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举孝廉、唯才是举,曹魏政权为何多次更改选官制度?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2-17 20:03:00 来源:戏说三国

举孝廉、唯才是举,曹魏政权为何多次更改选官制度?

"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这首童谣诞生于汉末桓帝、灵帝年间。当时卖官鬻爵已经成了非常普遍的现象。想要成为孝廉,再也不必博学多识,只要家中有足够的银两就可以入朝为官,或者朝中有人,运作一番,也可入仕。

不过到了曹操"奉天子以令不臣"之时,就改变了察举制,转变成了唯才是举。因为曹操招贤纳士,爱才如命,而且当时的他事业刚起步急需能人异士辅佐。像荀彧,荀令君,就是看中了曹操的这一点,才前来投奔。而从唯才是举到九品中正制,曹魏政权为何要屡次更改选官制度?

举孝廉、唯才是举,曹魏政权为何多次更改选官制度?

(一)、因时而异,需要不断变换

所谓举孝廉,首先的要求就是孝顺,其次则是廉洁。而且要学识渊博,最重要的是能够在地方上有些名望。如此,才会得到地方长官的推荐,入朝为官。这其中肯定可以选拔出很多出类拔萃的人才,当然既然是人为举荐,那就会有主观性。

有些人可以通过贿赂的方式,进入官僚队伍。本来这种不正当的方式都是暗地里交易,直到桓灵年间,皇帝亲自带头明码标价的卖官,如此一来东汉的官场就成了污浊不堪的泥潭。

举孝廉、唯才是举,曹魏政权为何多次更改选官制度?

1.曹魏三变选拔人才制度

"亲小人,而贤臣,此后汉所以衰颓也"。东汉中后期的皇帝,大都是幼年或者少年继位,如此一来,外戚专权,还有宦官把持朝政频繁发生。他们的心态不同于皇家,皇帝是把天下当成自己家,那肯定是好生对待。而这些人,只是为了迅速的攫取利益,所以不惜一切手段。

他们根本不在乎百姓的死活,民生凋敝与否。再加上东汉自然灾害频发,那些目不识丁的宦官们根本拿不出赈济之策。再加上皇帝本人也喜欢胡作非为,因此民不聊生,哀鸿遍野。甚至,还爆发了黄巾军起义。

举孝廉、唯才是举,曹魏政权为何多次更改选官制度?

汉末的众多军阀,都是从这场叛乱中起步的。曹操,就是其中之一。他在建立了政权以后,表现出纳谏如流,唯才是举的态度,多次表态称"今天下得无有被褐怀玉,而钓于渭滨者乎?又得无有盗嫂受金而未遇无知者乎?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

如此,便结束了自西汉以来的察举制度,变成了唯才是举。而曹操去世以后,他的儿子曹丕继承了其全部事业,还废了汉献帝。

同时,他宣布再次改变选官制度。《三国志》"帝以贵公子当品,乡里莫敢与为辈,求之州内,于是十二郡中正佥共举默"。这就是"九品中正制"。

举孝廉、唯才是举,曹魏政权为何多次更改选官制度?

2.

统治

需要,招募属于自己的人才

先来说,曹孟德为何不继续沿用察举制。首先,曹操那时候刚有了自己的势力,正是用人之际。而以往的察举制度早就已经腐朽不堪,曹操需要的真正有用之人。而不是那些,只知道盘踞在政权里的蛀虫。所以,他也不在乎旁人的出身,只要有能力即可。

举孝廉、唯才是举,曹魏政权为何多次更改选官制度?

其次,曹操的资源无法与袁绍、袁术两兄弟相比。袁家那是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布天下。振臂一呼,就有人来投。曹操当时的名声并不是很盛,没有那么多的有识之士慕名来投。所以,他急需壮大自己的幕僚队伍。

再次,就是曹操本人的高瞻远瞩。后人曾评价"曹公多古直悲凉之句",他不在乎别人的眼光,只要对自己有用就行。值此危亡之际,群雄并起,曹操需要发挥出自己的优势。而招贤纳士,就是他的王牌。当然,他本人对于幕僚们也是礼遇有加。

所以,曹操的队伍才能愈加壮大,他才能够一统中原。

举孝廉、唯才是举,曹魏政权为何多次更改选官制度?

