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朱元璋为何2次派出使者,想对元朝“称臣”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7-11 20:50: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朱元璋2次派出使者,想对元朝“称臣”,摆脱困局。1360年,是朱元璋最困难也是最危险的一年,但朱元璋挺过来了,时代成就了洪武大帝。

朱元璋为何2次派出使者,想对元朝“称臣”

1359年,北方传来消息,“韩宋”京师开封陷落,皇帝韩林儿、刘福通突围到安丰,元气大伤。朱元璋忧心忡忡,不知如何是好,但事情还没完。山东又传来坏消息,察罕帖木儿(小说中赵敏的父亲,张无忌的岳父)、扩廓帖木儿(王保保)杀向齐鲁大地,赵均用跟毛贵自相残杀,田丰、王士诚进行内战,大势已去。还没缓过神来,一个更大的“惊雷”响起:“陈友谅攻克太平,大将花云不屈而死,他们准备杀向应天,并联手张士诚,吞并朱元璋领地。”“韩宋”王朝,朱元璋的顶头上司,也是阻挡元朝骑兵南下的屏障,朱元璋能在江南混得风生水起,主要是韩林儿、刘福通当“炮灰”,在中原与元军主力死磕。三路北伐失败,开封陷落,山东内斗,“韩宋”元气大伤,韩林儿、刘福通只能躲到安丰。安丰,南京(应天)的战略屏障,一旦察罕帖木儿拿下这里,朱元璋的北门就此洞开。陈友谅野心勃勃,兵力雄厚,领地最广,长江中游、江西、安徽以及浙西的许多地方都是他的势力范围。太平陷落,陈友谅的“汉军”长驱直入,朱元璋阵营人心惶惶,许多人都想投降,要么丢弃南京。张士诚,最富裕,占领江浙财税重地,且深得民心。张士诚屡次出兵西征,在江阴、长兴一带跟吴良、耿炳文死磕,从东面威胁朱元璋。此外,臣服于元朝方国珍、陈友定在福建、浙江地区,也是虎视眈眈。察罕帖木儿、张士诚、陈友定、方国珍都算是“元军”。察罕帖木儿没得说,元朝的顶梁柱。张士诚反复无常,经常“投降”元朝,又扯旗自立,此时看到察罕帖木儿势力强大,又跟元朝眉来眼去。

朱元璋为何2次派出使者,想对元朝“称臣”

1360年的局势,对朱元璋而言太险恶,他成了一个“饺子”,处在强敌的战略包围之中,稍有不慎,全盘皆输,再也没有大明王朝。那么,朱元璋该如何破局呢?陈友谅是主要劲敌,必须进行决战,无路可退;张士诚没有目光,且军事能力一般,以防御为主。要跟陈友谅决战,朱元璋必须“解决”一件事情,就是主动向元朝“称臣”,稳住北方局势,为自己赢得时间。“枪打出头鸟”,只要不称帝,元朝一般都不会主动进攻。察罕帖木儿的战略重点在山东,他正在围攻益都,战况非常激烈。朱元璋两次派使者北上,与察罕帖木儿进行谈判,表示对元朝“称臣”的诚意。《国初事迹》记载:“太祖闻李察罕帖木儿下山东,江南震动,遣使通好。”朱元璋确实有了“称臣”打算,想稳住元朝。《明太祖实录》则进一步确定,朱元璋就是“称臣”,却欲盖拟彰。如是说:“予观察罕书辞婉而媚,是欲啖我,我岂可以甘言诱哉?况徒以书来而不返我使者,其情伪可见。”朱元璋雄才大略,审时度势,在最危险的时候主动“称臣”并不奇怪。我们都知道,唐朝初年,李渊、李世民为了赢得胜利,也是暂时对突厥称臣,还送了不少礼品,希望他们不要在背后捅刀子。得知朱元璋“称臣”,元顺帝非常高兴,立刻派遣户部尚书张昶南下,前往应天招抚朱元璋,授予他“江西等处平章政事”职务。张昶走海路,抵达方国珍领地,派人去联络朱元璋,告知朝廷的“美意”,等待答复。“称臣”只是权宜之计,是急于摆脱战略困境的需要。张昶到来,朱元璋并未跟他见面,而是在注视北方战局的变化,因为益都还在继续抵抗。如果察罕帖木儿真的横扫山东,然后南下围攻安丰,就只能委屈一下了。“天不负有心人”,朱元璋终于等来好消息:“察罕帖木儿轻敌,居然被田丰和王士诚设计干掉。王保保接管父亲的部队,又跟孛罗帖木儿闹翻,相互厮杀;元顺帝和太子争夺权力,王保保、孛罗帖木儿又选边站,元朝很热闹。”朱元璋闻讯大喜:“察罕帖木儿死了,真是天助我也,世上再也没有对手了。”察罕帖木儿死了,朱元璋的“称臣”自然没了下文,元朝的使团,除了张昶,全部被处死,朱元璋不想留下“降元”的痕迹。

