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武王墩墓一直备受关注,自4月16日国家文物局在安徽淮南发布“考古中国”重大项目进展以来,这座目前考古发掘的楚国最高等级墓葬得到多方聚焦。那么,武王墩墓发掘进度如何?墓主人究竟是谁?武王墩墓神秘面纱下究竟藏着哪些秘密?让我们来一探究竟。
一问:
考古发掘工作有何成果?
目前已提取漆木器、青铜器等编号文物超过千件,包含青铜礼器、生活用器、漆木器、乐器、俑等珍贵文物。其中漆木器数量、种类都是空前的。北Ⅱ室出土的浮雕漆木构件,推测可能是编钟或者其他器物两边的立柱。在西Ⅱ室出土的人形墓俑形态分为两大类,立俑和坐俑。俑通常和歌舞表演相关,专家推测,西室可能涉及墓主人乐队。目前已经出土了200件以上墓俑,数量非常大。东Ⅰ室的一件鼎,出土时还带着盖子,里面有一些内容物,可能是当时烹煮的残留物,目前,考古人员正在取样进行检测。此外,考古人员还发现了栗子、甜瓜籽等果品,由于腐化、炭化等原因,浆果只残留下梅核、甜瓜籽等,干果则有栗子。
值得一提的是,在逐层发掘时,考古队员发现了一层竹席,以竹席为界,上面是填土,下面是椁室。经初步测量,竹席面积超过200平方米,编织工艺跟资料上楚国竹席的编织方式类似,都是人字纹,这是目前已知面积最大的古代竹席。截至目前,考古队员共提取竹席78条,每条宽度约45厘米,最长约7.5米。
△出土文物--木俑首二问:
考古发掘工作中用到了哪些技术?
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研究员、武王墩考古项目文物保护负责人张治国介绍,目前建设了武王墩考古综合管理平台,实现考古资料数字化记录、管理,广泛采用地理信息系统、三维扫描等技术等。
在探测武王墩一号墓的椁室布局时,就用了高密度电阻率;专家将薄荷醇临时固型技术成功应用于武王墩一号墓的潮湿环境,完成了目前面积最大的古代竹席提取工作;专家们通过红外成像技术提取椁盖板上的墨书文字上千个,揭示了重要的墓葬营造信息;他们对400余根椁盖板木材采取科学的抑菌防霉和保湿处理,使椁盖板得到安全稳定的保护;并用低氧考古实验室为大量有机质文物提供了良好的安全稳定临时保存场所;对武王墩一号墓填土中的木炭及竹席和椁盖板木材进行碳十四年代测定,为深入研究墓葬营造问题提供了科学数据;对椁室盖板用材进行树种鉴定,为墓葬营造形制和相关对比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张研究员介绍,随着考古发掘的持续深入,更多的科技手段将在武王墩一号墓的考古、研究、保护、利用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使武王墩一号墓的考古价值更加清晰、全面地呈现出来。
△出土文物--竹席
三问:
为什么叫武王墩?
武王墩仅仅是一个地名,是流传下来的称呼。有人猜可能是当年的守陵之人称墓主为吾王,久而久之或许变成了武王,也可能是负刍五年,楚国被秦所灭,以“五”字纪念,进而传为“武”。当然,这些仅仅是民间的猜测,目前尚未有实证。
四问:
武王墩墓主究竟是谁?
寿春作为楚国最后一座都城,历经楚考烈王、楚幽王、楚哀王、楚王负刍四王。楚哀王即位不久就被杀,末代楚王负刍被秦王俘虏,所以,此二王被依制下葬的可能性较小。楚幽王墓已探明位于今淮南市谢家集区双庙村,排除法只剩下楚幽王的父亲——楚考烈王了。不过,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武王墩考古项目负责人宫希成表示,“从现在的发掘进程来说,离我们能够全面了解里面的内容还差得很远,现在时间和精力主要集中在能够安全地把现场的文物资料记录下来。这个墓主人具体是哪一位,我们现在还没有拿到证据。”
△铭文铜虎座五问:
楚考烈王是何许人?
