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科举的艰难:录取人数、考试时长与科目的挑战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12-22 15:08:00 来源:戏说三国

修身治学,是中华民族有史以来的优良传统。在农耕文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农耕文化,与读书修身治学结合在一起后,形成华夏文明特有的“耕读”文化。耕读文化,是古代知识分子十分推崇的生活方式,一边读书,一边田园耕作,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帝力于我何有哉”的隐匿生活。很多士人没有入世为官前,基本上都是以“耕读”为主,与今天的“半工半读”十分类似。

科举的艰难:录取人数、考试时长与科目的挑战

虽然“耕读”是古代社会文人士大夫,普遍采取的生活方式,但不是他们的生活目的,耕读更像是一种人生的生活方式。通过耕读博取功名,然后入世为官,跻身上流社会,从此人生变得飞黄腾达。所以有句话说“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说得正是这个道理。很多人将高考比作科举,以此形容高考的难度和重要性。真正了解科举后,才知道两者没有可比性,因为科举实在太难太难。

科举的艰难:录取人数、考试时长与科目的挑战

先说录取人数

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后,高考得到不断地完善和扩大。到21世纪,每年参加高考的人数基本维持在920-950万人,本专科录取率大约在70%-80%之间,本科以上的招生人数约为全部考生人数的10%左右。估算下来,一年将近90万本科生成功踏入校园。这个数字咋一听,感觉十分微小,但与科举比起来简直堪称“天文数字”。

科举的艰难:录取人数、考试时长与科目的挑战

科举始于隋朝,成熟于唐宋。隋朝至清朝共历经6个大王朝,合计1500左右的历史。期间一共有过638名科举文状元和185名武状元,加起来823名状元。唐宋明清基本在百人左右,辽金元约三十人。

隋朝约5500万人口,唐朝8000万,宋朝(加上辽金西夏)约2亿多一点,清朝鼎盛时期达到4亿人口。按照距离现在最近的清朝来算,将人口扩大三倍至13亿,状元人数也不过数百人,与现在的高考本科人数有着天壤之别。

科举的艰难:录取人数、考试时长与科目的挑战

考试的时间长

通常情况下,高考的考试时长为2.5天-3天,每天分为上下场,每场约为2个小时左右。科举要远比高考的时长要长很多,科举分为三场进行,一场为三天。每开始一场考试,考生只要入场,三天的吃喝拉撒睡要在考场解决,且只给考生一个容纳床榻的空间,里面包含睡觉的床榻,如厕的茅房,每个考生的面前有两名卫士看守。

为了体现科举的严肃性,童试、乡试必须由当地的县令府尹亲自监考,到最后一轮殿试时,皇帝会亲自坐在殿上为考生监考,很多心理素质差的考生,在长时间的答题劳累和高度紧张中,能直接昏过去。

科举的艰难:录取人数、考试时长与科目的挑战

今天的高考,往往考完一场后,家长会在考场外翘首以盼,好吃的好喝的一并张罗上。古代的科举考生,长达三天的封闭式考试期间,要自备干粮。

考试的科目不同

高考一般分为文理科,理化生和史地政两大类,外加通考的语数外。古代的科举要远比这些难度要大得多。隋唐科举的科目主要以墨义、口试、贴经、策问、诗赋等。宋朝在隋唐的基础上进行删减,只保留经义、策问和诗赋。明朝时期,历史上有名的八股文出现,只考一科的传统一直延续到清朝。

科举的艰难:录取人数、考试时长与科目的挑战

墨义相当于一种完形填空题,从四书五经中挑选某句经典语句,让考生进行补全;帖经跟墨义的考试形式差不多,也是一种完形填空;策问属于一种对策题,考官给出一条问题,让考生围绕问题回答对策;诗赋则是文人最拿手的作诗赋词。

