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近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西安市碑林区陕西建工第八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内发掘了一处隋唐遗址,出土遗物中不仅有花边板瓦、脊头瓦等较高等级的建筑构件,还有2件疑为僧尼日用品的黑陶钵。该发掘区域位于隋唐长安城通义坊西南隅兴圣尼寺遗址范围,兴圣尼寺由唐高祖李渊在隋朝的旧宅改建而成。
发掘区位于隋唐长安城通义坊内,出土隋唐时期遗物73件组
据该考古项目领队、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副研究馆员苗轶飞介绍,2023年10月,为配合陕西建工第八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职工活动中心工程建设,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对建设项目区域进行了考古发掘。

△发掘区航拍图


发掘区位于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295号,北侧为通义巷,东侧为边西街,西侧为太白北路,南侧为友谊西路。根据隋唐长安城历年勘探发掘情况初步判断,发掘区位于隋唐长安城通义坊内。
此次发掘共清理遗迹27处。其中隋唐时期遗迹25处,包括隋代井1眼,唐代灰坑21个、井2眼和沟1条。出土隋唐时期遗物73件组,主要为陶瓷器和建筑构件,另有少量铜钱、铁器、贝壳等。

陶瓷器修复完整及可辨形制者共56件,包括瓷器、釉陶器、陶器三类。其中,瓷器共17件,包括碗、盘、盏、盒盖等;釉陶器共7件,包括罐、壶、碗、盘、盏等;陶器共32件,包括罐、盆、壶、瓮、碗、盏、钵、饼形器、砚等。
建筑构件约10件,包括瓦当、条砖、板瓦、脊头砖等,均为泥质灰陶。其中瓦当共6件,包括复瓣莲花纹和单瓣莲花纹;花边板瓦1件,瓦头立面有一道沟槽,形成上、下两条边,每条边间隔均捏出水波状花边;脊头砖1件,呈方形,背面光平,正面浮雕兽面。兽面凸眼,双角立卷,竖耳仰鼻,卷须,獠牙外露,面目狰狞。
出土的2枚铜钱均为隋五铢。
发掘位置和出土的建筑构件及黑陶钵,指向兴圣尼寺
苗轶飞介绍,通义坊在皇城以南、朱雀街西第二街从北向南第二坊,北邻太平坊,南接兴化坊,位于隋唐长安城外郭城的中心,地理位置重要。



2023年度发掘区域在通义坊的西南隅中,出土遗物以日用陶瓷器为主,碗、罐、盆居多,器身可观察到使用痕迹。除一处井仅见隋代遗物外,其余均为唐代遗迹。部分遗迹同时出土隋代青瓷和唐代白瓷。
花边板瓦、脊头瓦等建筑构件与青龙寺遗址和朝元阁遗址的同类遗物相似,推测遗址内也曾有较高等级建筑存在。

陶瓷器遗物中有2件黑陶钵,胎质细腻轻薄,器表经过抛光和渗炭处理,漆黑发亮,制作工艺有别于普通灰陶器。目前唐长安城发现这类黑陶钵的地点均为佛教寺院,如青龙寺遗址和西明寺遗址。临潼庆山寺舍利塔地宫的供奉器物中也有一件磨光黑陶钵,说明这种器物与佛教有渊源。有学者认为唐代黑陶钵可能是僧尼的日用品。
据《两京新记》载:“通义坊:西南隅,兴圣尼寺。高祖龙港旧宅。武德元年,以为通义宫。贞观元年,立为寺。”唐太宗《舍旧宅造兴圣寺诏》:“通义宫皇家旧宅,制度宏敞,以崇神祠,敬增灵佑。宜舍为尼寺,仍以兴圣为名。”由此可知,此次发掘地点应位于兴圣尼寺遗址的范围之内。
这批陶器或为寺院僧尼或通义坊内达官贵族生活用器




考古人员分析认为,遗址出土的瓷器和釉陶器,年代上至隋,下至晚唐,同样器形均见于长安城周边隋唐墓葬中。这些陶瓷器来源于多个窑口,其中白瓷来自唐代巩义窑和邢窑;黄釉瓷碗为寿州窑产品;两件青瓷碗则与隋代长江中游窑场的产品特征相近。这既体现了隋唐时期地方与中央之间的经济往来,也是长安城为全国经济交通中心的实证。
通义坊自隋代起就是高等级的住宅区,兴圣尼寺由李渊在隋朝的旧宅改建,另据《长安志》中和《两京城坊考》记载,通义坊中居住有右羽林大将军彭国公李思训、成安公主、户部尚书长平公杨纂、荆南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魏国公崔铉、朔方节度使李进贤等人,这批陶器可能是寺院僧尼或者通义坊内达官贵族的生活用器。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 马虎振(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图)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相关热词搜索: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11-10 05: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