(二)、因循守旧,不是人君所为

曹操如果与普通百姓相比,那是正儿八经的人上人。他的干爷爷,是当时只手遮天的大宦官。而曹操步入仕途,也是他干爷爷想方设法,动用关系给他搞到的孝廉。

所以,曹操知道举孝廉的这潭水有多深。更何况,世家大族一直对宦官看不起,两者一直处于敌对状态。所以,曹操无法利用士族的势力。

举孝廉、唯才是举,曹魏政权为何多次更改选官制度?

1.另辟蹊径,不断培养新贵族

袁绍一家之所以门生故吏众多,就是因为袁家很有势力,而且具有向上推荐人才的权力。而曹操的干爷爷只是宦官,能让孟德入朝,就已经很不容易了。所以,和袁绍家族相比,曹操不占优势。曹操想要打败这些世族,就要培植新的势力。

俗话说,肥水不流外人田。那些掌握着察举之权的世家大族们,只会举荐自家人,或者自己的学生,朋友。

他们举荐之人的德才暂且不论,这些被举荐者入朝以后,就会拧成一股绳,自然而然的形成了党羽派系,同时对举荐他们的世家大族也是感恩戴德的。

举孝廉、唯才是举,曹魏政权为何多次更改选官制度?

如此一来,就非常不利于曹操的统治。这些人自成一体,再加上背后大族势力的扶持,很有可能会将曹操本人架空。如若没有这点见识,就不是他曹阿瞒了。

不论说他是枭雄也好,英雄也罢,但论胆识,论才华,论远见,他绝对可以排在汉末诸侯中的首位。

而通过唯才是举上位之人,他们感谢的就是自己的伯乐曹操;而且他们都是曹操亲自选拔出来的,有几斤几两曹操肯定清楚,毕竟他不能害了自己。如此一来,世家大族的势力就无法干预曹操执政。

举孝廉、唯才是举,曹魏政权为何多次更改选官制度?

2.仍有残留,为曹丕改选官制度埋下种子

那些地方豪强,世家大族之势力,不是他一个曹操就能连根拔起的。就像之前的新朝覆灭还有后来的司马家上位,都少不了这些人的功劳。甚至,直到魏晋南北朝时,胡人们对还留在北方的大族仍然敬重有加,不敢轻易得罪。

"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曹操在启用唯才是举制的同时,并未放弃乡里评议制度。这就是九品中正制度的根源。

举孝廉、唯才是举,曹魏政权为何多次更改选官制度?

毕竟,他也需要拉拢那些地方势力。后来曹操去世,曹丕继位,称魏文帝,他紧接着就放弃了父亲的唯才是举,转而以:"及即王位,封群昌武亭侯,徙为尚书。制九品官人之法,群所建也"替代。

所谓的九品官人法,也就是后世习惯叫的九品中正制度。那个时候,魏国已经正式建立,和汉朝再无半点瓜葛。所以,曹丕认为应该建立一个完整的又适用于长足发展的选官制度。因此,九品中正制应运而生。

举孝廉、唯才是举,曹魏政权为何多次更改选官制度?

(三)、讨好门阀,结果连累自己

曹丕上位之际,是把魏国真正当成一个国家而看待的。而唯才是举只是一时的权宜之计,过度之法。

毕竟,偌大个国家,不能每选一个官员都要皇帝亲自过目。同时,唯才是举,只看重此人是否有才华,德行那根本都不重要。而且,曹操的选官制度,得罪了一众世家大族的利益,国家想要天长日久的发展,就必须和这些势力搞好关系。

1.讨好他人,为统一奠定基础

曹操是"盖以论人才优劣,非谓世族高卑",这种方法短期内是可行的,不过要想长足发展,不能与世家为敌,必须让他们也吃到蛋糕。"魏司空陈群,始立九品之制,郡置中正,平次人才之高下,各为辈目。"自此以后,品第开始愈发的偏向门第。

举孝廉、唯才是举,曹魏政权为何多次更改选官制度?

其实曹丕也有着自己的无奈,他没有父亲那么高的威望,不足以压制住大族,也不足以让父亲生前的幕僚信服。同时,早年间为曹操出谋划策的能人,去世的去世,隐退的隐退,他的身边只剩下了自己的信任的司马懿。

而司马懿家族也是有名的望族,他自然建议曹丕向世家大族的利益倾斜。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甚至都不如此前的察举制。官位永远只在门阀势力中流动,你能做多大的官,不是靠聪明才智,也不是靠有颗为百姓服务的心,而是看家族势力的大小,血统的纯正与否。

值得一提的是,这种选官制度一直持续到了隋朝。可见,当权者有多倚仗门阀世家。这造成了社会阶级固化,普通人家永远没有晋升的机会。所以,隋朝开创的科举制度,才会饱受赞誉。这也让"学好文武艺,货卖帝王家",成为了寒门人家的梦想。

举孝廉、唯才是举,曹魏政权为何多次更改选官制度?

