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乾隆一朝最大的文化举动是修纂《四库全书》,从乾隆三十八年(1773)开始直至乾隆四十七年(1782)才告初步完成,历时十年之久。这当中《四库全书》正总裁的人选也是几易其人,而最终这个头衔却落在了和珅头上。
乾隆晚年,和珅担任的职务几乎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外交领域,而且都是部门的最高长官。但是我们都知道,和珅不过是个官学生,充其量只能勉强算是个文化人,和那些进士出身且有深厚造诣的学者并不在一个层次上。
比如,与和珅同时代的纪晓岚、刘墉、戴震、周永年都是当时著名的学者,他们也都参与了《四库全书》的编撰工作。奇怪的是,乾隆皇帝为何要将和珅放在正总裁这个位置上,难道仅仅是出于宠信吗?
我们常说“盛世修典”,这也是中国历史的文化传统,宋朝的《资治通鉴》,明朝的《永乐大典》,都不仅体现了文化的昌盛,更是综合国力的体现。清代自康熙、雍正以来,社会趋于稳定,国力日趋强盛。这就为文化的兴盛提供了优越的环境。乾隆向来以明君自居,怎么甘于后人?于是他决定编纂一部空前的大典——《四库全书》。
其实早在康熙年间,就下令编纂过一套《古今图书集成》,该书是康熙钦定的书名,历经康熙、雍正两朝才完成。乾隆既然自必秦皇汉武,当然有心让《四库全书》成为权威经典,超越以往的所有书籍。
《四库全书》的编纂是一个旷日持久的文化工程,不可马虎,必须要选定一个可靠而又有一定声望的人担任。乾隆刚开始让皇六子永瑢负责整个工程,内阁大学士于敏中任总裁,实际负责编纂具体内容的是纪晓岚,任总编纂官,其他参与的还有陆铒熊、孙士毅、戴震、周永年等,都是当时最著名的学者。
不过,编纂《四库全书》也遇到了一些麻烦,因为搜集的材料众多,其中难免有些对朝廷不利的书籍。为皇上办事,需要的不仅仅是学识,还要有绝对的忠诚。
在编纂的过程中,那些参与者总是不敢大删大改,难免将不利言论流传于世,乾隆心中颇为不满。乾隆四十五年,和珅干净利落地查办了李侍尧一案。恰在此时,《四库全书》也遇到了一些问题。于是乾隆干脆下令,任命能干又忠实于自己的和珅为《四库全书》正总裁,负责协调《四库全书》的编纂工作。
和珅心里很清楚,自己那点学问只能哄乾隆高兴,真正要编纂《四库全书》,还得靠纪晓岚等人,因此和珅非常重视他们的意见。《四库全书》主体内容的编纂大部分是由纪晓岚完成的,和珅除了严格把关不利于朝廷的文字内容外,平时也并不“外行领导内行”,也不去干扰这些学者的工作,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和珅的领导才能。
事实上,和珅出任正总裁也给《四库全书》的编纂带来了一些积极的作用。因为《四库全书》力争涵盖尽可能多的书,所以资料来源非常广泛,除了民间捐献和翰林院调取资料外,国子监以及内务府也藏有大量古书典籍。
内务府和“天禄琳琅”的书向来只供皇族阅读,并不外借。和珅为了保证《四库全书》的质量,恳请乾隆帝允许把宫中的珍贵书籍抄写一份副本,结果得到恩准。
当然了,和珅对《四库全书》的贡献还不仅仅在于此。当时参与编纂《四库全书》的人都是名人大儒,这些人难免有不同的治学观点,再加上读书人特有的倔脾气,把他们协调在一起工作确实是个大难题。
当时的儒家学派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汉学派,一个是宋学派,两派各有独特的观点。他们最大的分歧在于是否尊重宋明理学。
汉学派的代表人物是戴震,汉学派治学态度严谨,方法较为缜密,擅长考据,但是编修书籍有时过于烦琐,甚至为追求证据而脱离实际;宋学派代表人物是翁方纲和姚鼐,擅长理论。
这两派学术观点针锋相对,难免有激烈争论。幸好有和珅从中穿插协调,就算是批评某一观点也是从实际出发,并不偏袒某一学派,他的原则是“争论要有助于编书”,在这一原则下,两派摒弃派系斗争,求同存异,很好地完成了编纂工作。
和珅首先是一个政客,而乾隆最关注的不仅仅是文化事业,还要控制言论和文化,这一点和珅最为清楚,这也是乾隆让和珅当正总裁的根本原因。而有远非我们现象中的那样简单。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7-04 18:45:3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