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为何说曾国藩练出湘军,是动摇了大清的两项国本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4-28 10:07: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湘军的崛起离不开太平天国运动。

道光三十年(1850)夏天,洪秀全在广西金田村起义,随后定国号为太平天国,自封天王。刚开始,太平天国只有2万余人,成员基本上是受压迫的底层农民。洪秀全就带着这支近似流寇的队伍,边打边跑,从不恋战。直到攻克湖南岳州(今岳阳市)后,得到了吴三桂留下的军械库,实力大增。

1853年,太平天国总兵力达到了顶峰,军队约有60万人。一举攻克南京。

为何说曾国藩练出湘军,是动摇了大清的两项国本

图:金田起义

当时清王朝的基本盘在北方,洪秀全既然有了人数如此之多的军队,就想凭借长江天险与清王朝划江而治,再徐图中原。

太平天国就此从运动战转为了阵地战。

洪秀全刚起兵时只有区区2万人,但拥兵80万的清政府却对其束手无策。此时距离清朝开国(1636)已过去200余年,大清引为臂膀的八旗军暮气深重,官兵缺少训练,又不敢拼命,已经完全腐化而不堪用了。早在乾隆、嘉庆年间,凡有刀兵,打主力的就必定是汉人绿营。但清王朝中枢对绿营的信任度并不高,总担心绿营形成尾大不掉之势,所以陷入了“用而不信”的怪圈。久而久之,绿营军也怨声载道,锐气尽散。

但不管如何,此时的八旗和绿营,控制权都还牢牢地掌握在政府手中,是国家的军队,不是某个人的私有武装。在太平天国出现之前,没有哪个封疆大吏敢拥兵自重。不掌握武装力量,自然就没有与朝廷叫板的那份底气。

多亏了“兵权在握”这块基石未动,大清帝国虽然面临着诸多问题,但多年来都垂而不死,腐而不朽。

谁曾想到,以忠诚和道德高远而垂范后世的曾国藩却成了最先撬动清王朝基石的那个人。

为何说曾国藩练出湘军,是动摇了大清的两项国本

图:曾国藩

清朝八旗和绿营官兵摆烂,猫不抓耗子,致使社会上土匪横行。为了保护自己的财产和生命不受土匪侵害,当时全国各地都流行办团练。团练就是把农民武装起来,以抵抗土匪的袭扰。乱时为兵,安时为农。团练原本组织松散,战力低下,并不适合参与正规意义的战争。

但太平天国发展太过迅猛,官兵的表现又太过拉胯。咸丰三年(1853),皇帝命令在湖南湘乡老家丁忧的礼部侍郎曾国藩协助湖南巡抚张亮基办团练,以抵抗太平天国。

曾国藩就把湘乡本地的团练力量接手过来,以礼教为依托,狠抓思想建设。因为士兵都是湖南本地人,所以大家都特别互帮互助。曾国藩给湘军的饷银比绿营高一倍,又购置了大批的先进火器装备部队。

因为以上的原因,湘军的战斗力特别强,成为清王朝对付太平天国的利器。

湘军初成时,只有大概17000多人,一边打一边扩充,巅峰时达到了20多万人。

如果仅是如此,湘军的出现对清政府也只有百利而无一害。但事实远非如此。

湘军成立之初就摒弃了清政府一贯奉行的世兵制,而采取募兵制。募兵制就是个人招募军队,大帅选统领,统领选营官,营官选哨长,哨长选什长,什长选兵勇。

这种自行招募下级的方式,势必造成同营士兵多为同乡、亲戚、师友的现象,容易抱团。而下级由上级招募的直线管理模式,决定了下级对上级的服从性和责任感更重。湘军的粮饷也是自筹,所以整支军队的独立性极强。

这造成了全军只受统帅曾国藩节制的局面。兵士只知其帅,不知朝廷,湘军事实上成为了曾国藩的私军。

朝廷的失败,迫使中央捏着鼻子也得求着曾国藩出来做事,在这时候,朝廷离开了曾国藩真的活不下去。

湘军既然属于私军的性质,那粮饷必定要曾国藩个人筹措,这动摇了大清的另一项国本——财政权。之前不管是多大的官吏,既没有私人武装,也没有独立的财政权。但现在,私军的出现,对应着财政权也向私军的拥有者转移。不然,谁能养得起20多万人的军队啊?

