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徐世昌祖辈上虽然世代为官,其曾祖父和祖父都在河南为官,但是等到了他父亲这一辈的时候,却已经没落了。
徐世昌的官运在入仕之初,并不那么好。虽然金榜题名,而且入了翰林,但一连八、九年,却连一个外放学官的机会都没有。
清朝的翰林,有红、黑两分,红翰林,可以上天入地,上天则到皇帝却连一个外放学官的机会都没有,清朝的翰林,有红、黑两分,红翰林,可以上天入地,上天则到皇帝身边“上行走”,福分自然小不了,入地则是外放学官,做主考或者学政,收一堆弟子门生,当下可以享用,日后可以援引。
而黑翰林则两下都不沾,干在京师苦熬,自己也许还可以混个饱肚子,家人仆役未免吃不上穿不上的,袍褂都时常要进当铺,用的时候再赎出来。
徐世昌就是这样一个黑翰林。
终于,徐世昌熬不下去了。甲午战败之后,袁世凯奉命在小站练兵,邀请徐世昌来帮忙,徐居然欣然从命,到新建陆军营务处公干。
那时节,翰林属于清望之职,科举金字塔塔尖上的人,黑翰林固然穷点,但去军营谋事还是绝无仅有的稀罕事,像徐世昌这样的正式翰林,即便是外放做地方官,都算是丢人,自降身价,跟“丘八”混在一起,似乎连想都不用想。
事实证明,这一步,他走对了。
徐世昌日后的功名利禄,都在于他做了这么一个当时看起来很不可思议的选择。
对于袁世凯来说,尚未发迹的他,有一个翰林来做幕僚,对提高自己的身价,无疑有莫大的好处,对于徐世昌而言,一可以解决经济困难,二算是押宝,搏一下,总比困死在翰林院要强,决经济困难,二算是押宝,搏一下总比困死在翰林院要强。
实际上,徐世昌是个很会做官的人,自从跟对了人之后,官运亨通。
庚子以后,袁世凯一跃成为继李鸿章之后中国政坛的台柱,徐世昌也随之进入最高层,时而尚书,时而总督,时而军机大臣。


最奇妙的是,1908年西太后和光绪相继去世之后,满族亲贵要当家作主,排挤袁世凯出局,但徐世昌却得以保全,不仅如此,他还在后来的皇族内阁中担任仅有的两个协理大臣(副总理)中的一个。
会做官的人都喜欢做官,自从庚子以后,清朝实行新政,徐世昌要缺、肥缺一个接一个,巡警部、邮传部、东三省总督、内阁协理大臣,辛亥革命的时候,还趁乱从清廷拿到了太傅衔太保的名义,不仅在实际上而且在名义上达到了清朝官员的最顶点。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5-06 23: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