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郑和下西洋所带的一众老妪有着怎样的作用呢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9-28 12:24: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中国史纲要》中有载:“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国与南洋各地的联系,很多国家都在和他的接触之后派使者来中国贸易。郑和下西洋也开拓了中国人的视野,在他的影响下,中国人到南洋去的也日益增多。郑和的历史功绩是不能磨灭的。”

在古代王朝中,凡是强大的王朝,在完成内部的统一之后,必然要向外部扩张,当然这个扩张并非是侵略和武力占据领土,诸如唐朝时期,中央王朝对周边诸国的怀柔政策,使其纷纷归附唐帝国;又如史料中所提到的,明朝时期的郑和下西洋,亦是王朝对外提高自己影响力的一种方式。

郑和,无权无势的宦官出身,本是孤苦无依的命运,他却成就了自己人生的传奇,成为了流芳千古的人物。一段七下西洋的故事,又蕴涵了他的多少智慧,他随行所带的一众老妪又有着怎样的作用呢?

郑和下西洋所带的一众老妪有着怎样的作用呢

一、为何会有郑和下西洋?

在说起这一众老妪之前,需先说一说为何会有郑和下西洋这一事件的发生。为什么要下西洋?为什么是下西洋的人是郑和呢?

首先来说一说郑和这个人。他出生于明洪武四年的回族,在他十岁的时候因为被人掳到了明朝,后来成为太监,开启了他在明朝中曲折的一生。

在靖难之战中,他是朱棣身边的随从,跟随其出生入死并屡屡立下大功。

公元1402年,朱棣登基为帝,改元永乐。此后,朱棣感念郑和的功绩,为他赐郑姓,并改名为和,任命他为内官监太监,地位仅次于司礼监。

郑和下西洋所带的一众老妪有着怎样的作用呢

这是郑和名字的由来,彼时他并想到,自己的名字将会在整个中国的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众所周知,在强盛的王朝中,当国内生产、经济都处于繁荣发展的阶段时,为了让扩大自己的影响,必然会在各国各民族之间采取一些举动。诸如起于西汉时期的丝绸之路;唐朝时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学习……

而明王朝便也是这样一个强盛的王朝。在结束了长期的战乱之后,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之后,国家的综合国力显然又是世界前列了,是“东方大国”。

作为一个大国,那么怎么能够与世界隔离呢?为了让更多的人认识到明王朝的实力,但是又要与前面的王朝所做的有所不同,所以朱棣就将眼光放到了西洋上。

郑和下西洋所带的一众老妪有着怎样的作用呢

必须要说明的是,明朝时期的西洋并非是西方国家的统称,而是指如今的南洋地区。实际上,在以往的朝代,帝王们也曾派出一些船只远航,去探访遥远的西洋。只是大多是规模较小,也没有多少发现的,并不能算上是一件壮举。

而朱棣要做的便是一件前所未有的壮举,下西洋便是他选中的壮举。

而远航自然需要有一个高素质人才来负责的,在经过多方面的考量之后,他选中了郑和。

朱棣选择郑和的理由有四:

一、是他具有丰富的航海知识且他经历过无数战争,军事经验丰富;

郑和下西洋所带的一众老妪有着怎样的作用呢

二、是郑和性情坚韧,不屈不挠,能够坚持下来;

三、是郑和是一名虔诚的伊斯兰教徒,而西洋各国中信奉的伊斯兰教的不胜枚举;

四、是郑和从小跟随朱棣,是最为了解他心思的人,且忠诚不二。

这便是郑和下西洋的前因后果。不得不说,朱棣的选择确实是没错的,在下西洋的过程中充分让我们看到了郑和的睿智,他坚定地带上一群老妇人又是怎样的一番打算呢?

郑和下西洋所带的一众老妪有着怎样的作用呢

二、浩浩荡荡的队伍,为何会有“特殊”的存在?

为了让这次下西洋轰轰烈烈,朱棣可谓是下了血本吗,批给郑和的费用可谓是大方至极。以至于其远航的船队规模宏大,所有的船只共200多艘,且随行的人数达到了2.7万人左右,一共远航了西太平洋以及印度洋周围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

最令人不解的是,郑和所带的这近3万人中除了航海经验丰富的船员、军人之外,最多的竟然是老妪。

要知道,在古代时期,每个王朝都是严格限制官船上有女子的存在的,若是说郑和为了让这些士兵船员在漫长的航行中有妻子的陪伴倒也算了,也不是作出使各国之用的妙龄少女,他所带的都是清一色的老妇人。

并且为了带上这些老妇人,郑和还特地为她们准备了专门的一些船只。那么郑和如此大阵仗又是做何意呢?

