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先看一条谜语
此人是一名武将此人是军队的实际统帅,多次与外族作战此人曾打败过外族第一名将此人所在的王朝被外族覆灭此人和外族的首任皇帝是亲戚关系他还有个外族名字,并且这个名字比他本名更出名他经常出现在一部被多次翻拍的武侠剧中,但属于龙套角色读者们可以先猜一猜,答案就在下面。
这条谜语的答案就是——王保保。惊不惊喜,意不意外。那部被翻拍的武侠剧,就是翻拍过无数次的金庸先生名著《倚天屠龙记》,王保保就是赵敏的哥哥,一个在剧中露脸次数寥寥可数的龙套角色。但在历史上,他绝对不是龙套,如果说大明朝有徐达常遇春,那么元朝能与之抗衡的就是王保保,没有之一。
王保保,本名扩廓帖木儿。蒙古伯也台部人,生于光州固始县,汉名王保保。元朝末年将领。他的父亲是元翰林学士、太尉赛因赤答忽,母亲是元末将领察罕帖木儿的姐姐,后为舅舅察罕帖木儿收为养子。察罕帖木儿,也就是《倚天屠龙记》中赵敏的父亲汝阳王。
他的养父察罕帖木儿,是元朝末年最重要的将领,他在其短短十年的征战中多次击败红巾军,连朱元璋也对他十分忌惮。不过他过高估计了自己的威望,盲目效仿汉光武帝刘秀,只带了两个随从去探访降将的营地,准备也做一番“推心置腹”,结果被降将田丰,王士诚杀死。朱元璋闻讯叹道:“天下无人矣!”。于是开始做争霸天下的准备。
朱元璋是幸运的,因为现在还有一个人可以延缓他的脚步,那个人正是王保保。不过王保保此时正在整合他舅舅的队伍,并与元廷的各路军阀角力,这些人有,排名不分先后:孛罗帖木儿,张良弼、脱烈伯、孔兴,李思齐。这中间还夹杂着他和元顺帝、太子的合作与矛盾。期间由于自己的特立独行,一度遭到猜忌,被认为是曹操式的人物。而他的舅舅察罕帖木儿生前也是如此。所以他非常忙,忙到顾不上朱元璋,只是在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十月派胞弟脱因帖木儿及部将貊高、完哲等驻守山东,防御朱元璋,他自己继续与李思齐等交战。朱元璋趁机统一了南方,建立了明朝。
初战告捷
等朱元璋忙完他手上这堆事,王保保恰好也打完收工了,时间对双方来说真的都是刚刚好。朱元璋没了后顾之忧,而王保保的对手们不是被他灭掉就是投降了明朝,元朝能依靠的就只有他了。洪武元年,元顺帝此时逃离了大都,明军占领后改名北平,自此,失去了四百多年的幽云十六州终于回到了汉人的怀抱。此后,本着“宜将剩勇追穷寇”的精神,明军进攻山西,在这里,他们遇到了最强的对手王保保。这次倒霉的是汤和,汤和部正自怀庆取泽州,形成孤军冒进的态势。洪武元年十月初,王保保派军南击汤和,在韩店大战,明军惨败。
硬撼“大明双璧”
元顺帝趁势要求王保保收复大都,王保保由于前面的大胜,错误的估计了明军的能力,带领主力离开山西,往北平进发。此时明军却玩起了“围魏救赵”的老套路,置北平于不顾,直奔王保保的大本营太原。王保保这时才知道朱元璋的厉害,远不是他之前的那些对手可比,但此时他别无选择,只能被朱元璋牵着鼻子走。紧赶慢赶回到太原,明军也刚到没多久。王保保直到这时也还有轻敌思想,不知道他面对的明军统帅“大明双璧”徐达和常遇春有多厉害,而且没有提防自己的部队里还有叛徒(部将豁鼻马)出现,结果被常遇春找到机会,夜袭成功。
遇春言于达曰:“我骑兵虽集,步卒未至,骤与战必多杀伤,夜劫之可得志。”达曰:“善。”会扩廓部将豁鼻马来约降,且请为内应,乃选精骑夜衔枚往袭。扩廓方燃烛治军书,仓卒不知所出,跣一足,乘孱马,以十八骑走大同。豁鼻马降,得甲士四万,遂克太原。
王保保由于有夜读的习惯,当晚并未就寝,在夜袭发生时他匆忙与十八骑逃走,鞋也只穿了一只。王保保这次完全吃亏在轻敌,夜袭本就是常用的战争手段,只要应对得当,并不会有什么大损失,他把朱元璋的部队当成普通的农民军对待,败得一点也不冤枉。