楚考烈王(公元前290年-公元前238年),芈姓,熊氏,名元,熊元是楚顷襄王的太子。公元前272年,前往秦国做质子。公元前263年,楚顷襄王病危,熊元在黄歇的帮助下逃归楚国,继承王位,是为楚考烈王。为报答黄歇,楚考烈王即位后以黄歇为令尹,赐淮北地十二县,号春申君。公元前241年,楚为纵长、与诸侯共伐秦,无功而回,迁都寿春。公元前238年楚考烈王在寿春去世,共在位25年。成语“毛遂自荐”也和楚考烈王有关——毛遂随赵国平原君出使楚国,面见的就是楚考烈王。
六问:
如何确认武王墩墓是最高等级楚墓?
一是规模大。武王墩主墓(一号墓)外围设有独立陵园。陵园平面近方形,面积近150万平方米。陵园内发现有车马坑、陪葬墓、祭祀坑等遗迹。其中,车马坑是已发掘探明楚墓车马坑中最长的一座。武王墩主墓(一号墓)为一座大型“甲字形”竖穴土坑墓。封土堆整体呈覆斗状,总面积约1.2万平方米。墓坑近正方形,边长约50米,墓坑东侧有长约42米的斜坡墓道。这在目前发掘的楚墓中也是最大的。
二是分室多。现场可见,墓坑底部呈方形,边长约22米,中心用巨大枋木构筑椁室。椁室平面整体呈“亞”字形,中心为棺室,四周各有一个边室,边室内部又以枋木构筑墙体一分为二。整个椁室被分隔为九室,为目前所见楚系墓葬分室最多的。
三是文物精。“已提取的文物中,漆木器数量、种类空前。主墓东Ⅰ室南端放置的大鼎粗测口径超过88厘米,大于已知最大的李三孤堆出土的楚大鼎(铸客大鼎)。”宫希成说。
△主墓周边盖板揭取后,木椁室布局
七问:
楚国的墓为什么在安徽?
一提到楚国,大家就会想到“荆楚大地”,而武王墩墓为何在“江淮地区”?据了解,楚国是一个存在于我国长江中下游的古国,有着不同于中原的独特文化传统。楚国早在商朝就已经存在;西周时,楚国自立为王,成为周朝的劲敌;春秋时更是称霸中原的霸主;到战国时代,由于吴起变法半途而废,楚国逐渐衰落。
公元前279年,秦军在白起的率领下攻入了楚国的核心区域——江汉平原,楚国实力大损,不得不一再向东迁都。公元前241年,“战国四公子”之一的楚国春申君黄歇组织了战国史上最后一次合纵攻秦,却以失败告终。由于害怕秦国报复,楚考烈王将都城迁到了淮南寿春,也就是如今的安徽省淮南市寿县,武王墩墓正是建都寿春时期的王室墓地。前223年,秦军攻破寿春,俘虏了末代楚王负刍,结束了800多年的楚国历史,楚国的“余晖”也就落在了寿春。
八问:
考古发掘武王墩墓的意义何在?
楚国是当时最发达、最强大的国家之一,最早产生县制,对大一统产生深远影响。墓主生活在中国正式建立大一统国家的“前夜”,为研究周、秦、楚、汉历史演变和秦汉中央集权大一统国家及文化形成,提供了系统性的科学考古资料。
此外,楚人有着极为丰富的精神世界,他们信仰巫鬼、喜好祭祀、歌舞、饮酒。楚人极富艺术细胞,楚地出土的青铜器、漆器、帛画、竹简书法,都有着迥异于中原的艺术特色。由于西汉的建立者是楚人,楚文化得到了继承和发扬,成为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次武王墩楚墓出土的文物和文字资料,必将刷新人们对楚文化的认识。
据宫希成研究员介绍,“主墓规模巨大、结构复杂、内涵丰富,为研究楚国高等级陵墓制度和陵园设计规划、埋葬习俗等问题提供了实例。武王墩墓的墓葬形制、营建工艺、出土文物代表楚文化最高成就,较全面地反映出战国时代楚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技术、社会图景。已发现的各类重要迹象,刷新学界认识,具有重大学术价值。”
上游新闻综合自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人民网、央视新闻、安徽博物馆微信公众号等
编辑:章克楠责编:张沛,肖玲审核:周希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18 15:45:2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