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元朝这么宽松,士大夫为啥还要造反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9-28 13:31: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元朝这么宽松,士大夫为啥还要造反

明太祖朱元璋曾说:元以宽失天下。这个“宽”可不是宽仁而是宽松。而且这个“宽”的对象也不是百姓,而是以士大夫为首的食利阶层。

由于靖康之难以来,北方战乱频发,文脉凋敝,北方文人不再具备左右天下归属的资格。所以元末有力量影响天下格局的,主要指江南士大夫阶层。

然而在元末乱世,江南士大夫宁愿选择朱元璋,也不愿意继续拥护元朝统治,这又是为什么呢?

一、江南士大夫的形成

南宋之前,江南士大夫阶层在历史上一直作为朝廷的二等公民而存在。那时国家取士,多用北人。因为北宋以前,国家经济中心在北方,人才自然而然地也集中于北方,南方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没法与北方媲美。

中唐以后,经济中心南移,至北宋时形成了南、北两大经济中心并驾齐驱的局面。然而江南对北方依旧没有取得优势,因为江南诸国属于被征服地区,天然就是二等公民,国家话语权依旧牢牢掌握在北方人手上。

北宋时宰相寇准主持科举考试时,甚至在公开场合吹黑哨,将本属于南方的状元刷了下来换成了北方人,事后还满世界宣扬:我又为咱北方抢到一个状元了。

元朝这么宽松,士大夫为啥还要造反

作弊还能这么理直气壮,可见歧视南人是当时整个北国士大夫阶层的共识。

但靖康之后,宋室南迁,江南士大夫终于迎来了春天。

以前也发生过衣冠南渡这种事,可南北差距实在太大,即使是面对北方赛场上退下来的丧家之犬,江南士大夫依然斗不过,南渡王朝的权力还是被北方人把控。直到这次,江南人总算是扬眉吐气了一把。

大家要知道,二等公民是很悲催的。在这片土地上,财富与权力挂钩,朝廷里你要是没有人,人家北方朝廷派一个七品芝麻官下来,就能把你七代经营的家业给夺了。

明末朝廷为什么收不上江南的税,不就是因为朝廷里都是他们的人嘛?

再加上有宋一代对读书人的优容,这些江南士大夫可谓是开局即巅峰啊!

但南宋末年,贾似道搞了个公田法,损害了这帮人的利益。他们开始跟大宋朝廷离心离德。

再加上北方的元朝以懒政闻名,皇权从来不出省,地方上爱怎么来就怎么来。简直是豪绅们的天堂呀!

而宋朝呢,对士大夫好归好,但他的中央集权程度也很高,对地方势力做大相当警惕,地方上但凡出现强宗巨族,朝廷都会对你进行肢解,不利于豪绅们搞“资本原始积累”呀!

所以元军一过江,沿江士大夫哗啦啦就降了。蒙古人几乎是和平接收整个江南,过程相当丝滑,除了文天祥等少数抵抗派,士大夫阶层没有组织任何反元起义,养士三百年就养出这么一帮人来。

元朝这么宽松,士大夫为啥还要造反

二、痛并快乐着

到了蒙古人当家之后,士大夫在地方上的扩张已经直追两晋门阀时代。

但此时的士大夫却发现了一个幸福的烦恼,那就是他们虽然在物质上得到了满足,但精神世界却相当的贫乏。因为元朝不尊儒术,当然,元朝也并不像传说中的那样歧视儒术。他搞的是自由放任那一套,你们汉人尊儒术,裹小脚,提倡三从四德,可以,但你别用到其他民族头上来。我们蒙古人不~接~受!

有元一朝在推行汉化改革上很不上心,科举也是断断续续的。

这一方面是因为蒙古人三次西征,都见过大世面。不会像过去那些少数民族一样对汉文化大惊小怪。其次,推行汉化是为了拉拢汉族官僚,拉拢汉族官僚是为了征税。但蒙古人手下有一帮专门给他们搞钱的家奴——色目人,所以他们对汉人士大夫的依赖并不高。江南士大夫也就没有了那种非我不可的议价权!

元朝这么宽松,士大夫为啥还要造反

这就像后来清朝有了八旗这个基本盘之后,就可以摆脱对汉族士大夫的绝对依赖,该一体当差就一体当差,该摊丁入亩就摊丁入亩。

而对于江南士大夫来说,争夺元朝中央政府的权力其实并不划算。

因为地方与中央是零和博弈的,元朝地方势力空前绝后的膨胀,那中央政府的权力自然会空前绝后的收缩。何必去争那三瓜两枣呢?在地方上当土皇帝不比在朝廷当宰相香?

但江南士大夫不愿意啊,他们在两宋时代挥斥方遒,指点江山的记忆还在,在地方上当个土皇帝无法实现自我价值的升华呀!

儒家讲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终极目标可是奔着名留史册去的,进不了中央高层,怎么进史书嘛!

再说了,儒术独尊了上千年,怎么到你这儿就变成“之一”了呢?

