮书处的分校官,王汝嘉不遗余力地收集巴渝籍文人的书籍。修纂《四库全书》时,四库馆的官员把从全国各地征集而来的巴渝先贤十四名之著述,共二十一部、二百五十一卷,或编订校勘,或著录,或存目,在编纂过程中均有选录。其中,也收录了三位铜梁籍名人的著作,共九十三卷。首先是南宋著名理学家、礼部侍郎度正,巴川县乐活镇(今铜梁区安居镇附近)人,存目《周子年谱》一卷,著录《性善堂稿》十五卷;其次为南宋的朝奉大夫阳枋,巴川县(今属铜梁区)人,著录《字溪集》十一卷,另附录一卷;第三为明代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张佳胤,四川重庆府合州铜梁县人,在《四库全书》存目《崌崃山房集》(提要)六十五卷。以上全部收入了“集部别集类”,既是巴蜀璀璨的文化瑰宝,又是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为研究巴渝及铜梁的地方文化史提供了精准、翔实的文史资料。

《四库全书》不仅是清代全国一流文化精英的劳动成果,也是凝聚着巴渝乃至铜梁、安居文化人的辛勤奉献的实物见证。无论从内容上还是形式上,它都具有研究、收藏与欣赏价值。

在编纂工作将告竣之时,王汝嘉丁忧(母亲病故),守孝三载。其间担任安居上场的琼江书院的山长,为家乡呕心沥血培养人才,门下名人辈出。王汝嘉后受聘修《合州志》,还没修完,于1787年病逝,享年50岁。清代光绪《铜梁县志·人物志》中有传。

