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九不还”。马来半岛的龙牙门(现新加坡一带)“男女兼中国人居之,多椎髻穿短布衫,系青布捎”。“有迹象表明这个时期福建及广东的商人社群遍布于占婆、柬埔寨、苏门答腊、爪哇等港口。”更值得注意的是爪哇和苏门答腊...……更多
明清航海本可傲视全球,为何中断了
...队最远于1422年达到了南极。5,更厉害的是这个了——英国人,加文·孟席斯又提出郑和船队的分队曾经实现环球航行、且先于西方发现美洲和大洋洲的论点。相对外国对郑和的研究,我们还算是比较谦虚和低调的哈,我国学者...……更多
...们后来定居在西尤村,繁衍至今,他们一直坚称自己是中国人的后裔,并且作为家训一代一代传递下去。在古代肯尼亚贵族,最值钱的就是来自中国的瓷器,现在在肯尼亚国家博物馆里面还保存着很多中国瓷器的碎片。这些人真...……更多
明朝初期对外政策与朝贡贸易
...和西洋诸国。二,进行敕封,祭祀外国山川。三,允许外国人来明朝参加科举考试,并让他们在国子监学习。四,赐予海外诸国国王官爵并优待贡使。通过这些措施,明朝政府重新建立了以明朝为核心的朝贡体系,在海外确立了...……更多
郑和下西洋所带的一众老妪有着怎样的作用呢
...他的接触之后派使者来中国贸易。郑和下西洋也开拓了中国人的视野,在他的影响下,中国人到南洋去的也日益增多。郑和的历史功绩是不能磨灭的。”在古代王朝中,凡是强大的王朝,在完成内部的统一之后,必然要向外部扩...……更多
...海洋贸易大国。当然,这种说法并不完全准确,因为明清时期无疑是世界贸易体系中不可或缺的国家,也同样是海洋贸易大国。然而,明清时期的海洋贸易更多地是一种被动的,而不是积极主动地寻求扩张,因此导致了一种错误...……更多
郑和下西洋搞了7次以后,朱瞻基为何立刻叫停
...界大航海时代开启之初一颗璀璨的明珠,也是我们每个中国人为之自豪的一段历程。结语郑和下西洋所产生的一系列效果也都展现在了我们眼前,正是因为有了这些行动,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才能更进一步。这也向我们证明了,一...……更多
郑和七下西洋,为何我国还是错过了“大航海时代”?
...入的重要来源。但即便如此,把持重要港口贸易的也不是国人,而是阿拉伯人、波斯人。到了郑和下西洋时,也没有开辟新的航线,而是走的阿拉伯商人经常往返的航线,且都是贴着海岸线航行,困难程度要远低于后来的哥伦布...……更多
...相当长的时间里,印度洋的贸易都被阿拉伯人掌控,而中国人则主要依赖“陆上丝绸之路”。可宋代以来,中国海外贸易不断繁荣,开始在印度洋上和阿拉伯人相抗衡。到了元朝,中国商人在印度洋的贸易已经占据了绝对的优势...……更多
揭秘古代中国与印度洋的不解之缘
...广袤的印度洋的联系,早在汉晋就已产生,此时,推动中国人前往这片危险海域的动力,是当地出产的奇珍异宝,石崇斗富所用的珊瑚树,就很可能来自斯里兰卡。到了唐朝,信仰取代了现实的利益,促使无数求法僧向西跨越海...……更多
600多年前的古人,是如何到达遥远非洲的
...一些居民还自称是中国血统。那个非洲小岛上怎么会有中国人的坟墓?这些中国人的后代是怎么来的?巴泰岛巴泰岛是泻湖地貌。位于肯尼亚拉穆群岛南部尚嘉海。上家村的村民主要居住在岛上。村民总数1000多人,但尚家村有3...……更多
从全民皆商到闭关锁国、为何自朱元璋起一路倒车
...商子弟入学读书。在唐宋时期,朝廷甚至并不介意吸纳外国人在政府当官,有大批在中国的外国留学生在中国任职。所以说中国并非一直闭目塞听,而是有着非常宽容,兼容并包的文化传统。中国也并非自古以来重农抑商。北宋...……更多
郑和下西洋:揭秘明朝的远洋雄心与真实目的
...,郑和的航行促进了中国与东南亚地区的贸易往来。明朝时期,中国的丝绸、瓷器等商品在东南亚地区深受欢迎,而东南亚的香料、珠宝等也大量流入中国。郑和的航行无疑为这些贸易活动提供了便利条件,推动了双方经济的繁...……更多
东西问丨陈弦章:“景弘故事”何以迄今流传东南亚?
