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元朝这么宽松,士大夫为啥还要造反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9-28 13:31: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元朝这么宽松,士大夫为啥还要造反

明太祖朱元璋曾说:元以宽失天下。这个“宽”可不是宽仁而是宽松。而且这个“宽”的对象也不是百姓,而是以士大夫为首的食利阶层。

由于靖康之难以来,北方战乱频发,文脉凋敝,北方文人不再具备左右天下归属的资格。所以元末有力量影响天下格局的,主要指江南士大夫阶层。

然而在元末乱世,江南士大夫宁愿选择朱元璋,也不愿意继续拥护元朝统治,这又是为什么呢?

一、江南士大夫的形成

南宋之前,江南士大夫阶层在历史上一直作为朝廷的二等公民而存在。那时国家取士,多用北人。因为北宋以前,国家经济中心在北方,人才自然而然地也集中于北方,南方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没法与北方媲美。

中唐以后,经济中心南移,至北宋时形成了南、北两大经济中心并驾齐驱的局面。然而江南对北方依旧没有取得优势,因为江南诸国属于被征服地区,天然就是二等公民,国家话语权依旧牢牢掌握在北方人手上。

北宋时宰相寇准主持科举考试时,甚至在公开场合吹黑哨,将本属于南方的状元刷了下来换成了北方人,事后还满世界宣扬:我又为咱北方抢到一个状元了。

元朝这么宽松,士大夫为啥还要造反

作弊还能这么理直气壮,可见歧视南人是当时整个北国士大夫阶层的共识。

但靖康之后,宋室南迁,江南士大夫终于迎来了春天。

以前也发生过衣冠南渡这种事,可南北差距实在太大,即使是面对北方赛场上退下来的丧家之犬,江南士大夫依然斗不过,南渡王朝的权力还是被北方人把控。直到这次,江南人总算是扬眉吐气了一把。

大家要知道,二等公民是很悲催的。在这片土地上,财富与权力挂钩,朝廷里你要是没有人,人家北方朝廷派一个七品芝麻官下来,就能把你七代经营的家业给夺了。

明末朝廷为什么收不上江南的税,不就是因为朝廷里都是他们的人嘛?

再加上有宋一代对读书人的优容,这些江南士大夫可谓是开局即巅峰啊!

但南宋末年,贾似道搞了个公田法,损害了这帮人的利益。他们开始跟大宋朝廷离心离德。

再加上北方的元朝以懒政闻名,皇权从来不出省,地方上爱怎么来就怎么来。简直是豪绅们的天堂呀!

而宋朝呢,对士大夫好归好,但他的中央集权程度也很高,对地方势力做大相当警惕,地方上但凡出现强宗巨族,朝廷都会对你进行肢解,不利于豪绅们搞“资本原始积累”呀!

所以元军一过江,沿江士大夫哗啦啦就降了。蒙古人几乎是和平接收整个江南,过程相当丝滑,除了文天祥等少数抵抗派,士大夫阶层没有组织任何反元起义,养士三百年就养出这么一帮人来。

元朝这么宽松,士大夫为啥还要造反

二、痛并快乐着

到了蒙古人当家之后,士大夫在地方上的扩张已经直追两晋门阀时代。

但此时的士大夫却发现了一个幸福的烦恼,那就是他们虽然在物质上得到了满足,但精神世界却相当的贫乏。因为元朝不尊儒术,当然,元朝也并不像传说中的那样歧视儒术。他搞的是自由放任那一套,你们汉人尊儒术,裹小脚,提倡三从四德,可以,但你别用到其他民族头上来。我们蒙古人不~接~受!

有元一朝在推行汉化改革上很不上心,科举也是断断续续的。

这一方面是因为蒙古人三次西征,都见过大世面。不会像过去那些少数民族一样对汉文化大惊小怪。其次,推行汉化是为了拉拢汉族官僚,拉拢汉族官僚是为了征税。但蒙古人手下有一帮专门给他们搞钱的家奴——色目人,所以他们对汉人士大夫的依赖并不高。江南士大夫也就没有了那种非我不可的议价权!

元朝这么宽松,士大夫为啥还要造反

这就像后来清朝有了八旗这个基本盘之后,就可以摆脱对汉族士大夫的绝对依赖,该一体当差就一体当差,该摊丁入亩就摊丁入亩。

而对于江南士大夫来说,争夺元朝中央政府的权力其实并不划算。

因为地方与中央是零和博弈的,元朝地方势力空前绝后的膨胀,那中央政府的权力自然会空前绝后的收缩。何必去争那三瓜两枣呢?在地方上当土皇帝不比在朝廷当宰相香?

但江南士大夫不愿意啊,他们在两宋时代挥斥方遒,指点江山的记忆还在,在地方上当个土皇帝无法实现自我价值的升华呀!

儒家讲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终极目标可是奔着名留史册去的,进不了中央高层,怎么进史书嘛!

再说了,儒术独尊了上千年,怎么到你这儿就变成“之一”了呢?

