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在古代,八股文要写多少字?打分的标准是什么?
...才、官员的重要制度。到了明清两朝,以及越南的阮朝,八股文成为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八股文是特殊的考试文体,无论内容,还是格式,都有着严格的规定。首先是八股文的考试范围和文章内容,仅仅局限于儒家的四书五经...……更多
古代科举制度的三大鼻祖:孔子、隋文帝与武则天
...襄,就是古代科举考试中的佼佼者。科举制度的终结者:八股文八股文在明清时期非常盛行,唯一用途就是科举,关系到一个人能不能中进士升官,可见其重要程度。明代八股文试题取自《四书》,它不需要作者发表自己见解,...……更多
选家,古代的职业教辅编辑
...生追捧;其次是“房稿”,选用的都是新科进士平日所作八股文,因此也相当畅销;还有“行卷”,是乡试中中举举人的作品选,销量相对来说要差一些。此外,还有“社稿”“朱卷”“窗稿”“名稿”等,但权威性都不如前三...……更多
科举制的兴衰:从隋朝到明朝的演变
...强了对群众的文化专制,主要表现为科举上的八股取士。八股文命题限制在四书内,不得有任何的个人发挥,以培养符合统治阶级需要的、思维僵化的儒生。从此,作为国家选拔人才的科举制度走向没落。明清五百多年的时间里...……更多
八股取士:被误解的人才选拔之道
...创伤。为什么这么说呢?表面上看似乎答案显而易见——八股文章就四书五经取题,固定格式、固定内容,必须是代圣贤立言,不允许自由发挥,也不允许有自己的观点。同时句子的长短、声调高低等也都要相对成文,字数也有...……更多
01八股文明清时代,科举最重要的考评文体,没有之一。了解这种文体的人,几乎都对这种文体深恶痛疾,因为它非常的死板,甚至还有人说它就是一种给民众洗脑的工具。另据一些文献记载,就是当年那些凭借八股文入仕的古...……更多
从隋唐到明清,科举状元的历史变迁与影响
...除了要通过各种手段增加考生的应试经验外,还要通过“八股文”来束缚考生的思想。不过由于八股文在后来被认为是腐化堕落的产物,再加上统治者又热衷于搜刮民脂民膏,所以到了清朝,八股文已经完全成为了束缚人们思想...……更多
...,古代大部分人都能满分。实际上,即便是明清科举中的八股文,它也只是一种固定式的文章写作格式,而不是让你直接默写《四书五经》。八股文结构表这就好比唐宋古文运动,主张恢复先秦和汉朝散文,反对盛行南北朝的骈...……更多
明代诗歌成就逊于唐宋,八股科举给明代文人带来了什么影响?
从整体情况而言,八股文和科举出身牵耗了士人群体的绝大部分精力与心血,造成了士人群体在教育背景与知识结构上的缺陷。而伴随着出身与否的实现,士人与科举或合或离,与科举之外的文学或离或合,这也刺激了士人是...……更多
科举考试中的奇闻轶事
...则这功名算白考了。科举考试,讲的是八股取士,在撰写八股文的过程中也不乏胡诌之辈。明朝的一次考试,以《杀鸡》为题,有个考生提笔写道:“为雄鸡,为雌鸡,不雄不雌为阉鸡,姑勿论也,杀之而已矣。为红鸡,为白鸡...……更多
《儒林外史》中的范进与周进:科举制度下的知识分子悲剧
...在他进了学之后。在这里,我看到的是明清科举制度依靠八股文来选拔人才的方式的弊端——这些人才只会写八股文,并不注重自身品德修养。我认为,明清科举制度对匡超人的残害不是让他痴迷八股举业而无生活能力,而是让...……更多
清末只会考试的读书人是谁
...读书人不仅围着考试转,而且围着考试的内容转。明清考八股文,预备考试,关键点有三个方面:一是四书要烂熟,提起一句要知道上下文,不能有半点差池,因为考试基本上是从四书里出题,摘出一句来,让你模拟圣贤的口吻...……更多
才华横溢的徐渭的苦难一生
...只用了两个月,和他同龄的还在摇头晃脑,他已经开始做八股文了,八股文要求音韵不能错,字数能多不能少,对仗工整,还要严守儒家言论,加入别家的言论,立刻被毙,如此严格徐渭刚接触的时候,就做的不错、撇开了这写...……更多
科举制度对北宋政治造成了哪些影响
...清两朝,抨击科举制度的读书人越来越多,但主要是反对八股文,在北宋年间,科举制度维护了社会稳定,有利于凝聚民心,“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便是出自宋真宗赵恒的《励学篇》。其中道理很简单,科举是普...……更多
聊聊明清时期的科举制度
...与考试的人进行一次排名而已。科举制度中非常著名的“八股文”,就是在明清时期才完全成型的。在此之前,其实科举考试对学子们所做文章的规格,并没有非常明确严格的限制,评分标准也不是一概而论的,和明清时期有很...……更多
