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历史上三次“神秘”巧合,令人不得不怀疑,世界或许是一个轮回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11-13 10:19:00 来源:戏说三国

于古时岁月,“谶”者,乃一类预言抑或征兆是也。

常例之下,巫师或方士借谶术所传之隐语与征兆,尽皆满溢神秘氤氲之气。

即便于当今之高科技纪元,“谶”言神秘依旧如往昔。众人于日常生活遭遇巧合却难觅解释之事象时,亦会时常慨叹一声“真乃一语成谶”。

历史上三次“神秘”巧合,令人不得不怀疑,世界或许是一个轮回

于中国历史那悠悠漫长之长河当中,诸多重大转折之关键节点,皆可察见谶言之幽影徘徊。

此等谶言究竟系单纯之巧合,抑或是人为蓄意设计以谋政治造势之利,又或是真真切切于冥冥之中自有天意主宰?实乃令人费解之疑团。

亡秦者,胡也

秦始皇嬴政,此君之名众人定然耳熟能详。其乃中国首位成就大一统之帝王,其雄图霸业于史册之中光辉璀璨,耀人眼目。

后世广为流传,秦始皇自觉其功绩超凡绝伦,远超三皇五帝。遂撷取二者称号各一字,合而称之曰“皇帝”。自此,全新之尊号横空出世,无上之权威展露无遗。

历史上三次“神秘”巧合,令人不得不怀疑,世界或许是一个轮回

此一称呼贯穿整部封建王朝统治之历史时期。然今之重点并非赞誉秦始皇之丰功伟绩,而系聚焦于秦朝之覆灭命运。

秦始皇统御六合之后,许是渐趋衰老之身躯致使其渐感力不从心。

对死亡之恐惧如阴霾般弥漫于这位古老帝王之心间,其遂开启疯狂追寻长生之途。

古时因科技欠发达,诸多自然现象难以获致阐释,所谓有需求则必有市场应运而生。

出于对生命之敬畏尊崇,社会滋生诸多神职,方士亦属其中一类。

有一卢姓方士,深悉秦始皇所思所想,宣称东边海域存有仙山,名曰蓬莱,山中有长生不老之神仙栖居。

秦始皇闻之,欣喜不已,卢生之进言于其而言,恰似瞌睡之际有人递来枕头,正合心意。

当即下达谕令,命卢生出海探寻蓬莱仙山,向山中仙人求取长生不死之神丹妙药。

蓬莱仙山究竟是否存在,实难知晓,卢生归来之际亦未携长生不老仙丹。

为避责罚,其向秦始皇呈递一书,言获一仙书,名为《录图书》,其中应载有仙人之谕示。

仙人之指示断不可等闲视之,秦始皇即刻接过《录图书》,书中有谶言一则:“亡秦者,胡也。”

此语听闻之下,仿若大秦之丧钟敲响。秦始皇虽于大一统之后忙于求仙问道,然究其根源仍在于对红尘权势之贪恋不舍,难以割舍帝王之冠冕。

眼下自身之根基竟将现问题,此乃天大之事,于是敕令手下大将蒙恬率领三十万大军,北伐匈奴,欲绝亡秦之隐患。

而后又命人修筑万里长城,彻底将胡人阻隔于长城以北。

功绩委实伟大,长城亦极为雄伟,然秦始皇于此犯下错误,其想当然地以为此谶言中之“胡”系指胡人。

秦始皇三十七年,巡游途中始皇帝病重,临死前命人撰写“玺书”,欲召回被贬边疆之大公子扶苏,令其继位,变故亦于此时乍现。

秦始皇驾崩后,赵高与丞相李斯合谋,借诏书胁迫公子扶苏自尽,拥立幼子胡亥称帝,终致“秦二世而亡”之惨局。

历史上三次“神秘”巧合,令人不得不怀疑,世界或许是一个轮回

谶言有云“亡秦者,胡也”,此“胡”之所指,实则为“胡亥”。寥寥数语,却暗藏秦亡之端绪,着实令人深思。

桃李者,得天下

此则谶言之背景生发于隋朝,亦系一短命之王朝。

于隋朝末年,洛阳城中忽现一首朗朗上口之民谣:

“桃李子,得天下;皇后绕扬州,宛转花园里。勿浪语,谁道许?”

其内容颇为简约明晰,大致意旨昭然若揭:隋王朝即将倾颓崩塌,天下终将为李姓之人所得。

彼时,此则谶语流传甚广,上至王公贵族,下至黄口小儿,几近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沦为众人皆可畅谈之资。

隋炀帝杨广自然亦听闻此首民谣,心中涌起惊涛骇浪。

奈何李系大姓,断不可因一则无凭无据之谶言便大开杀戒,屠戮李姓百姓。

然怀疑之种子既已生根,便必然发芽,未几权臣宇文述上奏李浑谋反。

李浑乃太傅李穆之第十子,承袭爵位获尊为郕国公,其既富且掌禁军,位高权重。然宇文述与李浑素来不睦。

隋炀帝闻听此事后当即借着此契机命令宇文述率领宿卫抄没李浑之家,尽管未寻得任何证据证成李浑谋反,然李浑全家却尽数罹难。

隋炀帝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对朝廷之中之李姓权贵连根拔除,一时之间受牵连之李姓人数竟达数万人之众。

