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科举没有之前是怎么选拔人才
东汉末年,有一首流传很广的民谣:“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这首民谣说的是什么意思呢?这还要从我国秦汉时期的选官制度说起。战国时期的秦国,在商鞅变法之后就废除了建...……更多
从举孝廉到公平考试:东汉察举制的演变与争议
...要进行公开考试。这种模式,其实已经非常近似于唐朝的科举考试了。在大家的传统观念当中,科举考试,或者说公平纸面考试,这应该是隋唐之后的事情了。或者更准确一点来说,应该是唐朝武则天时代之后的事情。而在这之...……更多
历史上的“举孝廉”制度是如何产生的?
...会所在,官员任免的真正权力依然是朝廷选拔。2.唐代的科举考试制度上述提到举孝廉的基础是“选拔”,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实行的是“九品中正制度”,而这一种制度的本质就是举孝廉的另一种体现,更加倾向于门阀氏族的...……更多
你知道科举制诞生前,在古代“高考”有多难吗?
...出,都是相当难的。说到古代考试制度,人们一般会想到科举制,其实,流行于两汉魏晋南北朝的察举制,其难度也丝毫不亚于科举制。经过演变,这一制度从“以德取人”“以名取人”逐步过渡到“以文取人”,从个人举荐逐...……更多
汉代没有科举考试,文人是怎么当上官的?途径有哪些?
...定期察举发展到定期察举,而且是一年一举。这比起后来科举取士的三年一开科还要频繁,不能不说是很有系统与规模的。汉代的察举制分常科和特科两类,常科是常年按察举的科目,即所谓的“岁举常科”。大体上分四种,即...……更多
古代人想做官,除了科举还有哪些办法
...代历史剧中就有许多有关选官的情节,其中很常见的就是科举考试和殿试的场景。其实科举考试只是我国古代选官制度之一,科举制度是吸取之前选官制度的经验,经过历史的考验而确定的在当时比较公平而科学的选官制度。现...……更多
三国时期没有科举制度,通过什么方式选拨人才?
科举制度从隋文帝杨坚开始,一直到清末,历时1300多年。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无论是夏商周的三帝五帝,还是春秋战国的诸侯,一直到秦朝一统天下,都是氏族和家庭系统。而且内贵也是世袭的,比如老子家族历代都是周朝的...……更多
汉朝选官制度“举孝廉”的利与弊
汉朝时,还没有科举考试,选拨人才与官员的一种重要方式就是\"举孝廉\"。孝廉制度由汉武帝所创,孝考核的是\"孝悌\"、\"孝顺\";廉考核的是\"廉洁\"、\"清廉\"。因为当时汉武帝重用董仲舒,确立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更多
汉武帝的什么政策,帮助曹操成就了一番伟业
...来选拔人才。孝廉就是是孝顺父母和做事廉明的意思。在科举制度之前,这个制度成了选拔官员重要途径。而曹操就是东汉末年经过举孝廉而登入了历史舞台剧。但是,这也仅仅只是开始。曹操举兵,“挟天子以令诸侯”,风光...……更多
察举制与征辟制,是汉代优秀人才选拔晋升的重要途径
...形成了官僚利益集团。数百年之后由隋朝确立沿袭千年的科举制在考试方面与察举制有一致之处,但科举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破除了他人举荐,而规定可以自由报考,通过同一标准的考试来选拔人才,即\"怀牒谱自荐于州县\",...……更多
从世卿世禄制到九品中正制:古代官员选拔制度的演变
...就更不敢废除九品中正制这项给予贵族特权的制度了。 科举制。关于科举制就不需要讲太多了,从隋朝确定到清末废除,存在了1300多年,影响甚大。科举也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简单,也不是那样的一无是处。我们在学历史书...……更多
古代最传奇的丞相,年近50还在养猪,60岁入朝为官
隋炀帝在位期间,创建了科举考试制度,出身寒门的学子有了一展才华的机会,朝廷也更容易选拔出有治国之才的贤才,这一制度影响了中国一千多年的封建历史。科举制度出现之前,朝廷是如何挑选人才的呢?在孟子《生于...……更多
清朝时期选拔人才,西选、年选和佟选是什么意思?
...自欺欺人的做法,相对来说还是比较落后。这两种制度跟科举制度的科学性都是无法相比的,不过跟个人来选拔人才,那就高级太多了。举孝廉好歹这个人表面上看着要是个孝廉,总不能一个不孝子就拉去做官吧?面子工程还是...……更多
征辟,是察举制度的补充,为两汉政权选拔人才做出突出贡献
...的重要话题。由察举征辟到九品中正制,再至隋唐时期的科举成型,中国古代人才选拔制度经历了一个不断完善的漫长过程。而作为封建王朝人才选拔伊始的两汉,其经世四百余年,与选官制度不无关系。正所谓“为政之要,惟...……更多
谁的朝代只有37年,制度却影响1300年
...—这些读书人此番来到长安,是为了参加可以改变命运的科举考试。随着这些读书人进入长安,科举制在这一年迎来了重大变革,由原来的单一科目考核,变成了明经、秀才、进士诸科。唐朝官方还规定,天下读书人参加科举需...……更多
科举是封建社会重要的人才选拔方式,为何朱元璋要废止长达十年?