张继、柳永、张岱:科举制度的受益者与挑战者
...因,但更大程度是缘于科举制度的弊病。明末科举要求写八股文,并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答案。而张岱此人极为有思想,写起文章来洋洋洒洒,兴之所至就脱离了八股文的格式,考官迂腐之人,当然不会中选。他的小品...……更多
他连秀才都考不上,结果却成了科学总设计师
...方国家靠着科学技术步步崛起之时,清朝人还在整日钻研八股文,因此与掌握先进科学技术的西方国家,国力差距越拉越大;后来清朝人痛定思痛,欲“师夷长技以制夷”,在各地大力开展洋务运动,也正是在此时,有一位天才...……更多
...平极高,直接成为后世官方文件的范文样式。明清考试的八股文就来源于曾巩。但曾巩善写官文、行文规范的优点也有一个副作用,就是民间传播难度较高。特别是八股文在近现代被大加批判之后,曾巩的很多文章被束之高阁,...……更多
清代的知县为何很难晋升?吏部有3个硬性规定,够资格的少之又少
...也是汉代、唐朝国力强大但也权臣极多的主要原因之一。八股文更是极严重的,束缚着人们的思想和想法,让文学、文化和时代思想的发展,步入摘文撷句的死胡同。所以至清朝时期,1898年时,八股文终被废除,1905年时,科举...……更多
元朝这么宽松,士大夫为啥还要造反
...上班、剥皮萱草和打屁股成了洪武新常态。第三斧,科举八股文。以前宋元时代的科举制度,答题标准相当宽泛,考生可以写策论提意见。上到国家政策,下到皇帝私人生活,考生都可以自由发表评论。比如大文学家苏辙在科举...……更多
历史上哪个王朝耽误了中国?哪个王朝成就了中国?
...,可惜这时明朝的制度和政策显得过于被动!洪武禁海和八股文的负面影响了明朝的发展速度,因此明朝是中国历史的转折在来说清朝,清朝承袭明朝的制度,清朝把明朝好的一面没学会,但是坏的一面却全部继承了,明朝的禁...……更多
从状元答卷揭示古代科举的严格与才华的展现
...用馆阁体小楷书写,朱笔断读,句末画有红圈,是典型的八股文。1983年,在赵秉忠的家乡青州市郑母村意外发现了当年他考中状元的殿试卷,经当地专家20多次的走访,赵秉忠的第十三代孙赵焕彬老先生才将殿试卷捐献给国家,...……更多
细谈我国古代的“科举”制度
...语气,文章格式和字数也都有严格规定,这就是著名的“八股文”。自隋朝起始,科举制度历经一千三百多年的发展与变革,直至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方告废止。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科举制度不仅选拔了无数杰出人才...……更多
大器晚成跻身江南四大才子的文徵明,成就了一个庞大家族
...在临摹古人书法家上下了苦功。其实文徵明不喜欢明代的八股文模式,他认为死板僵化的格式,限制了考生的自由思想,而必须引经据典的内容,无非是拾人牙慧,一点显示不出考生自己的想法和创新。他的这个想法现在看起来...……更多
科举的艰难:录取人数、考试时长与科目的挑战
...减,只保留经义、策问和诗赋。明朝时期,历史上有名的八股文出现,只考一科的传统一直延续到清朝。墨义相当于一种完形填空题,从四书五经中挑选某句经典语句,让考生进行补全;帖经跟墨义的考试形式差不多,也是一种...……更多
他是明朝褒贬不一的清官,容许辖区内寡妇改嫁
...说朱熹虽然读书很多,但所学“支离破碎”。明朝科举的八股文考试以程朱理学为标准,海瑞因此很晚才中举,还是靠策论写得太好,博得考官同情。而两次会试都落第了。知行合一海瑞反对程颐所提出的“饿死事小,失节事大...……更多
如果康熙传位于他,清朝很可能成为超级大国,八国联军不是威胁
...人们思维固化。清朝为了便于控制那些读书人,于是采取八股文取士。八股文最大的弊病就是使得人们的思维固化。因此,清朝科举选出来的大臣,只会因循守旧,缺乏开拓精神。但是如果换成胤祥来做皇帝,那么科举绝对不会...……更多
晚明文坛奇人冯梦龙,落魄失意了一生,作品却流传千古
...些,他的一生是纯粹而简单,他有才华,既写得了迂腐的八股文,又可以文笔犀利而独特的点评各大名作。参加科举考试,也是各种搞怪,根本不想考上。诸如有一次考试孟子的名言:四十不动心,意思是人到了四十岁就不应该...……更多
豆瓣8.9分!孩子必读!《唐宋八大家文学课》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有用之言”的理念,对后世的散文影响深远。05王安石:八股文的祖宗,横跨文坛政界欧阳修这个大伯乐,同样也发现了王安石,《唐宋八大家文学课》记载他对王安石的评价是“此人文字可惊,世所无有”。对于王安石来说,...……更多
