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缙云丨龚农:山有灵蛇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5-03-31 06:57:00 来源:上游新闻

缙云丨龚农:山有灵蛇

山有灵蛇

文/龚农

给云雾腾出一块天,由它聚散。

为灵蛇让出一条路,任其走远。

—— 选自《大巴山民谣》

今年春晚上,一条小肥蛇成了欢庆的焦点,迅速捕获了观众的心,特别是小朋友的喜爱。尤其对那些在本命年的小女生来说,这绝对是一场狂喜的盛宴。说到底,这不过是一场文化符号的集体狂欢。

现实中,在广袤的大巴山麓,每逢房屋内出现乌梢蛇,也就是俗称的“乌梢棒”,山民们也会喜不自禁,亲切感十足。因为,这兆示着远去的祖宗的灵魂回来了,回来为子孙们值岗放哨、护院守舍。倘若那青蛇趴在屋梁,一动不动地盘在檩子上,子孙们更是万分崇敬,纷纷烧香化帛,站成一排叩头行礼,并口中念念有词,“您老人家累了,请回吧。”

可是,那歇在屋梁上的“老人”却纹丝不动,似有“安营扎寨”之意。屋主人只好动“武”,用一根马桑树枝条温柔驱赶,或小心轻微挟持。那蛇仿佛明白了主人的“敬意”,欣然从命,归隐屋后林丛,去履行护佑之责。

因为山民笃信,蛇在屋外面才是蛇本身,而进得屋内便成了一尊“家神”,即带有神性的“老祖宗”。此处的“老祖宗”,指非血缘性的祖辈。

巴,从历史文献中我们至少能了解到:“巴”既是部落族名,又是古国名,也是大巴山原住居民的自称。

那到底何为“巴”?

且看目前已有的几种论证:一是认为大巴山地区众多弯弯曲曲的水流形状如巴字,因此得名;二是因大巴山里盛产芭茅草而得名;三是巴为坝的谐音,巴字本意为坝,巴人把地势高而平的地方称为坝,所以就把巴人称为居住在山中坝子的人;四是认为巴人的一支部落其图腾是白虎,白虎就是古人称呼的“老巴子”,甲骨文上的“巴方”就是“虎方”,巴人很有可能因白虎图腾而得名。

还有一种解释,出自许慎《说文解字》:巴字象形似蛇,“巴”字本义包括虎、鱼、石等。而恰巧巴人另一支部落的图腾就是蛇,巴人因蛇图腾而得名的说法就不足为怪了。

这与更早的《山海经》里记载的“西南有巴国,有黑蛇,青首,食象”没有两样。

甲骨文里确实有“巴”字,其字形象地描绘了一条口部巨大的蛇,其上部是一个张着大口的蛇头,下边是蜿蜒的蛇身。

蛇图腾产生以后,蛇就被巴人视为神圣之物,崇敬有加。三星堆出土的青铜蛇,表明蛇在宗教仪式中可能扮演重要的角色。在宣汉罗家坝遗址,巴人墓葬中曾发现蛇形陪葬品,如蜷曲的玉蛇,象征死者灵魂通过蛇的引导进入轮回。

至于民间,蛇通常被视为“小龙”,而“龙行雨降”,巴人自然会将蛇与雨水、土地和物产丰饶联系起来,笃信蛇具有沟通天地的能力,因而对蛇心存敬畏。

到了夏季,在大巴山的乡间小道,林中草丛,到了蛇交配繁殖的季节,不时有两蛇交尾缠绵的“秘戏”上演。如果有劳作的山民不期而遇,瞬间就想起祖训,立马便垂下眼帘。片刻,转身扭头,解下裤腰带,系在身旁的竹木上,默默祈祷,念念有词,诸如“我什么也没有看见”之类。试想,“老祖宗”在干“好事”,身为后代,怎能细看呢?所以,山民们认为,只要看到蛇生乌,即蛇交尾,预示会有大灾大难降临,“不死也要脱一层皮”。所以,万一见着了,就将自己的裤腰带栓在竹木上,那样霉运就让竹木去承担了。

同样,谁不幸看到了蛇“蜕皮”,也会懊恨沮丧不已。质朴的山民认为,看到“蛇蜕皮”和看到“蛇生乌”一样,也是大不敬行为,犹如围观“祖宗”的赤身裸体,成何体统?