...士”,其中的文采美秀科被认为是后来的进士科,这也是科举制度的雏形。到了唐朝武则天掌权时期,对科举制度做了进一步的完善,武则天为了培养自己的势力,首创殿试。从这之后,科举制度一直是各朝各代选拔人才的主要...……更多
东汉的四世三公是如何形成的,四世三公家族哪个更厉害?
...知道,三国两晋实行的是九品中正制,隋朝以后实行的是科举制,然而在两汉时期实行的是察举制。所谓的察举制,实际上就是一种人才推荐制度,即州郡等地方长官在自己管辖的区域内考察、选拔人才,按照一定的科目如孝廉...……更多
为何汉代察举制成为皇帝的毒药,门阀的蜜糖?
...引荐才能正式的通过察举制度,这种为官制度为后世的的科举制度作了一个良好的典范和先河。 在察举制度中,孝廉是最重要的一科。察举制度在汉朝前期为汉朝提供了一大批的名将贤臣。促进了汉朝的发展,稳定了汉朝的皇...……更多
汉朝的察举制影响深远,既是汉朝繁荣的基础,又是其覆灭的推力
...嫌疑,可是纵观察举制度到九品中正制,然后再到最后的科举制这一发展历程中。选拔制度能不能有效的实施,包括有才能的人最终能不能被选用,在这其中最重要的并不是考试的形式以及内容,而是在这其中的荐举形式。除此...……更多
论冯唐易老:冯唐个人因素、汉初政治环境和用人制度的冲突
...还忽略一个事实:在隋唐之前,中国封建王朝还没有出现科举这样完备的封建用人考核制度之前,秦为军功授爵制度、两汉是察举制和征辟制,魏晋南北朝基本是按门第出身的九品中正制度。西汉的选官制度——举孝廉,一般是...……更多
科举制起源于什么时候
目前中国的初中、高中历史教材都认为科举制是隋炀帝杨广首创的。人教版的高中历史教材写到:“隋朝时,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隋炀帝时,政府开始设立进士科,科举制形成。”而统...……更多
举孝廉、唯才是举,曹魏政权为何多次更改选官制度?
...固化,普通人家永远没有晋升的机会。所以,隋朝开创的科举制度,才会饱受赞誉。这也让\"学好文武艺,货卖帝王家\",成为了寒门人家的梦想。2.压倒曹魏的稻草司马篡曹之际,根本没有人勇敢的站出来替曹家说句话。就是因...……更多
...。960年,宋朝建立,采取强干弱枝策略,重文轻武,以及科举的完善,皇权才稳定下来。此后,宋、辽、金、元、明、清,没有出现权臣篡位现象,皇帝才真正实现了独尊。魏晋南北朝,一直到唐朝中期,由于特殊的环境,生在...……更多
...也是够呛,可见当时对待考试的严肃态度。”侯印国说。科举时代“满分作文”第一人遭遇“史诗级变态题目”到了唐代,科举考试的制度正式形成。科举考试确立后的第一个“满分作文”得主是杜正玄,他的考取之路堪称传奇...……更多
举荐制度、学校制度和科举制度:明朝时期的当官途径
...通过哪个途径呢?在大家印象之中,官员选拔一般是通过科举考试的,其实科举制度以外,在古代还是有着其他途径可以选拔官员的。就以明朝来说,在开国以后,明太祖朱元璋定下了官员选拔的渠道分别是举荐制度、学校制度...……更多
光绪废除科举制,标志着清王朝已经行将就木
我们且不论科举制的好或者坏,有利还是有弊,单就清光绪帝废除一千多年的科举制而言,清王朝已经是到了运转不下去的时候了。状元及第,科举考试中的最高荣耀一个社会,一个集体,在局势稳定下来之后,总会慢慢的形...……更多
中国历史上执政最久的十大皇帝
...为的皇帝,他指定《新法》,确立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科举制,封建制在西夏确立了。仁宗时是西夏的鼎盛时期。仁宗死于1193年,时年70岁,是一个比较有作为的皇帝。? 7、李乾顺:西夏崇宗李乾顺,在位五十四年,西夏第四...……更多
汉武帝登基后推行察举制,察举制是一种怎样的制度?
...时期,大家觉得这套制度实在是弊端太大,最后就退出了科举制。当然,总得来说,察举制在汉武帝时期,还是很有用的。至少这套制度推行之后,汉武帝可以更加方便,招揽全国的人才,底层百姓也有了上升通道,国家意志开...……更多
东汉时期的寒门子弟想出头,有多难
...口头支持”。印度戏剧性的申请入常的道路,让我想起了科举制未兴起前,寒门子弟想出头的难度。门阀制度下,东汉时期的寒门子弟想出头,有多难?比印度入常还难。1.门阀制度的祖先——察举制的开始自汉代秦后,西汉的...……更多
细谈我国古代的“科举”制度
我国古代科举制度始于隋朝,隋文帝开皇七年(587年),始设“秀才科”,令各州每年荐举三人,经考核优异者,便赐予“秀才”之名;隋炀帝时,又增设“进士科”,这标志着我国科举制度的正式开端。唐朝时期,科举考试...……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林冲在东京街头已出现风瘫症状:他背叛三位亲友是无情还是无奈?