为何说曾国藩练出湘军,是动摇了大清的两项国本

图:战场上的湘军

虽然湘军在镇压太平天国后被激流勇退的曾国藩解散,但淮军,以及稍后的北洋军等私人武装却一个个粉墨登场。再晚些的军阀混战,其根源多少都和清朝私军的鼻祖湘军有关。

私军大行其道,朝廷的兵权逐渐由兵部控制变为督抚掌握,兵部被架空,徒有调兵权,却无兵可调。手握重兵的总督巡抚们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封疆大吏。到光绪末年,清廷连一兵一卒的调动都要仰仗督抚大员们了。

湘军的成立给私人武装开了个头,再迫使中央政府下放财政权给督抚大员们。失去了兵权和财政权这两大立国基石后,清政府接下来必然要失去人事权。

一个连官帽子都发不出的帝国,注定将在苍茫的暮色中走向灭亡。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28 15:45:19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九帅曾国荃战功赫赫,为何众将“看不起”他
1856年,太平天国迎来“大丰收”,江西湘军、南方八旗、绿营主力都被太平军打残,清军悍将向荣暴毙而亡。此时,洪秀全信心满满,认为统一中原已指日可待,自己有望成为明太祖朱元璋第二。
2023-08-22 15:25:00
曾国藩的崛起:清朝末年的文学与政治
...了解历史的人都知道,清朝末年最关键的一场农民起义,太平天国运动,之所以没有推翻大清的统治,曾国藩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曾国藩通过他的学问,进入了清朝的仕途。然而不久之后,爆发了太
2023-10-25 05:10:00
1864年,曾国藩为何将12万湘军裁撤
...藩前往衡阳,训练士兵,组建“湘军”,协助朝廷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湘军”并非只有曾国藩一系,江忠源、罗泽南、王錱、刘长佑、席宝田等,训练湘军时间比曾国藩还要早。脱离“湘勇”,
2024-07-11 14:15:00
曾国藩发明什么战术,消灭太平军
...样,而且他还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财富《曾国藩家书》。太平天国是清朝时一个反清势力,为了对抗太平天国,曾国藩建立了湘军。曾国藩的厉害之处不仅在于军事方面,他在做人做事各个方面都有
2024-04-12 17:11:00
太平天国真的是被曾国藩灭掉的吗
...领导的汉族私人武装(湘军),经过11年作战,终于推翻了太平天国革命运动;中国史上最大的农民起义就这样倒在了血泊之中,给后世留下深刻教训。”按照教材所说,晚清八旗、绿营已经不成
2023-04-22 16:31:00
如果曾国藩奋起一击,能否推翻清朝,恢复汉家江山
太平天国运动是清朝最大一次农民起义,直接占领了半壁江山,满清岌岌可危!当朝统治者甚至想要跑回关外去!此时,以曾国藩为代表的湘军异军突起,十余年苦战,经过多年鏖战后攻灭太平天国。此
2024-04-28 21:19:00
曾国藩为何不敢拥兵自立
...是一生下来就坏。曾国藩在晚清时期,最重要的就是消灭太平天国。1851年1月,金田起义爆发,太平军如摧枯拉朽般横扫八旗、绿营,不到三年时间便打进南京,占据了大清半壁江山。这时候
2024-04-14 10:26:00
太平天国为何会败给曾国藩的湘军?因为他们没有争天下的心
太平天国是封建社会最后一次也是声势非常浩大的农民起义。自广西金田村一路向北,势如破竹,攻占南京,随即太平天国领导者洪秀全称帝,将南京改为天京。之后洪秀全为了掂量满清的力量,派两万
2023-01-29 22:03:00
太平天国救援杭州之战
...王有龄殉难,杭州居民无不动容,为之落泪。杭州之战:太平天国、清王朝、湘军,三方进行一次博弈,曾国藩棋高一着。1851年1月,洪秀全在金田发动武装起义,2年后攻克南京,与清朝隔
2023-08-21 17:17: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电影《731》热映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在南京,日军当年也有一支“731部队”南报网讯(记者杜莹)电影《731》正在热映,主要讲述了抗战胜利前夕