人与蛇“狭路相逢”的事时有发生。无论面对无毒的“乌梢棒”,还是带有剧毒的“青竹扁”,有经验的山民都懂得:不要驱赶,不要对视,不要尖叫,安静地站立路边,等待蛇选择路线,离开或通过,给它让出一条路来,让它去该去的地方。

然而,平时严禁随意伤害、杀食蛇的巴人,为何要在端午吃蛇,而且吃蛇是巴族最隆重的仪式呢?

弗洛伊德说,图腾圣宴是“人类最早的庆典仪式”。

在蛇图腾圣宴上,每个巴族成员都必须吃蛇。他们悟出,人和蛇之间具有超自然的联系,蛇图腾不仅能够保护人,而且还把自己的力量和神奇能量传给人。人们想要获得蛇图腾超人的本领,就必须吃蛇才有可能。毕竟,在几千年前,肉类仍是奢侈的食物,每年举行的蛇图腾圣宴,更多的是注重其神圣性和仪式感。

在大巴山,民间保留着端午吃蛇的习俗。现在,除了一种仪式感,人们在端午吃蛇,还认为此举可以扫除体内百病,清净身体。但忌讳在屋内煮食,据说屋梁上的扬尘掉进锅里,汤肉会毒死人。因此,人们只能在露天架锅设火,享受美味。

巴人对蛇的敬畏,摒弃了它凶猛的一面,赋予蛇的守护、再生等超自然意义,通过信仰化解对猛兽恐惧的智慧,是自然环境、原始崇拜、价值信仰和族群历史共同作用的结果,也为生态文明之花注入了养分。

大巴山,人蛇和谐相处之山。让我们为这座山脉祝福。

作者简介:龚农,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重庆市作协会员。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缙云丨龚农:山有灵蛇