...的伟大文明。郑和、王景弘下西洋的伟大壮举,体现了中国人不畏艰险、征服自然的价值趋向和打开国门走向世界的决心。与西方早期航海探险活动相比,郑和、王景弘下西洋具有鲜明的和平性,所到之处至今还有他们美好的故...……更多
同样是航海家,为何郑和没能发现新大陆
...对地圆说有所记载,但是也仅仅只是寥寥数笔,当时的中国人依旧没有地圆说的概念,哪怕之后出现了“木为圆球”等说法,这一学说仍然没有被认定为中国的官方学说。 直到清代,伴随着西方传教士的广泛入华,地圆说这一...……更多
郑和:明朝时期的航海传奇人物
...、昼夜星驰”,不能不说是航海史上的奇迹,他们运用中国人自己发明的指南针,通过星辰定位,精确引航;他们采用昼行认旗、夜行认灯等方式,实现船舶间的联络、调度;他们绘制出标有530多个城市、岛屿、航海标志、滩、...……更多
明宣宗登基后,在政治、军事与外交方面有哪些成就
...个被“”(四周都被包围)的文明。如果没有海禁政策及中国人航海事业的衰退,那么中国人和欧洲殖民者的初步接触很可能是在印度洋,而非东南亚。如果是这样,那么远东和西欧文化圈的初步交融可能是另一番面貌。如果中国...……更多
明朝辉煌:郑和七次下西洋的壮丽航程与国家的繁荣
不用说想必大家都知道,在中国的明朝朱棣时期,中国国力昌盛经济繁荣,所以就想出去看看,看看别的国家是不是也是这么厉害!(其实说实话就是想炫耀炫耀自己国家有多厉害,不过明朝这个可不是吹牛逼,这个时期中国...……更多
明清两朝真的是闭关锁国吗
...易章程》和《防夷八条》。大致和之前一样就是不要和外国人玩。之后就是只有广州十三行一口通商了。任人宰割的清朝即使这样,鸦片战争前美国和英国两个航海大国的船舶总吨位的总和一度逊于清朝,当时中国沿海商船总数...……更多
揭秘明朝海禁的由来
...不许越岭货卖”。 洪武三十年(1397),再次发布命令,禁止国人下海通番。洪武三十一年(1398),又禁广东通番。此外还宣布断绝外国民间商人来华贸易,并严格规定了朝贡贡期、船数、人数和贡品数。对那些不遵守诏令的国家的来...……更多
浅谈欧洲人为什么能走在大航海时代的前列
...的笔下,他曾说中国遍地是黄金。他回到意大利以后,像国人展示着他从东方所带来的金银,讲述着中国的所见所闻。他口中的繁华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向往,一大批人前仆后继的开始探索东方,在这期间欧洲人的海上探索按...……更多
汉唐明:三大王朝的异同与影响
...创造。而唐朝也出现了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以至于在外国人的眼里,凡是有关中国的,都统称为“唐”。明朝同样出现了洪武之治和永乐盛世,锦衣卫和东厂在中国也是深入人心。通过对三大王朝的了解和对比,我们会发现,...……更多
明朝国力为何一直都很强大
...朝的军队其实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很强大的,在明成祖朱棣时期,朱棣曾五次亲征蒙古,多次孤军深入敌后打击蒙古骑兵,这种能力在古代帝王中是很少见的。在科技上,明朝也是很突出的,明朝很早就从西方引起了火器,并列装...……更多
...主权的呢?一,清朝将南海纳入中国版图之内在古代,中国人将南海称为“涨海”。在宋朝之前,人们到南海打渔、制盐、出海贸易,于是开始在南海的一些岛屿上修建了临时的住所。不过,当时国家的行政管辖范围还未涉及南...……更多
郑和七下西洋背后的经济与政治动因
明太祖统治时期发布了禁海令,对南阳的态度采取消极的保境安民政策,而到了明成祖时期,为何突然转为积极经营海外的政策?直接原因是恢复和发展经济的需要。,洪武年间,征战连年,北征蒙古,东南防倭,西南藩蛮亦...……更多
历史上中国最南的领土在哪
...洋北部区域感到震撼,而旧港宣慰司的设立,正是在这一时期完成的。郑和每次下西洋,规模有200多艘船舰,兵力在两万七八千人之间。郑和是总兵,虽然没有具体品级,但从部下品级来看,郑总兵至少是从一品级别。郑和的副...……更多
明朝当年有多强大?创造了7个世界第一
...蒙元的辽阔疆土,因此在国土面积上是世界第一的,鼎盛时期有1000多万平方公里,不仅包括我们如今的国土,还控制着黑龙江以北的大片领土以及南太平洋的广袤海域。当然这种巨大的国土面积不是一蹴而就的,经过了数代皇...……更多
2022-12-15 20:50:00明朝,世界
非洲岛屿上为何有中国明代墓葬
