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缙云丨龚农:山有灵蛇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5-03-31 06:57:00 来源:上游新闻

缙云丨龚农:山有灵蛇

山有灵蛇

文/龚农

给云雾腾出一块天,由它聚散。

为灵蛇让出一条路,任其走远。

—— 选自《大巴山民谣》

今年春晚上,一条小肥蛇成了欢庆的焦点,迅速捕获了观众的心,特别是小朋友的喜爱。尤其对那些在本命年的小女生来说,这绝对是一场狂喜的盛宴。说到底,这不过是一场文化符号的集体狂欢。

现实中,在广袤的大巴山麓,每逢房屋内出现乌梢蛇,也就是俗称的“乌梢棒”,山民们也会喜不自禁,亲切感十足。因为,这兆示着远去的祖宗的灵魂回来了,回来为子孙们值岗放哨、护院守舍。倘若那青蛇趴在屋梁,一动不动地盘在檩子上,子孙们更是万分崇敬,纷纷烧香化帛,站成一排叩头行礼,并口中念念有词,“您老人家累了,请回吧。”

可是,那歇在屋梁上的“老人”却纹丝不动,似有“安营扎寨”之意。屋主人只好动“武”,用一根马桑树枝条温柔驱赶,或小心轻微挟持。那蛇仿佛明白了主人的“敬意”,欣然从命,归隐屋后林丛,去履行护佑之责。

因为山民笃信,蛇在屋外面才是蛇本身,而进得屋内便成了一尊“家神”,即带有神性的“老祖宗”。此处的“老祖宗”,指非血缘性的祖辈。

巴,从历史文献中我们至少能了解到:“巴”既是部落族名,又是古国名,也是大巴山原住居民的自称。

那到底何为“巴”?

且看目前已有的几种论证:一是认为大巴山地区众多弯弯曲曲的水流形状如巴字,因此得名;二是因大巴山里盛产芭茅草而得名;三是巴为坝的谐音,巴字本意为坝,巴人把地势高而平的地方称为坝,所以就把巴人称为居住在山中坝子的人;四是认为巴人的一支部落其图腾是白虎,白虎就是古人称呼的“老巴子”,甲骨文上的“巴方”就是“虎方”,巴人很有可能因白虎图腾而得名。

还有一种解释,出自许慎《说文解字》:巴字象形似蛇,“巴”字本义包括虎、鱼、石等。而恰巧巴人另一支部落的图腾就是蛇,巴人因蛇图腾而得名的说法就不足为怪了。

这与更早的《山海经》里记载的“西南有巴国,有黑蛇,青首,食象”没有两样。

甲骨文里确实有“巴”字,其字形象地描绘了一条口部巨大的蛇,其上部是一个张着大口的蛇头,下边是蜿蜒的蛇身。

蛇图腾产生以后,蛇就被巴人视为神圣之物,崇敬有加。三星堆出土的青铜蛇,表明蛇在宗教仪式中可能扮演重要的角色。在宣汉罗家坝遗址,巴人墓葬中曾发现蛇形陪葬品,如蜷曲的玉蛇,象征死者灵魂通过蛇的引导进入轮回。

至于民间,蛇通常被视为“小龙”,而“龙行雨降”,巴人自然会将蛇与雨水、土地和物产丰饶联系起来,笃信蛇具有沟通天地的能力,因而对蛇心存敬畏。

到了夏季,在大巴山的乡间小道,林中草丛,到了蛇交配繁殖的季节,不时有两蛇交尾缠绵的“秘戏”上演。如果有劳作的山民不期而遇,瞬间就想起祖训,立马便垂下眼帘。片刻,转身扭头,解下裤腰带,系在身旁的竹木上,默默祈祷,念念有词,诸如“我什么也没有看见”之类。试想,“老祖宗”在干“好事”,身为后代,怎能细看呢?所以,山民们认为,只要看到蛇生乌,即蛇交尾,预示会有大灾大难降临,“不死也要脱一层皮”。所以,万一见着了,就将自己的裤腰带栓在竹木上,那样霉运就让竹木去承担了。

同样,谁不幸看到了蛇“蜕皮”,也会懊恨沮丧不已。质朴的山民认为,看到“蛇蜕皮”和看到“蛇生乌”一样,也是大不敬行为,犹如围观“祖宗”的赤身裸体,成何体统?

