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濮塘桃里,一年丰收季,大小同乐嗨翻天
...乐的割稻比赛拉开了序幕!第一要务是组好队,一共四支生产队,还要选队长、起口号,“村”民们踊跃报名、出谋划策。 在激昂的音乐声中,四支生产队抗着大旗、喊着口号,精神饱满地绕着稻田入场了!观赏完桃村的太极...……更多
忆昔柴火灶
...村人家做饭,家家户户都用柴火灶。柴火灶高约一米二,大小不一,用石灰、砖块砌成,由灶口、灶膛、灶台、灶体、烟囱五个部分构成。普通人家砌两眼灶,大户人家砌三眼灶。每口锅的下方对应着一个约一尺半深的灶膛,灶...……更多
黄白相间蓑衣饭
...再用锅铲翻拌均匀,然后上甑。木甑架在铁锅内,灶膛的柴火呼呼地吐出红红的舌头。随着灶膛的柴火越烧越旺,铁锅内的井水慢慢烧开,发出“咕咕咕……”的声音,木甑甑盖边沿就会滴下汽水。此时,炊烟在瓦片缝隙中飘出...……更多
心急吃不了烫山芋
...山乡美味。记得下乡第一次吃煨山芋,大出洋相,那是在生产队烧砖窑时,半夜实在饿得发慌,找来几个山芋埋到窑火灰里煨,煨熟了,用铲子扒出来,便迫不及待地往嘴巴里塞,没想到,这灰不溜秋的“土疙瘩”烫得我右手与...……更多
缙云丨陈春明:庄屋
...故乡对存放庄稼屋子的称谓。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每个生产队都有一个或多个庄屋。庄屋是乡亲们学习开会的地方。生产队开会,要么是传达公社、大队会议精神,学习语录、文件和报刊;要么是集中安排农活。父亲读过高小...……更多
读书 | 用翔实的田野调查,还原真实的手艺人生活——《手艺:渐行渐远的江南老行当》推出修订版
...要付出比常人更多的汗水。在大集体年代,他们白天参加生产队劳动,晚上烧灰陶,日夜不歇。到了过年之前的十一、十二月,正是销售旺季,不论落雪落雨,都要烧制。早上起来和泥,天寒地冻,冷得要命,在身边放一个火炉...……更多
...鲜和好奇。今年寒假,我一回到渭南农村,就被那巨大的柴火灶深深吸引。大铁锅稳稳地架在灶上,仿佛一个巨人守护着这个小小的厨房。姑姥姥轻快地将木柴放入灶膛,火苗立刻跳跃起舞来,热气呼呼冒出,令我心生敬畏。我...……更多
...城里高层住宅厨房抽烟机的低声“轰鸣”,回到老家厨房柴火“噼里啪啦”响。小时候我们家里都不富裕,大家都盼望过年。因为只有过年才能穿上新衣服,才能吃上柴火灶做出来的美食。现在物质条件慢慢变好了,过年对新衣...……更多
微醺方知韵味长
...的集体酿酒专业合作社金岗酒厂。当时,李树岗村有4个生产队,劳力800—1000人,每个生产队出2个劳力从事酿酒工,每天记的工分和其他农工一样。“米酒由东乡供销社专门请人酿造,群众不能酿,也没有粮食来酿。”刘达方介...……更多
本文转自:湄洲日报□吴嘉故乡的炊烟里总少不了柴火饭的醇香。袅袅的炊烟升起来,就像母亲年轻时如柳般曼妙的身姿。我最喜欢冬天的柴火饭里那种温暖和欢乐的馨香。每当清晨五六点钟,村庄灰色的屋瓦上空便次第升起...……更多
姥姥炖火巴肉
...总要留下一块,让姥姥做炖火巴肉。姥姥将猪肉切成拇指大小的肉块,放入陶罐,然后放入他的秘制调料。陶罐扣上盖子,放入灶膛。灶膛里有做饭留下的余烬,陶罐在余烬中慢慢煨熟。这个过程,通常要一下午,也可能是一个...……更多
...红薯背去又给某某吃(某某是大哥的两个同学,同住一个生产队)。那时人虽小,却已懂得心疼大哥,几十里外,在小小的我心中如在天边一样遥远。大哥背着那么重的红薯走路去读书,双脚总会被磨破,双腿酸软,肩膀还会被...……更多
深秋的酒夜
...雨水在耐心地滴落。家家户户低矮的小屋里成了囚笼,在生产队仓库,拔剑四顾心茫然的队长老侉子,鉴于天气,也没有对社员发号施令的理由,眼见两只小公鸡在眼前晃动,对会计说,给逮到!小公鸡是保管员老鸭子春天放养...……更多