...现都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历史信息。它不仅证明了明代中国人的航海活动范围之广,也反映了当时中国与非洲之间的文化交流。这座墓葬的发现,是对中国古代海外交流史的一个重要补充,也为研究中国与非洲的历史联系提供了...……更多
揭秘郑和七次远洋的动机与收获
...方面,一个是明朝的造船技术,一个是航海技术。在郑和时期,明朝可以造出容纳千人的大船,足可见当时造船技术的发达,而郑和舰队又是皇家主持的,条件相比其他的舰队来说要更好,他能够多次下西洋,也就不是什么难事...……更多
舟行万里入画图(古悦新喜)
...需要随时将桅杆放倒或竖起。沈括《梦溪笔谈》记载,中国人还将“可眠桅”技术传授给了外国海商。“可眠桅”在“界画”大师郭忠恕的《雪霁江行图》中被描绘得更加精细、清晰。细致观察《清明上河图》,还可以看到多艘...……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鲁网7月31日讯跟着楹联游济宁,记者来到邹城孟庙(亚圣庙)。孟庙是祭祀战国时期思想家孟子的场所。在孟庙亚圣殿中央设青石须弥座神龛
2025-07-31 16:05:00
【灵山夜话】灵山神仙传说知多少
江西灵山的云雾里,藏着一串响当当的名字,他们不是缥缈的神仙,却是被山民捧在心上的“仙”。(图:郑群)左慈的故事最带些传奇
2025-07-31 17:36:00
大众网特约评论员 牛沐“清廉爱民,循良为吏;积德行善,宅心仁厚……识才爱才,推贤黜佞;远离浮华,崇惇尚厚。”走近高密市逄戈庄村的清爱文化园
2025-07-31 18:00:00
大皖新闻讯 烽烟岁月,山河铭记。行走在江淮大地的山水之间,仿佛仍能听到新四军将士的抗日壮歌。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2025-07-31 19:44:00
文脉华章丨成语里的中国:徙木立信
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制定实施中央八项规定,是我们党在新时代的徙木立信之举,必须常抓不懈、久久为功,十年不够就二十年
2025-07-31 22:29:00
大众网特约评论员 牛沐《菜根谭》有言:“操存要有真宰,无真宰则遇事便倒,何以植顶天立地之砥柱?”意思是说,人要坚持操守就要有定力
2025-07-31 16:53:00
雨花英烈陈子涛遗物中发现《日寇暴行实录》书中有多幅侵华日军屠杀南京城百姓的照片南报网讯(通讯员周鑫玥记者李子俊)电影《南京照相馆》里被盖上“不许可”红章禁止外传的日军屠杀百姓照片
2025-07-31 08:04:00
抗战中的太原:战火中的妇女纺织班
浴血山河——抗战中的太原妇女纺织训练班旧址。(资料图片) 在抗日战争艰苦的岁月里,娄烦妇女纺织班于吕梁山深处诞生,在日军“扫荡”与经济封锁下
2025-07-30 08:23:00
青铜铸史,文明交融。“晋疆铜辉,丝路和鸣——青铜文明交流展”7月30日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揭幕,开启一场跨越山河的文化对话
2025-07-30 08:23:00
历史的长河奔涌不息,但有些记忆永远镌刻在民族的血脉之中。每当翻阅抗战历史相关书籍,或是聆听那激昂的抗战歌曲,内心深处对抗战岁月的敬意便如潮水般翻涌
2025-07-30 11:35:00
山河铭记丨童长荣:用热血在白山黑水间铸就抗日丰碑
大皖新闻讯 在中华民族抗击日寇的壮阔史诗中,安徽籍烈士童长荣挺身而出,以“宁为抗日而死,不为惜生而生”的钢铁意志,创建东满抗日游击根据地
2025-07-30 11:44:00
“知行合一”的内涵与现实意义
明代大儒王阳明在贵州修文“龙场悟道”,阳明心学由此昌明、影响世界。可以说,五百年前的“龙场之悟”深刻塑造了阳明心学的本体论
2025-07-30 15:06:00
吴济夫梁山,座落于鲁西南黄河畔,俗称水泊梁山,史称梁山泊。它本名“良山”,春秋设良邑,秦置寿良县,汉代为皇家猎场。《史记·梁孝王世家》载
2025-07-30 15:33:00
阳坊涮肉:重走“贡羊进京”古道,唤醒百年饮食文化记忆
2025年7月,阳坊涮肉以“头羊节”活动为载体,沿着“贡羊进京”的历史轨迹,从锡林浩特大草原启程,穿越居庸关长城,经阳坊镇集散
2025-07-30 17:44:00
滨州邹平:焦桥学子聆听“八路胡同”里的红色传奇
通讯员 刘晴晴蝉鸣渐起,蛙声阵阵。在“八一”建军节来临之际,邹平市焦桥镇初级中学的学子们踏着朝阳走进前大成村,围坐在老兵韩发俭的身边
2025-07-30 17:4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