人与蛇“狭路相逢”的事时有发生。无论面对无毒的“乌梢棒”,还是带有剧毒的“青竹扁”,有经验的山民都懂得:不要驱赶,不要对视,不要尖叫,安静地站立路边,等待蛇选择路线,离开或通过,给它让出一条路来,让它去该去的地方。

然而,平时严禁随意伤害、杀食蛇的巴人,为何要在端午吃蛇,而且吃蛇是巴族最隆重的仪式呢?

弗洛伊德说,图腾圣宴是“人类最早的庆典仪式”。

在蛇图腾圣宴上,每个巴族成员都必须吃蛇。他们悟出,人和蛇之间具有超自然的联系,蛇图腾不仅能够保护人,而且还把自己的力量和神奇能量传给人。人们想要获得蛇图腾超人的本领,就必须吃蛇才有可能。毕竟,在几千年前,肉类仍是奢侈的食物,每年举行的蛇图腾圣宴,更多的是注重其神圣性和仪式感。

在大巴山,民间保留着端午吃蛇的习俗。现在,除了一种仪式感,人们在端午吃蛇,还认为此举可以扫除体内百病,清净身体。但忌讳在屋内煮食,据说屋梁上的扬尘掉进锅里,汤肉会毒死人。因此,人们只能在露天架锅设火,享受美味。

巴人对蛇的敬畏,摒弃了它凶猛的一面,赋予蛇的守护、再生等超自然意义,通过信仰化解对猛兽恐惧的智慧,是自然环境、原始崇拜、价值信仰和族群历史共同作用的结果,也为生态文明之花注入了养分。

大巴山,人蛇和谐相处之山。让我们为这座山脉祝福。

作者简介:龚农,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重庆市作协会员。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缙云丨龚农:山有灵蛇