2.压倒曹魏的稻草

司马篡曹之际,根本没有人勇敢的站出来替曹家说句话。就是因为九品中正制,把一个人的仕途都已经规划好了,任其再努力,功劳再大,都没有晋升空间。而那些世族们知道,不论是谁上位,都不会得罪自己的利益。

相反,他们为了拉拢自己,还会开出比曹魏更好的条件。曹丕的设想是很好,利用九品中正制洗洗牌,同时让豪门贵族支持下自己。但是这个制度很快就朝着相反的方向发展,地方士族们根本不受中央皇权的控制。

而且,他们还理所当然的把持着一方的政务。司马懿本就出身于世家大族,自然会得到很多人的支持,再加上他把持着中央朝政,后世子孙想谋权篡位,轻而易举。

举孝廉、唯才是举,曹魏政权为何多次更改选官制度?

结语:

不论是曹操结束察举制,还是曹丕结束唯才是举,他们多次更改选官制度,都是根据当时的情况而实行的政令。唯有后世的科举制度,才是相对利国利民的优异选官制度。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2-17 21:45:2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魏晋时期皇、士之争,造成了“上品无寒门”的现象
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也是我国历史发展上比较特殊的时期,它始于东汉的灭亡,终于隋朝的建立。并在这动荡的时代,产生了我们古代第二大官吏选拔制度\"九品中正制\
2023-04-25 11:07:00
两晋时期九品中正制的发展演变
...年,曹魏和蜀汉虽然采取一些措施,打击豪强大族,但其政权基础仍是世家大族。魏、蜀、吴三个政权都是依靠世家大族支持而建立起来的。司马氏代魏建晋,也是借助于世家大族的力量才得以实现
2024-01-12 15:53:00
从世卿世禄制到九品中正制:古代官员选拔制度的演变
...过考试向上级举荐合格的人才。一般是一年两个,一个是孝廉,一个是秀才。孝廉,顾名思义就是孝顺和廉洁都要具备。古人的眼中是百善孝为先,如果不孝顺的话绝对是当不了官的。秀才和后来的
2023-10-23 14:56:00
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时,郭淮为何坐视不理呢
...今山西省太原市)人。郭淮出自太原郭氏。东汉末年,举孝廉出身,任平原郡丞、丞相兵曹议令史、征西将军司马。定军山战败时,收集残兵,联合杜袭共推张郃为主将,迅速稳定局势。曹魏建立后
2023-01-14 12:05:00
曹操能挟天子以令诸侯成功 董卓为何就被人杀了
...势力的工具,因此有童谣讽刺说:“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弟良将怯如鸡”。曹操死后,曹丕继位魏王,为自己能进一步受禅登上皇帝宝座,于是采用陈群制定的九
2023-04-21 15:52:00
假如没有高平陵之变,曹魏会怎样
对于曹魏而言,即便是没有高平陵之变,曹魏失去政权也是必然,必灭无疑。最多延后十几年。没有司马懿,也有其他人。当时士族已经控制朝局,而曹魏宗室也失去了对军权的控制。如果想重新夺回权
2024-04-11 22:07:00
没有兵权的司马懿,是如何反败为胜的呢
...阳城防,罢黜曹爽大将军职位并诛其三族。自此曹魏军权政权落入司马氏手中,史称高平陵之变。在高平陵之变发生之前,司马懿担任曹魏有职无权的太傅一职,军政大权掌握在以曹爽为首的宗室集
2024-04-25 15:33:00
曹操为什么能多活20年?
...国历史上第一个遭受外族灭国的朝代,同时也是第一个将政权建立在长江以南的华夏政权,是第一个把华夏民族数千以来的传统核心生存地中原拱手让给外族的朝代,是自秦始皇之后第一个进行主动
2023-08-25 21:46:00
他是刘备第一个谋臣,建立一影响深远的选官制度
...而且此人还做了一件影响长远的大事,最终还摧毁了曹魏政权,他便是颍川名士陈群,他可是刘备的第一个谋臣。可能很多朋友对他不太了解,他的来头可不小,祖父和父亲皆是当世名士。而陈群小
2023-05-10 11:28: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