...便灶膛里的浓烟,影响了视力也要亲自察看,亲自过问从柴火中端上桌的粗茶淡饭,养人我常把悬崖峭壁带在身边一旦出现一旦,会提醒我悬崖勒马当我无法避开震耳欲聋的雷声时索性把它唱成山歌我始终忘不掉稻草编织的草鞋...……更多
...今天似的一个两个人洗,而是一家人洗,农忙时甚至一个生产队许多人都来洗;洗澡有排序,位尊为先,妇女殿后。我读高中后相当于旧时秀才了,所以拥有了抢头汤的权利,一直到如今。那么多人先后在一口锅里洗澡,如今回...……更多
母亲的红酒糟鱼
...!这让我想起以前母亲腊制酒糟鱼的情景。三十多年前,生产队的鱼塘是承包给村民们放养的,到冬腊月干塘时,每家每户按人头数的多少,大概可以分到十条左右的鱼过年。鱼分到后,母亲先把它们宰杀,扒掉内脏,斩头去尾...……更多
腊八粥香情悠长
...里立刻红朗朗的,映着母亲还残存着睡意的脸。塞进去的柴火,轰的一声,吐出一串青烟,再卷起几圈猩红的火舌……不知道添了多少把柴火,灶膛里一直红红艳艳。锅里有了响动,嘀嘀咕咕地说,碎碎叨叨地念。等到浓稠到化...……更多
洋芋饭过年
...。灶头是灶房的核心,在这个核心面前我用柴刀,火钳和柴火涂满了整个少年。我讨厌做饭,也喜欢做饭。讨厌是因为家里的柴火总是未干透,半干半湿的柴火最难燃起来,而且烟也很大,稍不注意,那好不容易燃起来的柴火就...……更多
本文转自:新民晚报徐闻见江山的年,是从米糕的香味开始的。每年农历十二月十五后,漫步老家,望着家家户户柴火灶袅袅的青烟,深吸一口,就能闻到一种清新淳厚的香味,那是农妇们开始忙着做江山米糕了。把三成糯米...……更多
...岭腹地,分水岭北坡,一个叫司背街的地方。那时,还是生产队。年底,除口粮外,还可分到四五十斤糯谷。糯谷因产量低,种得少,但做过年食品又少不了。父亲把糯谷挑到碾米厂碾成米,去掉谷糠,又少了几斤。母亲负责张...……更多
家乡的酸枣树
...”。当时农村实行的是集体化,庄稼的秸秆全要用来饲养生产队的驴骡牛马,农户做饭和取暖的燃料依赖于柴火,但能供人使用的柴火又少之又少。为了弥补家里燃料不足,我们这些十二三岁的少年,每年暑期,就责无旁贷地担...……更多
夜雨丨程世平:甜蜜的记忆
...忙时节,中小学都得放农忙假。正在公社上初中的我回到生产队参加劳动,劳作一天可得3个工分。生产队的男女老少齐上阵,不分晴日雨天地抢收。妇女们在前面手持镰刀割苕藤,男人们在后面挥锄挖红苕。时而有人一锄挖出...……更多
从小吃到大的柴火饭 温馨
...:闽南日报厦门某外企软件工程师 戴柏峰:从小吃到大的柴火饭 温馨我生长在长泰武安镇一家庭农场里。记得小时候过年,饭桌上必不可少的主食,就是全家老少都爱吃的柴火饭。年三十的清晨,天还没亮,母亲第一个起床,开...……更多
那一方灶台
...一方灶台上。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农村家家户户都有一方柴火灶。冬至这一天,天还未亮,阿妈便在厨房里忙活了。灶台上摆放着已碾碎的糯米粉,洁白如雪。她舀了水,开始揉粉团。她靠着灶台,专心致志,很快,一颗颗圆润...……更多
衢州 节节“糕”升的江山糕
...有一个任务,就是被外婆派去向亲朋好友送出自家刚做的米糕。来回几趟下来,米糕是送出去了,我的口袋却又被亲友回赠的江山糕塞满了。还记得有一年,在外地当兵的舅舅回家探亲,返程归队那天,包里都快被江山糕装满了...……更多
谷雨的记忆
...,如何分配这几百斤预借粮,按劳动力分还是按人口分,生产队往往要开几次会才能搞定。其实,大麦产量并不高,芒刺又极长,品质更是皮厚粉粗,本是喂猪饲料,但此时的确能够救急,所以每年生产队还总是会种上十来亩的...……更多
...晚报杨跃清又快过大年,公公婆婆在灶膛前忙碌,暖暖的柴火厨房里,氤氲着浓郁的农家饭菜香味。在深圳小叔子家住了好几个年头的公公婆婆,和小叔子一家都回宁乡来了,也带回一种久违的亲切的年味。灶膛里的柴火毕毕剥...……更多
“我在马家浜种的水稻收获啦!”