郑和下西洋所带的一众老妪有着怎样的作用呢

其实最简单的一个原因便是这些老妇人能够照顾船员和士兵们。在郑和选择老妪的时候,不仅仅要能够吃苦耐劳的中年妇女,还要是能够有一技之长的。诸如是做菜、裁缝等等。

因此,这些老妪有的负责船上的一日三餐,毕竟只靠干粮是无法度过这么长的一段日子的;有的则是负责船员们的服饰,替他们打理好形象;有的则是做好后勤工作,让船员能够更好地投入航海事业中去。

如此一来,有了专业的厨师,船员的吃饭和营养问题就解决了,生命的概率也就大大降低了,毕竟在海上生病可是危及生命的;有了专业的裁缝,船员们也能够穿上干净整洁的衣服,给别国的人留下好的形象;有了专业的后勤,也能够让船只里里外外都干净如新,有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因此,在郑和下西洋的过程中,几乎没有发生过生活方面的问题,可以说正是这些老妪的存在使得这次的航行能够更加顺利地展开。

郑和下西洋所带的一众老妪有着怎样的作用呢

当然,老妪们除了以上的这些作用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那就是最根本的宣扬国威。

三、宣扬国威,且做到这一点

“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这是郑和下西洋的根本目的,也就是服务于宣扬国威。

众所周知,郑和在远航的过程中最远到达的便是非洲,彼时的非洲许多地区都是原始的、落后的。而郑和一行人的到来,便是为了将明王朝先进的技术传给当地的社会。

而负责教授这些先进技术,除了工匠们,就是擅长裁缝、接生等技术的老妪了,带去了先进的医术。

郑和下西洋所带的一众老妪有着怎样的作用呢

而这次大航行也确实为明王朝乃至中国带来了许多重大的影响。

诸如仰慕明王朝风采的东南亚附属国,达到了宣扬国威的目的;开辟了经过印度古里和溜山,可以直接到达阿拉伯半岛红海沿岸和东非国家的新航线;郑和的船队最远到达了非洲的东岸,到访了许多国家(如今的索马里、莫桑比克、肯尼亚等国),亦是古代中国的人们所到达过的最远的地方。

郑和的团队历经了九死一生以及艰难险阻,才实现了朱棣口中的“宣扬国威之举”。这一壮举不仅实现了明朝的目的,不仅促进了王朝与东南亚、非洲、印度等国的和平交流,也展示了明王朝的强大与先进。七下西洋的背后故事也蕴涵着无数古人的智慧,足以令人肃然起敬。

小结

毋庸置疑,郑和下西洋是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且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海外航行,且在西方15世纪前末之前,郑和下西洋同样是世界上最大的航海行动,可以说,这是一次伟大的航海行动,对于明朝以及整个中国历史都是有着重要的意义的。