从世卿世禄制到九品中正制:古代官员选拔制度的演变
...有严格的规定的。八股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一无是处,八股文就是指文章的八个部分,文体有固定格式:由破题、承题、起讲、入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题目一律出自四书五经中的原文。其实只要学会了这...……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郝凤先——中国艺术代表人物
郝凤先——中国艺术代表人物
2025-05-07 11:00:00
老汉干活时肚子疼,随便找个角落方便,意外发现两个“世界之最”
纵观大千世界,无奇不有,黑天鹅事件常有发生,是意外?也是必然。两种说法都是对的,对于某个人而言某个时刻发生了小概率事件就是意外
2025-05-07 03:23:00
思想的狂欢:战国百家争鸣中的自由与混乱
当历史的车轮驶入战国时代,中国思想界迎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狂欢。儒家的仁义道德、道家的自然无为、法家的严刑峻法、墨家的兼爱非攻
2025-05-07 08:51:00
安徽人文讲坛丨英雄梦·山水情·烟火气——两千年合肥的诗歌因缘
大皖新闻讯 合肥,地处江淮之间,承东启西,连南接北,旧誉为“中原之喉”。既是历史上南北征战之地,又是南来北往之交通要塞
2025-05-07 09:30:00
张献春——中国艺术代表人物
张献春——中国艺术代表人物
2025-05-07 01:02:00
六年夜郎客 淡泊世情疏 | 庄慕陵先生的安顺诗作
庄慕陵(1899—1980)先生,名严,字尚严,号慕陵。吉林长春人。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历任故宫博物院古物馆第一科科长
2025-05-06 23:22:00
刘玮——国际金牌艺术家
刘玮,字玉石,笔名雁门北鸿。男,汉族,1946年出生,原籍山西代县,曾任中学美术教员,专修于河北师大美术系,曾是核工部二O二厂专职美术干部
2025-05-06 23:35:00
五代十国至北宋时期的七大战役,皆是为华夏再一次大一统而努力
在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的过程中,赵匡胤为使宋朝能长治久安,不致成为五代以后的第六个短命朝代,于是在北宋建国之初便大力实施“强干弱枝”政策
2025-05-06 19:23:00
南明弘光建立的鼎力支持者:高杰,一生跌宕起伏、毁誉参半
明清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阶段。这段时期内发生了很多大事,而最大的事情莫过于明清政权的交替。自崇祯皇帝去世之后,明朝先后建立了四个南明小朝廷
2025-05-06 19:30:00
这位老兵身上带着27块弹片战斗,生命最后还在为国家尽心尽力
我们现在生活的这个时代,国家繁荣昌盛,百姓安居乐业,这些都要感谢那些在战场上不畏生死的战士,他们是我们永远的英雄。一说到抗日老兵
2025-05-06 19:32:00
207年,曹操惊闻蔡文姬下落:黄金万两、白璧1双,务必将人带回
207年,曹操惊闻蔡文姬落入匈奴手中,立即下令:“扣下匈奴单于,出兵10万压境,带黄金万两,白璧一双,务必将人给我带回来
2025-05-06 19:32:00
俞大猷,一位打仗打赢了未必有功、打输了必定有过的绝世高人
俞大猷是民族英雄,和戚继光一样,著名的抗倭将领,但是俞大猷没有戚继光有名,这一点也一直被很多的人争辩,而且戚继光有戚家军
2025-05-06 19:38:00
一介书生逆袭到大总统
徐世昌祖辈上虽然世代为官,其曾祖父和祖父都在河南为官,但是等到了他父亲这一辈的时候,却已经没落了。徐世昌的官运在入仕之初
2025-05-06 19:39:00
60多岁老瞎子,山中自称皇帝,封55个妃子!
1981年,在大别山深处发生了一件大事,一个已经60多岁的老瞎子,竟然在这里“称帝”了,而且还给自己封了55位妃子和众多宰相
2025-05-06 19:45:00
1925年,甘肃定西一小男孩在洞里面发现8件莽权,卖了60块钱
1925年,甘肃省定西市,有一个叫秦恭的小男孩,那年他13岁。一天,秦恭和小伙伴在后山坡放牛,无意中看到有一个洞,觉得无聊他就伸个手进去摸
2025-05-06 20: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