...活在田间地头,体验割稻子、扎稻草人、运送粮食、制作米糕等趣味活动,感受源远流长的江南稻作文化,在灿烂的阳光下分享丰收的喜悦。“小朋友们,割稻的时候要从底部割,一定要用点劲哦。”走进马家浜考古遗址公园,...……更多
农民的儿子成了航天员:在汤洪波的老家,神十七发射前两天家人才收完稻谷
...唯一一本课外读物,就是《农民文摘》。因为父亲曾经是生产队长,村里给每个生产队都订上了这本杂志。以至于在成功通过招飞考试之前,汤洪波的梦想是成为一个农民。走进汤洪波的老家,把电视上这位神采奕奕、满眼星光...……更多
捡稻穗的母亲
...稻收割完后,田里遗留下的稻穗,都顾不上捡了,只得将生产队放养的鸭群赶入稻田,让它们快速“清理”一遍后,便立马放水犁田,赶插晚稻。这样,只有晚稻收割后,我们才可以去田里捡稻穗。那时候,割稻用禾镰,脱粒用...……更多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罗子泓 通讯员 厦公宣)近日,厦门警方及时查处一名编造涉厦上市企业网络谣言的违法行为人,维护了企业合法权益
2025-04-23 08:37:00
人民日报首推“大地书单”,10本好书上榜!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在第三十个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人民日报社文艺部和新媒体中心共同组织推荐“大地书单”。围绕“AI时代
2025-04-23 08:40:00
头图由豆包生成,提示词:仅退款薅羊毛据媒体报道,近日各主要电商平台已与监管部门达成一致,将同步全面取消“仅退款”规则。自2021年诞生后搅动电商风云
2025-04-23 08:49:00
近日,四川游客李先生在云南大理古城流动摊贩处买完西瓜,出于好奇用自己的苹果15手机(标重170克)验证对方的电子秤,竟称出“0
2025-04-23 08:49:00
4月23日早晨,顺义区潮白河大桥发生火情,为保障安全,现场已双向断路。交通、消防、交管等部门和属地政府第一时间赶赴现场
2025-04-23 08:49:00
培育读书风尚 建设文化强国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元曲……4月23日至27日,山西邮政将在长风文化商务区文化岛举办《邮票里的典籍》专题集邮文化展览
2025-04-23 08:50:00
“小慢车”里书香浓
本文转自:人民网-陕西频道人民网记者 贾凯璐四月的秦岭深处,粉色的山桃花铺满山坡,山脚下,6063次公益慢火车犹如一条绿色的“长龙”
2025-04-23 08:52:00
石景山区鲁谷街道“山与理想阅读季”启动
本文转自:人民网-北京频道书山远行 阅见理想石景山区鲁谷街道“山与理想阅读季”启动近日,由石景山区鲁谷街道主办的“书山远行 阅见理想”山与理想阅读季正式启动
2025-04-23 09:00:00
本文转自:人民网-北京频道人民网北京4月23日电 (记者董兆瑞)今年年初,手机等数码产品“国补”实施以来,有效刺激了消费需求
2025-04-23 09:01:00
世界读书日|对话曹保明:“其实读书的时代回来了”
4月23日,世界读书日。今年世界读书日主题是“阅读:通往未来的桥梁”。中国吉林网推出的世界读书日特别对话,自然也与阅读有关
2025-04-23 09:14:00
四川眉山:沃柑丰收销售忙
本文转自:人民网2025年4月22日,四川省眉山天府新区北斗镇灯杆村迎来沃柑丰收盛景。眼下,村民们正紧锣密鼓地开展采摘工作,以确保这些新鲜沃柑能及时供应市场。彭雅灵摄(人民图片网
2025-04-23 09:17:00
2025北京书市启幕 汇聚50余万种图书
本文转自:人民网4月22日,以“书香京城 悦读春天”为主题的2025北京书市正式启幕。此次书市汇聚了来自全国19个省市的近200家知名出版社,它们携50余万种精品出版物精彩亮相,
2025-04-23 09:17:00
本文转自:人民网-江西频道4月21日晚,赣州市信丰县开展“文明实践+全民阅读”活动暨“护苗·绿书签”行动,活动以惠民演出拉开序幕
2025-04-23 09:19:00
大众网记者 徐浩 通讯员 张青 潍坊报道4月18日下午,两名客户急匆匆进入建行潍坊寒亭丰华支行营业厅,称被诈骗了,柜员迅速为客户办理查询
2025-04-23 09:34:00
本文转自:人民网人民网记者 黄盛从2023年底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首次提出金融“五篇大文章”,到近期金融监管部门印发《金融“五篇大文章”总体统计制度(试行)》
2025-04-23 09:3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