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众所周知,河南因历史上大部分位于黄河以南,故名“河南”。河南素有“九州腹地、十省通衢”之称,同时河南也有着许多历史古都。据史料记载,历史上先后有20多个正统王朝先后建都或迁都河南,中国八大古都河南就占了四个,分别为13朝古都洛阳、8朝古都开封、7朝古都安阳、夏商古都郑州。其中,河南南阳也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着2700多年的建城历史,同时也是楚汉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南阳位于河南省西南部、豫鄂陕三省交界地带,因地处伏牛山以南,汉水以北而得名。西周时,南阳属荆州,境内分布申、吕、楚、邓等国;春秋战国时,南阳大部分归属楚国。今天我要跟大家讲的是,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发现楚国墓葬,出土珍贵文物300余件,墓主人竟然是一位女性。

事情回到2006年的秋天,河南省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工作人员,在辖区内的淅川县丹江口水库周边进行巡查,当巡查到仓房镇徐家岭时,从一位渔民口中意外得知一座古墓近期被盗。被盗古墓位于淅川县西南47公里的仓房镇郭家窑小组东南,当时人称此处为“凤凰头”,南距下寺、和尚岭大约4公里。经过仔细地勘查考古队员们发现,小山朝向水库的山坡上共有三座古墓(编号11、12、13号墓),而且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被盗迹象。由于水深林密,人迹罕至,因此盗墓行为很难被人们及时发现,于是工作组领队立即上报了单位领导。在得到上级部门的批准后,南阳市文物研究所立即组建考古队,对被盗墓葬展开了抢救性发掘。经过勘探墓葬的规模十分可观,其中最大的一座平面呈“甲”字形,总长度接近20米,墓道宽3.2米,拥有一条彰显墓主人高等级贵族身份。

在甲字形大墓墓口的正上方有盗洞,盗洞深大概有13米左右,但庆幸的是盗洞虽然很深,却没有直接进入椁室而是穿过了墓坑和墓道的连接处。众所周知,楚人有用青膏泥隔绝椁室保护墓葬的习俗,这样是楚墓经常出土丝织品、简牍和漆木器这样易腐朽的文物的重要原因。考古队首先对最大的11号墓进行考古发掘,在距离墓口2.7米处,墓壁四周出现了一个宽度为0.4米的台阶。考古专家据此推测11号墓应该属于战国时期,这是楚国贵族墓葬的典型特征。队员们继续向下发掘到5米时,出土了大量河卵石和碎石,很显然这些都是用来防盗的。考古专家表示11号墓为带墓道的长方形土坑竖穴木棺墓,墓道位于墓室东部偏北,墓道与墓室连接处被盗扰。墓室平面呈长方形,墓口东西长11.5米,南北宽10米,墓深10.5米,墓口至墓底有3级生土台阶,墓底四周有熟土二层台。

墓室上部的填土为较纯净的黄褐色五花土,下部填土中夹杂卵石和碎石,而且填土都经过夯实。经过五十多天的考古发掘,考古队员们才清理完墓坑内的填土,当棺室出现时已经呈现腐朽的痕迹,木质的椁板早已腐烂。根据残疾推测,墓主葬具为一椁重棺,椁为长方形,东西长4.4米,南北宽3.7米,椁室内中部偏北处放置墓主的内、外二重木棺。虽然墓主尸骨早已腐朽,但大致可以看出墓主头向东,仰身直肢,双手交叉放于骨盆之上。11号墓出土文物十分丰富,包括铜器、玉器、陶器、木器等各类文物共计300余件。青铜礼器主要放在椁室西南角,编钟、编磬放在外棺南侧,兵器放在椁室南侧,车马器散放在南侧棺椁之间。青铜礼器共计95件,包括礼器、乐器、兵器、车马器等,其中青铜鼎出土5件。在出土大批青铜礼器和兵器后,考古队员发现,11号楚墓竟然还有楚国葬俗中很少出现的殉人现象。

根据墓葬的形制、规模和青铜礼器的数量等方面分析,墓主的身份等级比较高,根据西周礼乐制度“天子九鼎,诸侯七,大夫五”,因此推测墓主为大夫级别身份。目前整理发现有铭文的青铜器2件,内容涉及蓬夫人及岁星纪年等,因此初步推断墓主为蓬夫人,身份应相当于大夫级贵族。原来,11号墓主人竟然是一位女性,除了记载器物主人的信息,铭文中还出现了与古老的“岁星纪年”有关的记载,使这件青铜鼎成为了这种早已不再使用的纪年方式唯一的实物证据。在随后的发掘过程中,人们发现另外两座墓葬同样保持完整,陆续出土了30多件珍贵文物。11号大墓的成功发掘,一个隐藏在水库之下的惊天秘密越来越清晰,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丹江口水库所在的南阳淅川,应该就是文献记载中楚国早期国都丹阳。出土于淅川县徐家岭11号墓,现藏于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4-05 14: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