编辑:朱阳夏责编:李奇,陈泰湧 审核:阮鹏程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3-31 08: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缙云丨龚农:小站记忆
...一个县级站。说它小是因为地处偏远而简陋,靠着巍峨的大巴山脚跟,一排灰旧平房,一个容纳几十人的候车室,隔窗就能望见窄窄的站台,四道锃亮的铁轨,进进出出的绿皮车,颇为繁忙。多数时
2024-04-21 06:41:00
缙云丨龚农:詹家奶奶
...的“长篇”啊,不是已经失传了吗?听得痴迷。说真的,大巴山没有蒙古族“嘎达梅林”说唱中的英雄,可是民间中大力士、智慧人物、喝酒好汉的故事倒是不少,歌中唱的是劝酒助兴的情景。今天
2024-07-10 06:39:00
缙云丨龚农:巴山美食数洋芋
...乏亲近感的名词,宁愿叫它山芋、地蛋也行。葱茏青黛的大巴山南麓,平均海拔在1000米以上,年平均气温13度的独特自然环境,非常适合高寒农作物的生长。洋芋是山里人的主要粮食作物,
2024-06-18 06:45:00
光影秀、看美景、避暑纳凉……第十二届中国大巴山消夏康养季启动
...户端讯(记者 姜力菘 汤莉)昨(21)日,第十二届中国大巴山(重庆·城口)消夏康养季在亢谷度假区启动。当天,大巴山地区重要旅游IP——亢谷也正式运营。据了解,第十二届中国大巴
2023-06-22 17:44:00
四川达州——巴风賨韵中的山水之城
大巴山巍峨耸立,渠江水悠悠流淌。四川东部门户——达州,便镶嵌在巴山蜀水间。这里山川独美,历史厚重,更是一座充满现代气息与烟火人文的城市。达州与重庆地理位置相近,文化习俗相通,历史
2024-10-27 10:50:00
...是他来自曾在达州乡下生活的真实经历,其创作原型也是大巴山朴素的农民兄弟。陈卫东说,他在渠县生活快10年了,“我深深热爱着这片土地。尤其是城坝遗址,非常美丽,厚重,我为能在此生
2022-12-21 10:59:00
...自己的文明体系并且有门有户有名有姓还能延续至今,除大巴山外,似乎再无二家。巴文明虽已独存千年,但于绝大多数人(包括绝大多数的大巴山人)来说,“巴文明”到底是个什么模样?也是“
2025-02-24 14:29:00
缙云丨罗涌:故乡山水入梦来
故乡山水入梦来文/罗涌离开故乡的游子,忘不了故乡的山,故乡的水,故乡的人。故乡,是游子飘荡灵魂的港湾。我的故乡在渝东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县境内有方斗山、七曜山纵贯,有长江和长江支流
2024-01-26 06:41:00
春节特稿丨龚农:给“城口老腊肉”做个注解
...牌。人家那鸡在清朝乾隆年间就由相关机构认了证,专指大巴山优良肉鸡品种。 那位妈妈自然谙熟腊肉的烹制之道,实在不矫情地说,就是两种不同的好东西相遇了,好上加好。二去某处做客总
2025-01-27 06:41: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豫味儿月饼!快来品品
中秋是跨越千年的文化共鸣文物是历史馈赠的璀璨瑰宝当中秋月饼遇上河南文物每一款都是时光与美味的交融每一口都饱含中原大地的深厚底蕴这个中秋让我们来一场月饼与文物的浪漫邂逅吧 这
2025-10-06 08:19:00
万家共盛世,灯火话团圆,今天中秋节,最圆的月亮是家国同庆,最美的团圆是国泰民安。
2025-10-06 13:10:00
开栏语白山松水,藏百年风骨;林海雪原,记千秋英魂。当科技的光影唤醒尘封的记忆,那些镌刻在吉林史册上的名字便有了鲜活模样
2025-10-06 20:48:00
巾帼卫山河 丹青诉忠魂————《八女投江》佳作赏析
在14年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中华儿女用血肉之躯筑起民族脊梁,留下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篇章,“八女投江”就是其中之一。1938年10月
2025-10-06 22:54:00
《老单走福州》第二季第九集《船政英雄》:跟着老单游船政,探访近现代工业文明梦开始的地方。
2025-10-05 11:08:00
铭记历史的水墨历史肖像——《九一八》赏析
“人民必胜——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苏联卫国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俄美术作品展”正在长春美术馆展出。展览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与苏联卫国战争为主线
2025-10-05 11:17:00
国庆期间,蒙城博物馆推出皖北精品拓片展
大皖新闻讯 国庆假期,蒙城县博物馆推出“碑石墨韵 拓古传今”皖北地区精品拓片展”,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前来参观,感受石刻艺术与传统文化的魅力
2025-10-05 18:34:00
10月4日,“河北五超”第八轮沧州对阵保定,球场内观众全体合唱《歌唱祖国》。(摄制:王宏飞、吕熠、王青峰)
2025-10-05 21:26:00
“镖不喊沧”的江湖铁律曾响彻武林:凡镖车行经沧州地界,必放下镖旗、悄然而过,以示对沧州武林的敬重。江湖远去,武侠精神传承至今
2025-10-05 07:02:00
“河北五超”第八轮辛集赛区,“辛”鹿战“秦”龙,精彩对决,即将上演!
2025-10-04 18:28:00
当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的第一缕晨曦中冉冉升起,当华夏文明在五千年长河静静流淌,当东方民族守望躬耕于乡土家园。一则古老预言
2025-10-04 23:29:00
国庆假日,杏花岭区精心打造了红色游、古建游、府城游3条线路,串联起15处具有代表性的不可移动文物,从承载革命岁月的国民师范旧址
2025-10-03 08:36:00
河北省国防动员文化行·档案里的国防动员故事|走进抗战名将甄凤山:“双枪李向阳”的壮志豪情
(视频脚本:张玉超、闫馨雨、赵少甫 视频拍摄:刘天宇 王宏飞 视频剪辑:刘昀 出镜:张晓晴 配音:张恩博)(海报设计:梁玉)2025年7月1日
2025-10-03 08:40:00
古代中秋福利居然是发肉?还有这些“古法”习俗玩趣中秋
大河网讯 天上月圆,人间梦长,又是一年中秋将至。现代,一些企业的中秋福利有月饼、水果等,你知道吗,古人过节的福利竟然直接发肉
2025-10-02 10:42:00
“今月曾经照古人”明代晋藩墓志拓片展,10月1日在山西考古博物馆开展。25套墓志拓片与30余套文物,再现明代晋藩宗室的荣耀与日常
2025-10-02 17:3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