第二年(洪武二年十二月)王保保卷土重来,包围了兰州,并实行“围点打援”,明朝于光部赶来救援,全军覆没,本人阵亡。但王保保低估了兰州守将张温的能力,兰州的防御很顽强,就是打不下来。正当王保保在啃兰州城砖时,由于常遇春此前已经亡故,所以这次只有徐达来了,王保保退守定西的沈儿峪。这一次王保保准备很充分,徐达一时也没有好办法。但这时王保保的一次偷袭间接帮助了徐达,虽然徐达打退了敌人,但他的部下,左丞胡德济表现不佳,按律当斩,念在其父胡大海的功劳,徐达把他装在囚车里送给朱元璋处置,把胡德济的下属处斩了几个,这样一来震慑了全军,第二天大家拼死作战,王保保大败,这一次更惨,只能带着老婆孩子走,其他文武官员,士兵以及物资都被明军所获,几乎把老底都赔掉。
擒郯王、文济王及国公、平章以下文武僚属千八百六十余人,将士八万四千五百余人,马驼杂畜以巨万计。扩廓仅挟妻子数人奔和林。
王保保全家仅靠着一根木头渡过了黄河,逃回了和林,这本事笔者只能给一个大大的赞。
独与妻子数人北走,至黄河,得流木以渡,遂奔和林。
不过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只要王保保还在,明朝就不能放松警惕。王保保虽然连吃两次败仗,但他的对手都是明王朝的顶级名将,换句话说,稍微差一点的人还搞不定他。
明洪武五年,朱元璋用三路大军征北元,每路五万骑。徐达居中路,左边是李文忠,右边是冯胜。这一次王保保吸取了教训,设计了一个圈套,在乱山和土刺河两次故意败给徐达的先锋蓝玉,麻痹了明军的思想,即使是徐达,这一次也大意了,被王保保和另一员元将贺宗哲合力击败,死者数万,前文已经说了徐达这次带来了五万人,这基本就等于全军覆没了,而且不难想象,这几万人都是明朝精锐,一仗报销,给朱元璋带来很大的刺激,他想起刘伯温跟他说过“扩廓(王保保)未可轻也。”,于是对他的儿子晋王说“吾用兵未尝败北。今诸将自请深入,败于和林,轻信无谋,致多杀士卒,不可不戒。”后来王保保再次攻打雁门,朱元璋命令诸将防守,而且在王保保有生之年再也没有对北元有大的军事行动。
王保保与朱元璋
由于明朝的严防死守,王保保也没有获得太好的机会。朱元璋想拉拢并招降王保保,于是就把王保保的妹妹嫁给他的儿子秦王朱樉(shǎng),作为正室。至于王保保的妹妹是怎么到朱元璋手里的,没有记载,姑且认为是战争惹的祸吧。王保保对此并不买账。
没关系,朱元璋还有一招,就是找人劝降。去的人中有一个熟人,就是前文说的李思齐。李思齐早已投降明朝,这一次奉命招降王保保,王保保也没为难他,以礼相待,最后礼送出境。正当李思齐自觉保住性命,松了一口气时,王保保派人追上他,让他留点“东西”再走,这“东西”就是一条手臂,李思齐无法,只好自断一臂,最后虽然回去了,但不久就死了,猜测可能是失血过多。去的使者中还有一个是王保保的旧部李老保,去了就直接被毒死了,简单干脆。除了直接的招降以外,朱元璋巡河南时,还曾谕祭察罕帖木儿墓,可惜也没啥效果。由于王保保意志坚定,朱元璋很佩服他。一天在宴会上问天下间谁是奇男子,大家公推常遇春,但朱元璋属意王保保,这反映了人的一种心理,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
一日,大会诸将,问曰:“天下奇男子谁也?”皆对曰:“常遇春将不过万人,横行无敌,真奇男子。”太祖笑曰:“遇春虽人杰,吾得而臣之。吾不能臣王保保,其人奇男子也。”
后记
王保保卒年不详,大概死于洪武十年左右,而他的妹妹死于洪武二十八年,因为那一年她的丈夫死了,她殉葬,至于是不是被迫的无从得知,但是王保保死去多年,她没了靠山,朱元璋也不会太在意她了。
王保保的一生,当得起“奇男子”这个称号,由于王保保多次击败明军,名震中原,当时民间如果有人做了点小事就自夸的话,人们就会讥笑这人说:“尝拿西边王保保来耶!”这话成为明人的一句谚语。
最后以蔡东藩先生的诗作结尾吧
抗命称兵似逆伦,
谁知板荡识忠臣;
疾风劲草由来说,
毕竟奇男自有真。
参考资料:
《明史·王保保传》《明史·徐达传》《明史·常遇春传》《明史·蓝玉传》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3-31 08: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