豹子头林冲有张飞的雄壮外貌,却没有张飞的强悍霸气,所以施耐庵在描述林冲的时候,只说他“豹头环眼,燕领虎须,八尺长短身材”
2024-11-13 10:05:00
穰山之战三个难解之谜:刘备赵云高览张飞夏侯渊的表现有多反常?
穰山之战是三国时期一次不大不小战役——此战虽然影响力不及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但是曹操刘备双方都派出了顶尖战力
2024-11-13 10:06:00
林冲鲁智深武松重出江湖,鲁智深还是老大,却为何不替宋江报仇?
从表面看来,“梁山最强三人组”都留在了六和寺:花和尚鲁智深“坐化”,豹子头林冲风瘫半年后病逝,武松以八十高龄安然辞世,那时候宋朝已经变成了南宋
2024-11-13 10:07:00
潼关刺客马超换成张飞,曹操有一招能保命:你换杀手,我就换保镖
建安十六年,潼关渭水之南,马超错失了改写三国历史的机会:他与曹操近在咫尺,只要长枪一挺,就能在曹操胸前添一个透明窟窿,当时刘备已经占据大半荆州
2024-11-13 10:09:00
刘备知道穰山之战有问题:我和赵云拼死力战,关羽张飞在干什么?
穰山之战是刘备入荆州之前与曹操的最后一场大战,这场大战以刘备的惨败告终:开战时刘备至少有三万人马,打到最后,只剩下不到一千残兵
2024-11-13 10:10:00
两次被擒,两次中枪(戟),两次战平,秦明的战力究竟有多差?
梁山马军五虎之中,关胜和林冲两人武功最高,战绩也最漂亮,接下来的三人战绩便不怎么样了,其中呼延灼的战绩还算不错,多次和敌人战成平手
2024-11-13 10:13:00
若此君尚存,三国早已归一,曹操刘备皆成过往云烟
若此君尚在人世,三国之局势恐早已改写,曹操与刘备亦难成气候,这般能主宰三国命运之人究竟是谁?可定乾坤之豪杰提及能一统三国之猛士
2024-11-13 10:17:00
历史上三次“神秘”巧合,令人不得不怀疑,世界或许是一个轮回
于古时岁月,“谶”者,乃一类预言抑或征兆是也。常例之下,巫师或方士借谶术所传之隐语与征兆,尽皆满溢神秘氤氲之气。即便于当今之高科技纪元
2024-11-13 10:19:00
诸葛亮和司马懿谁更厉害?根据正史记载:二人根本不是同一水平
开篇仅一幅图,其余皆凭臆想编造?此语用于三国历史,尤其置于诸葛亮与司马懿身上,堪称贴切至极。演义与戏说仿若为这两位巨擘披上绚烂神化的华裳
2024-11-13 10:19:00
乾隆一天是如何过的?3点起床、7点就翻牌随后开始枯燥的一天
人人皆对那至高无上之位心驰神往,然历经两千载王朝更迭,能最终如愿以偿者,不过寥寥百人而已。既如此多之人渴慕成为皇帝,那皇帝的生活究竟有何独特之处
2024-11-13 10:21:00
乾隆帝的奢华背后:权力与孤独的无尽折磨
在中国两千年辉煌的帝王历史中,皇帝的位置无疑是最令人向往的荣耀,但这份荣耀背后,是否就代表着无尽的享乐与奢华?乾隆,作为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帝王之一
2024-11-13 10:24:00
项羽和刘邦之间的恩怨,为什么让象棋多了一条 不成文的“规矩”
项羽在中国的历史上也是赫赫有名的人物,他在和刘邦的战争中战败,却被司马迁写入了“本纪”,这是皇帝独有的荣耀,足见司马迁对项羽的看重
2024-11-13 10:24:00
李牧为何能凭一人之力击破匈奴,他是如何做到的?
其实在我国古代,对于骑兵的认知是机动性强,其战马往往让他们在战场上有巨大的冲击。如果是骑兵们拿着长矛,那么无论多么勇敢的士兵都会被屠杀
2024-11-13 10:25:00
关羽荆州失利为什么没有退守蜀国,而是留在原地,这是为什么
在我们国家的历史上,三国时期是最受欢迎的,光是网络、游戏、绘画,就有不少人喜欢做三国题材的作品。三国时期,有一个很有名的将军关羽
2024-11-13 10:26:00
如果蜀国第一名将不死,蜀国就不会被魏所灭,他是谁,实力如何
蜀汉是三国时期的其中一个国家,刘备于公元221年在成都建立了自己的国家,被称为“蜀汉”,并于263年被魏国灭亡。东汉末期
2024-11-13 10:2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