然即便如此浩大之阵仗,竟仍有漏网之鱼现身。

李渊乃杨广之表兄,其母为独孤皇后同父异母之妹。

其闻此谶语,为避劫难,佯装沉醉于酒色财气之中,大肆收受贿赂,极力消减自身存在感,竟侥幸避开隋炀帝之猜疑。

后趁隋炀帝于江都游乐之际,李渊趁机于太原起兵,迅速攻占长安,建立大唐。

如此,竟应了那句“桃李子,得天下”之神秘谶语。此语犹如一道神秘之谶兆,似预示着某种非凡之命数。

女主昌

时光匆匆,转瞬已至唐朝贞观二十二年。彼时,长安城中竟现“太白屡昼见”之奇异天象。

太史李淳风依此占卜出一则“帝传三世,武代李兴,女主昌”之卜象。其言辞神秘,似暗藏王朝命运之玄机,引人遐思。

李世民得知此卦象后大为忧心且恼怒,隐隐亦有了怀疑之对象,即彼时仍于深宫为妃之武媚娘武则天。

其秘密召见李淳风,问其若将“疑似者尽杀之”,可否化解此难,或许是李淳风有所进言,又或许是李世民心生怜悯。

总归最后其并未对武则天赶尽杀绝,只是于其死后留下遗诏,命令武则天出家悼念。

其后之故事已被传唱出无数版本,然可确证者,即李世民死后李治即位。

其对武则天可谓情根深种,不仅破例将武则天带出寺庙,且再度将其纳入后宫,武则天遂这般重返权力与风云际会之核心。

李治百年之后,武则天登基,成为中国历史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之女帝。

不知是否天命所归,唐朝险些三代而亡,应验了那句“女主昌”之谶言。

谶纬之学的兴衰

谶纬之学,其本质实乃一种政治手段,其目的核心从未脱离为统治者效力服务。它系封建统治阶层用以巩固权力、操控人心之工具。

早在西汉时期,董仲舒首倡天人感应之论。后世之人将河图、洛书及阴阳五行等诸多学说融入其中,使其得以持续发展、愈发丰富。

结合自然界难以阐释之偶然现象,形成了谶纬之学之雏形。

于汉哀帝与汉平帝之世,帝王竟倡导并支持谶纬之学。究其根由,无非是谶学运用起来极为便捷便利。

既可凭其改制,亦可借其中兴,一时之间,谶纬学说之流行臻至巅峰状态。

然岁月流转,科技进步,谶言这种虚无缥缈之精神寄托渐被众人所摒弃淘汰,魏晋之后,谶纬学说便起始走向衰落。

直至宋朝之际,魏了翁所著《九经要义》剔除谶纬之说。此后,谶纬无人崇信,最终彻底于历史长河之中谢幕退场,化作过眼云烟。

然由上述三大谶语可知,谶语之现身往往多在较为动荡不安之时期。此类现象并非偶然,实乃当时社会背景所促成。

虽极难探究究竟是否为人为蓄意造就之声势,然其目的往往唯有一个,即利用舆论以达成某种政治目的。

此等目的往往并非名正言顺,然为强行阐释道理,统治者们可谓绞尽脑汁。

最具震慑力之一招终究还是号称获致上天之指引,理解起来约莫与当今之宣传战相仿。

然倘若上天果真有精力处处下达指示,大抵得忙碌至七窍生烟。

由此观之,所谓之天命所归,实则亦难敌事在人为。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1-13 14: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谶纬,是封建统治时期的一种政治手段
...样的。”谶“起源很早,但史书中记载最早的是《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的:“亡秦者胡”,另一个是《赵世家》“痞之日,告公孙支与子舆日:我之帝所甚乐…帝告我:晋国将大乱,五世不安;
2023-01-26 20:34:00
盘点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四大谶言
...!”中国古代历史上最著名的谶言有四。1.亡秦者,胡也秦始皇统一六合之后,用尽各种办法追求长生不老之术,一位被称为卢生的方士,察觉了秦始皇的这种心理,便告诉秦始皇,说海上有一座
2023-03-02 20:25:00
四个著名的历史预言,其中三个已经应验,最后一个或将出现!
...歌》。这里预计的是在他身后一万年会发生的事情。其中秦始皇一扫六合就是一个。在这本书中,姜子牙并没有明确表示朝代更迭的事情,而是选择比较隐晦的方式说了出来。或许是由于天机不可轻
2024-11-14 20:38:00
预言神书《推背图》,是真的有还是后人伪作的?
...最早出现于敦煌文献《大云经疏》,因此可以确定其在唐武则天时期已出现。《推背图》的发展经历了五代及宋,至元初则图像与谶诗相配合的预言模式最终形成。而《推背图》的流传呈现出阶段化
2022-12-20 21:29:00
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人,这十个人当之无愧
...国实打实的巨大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二,嬴政。后世对秦始皇的评价有正有反。但谁也不能否认秦始皇是第一位让华夏统一的帝王,对中国和世界历史产生深远影响,把中国推向大一统时代,奠定
2023-04-29 22:06:00
秦国崛起背后的神秘力量:《史记》预言揭秘
...分。三、预言的实现:一统天下的壮丽篇章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完成了对六国的统一大业,建立了秦朝。这个神秘预言终于得以实现。秦始皇将各地分封制改为郡县制,统一货币、度量衡、
2024-04-08 13:46:00
穿越千年:揭秘中国历史上的十位伟大皇帝