2025-09-20 09:53:00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型城市知识竞猜服务类节目《欢乐大猜想》约您畅游河北邯郸
千年古都,孕育出无数的成语典故,现代新城,绽放出摄人的夺目光彩,“活楼”、“吊庙”,诉说着华夏起源,贴崖石窟,讲述着文化底蕴
2025-09-20 11:08:00
书法爱好者郭书雷:巧构“合体字”,让传统文化“活”在当下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李从伟在多数人眼中,汉字是方方正正的符号。而在书法爱好者郭书雷的手中,汉字却成了可以巧妙拼插的“艺术积木”
2025-09-20 16:21:00
史料里的家国情怀|李策:烟盒纸上写下赤诚宣言
“我们现在只是暂时的分离。”在中共贵州省工委旧址纪念馆上百件展品中,有一张香烟盒纸引人驻足。香烟盒纸平整铺开,面积仅10余平方厘米
2025-09-20 23:34:00
何以中国 黄河安澜丨伊水畔的龙门石窟 藏着不朽文化印记
大河网讯 站在伊水之滨远眺,东山与西山隔河对峙,天然造就“伊阙”胜景,而嵌入两岸崖壁的石窟群,正是这座跨越千年的佛教艺术宝库
2025-09-21 00:27:00
央媒看太原9月19日,新华社《中国网事》栏目报道了位于太原市杏花岭区的二战侵华日军“太原工程队”旧址,这里曾是日军的战俘集中营
2025-09-20 07:24:00
9月18日,“致敬英雄·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主题活动在清徐县烈士陵园举行。清徐县党员干部、公安民警、少先队员、抗战英烈子女代表等各界人士百余人
2025-09-20 07:24:00
中国最能吵架的邻居城市,抢人,抢钱,抢高铁
作者:野庐河南南阳、湖北襄阳,中原腹地一对命运交错的双生花。俩城市同在南襄盆地,相距不过两百公里,高铁半小时便可互通。地缘联系造就了经济
2025-09-20 04:19:00
□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朱彦最早的“南京面孔”长什么样?南京先祖的衣食住行有何特点?最早的南京城里有什么?……南京市博物馆(朝天宫)“江之永矣——江南地域早期文明特展”正在举行
2025-09-19 14:49:00
160件文物静静陈列在盘龙城遗址博物院,从新石器时代一直跨越到明清,跨越数千年时光在此相聚。一场名为“江流万古——长江流域古代文明瑰宝展”的盛事
2025-09-19 15:57:00
第38届全国古籍出版社社长年会在贵阳召开
9月17日至18日,由中国出版协会古籍出版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古工委”)主办,贵州出版集团、贵州人民出版社承办的第38届全国古籍出版社社长年会在贵阳召开
2025-09-19 17:21:00
杜兴成新作配乐诗《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 周进朗诵
配乐诗《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作者:杜兴成朗诵:周进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中轴线上,儿孙相伴家人行。大栅栏,一条古色古香的街巷
2025-09-19 20:59:00
名不虚传、个个千年!河南这些小镇入列→
大河网讯 (记者 刘瑞朝)武则天沐浴过的温泉镇,齐桓公光临过的召陵镇,以造纸业出名的纸店镇,唐代高僧玄奘故里缑氏镇……每一个地名
2025-09-19 21:15: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古代人的“航空”梦就在吉林的这面铜镜里
人类对蓝天的向往,从古到今。但谁能想到,千年前的“航空梦”竟被镌刻在一面藏在吉林的铜镜上,那就是延边博物院的金双仙飞天纹铜镜
2025-09-19 21:59:00
史料里的家国情怀 | 陈蕴瑜:战地遗书饱含深沉之爱
在安顺市平坝区天龙镇,一座石木结构的屯堡民居静静伫立,这里是抗日英雄陈蕴瑜将军的故居。踏入院中,与正房相对的照壁前,是将军的遗像
2025-09-19 23:0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