郑和下西洋所带的一众老妪有着怎样的作用呢

而造就这一传奇的主人公郑和更是令人敬佩,他既没有显赫的出生,也没有崇高的地位,凭借的只是自己的智慧与恒心,造就了这段属于中国人的海上传奇。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9-28 14: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郑和下西洋为何不带妙龄少女,却带一船老妪?这背后蕴含着大智慧
有个问题一直让人好奇:郑和下西洋,为什么不带年轻貌美的少女,而偏偏带了一船的老太太?表面看,这似乎是个不合逻辑的选择,但仔细想想,背后或许隐藏着一些不为人知的道理。很多时候,我们
2024-12-03 09:34:00
郑和下西洋为何不带少女,反而带一群老妪呢
“郑和下西洋”的故事想必早已经家喻户晓了,在上学的时候无论是语文课上还是历史上课上,老师都会讲。郑和下西洋的意义,不仅仅是在政治上加大了中国与海外国家的联系,更是向海外国家传播中
2023-10-12 16:32:00
郑和下西洋为何不带年轻女子,却带老妪和接生婆?背后蕴含大智慧
话说永乐三年(1405年),郑和率领的第一支船队将启航,浩浩荡荡,船帆如云。就在船队即将启程的前一晚,一名将领忍不住凑到郑和面前,低声问道:“郑大人,这一路风浪险恶,数月漂泊,可
2024-11-03 09:31:00
揭秘郑和远航:为何只带老妪不带少女?
前言中国古代,有一段传奇故事流传至今,那就是郑和七下西洋的史诗级远航。600多年过去了,当我们回顾这段伟大壮举时,不禁要追问:是什么支撑着郑和能够完成七次惊天动地的远航呢?本文将
2024-02-21 20:27:00
...我国古代封建王朝的航海之旅,就不得不提及明朝时期的郑和下西洋,当时可是历经了七次远洋航行,使我国与东南亚各国以及印度地区等国家有了一定的交流和贸易往来,而在郑和下西洋的过程中
2022-12-20 16:03:00
郑和下西洋:揭秘明朝的远洋雄心与真实目的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郑和下西洋的故事一直备受关注。近日,有声音指出《明史》中对郑和航行的目的存在曲解,使得明成祖朱棣的初衷被误解。那么,郑和七下西洋的真实目的究竟是什么?朱棣的雄
2024-04-08 13:55:00
东西问丨陈弦章:“景弘故事”何以迄今流传东南亚?
...(1405年),奉明成祖朱棣之命,王景弘以副使身份协助正使郑和,率62艘巨型宝船、2.78万余名官兵和水手组成庞大船队,首次出使西洋,从此开启航海生涯。28年间,他多次偕同郑
2023-11-07 21:40:00
郑和下西洋的船到底有多大
...人却开启了中国航海新时代,这个人就是我们今天要说的郑和。郑和是皇宫里的一名太监,被朱棣选中,参与了这次大航海的活动,这次活动最后也成为一大壮举,流传于后世,被人们所知晓,他本
2023-05-14 06:40:00
刘大夏是否烧过郑和航海的档案呢
史书记载,郑和第一次下西洋,造了长44丈,宽18丈的大船62艘。明代一丈大约等于现在2·8米,也就是,这些船都是百米以上长。现代专家估算,其排水量能达到惊人的2万吨。2万吨什么概
2023-02-25 14:46: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何以中国 黄河安澜丨全球习练者近4亿人 太极拳在此发源
大河网讯 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提到太极拳,不得不去其发源地——焦作温县陈家沟转一转。9月20日,“何以中国·黄河安澜”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媒体采风团来到陈家沟景区
2025-09-21 07:37:00
大河网讯 9月20日上午,“何以中国·黄河安澜”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媒体采风团走进焦作武陟嘉应观,探访这座有“黄河故宫”之称的清代治黄文化建筑群
2025-09-21 07:37:00
电影《731》热映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在南京,日军当年也有一支“731部队”南报网讯(记者杜莹)电影《731》正在热映,主要讲述了抗战胜利前夕
2025-09-20 09:53:00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型城市知识竞猜服务类节目《欢乐大猜想》约您畅游河北邯郸
千年古都,孕育出无数的成语典故,现代新城,绽放出摄人的夺目光彩,“活楼”、“吊庙”,诉说着华夏起源,贴崖石窟,讲述着文化底蕴
2025-09-20 11:08:00
书法爱好者郭书雷:巧构“合体字”,让传统文化“活”在当下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李从伟在多数人眼中,汉字是方方正正的符号。而在书法爱好者郭书雷的手中,汉字却成了可以巧妙拼插的“艺术积木”
2025-09-20 16:21:00
史料里的家国情怀|李策:烟盒纸上写下赤诚宣言
“我们现在只是暂时的分离。”在中共贵州省工委旧址纪念馆上百件展品中,有一张香烟盒纸引人驻足。香烟盒纸平整铺开,面积仅10余平方厘米
2025-09-20 23:34:00
何以中国 黄河安澜丨伊水畔的龙门石窟 藏着不朽文化印记
大河网讯 站在伊水之滨远眺,东山与西山隔河对峙,天然造就“伊阙”胜景,而嵌入两岸崖壁的石窟群,正是这座跨越千年的佛教艺术宝库
2025-09-21 00:27:00
央媒看太原9月19日,新华社《中国网事》栏目报道了位于太原市杏花岭区的二战侵华日军“太原工程队”旧址,这里曾是日军的战俘集中营
2025-09-20 07:24:00
9月18日,“致敬英雄·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主题活动在清徐县烈士陵园举行。清徐县党员干部、公安民警、少先队员、抗战英烈子女代表等各界人士百余人
2025-09-20 07:24:00
中国最能吵架的邻居城市,抢人,抢钱,抢高铁
作者:野庐河南南阳、湖北襄阳,中原腹地一对命运交错的双生花。俩城市同在南襄盆地,相距不过两百公里,高铁半小时便可互通。地缘联系造就了经济
2025-09-20 04:19:00
□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朱彦最早的“南京面孔”长什么样?南京先祖的衣食住行有何特点?最早的南京城里有什么?……南京市博物馆(朝天宫)“江之永矣——江南地域早期文明特展”正在举行
2025-09-19 14:49:00
160件文物静静陈列在盘龙城遗址博物院,从新石器时代一直跨越到明清,跨越数千年时光在此相聚。一场名为“江流万古——长江流域古代文明瑰宝展”的盛事
2025-09-19 15:57:00
第38届全国古籍出版社社长年会在贵阳召开
9月17日至18日,由中国出版协会古籍出版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古工委”)主办,贵州出版集团、贵州人民出版社承办的第38届全国古籍出版社社长年会在贵阳召开
2025-09-19 17:21:00
杜兴成新作配乐诗《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 周进朗诵
配乐诗《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作者:杜兴成朗诵:周进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中轴线上,儿孙相伴家人行。大栅栏,一条古色古香的街巷
2025-09-19 20:59:00
名不虚传、个个千年!河南这些小镇入列→
大河网讯 (记者 刘瑞朝)武则天沐浴过的温泉镇,齐桓公光临过的召陵镇,以造纸业出名的纸店镇,唐代高僧玄奘故里缑氏镇……每一个地名
2025-09-19 21: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