元朝这么宽松,士大夫为啥还要造反

所以从大元建立的第一天开始,他们就想要用儒家汉法取代色目人的回回法,成为元朝官方意识形态,夺回儒家的独尊地位。不仅地方权力我要独吞,中央那三瓜两枣我也要。这种朝代在中国历史上也曾经出现过,那就是两晋。

都说宋朝是士大夫的黄金时代,可相比于两晋,大宋还是差了点火候的。

然而有元一朝,色目人跟蒙古人都牢牢守住中央阵地不放手,从太子真金之死,到南坡之变,再到脱脱更化,汉法派的每一次冲击都以失败告终。随着元末最后一位能臣脱脱身死,汉法派彻底对大元朝廷死了心。

三、朱元璋的骗局

那时大元已经风雨飘摇了,他们也开始在乱世中选择自己的代言人。结果他们选来选去选了个朱元璋。

这主要是老朱前期的统战工作做的相当到位。他打出的旗号是:山河奄有中华地,日月重开大宋天。不是大唐,也不是大汉,是大宋。这可太具有诱惑力了,宋是什么朝代啊,那可是士大夫们的黄金岁月呀,朱皇帝要带我们梦回大宋呀!终于可以摆脱蒙古人的“暴政”,终于可以重回朝堂之上指点江山了。

朱元璋不仅是这么说,对待士大夫他也是这么做的。至正十六年,朱元璋刚打下南京建立根据地,立马就派人延揽江南大儒秦从龙入幕府效力,执礼甚恭啊!四年后,他又建礼贤馆,延请刘伯温、宋濂等浙东四先生入府效劳。

1367年,他又派人执币帛求遗贤于四方。北伐前他还再三嘱咐徐达,一定要善待沿途士大夫,你们这些虽然打仗厉害,但治天下咱们还得靠士大夫。

元朝这么宽松,士大夫为啥还要造反

就在士大夫们觉得这放牛娃会把江山拾掇好交到他们手上时,不讲武德朱元璋抡起三板斧当头劈下。

第一斧,用布政司、按察司和指挥司,取代了原先元朝那个粗糙的统治机构行中书省,中央权力再次深入郡县,土皇帝们的好日子从此一去不复返。

第二斧,廷杖、锦衣卫、高压反腐三位一体套餐。士大夫不仅失去了捞钱的特权,还丢掉了身为读书人的尊严,从此以后带枷上班、剥皮萱草和打屁股成了洪武新常态。

第三斧,科举八股文。以前宋元时代的科举制度,答题标准相当宽泛,考生可以写策论提意见。上到国家政策,下到皇帝私人生活,考生都可以自由发表评论。比如大文学家苏辙在科举时就怒怼宋仁宗不思边患。但朱元璋觉得士大夫就不该独立思考,想太多容易坏事。以后九经、五经、开元礼通通不考了。考试内容全部从朱熹注释的四书五经里选。策论也不许写了,答题标准按八股文固定格式来,不许再洋洋洒洒发表意见。

至此,朱元璋完成了对士大夫精神上的阉割!