所以,综合来看科举与高考有着一些相同之处,本质上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考试。无论从考试的内容和考试结果的运用,还是社会对它的重视,双方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2-22 17: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汉代没有科举考试,文人是怎么当上官的?途径有哪些?
...定期察举发展到定期察举,而且是一年一举。这比起后来科举取士的三年一开科还要频繁,不能不说是很有系统与规模的。汉代的察举制分常科和特科两类,常科是常年按察举的科目,即所谓的“岁
2023-01-26 19:09:00
唐朝科举的考试内容都有什么,考生来源和考试流程又是什么
科举作为古代最为重要的人才选拔机制,虽然早在南北朝时期已经出现萌芽,后又经过隋朝发展,但真正大规模的应用,却是在唐朝。不过,虽然同为科举,但相较于已经较为完善的宋朝和发展至顶峰的
2023-06-29 13:40:00
古代科举制度的起源与演变
古代考状元都考些什么?状元有多难考?一、科举制度的形成和发展科举在我国历史悠久,包括上学时的教材课本中,也曾说过隋炀帝杨广开创科举制度,这让很多同学莫名的恨上了这个千古昏君。然而
2023-12-11 06:37:00
唐朝科举制度探秘:从秀才到进士,科举背后的选拔与挑战
...十年寒窗苦读,就是为了一日高中状元,然后光宗耀祖。科举考试成了不少家庭改换门楣的方式,更是成了不少学子改变人生的途径。但是对于科举制度,经过不少朝代的革新,方式一直在发生改变
2024-04-14 19:47:00
...、化学、生物学4门科目中自主选择两门。语文科目考试时长为150分钟,数学、外语科目考试时长均为120分钟,选择性考试科目考试时长均为75分钟。考生的成绩由语文、数学、外语3门
2024-05-29 02:14:00
...范围为各科目必修课程和选择性必修课程内容。 方式与时长笔试和实验操作测试相结合 《新办法》将学业水平考试分为合格性考试和选择性考试两大类。那么,这两类考试的考试方式和考试时间
2023-01-30 15:14:00
漫长的科举历史中,究竟考查了哪些科目呢
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作为选拔官员的主要方式之一,历经隋、唐、宋、元、明、清等朝代,其考试科目随着时代的发展有所变化。科举考试不仅是对学识的考察,更是对治国理政能力的一种筛选。那么
2024-09-29 21:53:00
...共有6门科目(每位考生只需选择3门)均采用笔试考试,时长75分钟,卷面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每年6月份,在高考统考科目之后进行。分合格和选择性考试两种 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
2023-01-04 17:54:00
探索古代科举考试的源头及其影响
...重要指标。然而,我们很少深入了解高考的源头——古代科举考试。通过回顾古代科举考试的历史,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一千年的选拔制度,以及它对中国古代社会的深远影响。古代科举考试是中
2023-07-13 20:40: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
2025-04-05 14:06:00
寻根朝圣续文脉!乙巳年曲阜尼山春季祭孔大典举行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易雪 通讯员 王福华圣境响韶音,清明祀圣哲。 4月3日,乙巳年尼山春季祭孔大典在孔子诞生地曲阜尼山隆重举行
2025-04-05 09:31:00
李逵对宋江那么忠心,宋江被下毒以后,为什么要拉着李逵一起死?
在《水浒传》中,宋江是梁山108将的首领。但最忠心他的是谁呢?毫无疑问肯定是李逵,李逵心里谁都不服,只听宋江一个人的话
2025-04-05 10:21:00
此女将军智谋不输诸葛亮,弹尽粮绝被包围,用头猪使敌军退后
说起来聪明才智当然会让我们想起三国时期这么一个厉害的人物,他就是诸葛亮,这个人物真的是神机妙算,在屋子里坐着,但是天下事没有能够瞒得过他的
2025-04-05 10:39:00
河南南阳发现楚国墓葬,出土文物300余件,专家:墓主人是位女性
众所周知,河南因历史上大部分位于黄河以南,故名“河南”。河南素有“九州腹地、十省通衢”之称,同时河南也有着许多历史古都
2025-04-05 10:46:00
《谈判》:折冲樽俎固疆界
光绪十二年(1886)四月二十二日,谈判桌上,当吴大澂展开我方亲手测绘的边境舆图,卷轴滚动的声响犹如惊蛰春雷,震碎了沙俄精心编织的领土谎言
2025-04-05 11:41:00
方朝晖《春秋左传人物谱》《何以经世》 新书发布会举办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易雪 通讯员 李静3月31日,方朝晖《春秋左传人物谱》《何以经世:儒家治道及其现代意义》新书发布暨研讨会在孔子研究院举办
2025-04-05 12:23:00
又逢清明,在河北这片浸润着深厚历史底蕴与红色基因的土地上,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以超乎常人的执着与坚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守护着烈士的安息之所
2025-04-05 08:48:00
总有人认为达芬奇是外星人,或者穿越者,他到底做了什么?(下)
而他的著名作品《维特鲁人》更是将人体的黄金比例描绘得直观而又清晰,甚至于后来达芬奇在这幅画的基础上创造了《建筑人体比例图》
2025-04-04 21:20:00
明朝嘉靖皇帝朱厚熜,到底是昏君,还是明君?
说起嘉靖皇帝恐怕对明朝历史有所了解的朋友第一印象就是嘉靖身穿道袍修仙求道的样子。很多人认为嘉靖是一个昏庸无能的皇帝。但又有谁知道
2025-04-04 21:20:00
战功显著的罗艺,为何要起兵造反?
老铁们都知道,虽然唐太宗李世民是一个很有能力的皇帝,但是他的皇位得来的可不简单。俗话说,龙生九子九子各不同。在皇位之争上向来都是你死我活
2025-04-04 21:23:00
康熙认为此地不宜生存,转手送人,如今成为俄罗斯最大渔场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是人都会犯错,皇帝也不例外,今天我们就来说说雍正的所犯的错误,他错误判断,导致中国失去了一块风水宝地
2025-04-04 21:56:00
南宋幼稚的对蒙外交行为,反复横跳
因为有着共同的敌人“金国”,南宋和蒙古经多次出使会晤,于1220年达成了一项协议 – 联合灭金。只是双方的蜜月期很短,而且其后的“精彩”也是一言难尽
2025-04-04 14:29:00
家里请70个厨子,每餐却只四菜一汤,张学良:和父亲吃饭我就紧张
“慈父之爱子,非为报也。”——淮南子父爱如山,深沉且远大。多少次我们不能理解的行为,等到长大之后才发现那是爱的表象,父母的行为很大程度上
2025-04-04 15:21:00
又是一年清明时,青山苍柏埋忠骨。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这些来自菏泽的英雄们,一次次冲锋在前,甘洒热血,铮铮誓言犹在回响,生命却定格在了黑白照片里
2025-04-04 20: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