元朝这么宽松,士大夫为啥还要造反

所以从大元建立的第一天开始,他们就想要用儒家汉法取代色目人的回回法,成为元朝官方意识形态,夺回儒家的独尊地位。不仅地方权力我要独吞,中央那三瓜两枣我也要。这种朝代在中国历史上也曾经出现过,那就是两晋。

都说宋朝是士大夫的黄金时代,可相比于两晋,大宋还是差了点火候的。

然而有元一朝,色目人跟蒙古人都牢牢守住中央阵地不放手,从太子真金之死,到南坡之变,再到脱脱更化,汉法派的每一次冲击都以失败告终。随着元末最后一位能臣脱脱身死,汉法派彻底对大元朝廷死了心。

三、朱元璋的骗局

那时大元已经风雨飘摇了,他们也开始在乱世中选择自己的代言人。结果他们选来选去选了个朱元璋。

这主要是老朱前期的统战工作做的相当到位。他打出的旗号是:山河奄有中华地,日月重开大宋天。不是大唐,也不是大汉,是大宋。这可太具有诱惑力了,宋是什么朝代啊,那可是士大夫们的黄金岁月呀,朱皇帝要带我们梦回大宋呀!终于可以摆脱蒙古人的“暴政”,终于可以重回朝堂之上指点江山了。

朱元璋不仅是这么说,对待士大夫他也是这么做的。至正十六年,朱元璋刚打下南京建立根据地,立马就派人延揽江南大儒秦从龙入幕府效力,执礼甚恭啊!四年后,他又建礼贤馆,延请刘伯温、宋濂等浙东四先生入府效劳。

1367年,他又派人执币帛求遗贤于四方。北伐前他还再三嘱咐徐达,一定要善待沿途士大夫,你们这些虽然打仗厉害,但治天下咱们还得靠士大夫。

元朝这么宽松,士大夫为啥还要造反

就在士大夫们觉得这放牛娃会把江山拾掇好交到他们手上时,不讲武德朱元璋抡起三板斧当头劈下。

第一斧,用布政司、按察司和指挥司,取代了原先元朝那个粗糙的统治机构行中书省,中央权力再次深入郡县,土皇帝们的好日子从此一去不复返。

第二斧,廷杖、锦衣卫、高压反腐三位一体套餐。士大夫不仅失去了捞钱的特权,还丢掉了身为读书人的尊严,从此以后带枷上班、剥皮萱草和打屁股成了洪武新常态。

第三斧,科举八股文。以前宋元时代的科举制度,答题标准相当宽泛,考生可以写策论提意见。上到国家政策,下到皇帝私人生活,考生都可以自由发表评论。比如大文学家苏辙在科举时就怒怼宋仁宗不思边患。但朱元璋觉得士大夫就不该独立思考,想太多容易坏事。以后九经、五经、开元礼通通不考了。考试内容全部从朱熹注释的四书五经里选。策论也不许写了,答题标准按八股文固定格式来,不许再洋洋洒洒发表意见。

至此,朱元璋完成了对士大夫精神上的阉割!