(作者系重庆市铜梁区作协会员)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29 05: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古城扬州,又添一处文化地标
...代七大藏书阁之一的扬州文汇阁复建完成并正式开放。《四库全书》时隔169年,重新入藏文汇阁。古城扬州,又添一处文化地标。市委书记王进健,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孔令俊,市政协主席陈扬,
2023-04-20 20:30:00
《四库全书》每部三万六千余册,编纂长达十余年,这部大书由近四千人以手写方式先后抄录了七部。从征集遗书到编纂《四库》一封奏折道出皇帝心声乾隆三十七年十一月二十五日(1772年12月
2024-06-27 09:56:00
中国文溯阁《四库全书》“百变记”
...(记者 闫姣)作为中国古代规模最大的一部丛书,文溯阁《四库全书》近年来“百变”数字版、展厅版、文创版、影印版、短剧版、云端版等等,破局“藏于深闺”与“抛头露面”平衡难题,让古
2024-04-20 13:53:00
纪录电影《跨越时空的四库全书》剧本研讨会在京举行
...网记者 沈杰群)3月16日,纪录电影文献片《跨越时空的四库全书》剧本研讨会在北京举行。《四库全书》被视为中华传统文化丰富、完备的集成之作,中国文、史、哲、理、工、农、医……几
2024-03-17 16:07:00
寻访藏书阁|四库全书藏七阁 七阁寻幽说四库
...中国人的文化基因里。今年,国家版本馆首次同台展示《四库全书》文渊阁、文源阁、文津阁、文溯阁真本和仿真影印版本,实现“四阁四库合璧”。而历史上藏有《四库全书》的藏书阁共七座,除
2023-07-08 16:29:00
...全武功”,在文治方面也有颇足道者,那就是亲自主持《四库全书》的编纂。《四库全书》所以得名,是因为整全书分为经、史、子、集四部,44类,其中包括《论语》、《大学》、《孟子》、《
2023-08-21 14:37:00
和珅的文化不是顶尖的,乾隆为何让他当《四库全书》的正总裁?
乾隆一朝最大的文化举动是修纂《四库全书》,从乾隆三十八年(1773)开始直至乾隆四十七年(1782)才告初步完成,历时十年之久。这当中《四库全书》正总裁的人选也是几易其人,而最终
2023-07-04 13:44:00
...办公厅、市委宣传部共同举办的“文澜重光——文澜阁《四库全书》整理出版工程回顾展”开幕。市政协主席马卫光,黄海峰、陈新华出席开幕式。本次展览回顾与分享了在习近平总书记关心指导下
2023-08-31 07:14:00
国宝文澜阁《四库全书》秘藏贵州始末
...贵州通志》编纂者李独清带着两名助手,到地母洞抄写《四库全书》中的贵州史料。因为有这些从阁书中抄出的史料支持,民国《贵州通志》成为有史以来至民国时期资料最丰富的《贵州通志》。国
2025-07-09 15:51: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央媒看太原9月19日,新华社《中国网事》栏目报道了位于太原市杏花岭区的二战侵华日军“太原工程队”旧址,这里曾是日军的战俘集中营
2025-09-20 07:24:00
9月18日,“致敬英雄·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主题活动在清徐县烈士陵园举行。清徐县党员干部、公安民警、少先队员、抗战英烈子女代表等各界人士百余人
2025-09-20 07:24:00
中国最能吵架的邻居城市,抢人,抢钱,抢高铁
作者:野庐河南南阳、湖北襄阳,中原腹地一对命运交错的双生花。俩城市同在南襄盆地,相距不过两百公里,高铁半小时便可互通。地缘联系造就了经济
2025-09-20 04:19:00
□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朱彦最早的“南京面孔”长什么样?南京先祖的衣食住行有何特点?最早的南京城里有什么?……南京市博物馆(朝天宫)“江之永矣——江南地域早期文明特展”正在举行
2025-09-19 14:49:00
160件文物静静陈列在盘龙城遗址博物院,从新石器时代一直跨越到明清,跨越数千年时光在此相聚。一场名为“江流万古——长江流域古代文明瑰宝展”的盛事
2025-09-19 15:57:00
第38届全国古籍出版社社长年会在贵阳召开
9月17日至18日,由中国出版协会古籍出版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古工委”)主办,贵州出版集团、贵州人民出版社承办的第38届全国古籍出版社社长年会在贵阳召开
2025-09-19 17:21:00
杜兴成新作配乐诗《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 周进朗诵
配乐诗《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作者:杜兴成朗诵:周进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中轴线上,儿孙相伴家人行。大栅栏,一条古色古香的街巷
2025-09-19 20:59:00
名不虚传、个个千年!河南这些小镇入列→
大河网讯 (记者 刘瑞朝)武则天沐浴过的温泉镇,齐桓公光临过的召陵镇,以造纸业出名的纸店镇,唐代高僧玄奘故里缑氏镇……每一个地名
2025-09-19 21:15: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古代人的“航空”梦就在吉林的这面铜镜里
人类对蓝天的向往,从古到今。但谁能想到,千年前的“航空梦”竟被镌刻在一面藏在吉林的铜镜上,那就是延边博物院的金双仙飞天纹铜镜
2025-09-19 21:59:00
史料里的家国情怀 | 陈蕴瑜:战地遗书饱含深沉之爱
在安顺市平坝区天龙镇,一座石木结构的屯堡民居静静伫立,这里是抗日英雄陈蕴瑜将军的故居。踏入院中,与正房相对的照壁前,是将军的遗像
2025-09-19 23:04:00
铭记“九一八”| 黔山忠魂
9月18日,当肃穆的防空警报在贵阳南明河畔响起,警示世人勿忘国耻。我们也铭记,地母洞那象征的文化守护之光。这座深藏于鹿冲关森林公园的溶洞
2025-09-19 05:17:00
1937年,抗战烽火燃遍祖国大地,杭州文澜阁《四库全书》在战火中命悬一线。面对三部藏书被毁和藏书地沦陷的绝境,贵州以血性与智慧扛起守护中华文脉的重任
2025-09-19 05:49:00
9月18日,黑龙江省档案馆首次公布“侵华日军强征及奴役中国劳工”专题档案62件,深刻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期间“劳动统制”政策的罪恶本质
2025-09-19 07:52:00
纪录片|铁证:阁楼收藏家的抗战记忆
记录“九一八事变”的日军手牒,让人胆寒的日军防毒面具,印着“北支事变”字样的画报,南京被攻陷后的城市照片……在收藏爱好者周沧海的阁楼里
2025-09-18 14:4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