元朝这么宽松,士大夫为啥还要造反

元末江南士大夫的终极目标是建立一个两晋那样的朝代。但他们没搞清楚,他们与两晋门阀是建立在不同生产力基础上的产物,在宋元时他们之所以能享受到优渥待遇,完全是因为遇到了一个得国不正的王朝和一个奇葩的中央政府,这才得到了不属于他们的东西。朱元璋的出现,不过是让其回归历史均值而已!梦回两晋?属实是做梦呢!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9-28 14: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元朝灭亡后,为何文人们对元朝还念念不忘
...在当时,上下欢欣鼓舞之情当如何?而夷考其实,当时群士大夫之心情,乃及一时从龙佐命诸名臣,其内心所蕴,乃有大不如后人读史者之所想象。”这些文人甚至还对元朝廷念念不忘。“明祖开国
2023-07-30 22:07:00
...?很长一段时间里华夏是以中原为核心,把持政权的中原士大夫们不仅瞧不上南方(如称南方为荆蛮、淮夷、杨越等等),更不接纳南方族群进入皇朝的政权系统。自秦汉中原政权开始持续向南扩张
2024-05-13 15:21:00
天下人无不怀念元朝,可见朱元璋有多么天怒人怨
...比于朱元璋断子绝孙的恶毒统治而言。朱元璋统治期间,士大夫不是被杀就是抑郁,文明大幅倒退,老百姓的起义则此起彼伏,天下人无不怀念元朝。中国历史悠久,王朝也多,虽然每个王朝建立之
2024-04-22 09:25:00
盘点古代改变历史的十大著名农民起义
...晋末年,地方割据,东晋朝廷只控制着三吴地区,这里是士大夫的封地,国家又将大部分的赋税加于此地,百姓大部分沦为奴隶,399年朝廷为了缓和矛盾,把奴隶免为平民,结果朝廷没过多久再
2023-06-17 07:25:00
明成祖朱棣为何定都北京紫禁城呢
...南方为主,甚至可以说是大部分都是南方的,尤其是江南士大夫集团在明朝初期有着强大的影响力,而且成为朱元璋心中的心腹之患,只是一直没有得到真正有效的解决。例如在公元1397年2月
2023-06-25 21:08:00
...染些所谓的‘胡风胡俗’”。率先作出改变的往往是那些士大夫。经过岁月洗礼,士大夫衣着慢慢向蒙古习惯靠拢,“不仅不穿深衣了,而且模仿蒙古的语言服饰”,以此冀望获得政治前途。对于这
2024-05-19 09:35:00
东林党的崛起,是明朝官员集团的转折点
...,东林党是一个官僚集团,可事实上东林党是以江南地区士大夫为主形成的政治集团。换句话说,东林党并不是属于朝廷的官员,而是属于江南地区财团势力的代言人。他们对明朝没有太多的忠诚度
2023-02-15 21:20:00
明朝后期,科举人数增加15倍,为何依然被农民军和满清碾压?
...始在中原出现广泛流行,公元3世纪末曾盛行一时,所有士大夫都热衷此道。到了宋朝,由于道学的兴起,同性之风衰落了,但到明朝末期,特别是在广东、福建还有江南这些经济发达地区,又再次
2024-09-03 11:23:00
明朝服饰的演变以及特点,对朝鲜有哪些影响?
...朝弘治皇帝以来,国家对文官十分重视,加之经济繁荣,士大夫阶级崛起,从而吸收了历代巾帽与服饰特点。独特的衣品审美与别具一格的明式家具构筑了当时的社会新风尚,甚至对周边的藩属国朝
2023-07-12 07:29: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家风文化中应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精神内守”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家风”二字,家是家庭,风是风气,家风简单说来就是一个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生活风尚
2025-11-10 09:07:00
唐高祖李渊旧宅考古发现僧尼日用品
近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西安市碑林区陕西建工第八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内发掘了一处隋唐遗址,出土遗物中不仅有花边板瓦
2025-11-09 20:51:00
校馆弦歌| 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三十年铸证承国殇
这里是一座用史料镌刻真相的陈列馆,这里是用坚守传承精神的特殊殿堂,这就是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
2025-11-09 22:31:00
这把壶 你猜猜是什么材质的?
11月6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铜川市印台区纸坊遗址发掘了3个龙山早期灰坑、1个商代晚期灰坑及3座春秋晚期秦
2025-11-08 08:44:00
11月8日,山西人民出版社郭建华系列文学作品出版研讨会在太原举办。这套文旅(历史)题材文学作品,包括长篇小说和影视文学脚本
2025-11-08 18:06:00
长镜头|千年邢襄文脉长
邢台,拥有三千五百年不间断建城史,如今正通过顺德府衙遗址的考古发掘,向世人展露其深藏的历史脉动——从战国陶文到唐代柱础
2025-11-07 08:21:00
《红颜来处是长安》出版 展现大唐女性的生存智慧与人生抉择
鲁网11月7日讯近日,中央民族大学教授、《百家讲坛》主讲人蒋爱花推出历史新作《红颜来处是长安》。这部以唐代女性为主题的力作
2025-11-07 10:29:00
自豪!福建舰入列!中国人的航母梦,始于福州!
南海之滨的军港内,海阔天高,红旗猎猎。11月5日,我国第三艘航母“福建舰”(舷号18)正式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战斗序列
2025-11-07 15:10:00
野史可以“野”不能“疯”专家回应“康熙血脉之谜”
近期,关于“康熙生父为洪承畴”的野史假说在网络上爆火,传闻称洪承畴“狸猫换太子”云云,并列举一系列证据,比如光绪帝Y染色体遗传标记与爱新觉罗家族没关系
2025-11-07 15:31: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立冬温酒话羽觞
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李白笔下的《立冬》,描绘着古人围炉品酒的闲情雅致。当新雪初落吉林大地
2025-11-07 15:52:00
《人物志》是我国一部识鉴、品评各类奇才的专著,约成书于曹魏明帝统治时期(227 —239)。作者刘劭在编纂此书的过程中
2025-11-07 18:01:00
康熙生父是洪承畴?乾隆、光绪身世也成谜?清史专家:均是谣言
大皖新闻讯 连日来,一则“康熙生父可能是洪承畴”的消息在网上广泛流传,并引发热议。对此,11月7日,大皖新闻记者专访了安徽省文史研究馆馆员
2025-11-07 19:54: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王峰日前,在南京入选“世界文学之都”六周年之际,茅盾文学奖与鲁迅文学奖双奖得主、著名作家徐则臣携新作《域外故事集》做客南京世界文学客厅
2025-11-07 07:50:00
吴石烈士户籍卡首次公开
南京市档案馆物证还原英烈隐秘岁月吴石烈士户籍卡首次公开吴石烈士户籍卡。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杜文双 摄南报网讯(记者祝东秀苍淑珺通讯员王伟朱亚东)热播剧《沉默的荣耀》凭借对吴石将军潜伏历程的真实还原
2025-11-07 07:50:00
鲁网11月4日讯跟着楹联游济宁,记者一行来到嘉祥县孟姑集镇岳楼村的岳氏家祠。这座祠堂始建于康熙二十五年,康熙皇帝为表彰岳峰秀的清正廉洁
2025-11-06 09:5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