...代,完成了几乎不可能的壮举,也造就了开皇之治。3、秦始皇:千秋万代秦始皇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统一的国家,实现了华夏民族的统一,秦始皇让中国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帝国,虽然
2024-04-06 11:26:00
盘点中国历史上几个造周朝反的皇帝
...制王朝。周王朝一共传国君32代37王,享国共计790年,后秦始皇统一中国。东周最后一代天子是周赧王姬延国。虽然他死亡于公元前256年,也就是秦始皇的父亲秦庄襄王当政时期,但此
2024-01-10 17:55:00
清朝都亡了100多年,为何清皇陵仍有守陵人
...陵说起皇帝陵寝,大部分人第一时间想到的是闻名世界的秦始皇陵,以及至今未有人能挖掘的武则天皇陵。自古以来,中国人就重视丧礼文化,陵寝的建造也是其中之一,古代帝王无不希望自己在死
2023-11-02 20:31: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临沂金盾小学开展王羲之故居研学实践活动
鲁网11月12日讯“是日也,天朗⽓清,惠⻛和畅”,恰如《兰亭集序》中描绘的雅致意境,11⽉9⽇上午,临沂⾦盾⼩学⼆年级17班的同学们怀着对书法⽂化的向往
2025-11-12 11:43:00
作者:王孜“是的,上天叫我看见,叫我听见,叫我置身其中,又叫我超然物外。上天是为了这个目的,才让我看起来像个傻子的。”当我在阿来的《尘埃落定》中读到这句话时
2025-11-12 14:08:00
文学作品《权谋通汇》及其简介
《权谋通汇》是赵丹阳创作的文学作品,于2025年11月12日进行版权登记,登记号:黔作登字-2025-L-01881514
2025-11-12 15:08:00
大河网讯 “你好,贵姓?”姓,是标示一个人家族血缘关系的标志。你了解过跟随自己一生的姓氏吗?你知道你的姓氏从何而来吗?11月11日
2025-11-12 19:39:00
是什么,让一群六百年前自江南迁徙而来的人们,他们的乡音、服饰与信仰,能如此完整地封存至今?答案,或许就藏在一项名为“抬汪公”的盛大仪式里
2025-11-13 00:03:00
在贵州安顺的屯堡村落里,你可能会偶遇一场与众不同的戏。没有华丽的戏台,锣鼓就在田间地头敲响;演员是身边的乡亲,脸上覆着色彩浓烈
2025-11-13 00:03:00
央媒看太原11月9日,中新社以《跨越海峡寻根 台湾张氏宗亲山西晋祠祭拜先祖》为题,报道了近20位台湾张氏宗亲代表在晋祠博物馆台骀庙祭拜先祖的情况
2025-11-12 07:54:00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西安月登阁村唐墓考古发现三把铜尺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这个问题可以用出土实物来回答了。根据《考古与文物》2025年第10期发表的发掘简报,西安月登阁村3座唐代墓葬中出土了保存状况较好
2025-11-11 12:06:00
孙敬明出席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
鲁网11月10日讯11月9日,临沂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在蒙山之阳举行。临沂市政协副主席、文化和旅游局局长高思圣
2025-11-10 16:57:00
舞剧《颜真卿》本月在石家庄首演
河北新闻网讯(毛宇)11月15日至21日,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舞剧《颜真卿》石家庄站首演
2025-11-10 18:39:00
家风文化中应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精神内守”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家风”二字,家是家庭,风是风气,家风简单说来就是一个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生活风尚
2025-11-10 09:07:00
唐高祖李渊旧宅考古发现僧尼日用品
近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西安市碑林区陕西建工第八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内发掘了一处隋唐遗址,出土遗物中不仅有花边板瓦
2025-11-09 20:51:00
校馆弦歌| 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三十年铸证承国殇
这里是一座用史料镌刻真相的陈列馆,这里是用坚守传承精神的特殊殿堂,这就是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
2025-11-09 22:31:00
这把壶 你猜猜是什么材质的?
11月6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铜川市印台区纸坊遗址发掘了3个龙山早期灰坑、1个商代晚期灰坑及3座春秋晚期秦
2025-11-08 08:44:00
11月8日,山西人民出版社郭建华系列文学作品出版研讨会在太原举办。这套文旅(历史)题材文学作品,包括长篇小说和影视文学脚本
2025-11-08 18:0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