编辑:朱阳夏责编:李奇,陈泰湧 审核:阮鹏程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3-31 08: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缙云丨龚农:小站记忆
...一个县级站。说它小是因为地处偏远而简陋,靠着巍峨的大巴山脚跟,一排灰旧平房,一个容纳几十人的候车室,隔窗就能望见窄窄的站台,四道锃亮的铁轨,进进出出的绿皮车,颇为繁忙。多数时
2024-04-21 06:41:00
缙云丨龚农:詹家奶奶
...的“长篇”啊,不是已经失传了吗?听得痴迷。说真的,大巴山没有蒙古族“嘎达梅林”说唱中的英雄,可是民间中大力士、智慧人物、喝酒好汉的故事倒是不少,歌中唱的是劝酒助兴的情景。今天
2024-07-10 06:39:00
缙云丨龚农:巴山美食数洋芋
...乏亲近感的名词,宁愿叫它山芋、地蛋也行。葱茏青黛的大巴山南麓,平均海拔在1000米以上,年平均气温13度的独特自然环境,非常适合高寒农作物的生长。洋芋是山里人的主要粮食作物,
2024-06-18 06:45:00
光影秀、看美景、避暑纳凉……第十二届中国大巴山消夏康养季启动
...户端讯(记者 姜力菘 汤莉)昨(21)日,第十二届中国大巴山(重庆·城口)消夏康养季在亢谷度假区启动。当天,大巴山地区重要旅游IP——亢谷也正式运营。据了解,第十二届中国大巴
2023-06-22 17:44:00
四川达州——巴风賨韵中的山水之城
大巴山巍峨耸立,渠江水悠悠流淌。四川东部门户——达州,便镶嵌在巴山蜀水间。这里山川独美,历史厚重,更是一座充满现代气息与烟火人文的城市。达州与重庆地理位置相近,文化习俗相通,历史
2024-10-27 10:50:00
...是他来自曾在达州乡下生活的真实经历,其创作原型也是大巴山朴素的农民兄弟。陈卫东说,他在渠县生活快10年了,“我深深热爱着这片土地。尤其是城坝遗址,非常美丽,厚重,我为能在此生
2022-12-21 10:59:00
...自己的文明体系并且有门有户有名有姓还能延续至今,除大巴山外,似乎再无二家。巴文明虽已独存千年,但于绝大多数人(包括绝大多数的大巴山人)来说,“巴文明”到底是个什么模样?也是“
2025-02-24 14:29:00
缙云丨罗涌:故乡山水入梦来
故乡山水入梦来文/罗涌离开故乡的游子,忘不了故乡的山,故乡的水,故乡的人。故乡,是游子飘荡灵魂的港湾。我的故乡在渝东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县境内有方斗山、七曜山纵贯,有长江和长江支流
2024-01-26 06:41:00
春节特稿丨龚农:给“城口老腊肉”做个注解
...牌。人家那鸡在清朝乾隆年间就由相关机构认了证,专指大巴山优良肉鸡品种。 那位妈妈自然谙熟腊肉的烹制之道,实在不矫情地说,就是两种不同的好东西相遇了,好上加好。二去某处做客总
2025-01-27 06:41: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地戏是流行于贵州省安顺市的地方戏,其产生与明初来自安徽、江苏、江西、浙江、河南等地的安顺屯军有关。明朝军队在贵州设有24个卫
2025-11-05 03:25:00
潍坊廉政文化的精神回响
鲁网11月4日讯(记者 王玉龙)一出名为《枝叶关情·郑板桥》的话剧在北京发布,将清代“扬州八怪”之首郑板桥的清风傲骨,再次推至当代观众面前
2025-11-04 14:30:00
送别!福州走出的学界泰斗走了!她的家族竟然这么不一般
闽江呜咽,榕叶含悲。我国海军舰船应用化学领域泰斗、“人民海军居里夫人式女杰”萨本茂同志,于2025年10月31日在上海逝世
2025-11-04 16:10:00
鲁网11月4日讯跟着楹联游济宁,记者一行来到位于鱼台县的孝贤文化主题公园,园内孝贤阁耸立其中,孝贤阁共四个门。在正门(即西门)孝行天下的匾额下中联为
2025-11-04 17:39:00
鲁网11月4日讯跟着楹联游济宁,记者一行来到兖州少陵台。少陵台位于城内中御桥东。公元742~756年,杜甫3次到兖州探望任兖州司马的父亲
2025-11-04 17:43:00
武当山老君洞:一部藏于山林的千年道教石刻史书
在武当山,除了金顶的辉煌和南岩的险峻,还隐藏着一个连许多本地人都未曾踏足的千年秘境。它藏于景区琼台公路旁的密林深处,没有拥挤的人潮
2025-11-04 18:06:00
“捐给博物馆全社会都能看到才有意义”“捐赠达人”再出手 西安八办入藏一批珍贵证章文物史料
11月4日,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举办了“证章捐赠仪式”。陕西省戒毒管理局的李轩向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捐赠了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教职员证章
2025-11-04 18:42:00
第35届“金牛杯”优秀美术图书评选揭晓我省3种图书榜上有名河北日报讯(记者肖煜)近日,第35届“金牛杯”优秀美术图书评选活动在甘肃天水落下帷幕
2025-11-04 08:58:00
鲁网11月3日讯跟着楹联游济宁,记者一行来到兖州。“顾余不及仕,学剑来山东”,“我家寄在沙丘旁,三年不归空断肠”。让我们一起来探访李白曾居住的地方
2025-11-03 17:44: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吉林这幅画里藏着古代的“雪天Vlog”
吉林的雪一落,朋友圈立马被刷屏。滑雪、围炉煮茶、啤酒炸鸡成了现代人的下雪标配,吉林省博物院藏的清袁瑛雪景山水图轴,早就把古人的雪中即景安排得明明白白
2025-11-03 18:12:00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许舒昕)走进位于思明区大同路7号的厦门侨批馆,一艘悬挂在空中的福船映入眼帘,船旁飘扬着一封封穿越时空的侨批信笺
2025-11-01 08:30:00
探寻教育先驱的“巾帼之思” 《陈嘉庚与女子教育》出版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许舒昕)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陈嘉庚的名字如同一座丰碑。他是倾资兴学的爱国华侨,更是率先呼吁男女教育平权的先驱
2025-11-01 08:31:00
1日,市文旅局发布跟着《黑神话:悟空》游太原主题旅游线路,邀请游客循着“悟空”足迹,漫步晋阳山水,品味市井烟火,触摸非遗匠心
2025-11-01 18:23:00
何以中国|邂逅千年荆风楚韵 ,古城中开启文化奇幻之旅
大皖新闻讯 禹划九州,始有荆州。这座承载着5000年建城史、500年建都史的古城,宛如一部厚重的史书,每一页都写满了岁月的故事
2025-10-31 09:29:00
首都博物馆上新 第二十二届北京书法篆刻精品展开幕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张敏)“隶书源流”第二十二届北京书法篆刻精品展10月30日在首都博物馆开幕。本次展览主要采取面向社会广泛征集和面向会员定向邀请两种方式征稿
2025-10-31 16:4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