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科举制度对北宋政治造成了哪些影响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6-19 18:43: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北宋·汪洙·《神童诗》

汪洙九岁时便可赋诗,被称之为“神童”,其父汪元吉则曾得到过王安石的赏识,从而被推荐给了时任转运史,负责了明州府司法参军的事务。不过汪洙在科举路上走得并不是很顺,一直到元符三年(1100年)才取得进士。

科举制度对北宋政治造成了哪些影响

众所周知,在古时候,重视门第,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的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虽说是由特定官员,按出身、品德等考核人才,但实际操作往往有出入,出身成了为官的主要因素,并且门第婚成了南北朝时期在士族门阀中盛行的婚姻习俗。

科举便是在这样的历史前提下应运而生,诞生了“寒门贵子”这个词,平民百姓阶层也有了上升的机会。科举真正成型则是在唐朝,唐朝开国皇帝李渊于621年诏令“诸州学士及早有明经及秀才、俊士、进士,明于理体,为乡里所称者,委本县考试,州长重复,取其合格,每年十月随物入贡”。

唐朝科举不分世庶,向全社会开放,寒门贫士通过科举走上仕途,并且官至宰相,也大有人在。武举则是出现于702年,彼时是女皇武则天当政,而应武举的考生是来源于乡贡;唐玄宗时,诗赋成了进士科主要的内容。

科举制度对北宋政治造成了哪些影响

而北宋既沿用了前朝的科举制度,也在形式和内容上进行了重大的改变,如唐代科举考试有两级,宋初承袭其制,但宋代进士分为三等:一等称进士及第;二等称进士出身;三等赐同进士出身。

1015年,北宋的皇帝宋真宗设置誊录院,便是派专人抄录殿试的卷子,以防止阅卷官识别出考生的字迹。众所周知,北宋的开国皇帝赵匡胤对读书人是非常尊敬的,并且定下了“不杀士大夫”的规矩,在宋神宗年间,北宋著名的文人苏轼便身陷乌台诗案,险些性命不保,最终便是因赵匡胤的规定而保住了一条性命。

科举制度对北宋政治造成了哪些影响

虽然到了明清两朝,抨击科举制度的读书人越来越多,但主要是反对八股文,在北宋年间,科举制度维护了社会稳定,有利于凝聚民心,“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便是出自宋真宗赵恒的《励学篇》。

其中道理很简单,科举是普通人往上爬的机会,而保证科举公平、公正尤为重要,老百姓们有了盼头,也有了发挥自身才能的平台,自然就不会攻击朝廷。

科举制度对北宋政治造成了哪些影响

另外,北宋还通过科举制加强集权,这里要特别说下王安石,宋神宗年间,王安石进行改革,也对科举进行改革,废诗赋考经义,后来元、明、清三朝也由王安石用《三经新义》、《字说》等统制学校、科举而开其先河,并且明清的“八股文”就是直接从王安石制定的“经义”演化而来。

而大家也清楚,北宋朝廷重文轻武,赵匡胤当上皇帝后不久就发生了“杯酒释兵权”,并且历来功高盖主的往往是手握兵权,惹皇帝忌惮,文人倒不具备有“攻击性”。为了使皇位稳固,北宋的皇帝重视文人,也重视从中下阶层汲取人才。

科举制度对北宋政治造成了哪些影响

不过当文人拥有了足够大的话语权,朝堂的情况也就发生了大的变化。尽管文人的转型提高了北宋官僚的整体素质,士大夫与皇帝共论天下事,但同样滋生了事端,主要是文人重理论,吸收的知识广泛,可以说得头头是道,但实际应用起来,却造成了很大的出入。

被文人压制的武官,掌握少的话语权,并且不及文人墨客能说会道,因此北宋的军事实力并不突出,到了后期就呈现出了松懈的境况,许多安排都形同虚设,最终,“靖康之耻”发生,但在这个时候,只会动嘴皮子的文臣几乎无法抵抗,毫无应对之策。

科举制度对北宋政治造成了哪些影响

北宋的科举有其可取之处,原本也是有利北宋的发展,但随着时代的变化,很多东西也都出现了不同往常的结果,这大概是北宋的统治者所始料未及的。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19 20: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王安石变法的评价有好有坏,那么对后世的影响有多大呢?
...管理,使得中央政府的控制力得到了进一步加强。3.改革科举制度王安石对科举制度进行了改革,即加强对科举考试的监管,设置制度限制士族门第的垄断,实行科举制度的公平性和竞争性,鼓励
2023-05-14 21:30:00
北宋科举制度的黄金时代:龙虎榜的诞生
科举考试自大业元年(605年)建立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一直都是朝廷任选官吏的主要途径,这一制度共经历了1300年,纵使历经千年,朝代更迭,它始终被保留,可见其作用之大
2023-12-02 09:09:00
被誉为“千年科举第一榜”,一位名将三大文豪九位宰相同出一榜
科举制度从南北朝萌芽到隋朝草创,自唐朝被普遍应用以来,直到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废止,始终被历朝历代作为主要的人才选拔制度。在前后长达一千三百余年的科举历史中,要论哪一年的科
2023-07-14 17:01:00
如果我问:古代的科举考试考什么?也许你会不假思索地说:考八股文呗。但这个答案并不准确,至少不够全面。相对于科举制度,八股文的历史要短暂得多,科举制创立于隋朝,而八股文要到明代才出
2023-08-18 15:53:00
北宋名臣王安劝导皇帝改革,实现自我抱负
...发光,对其都有所贡献。与其他人一样,王安石也是通过科举考试进入朝堂为官,最开始担任扬州签判等官职,不管处于哪个位置他始终为民服务,将当地治理得井井有条,因此得到了皇帝的看重,
2023-06-12 08:38:00
科举制度:中国的第五大发明的意义
科举制度是古代中国及受中国影响的日本、朝鲜、越南等国家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科举从开创至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世界上最后一届科举考试结束于191
2024-02-20 05:31:00
宋太祖赵匡胤的科举制改革,既可维护政权稳定,又能柔性的集权
科举制,是中国封建时期产生的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士子应举,原则上允许自己报名参加,不必非得由公卿大臣或州郡长官特别推荐,这一点是科举制最主要的特点,也是与察举制最根本的区别。
2023-02-13 20:22:00
朱元璋在位期间,举人的地位提高,知县一般也是举人出身
...”到底是干嘛的?封建朝廷用以选拔官员的考试制度——科举制度,大致分为五个等级:县试、府试、院试、乡试和会试。其中“县试”、“府试”、“院试”,乃系“童试”的三个等级,成绩合格
2023-04-20 09:43:00
曾巩:唐宋八大家之一,以文传世以德服人
...中担任过官职。曾巩从小便聪明伶俐,一目十行。他通过科举考试顺利的进入朝堂为官,并且得到了皇帝的重用,再后来他担任司法参军,负责管理法律的运用,凭借着适当的刑罚而闻名天下。在这
2024-01-12 05:40: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