元朝这么宽松,士大夫为啥还要造反

元末江南士大夫的终极目标是建立一个两晋那样的朝代。但他们没搞清楚,他们与两晋门阀是建立在不同生产力基础上的产物,在宋元时他们之所以能享受到优渥待遇,完全是因为遇到了一个得国不正的王朝和一个奇葩的中央政府,这才得到了不属于他们的东西。朱元璋的出现,不过是让其回归历史均值而已!梦回两晋?属实是做梦呢!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9-28 14: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元朝灭亡后,为何文人们对元朝还念念不忘
...在当时,上下欢欣鼓舞之情当如何?而夷考其实,当时群士大夫之心情,乃及一时从龙佐命诸名臣,其内心所蕴,乃有大不如后人读史者之所想象。”这些文人甚至还对元朝廷念念不忘。“明祖开国
2023-07-30 22:07:00
...?很长一段时间里华夏是以中原为核心,把持政权的中原士大夫们不仅瞧不上南方(如称南方为荆蛮、淮夷、杨越等等),更不接纳南方族群进入皇朝的政权系统。自秦汉中原政权开始持续向南扩张
2024-05-13 15:21:00
天下人无不怀念元朝,可见朱元璋有多么天怒人怨
...比于朱元璋断子绝孙的恶毒统治而言。朱元璋统治期间,士大夫不是被杀就是抑郁,文明大幅倒退,老百姓的起义则此起彼伏,天下人无不怀念元朝。中国历史悠久,王朝也多,虽然每个王朝建立之
2024-04-22 09:25:00
盘点古代改变历史的十大著名农民起义
...晋末年,地方割据,东晋朝廷只控制着三吴地区,这里是士大夫的封地,国家又将大部分的赋税加于此地,百姓大部分沦为奴隶,399年朝廷为了缓和矛盾,把奴隶免为平民,结果朝廷没过多久再
2023-06-17 07:25:00
明成祖朱棣为何定都北京紫禁城呢
...南方为主,甚至可以说是大部分都是南方的,尤其是江南士大夫集团在明朝初期有着强大的影响力,而且成为朱元璋心中的心腹之患,只是一直没有得到真正有效的解决。例如在公元1397年2月
2023-06-25 21:08:00
...染些所谓的‘胡风胡俗’”。率先作出改变的往往是那些士大夫。经过岁月洗礼,士大夫衣着慢慢向蒙古习惯靠拢,“不仅不穿深衣了,而且模仿蒙古的语言服饰”,以此冀望获得政治前途。对于这
2024-05-19 09:35:00
东林党的崛起,是明朝官员集团的转折点
...,东林党是一个官僚集团,可事实上东林党是以江南地区士大夫为主形成的政治集团。换句话说,东林党并不是属于朝廷的官员,而是属于江南地区财团势力的代言人。他们对明朝没有太多的忠诚度
2023-02-15 21:20:00
明朝后期,科举人数增加15倍,为何依然被农民军和满清碾压?
...始在中原出现广泛流行,公元3世纪末曾盛行一时,所有士大夫都热衷此道。到了宋朝,由于道学的兴起,同性之风衰落了,但到明朝末期,特别是在广东、福建还有江南这些经济发达地区,又再次
2024-09-03 11:23:00
明朝服饰的演变以及特点,对朝鲜有哪些影响?
...朝弘治皇帝以来,国家对文官十分重视,加之经济繁荣,士大夫阶级崛起,从而吸收了历代巾帽与服饰特点。独特的衣品审美与别具一格的明式家具构筑了当时的社会新风尚,甚至对周边的藩属国朝
2023-07-12 07:29: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央媒看太原9月19日,新华社《中国网事》栏目报道了位于太原市杏花岭区的二战侵华日军“太原工程队”旧址,这里曾是日军的战俘集中营
2025-09-20 07:24:00
9月18日,“致敬英雄·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主题活动在清徐县烈士陵园举行。清徐县党员干部、公安民警、少先队员、抗战英烈子女代表等各界人士百余人
2025-09-20 07:24:00
中国最能吵架的邻居城市,抢人,抢钱,抢高铁
作者:野庐河南南阳、湖北襄阳,中原腹地一对命运交错的双生花。俩城市同在南襄盆地,相距不过两百公里,高铁半小时便可互通。地缘联系造就了经济
2025-09-20 04:19:00
□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朱彦最早的“南京面孔”长什么样?南京先祖的衣食住行有何特点?最早的南京城里有什么?……南京市博物馆(朝天宫)“江之永矣——江南地域早期文明特展”正在举行
2025-09-19 14:49:00
160件文物静静陈列在盘龙城遗址博物院,从新石器时代一直跨越到明清,跨越数千年时光在此相聚。一场名为“江流万古——长江流域古代文明瑰宝展”的盛事
2025-09-19 15:57:00
第38届全国古籍出版社社长年会在贵阳召开
9月17日至18日,由中国出版协会古籍出版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古工委”)主办,贵州出版集团、贵州人民出版社承办的第38届全国古籍出版社社长年会在贵阳召开
2025-09-19 17:21:00
杜兴成新作配乐诗《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 周进朗诵
配乐诗《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作者:杜兴成朗诵:周进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中轴线上,儿孙相伴家人行。大栅栏,一条古色古香的街巷
2025-09-19 20:59:00
名不虚传、个个千年!河南这些小镇入列→
大河网讯 (记者 刘瑞朝)武则天沐浴过的温泉镇,齐桓公光临过的召陵镇,以造纸业出名的纸店镇,唐代高僧玄奘故里缑氏镇……每一个地名
2025-09-19 21:15: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古代人的“航空”梦就在吉林的这面铜镜里
人类对蓝天的向往,从古到今。但谁能想到,千年前的“航空梦”竟被镌刻在一面藏在吉林的铜镜上,那就是延边博物院的金双仙飞天纹铜镜
2025-09-19 21:59:00
史料里的家国情怀 | 陈蕴瑜:战地遗书饱含深沉之爱
在安顺市平坝区天龙镇,一座石木结构的屯堡民居静静伫立,这里是抗日英雄陈蕴瑜将军的故居。踏入院中,与正房相对的照壁前,是将军的遗像
2025-09-19 23:04:00
铭记“九一八”| 黔山忠魂
9月18日,当肃穆的防空警报在贵阳南明河畔响起,警示世人勿忘国耻。我们也铭记,地母洞那象征的文化守护之光。这座深藏于鹿冲关森林公园的溶洞
2025-09-19 05:17:00
1937年,抗战烽火燃遍祖国大地,杭州文澜阁《四库全书》在战火中命悬一线。面对三部藏书被毁和藏书地沦陷的绝境,贵州以血性与智慧扛起守护中华文脉的重任
2025-09-19 05:49:00
9月18日,黑龙江省档案馆首次公布“侵华日军强征及奴役中国劳工”专题档案62件,深刻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期间“劳动统制”政策的罪恶本质
2025-09-19 07:52:00
纪录片|铁证:阁楼收藏家的抗战记忆
记录“九一八事变”的日军手牒,让人胆寒的日军防毒面具,印着“北支事变”字样的画报,南京被攻陷后的城市照片……在收藏爱好者周沧海的阁楼里
2025-09-18 14:4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