朱元璋为何2次派出使者,想对元朝“称臣”

张昶能力强,又熟悉元朝典章制度,是治国的行家,跟杨宪、胡惟庸、刘伯温关系也很好,得到朱元璋重用。但是,张昶看不起朱元璋,他“身在江南,心思塞北”,想逃回元朝,朱元璋含泪处死他。察罕帖木儿被杀,王保保、孛罗帖木儿相互厮杀,关中的李思齐、张良弼也是割据一方,不听调遣。更重要的是,元顺帝与太子爱猷识理达腊、奇皇后也在争夺权力,元朝自己在折腾,没精力去管朱元璋。时势造英雄,察罕帖木儿死后,朱元璋集中兵力在安丰之战打残张士诚,使其不敢在鄱阳湖决战时支持陈友谅。如此,陈友谅、张士诚、方国珍相继被平定,朱元璋控制江南,然后北伐中原,元顺帝逃走,大明建立,洪武帝大诞生了。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7-11 23: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朱元璋为什么执意出兵安丰?
...吕珍兵围安丰城内,安丰城岌岌可危,于是刘福通派人向朱元璋求救。朱元璋想要出兵救援安丰城,结果却遭到了明朝第一智者刘伯温的强烈反对,主要原因有以下两点:一,虽然韩林儿是我们名义
2022-12-20 15:49
...大,势力最广、兵力最多。其次是占据安徽、南京地区的朱元璋的西吴政权,其精兵强将无数,实力仅次陈友谅。然后是占据苏州等江苏地区的张士诚的东吴政权,地域富庶,早早地投靠元朝,战损
2024-05-18 11:41:00
韩林儿向朱元璋求救,刘基为何不同意?
1363年,被围在安丰的红巾军皇帝韩林儿向朱元璋求救,一向不发脾气的刘伯温,却红着眼睛说道:“不能救!”朱元璋用怀疑的眼神看着刘伯温,问道:“我若一定去救我们的皇帝呢?”在朱元璋
2023-02-01 16:30:00
朱文正为何最后被亲叔叔朱元璋软禁至死
公元1356年,在经过两次攻打南京城失败之后,朱元璋亲自率领军队攻打南京,这一次攻城战很顺利,不到十天的时间,朱元璋就拿下了南京。拿下南京之后,朱元璋以南京作为其一统天下的大本营
2024-04-26 16:01:00
他为明朝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但他的背叛也给明朝带来沉重打击
...的明朝尤为突出。朱文正就是其中典型的例子。他不仅是朱元璋的亲侄子,还是明朝开国功臣,但他却在建国后遭到朱元璋的嫌弃和软禁。在百年后,他的子孙试图为他“复仇”,自立门户称监国,
2023-10-02 08:04:00
陈友谅战死鄱阳湖,为什么朱元璋在战后还会感到害怕?
...国起点之低、过程之艰险,众所公认没有人能超过明太祖朱元璋。他从乞丐投奔红巾军起步,即使成为天下军阀之一也是狭缝中发展,几次被逼入绝境。如果不是在鄱阳湖一战中,朱元璋以20万的
2023-09-14 10:39:00
诸暨之战谢再兴叛变,朱元璋是如何处理的?
谢再兴,朱元璋麾下猛将排行榜第四,还是亲家关系。胡大海被叛徒蒋英用五十斤重的铁锤砸碎脑袋后,谢再兴负责镇守诸暨,抵御张士诚。得知谢再兴投降,朱元璋差点吐血,谢再兴是朱文正的岳父,
2023-08-20 16:38:00
鄱阳湖大战朱元璋是怎么以少胜多的
鄱阳湖大战是朱元璋和陈友谅为了争夺鄱阳湖而进行的一场战役,这场战役也被称为是中世纪全世界规模最大的一次水战。最后朱元璋以少胜多击败陈友谅,明军顺势拿下湖南、湖北,此前势均力敌的局
2023-10-25 20:47:00
...一些了,并不是红巾军的主力。 不久后,放牛娃出身的朱元璋收到儿时伙伴汤和的邀请,前往濠州投奔郭子兴。由于朱元璋作战勇敢,机智灵活,粗通文墨。所以入伍之后,他很快得到郭子兴的
2024-07-23 20:35: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