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乌台诗案”的祸源,竟出自苏轼的一首词
宋神宗元丰二年7月28日(公元1079年),时任湖州知州的苏轼,突然被一群士卒押往大牢。直到当年12月份,宋神宗亲自颁布圣谕,免除苏轼湖州知州一职,将其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场轰动一时的乌台诗案才偃旗息鼓。然而,...……更多
苏轼笔下最自恋的一首词,其中哪5字如今已成耍酷金句
公元1067年,宋神宗继位,即位之初,他内心郁闷不已,因为当时的大宋已经病了,还病得不轻。面对积贫积弱的困境,宋神宗想要挽大厦于将倾,他想到了一个人,此人名叫王安石。在宋神宗抛出的橄榄枝下,王安石觉得是时...……更多
聊聊王安石的诗歌特点和退休后的生活
...其他使他不配为公共服务的问题。由于巨大的反对压力,宋神宗无奈罢免了他的宰相职务,贬为江宁府。次年,宋神宗下旨恢复其地位。他从江宁乘船前往开封,途中留下了他的名作《登瓜州》。诗中“绿”字用得淋漓尽致。将...……更多
苏轼和王安石都是为国为民的好官,他们政见不合却又惺惺相惜
...,无奈苏辙和哥哥一样,都反对变法。与此同时,年轻的宋神宗对苏轼这个人才也很重视,当苏轼表达对变法的反对意见时,宋神宗也愿意听,还亲自单独召见了苏轼,跟他一同探讨变法的利弊。可绕是苏轼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更多
苏轼质疑王安石的咏菊诗,提笔进行嘲讽,最后发现“小丑”是自己
...越觉得自己懂得少,因此他们从不会妄下评判。王安石是宋神宗的宰相,他的诗歌文章也是天下闻名的,难道他的见识一定不如苏轼?难道全天下就只有你苏轼一个人聪明吗?显然不是这样的!《警世通言》中这个故事是在告诉...……更多
宋神宗熙宁年间变法争议:王安石与苏轼的政见之争
宋神宗熙宁年间王安石开始主持变法,轰动一时,成果显著,朝野焕发出勃勃生机,促进了当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但当变法遭到司马光、苏轼等人的反对、两派彼此生隙之时,两方首要人物只限于政见争端,没有使用小...……更多
苏轼与日照丨白鹤楼二三事
...明:此年二月,罢相十个月后的王安石虽然再次拜相,但宋神宗与其已有分歧,且王安石的得力助手吕惠卿罢相,知制诰陈襄向宋神宗再次举荐司马光、苏轼等33人。十月,吕惠卿外调知陈州,王安石复相后得不到更多支持,加...……更多
苏轼为什么会被卷入乌台诗案中
...,看到弟弟苏辙贬官之后,苏轼自然气不过,后来苏轼向宋神宗赵顼谈论宰相王安石,推行新法中的弊病,朝中的很多大臣都是向着宰相王安石这边的。 苏轼谈论宰相王安石推行新法中的弊病,自然是招来了朝中其他大臣的攻...……更多
苏轼一生三起三落,但为国为民之心不变,
...受害者。安有圣世而杀才士乎?这件事情越搅越大,甚至宋神宗都想要置苏轼于死地。而这件事情最终惊动了王安石以及王安石所存在的新党的部分人士(部分新党开始同情苏轼,并为苏轼开脱)。通过左右腾挪,终于饶了苏轼...……更多
聊聊王安石所出一联千古绝对“刁难”苏东坡背后的故事
...。 治平四年神宗即位,王安石深受其器重,熙宁元年,宋神宗为摆脱大宋内忧外患的困境,召王安石商讨国策,王安石认为“大有为之时,正在今日”,提出变法改革。次年,王安石任参知政事,提拔新政官员,颁布新法,熙...……更多
关于赵顼有哪些轶事典故
...”就这样两句诗,却惹起一场事端。同平章事王珪,便向宋神宗奏道:“臣下的看法,苏轼对圣上有不臣之意,应从重量刑,给以处罚”神宗说:“朕一直待苏轼不薄,所以,尽管苏轼有错,但还不至于达到谋反的地步。不知爱...……更多
乌台诗案背后的风云:苏轼与沈括的交锋及其文化影响
...为上书批评新政的弊端而遭到打压,于是他自请外放,被宋神宗任命为杭州通判,离开了京城。两年后,沈括以巡察使的身份到达杭州。这位沈括就是《梦溪笔谈》的作者,十年前,沈括与苏轼同在崇文院任职,二人虽然政见不...……更多
...丰二年(1079年),四十三岁的苏轼在调任湖州知州后,便给宋神宗上了一道《湖州谢表》,然而却没想到就是这么一封普通的文书,竟给自己惹来大祸。由于在地方任职期间,亲眼目睹了新法执行过程中的各种弊端,然而由于当时...……更多
苏轼进寺庙大喊:“秃驴何在”,一小和尚回了4个字,成千古绝对
...他更愿意将精力放在朝堂上,多做一些利国利民的实事。宋神宗继位后,启用王安石等人,积极变法。王安石变法的初衷自然是好的,但是宋神宗是个没耐心的皇帝,他巴不得今年变法,明年就能看到成效。有这么一位老板在,...……更多
从王安石到苏辙:宋朝变法之争及其深远影响
...,有一位皇帝看不住了,他便是在宋朝历史上地位重要的宋神宗。雄心勃勃的他准备大干一场,从而摆脱如今宋朝的这副模样。就在此时,一位叫做王安石的书生引起了宋神宗的注意,二人一拍即合,很快便确立了变法同盟。就...……更多
炼字楷模与张扬个性:揭秘王安石诗词背后的独特魅力
...到他的瑕疵,就拣他不讲个人卫生这些上不了桌的毛病。宋神宗迫于巨大的反对压力只好将他罢相,贬到江宁府任职。第二年宋神宗下诏恢复其相位,他乘船从江宁到开封,途中留下了名作《泊船瓜洲》。诗中那个“绿”字硬是...……更多
北宋“嘉佑四友”中有三人拜相,他们最后的结局如何?
“回首叹劳生”北宋神宗元丰年间,汝州,一场大雪从天而降,雪花飞舞中,只见一蓑笠老翁垂钓于湖畔,寒风凛凛,兴致勃勃。雪停,老翁招呼身旁小童取来笔墨,乘兴写下一首《浪淘沙·寄君实》:饱食日因循。步上危亭。...……更多
最具争议的王安石继承人是谁,陷害过苏轼
...的矛盾激化,章惇和当地官员蔡烨的矛盾也呈现公开化,宋神宗选择支持了蔡烨。有意思的是《宋史》上说章惇有侠义之风,这种侠气也体现在脾气上,不甘在仅荆湖路被架空的章惇果断选择了出三路大军,镇压田元猛的叛乱。...……更多
...。 北宋中期,宋朝内部民贫兵弱,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宋神宗即位后锐意进取,想大刀阔斧地改革,于是启用了王安石实行变法,此举遭到了保守派的激烈反对。而章惇的政治立场倾向于王安石的新党,苏轼的政治立场则倾向...……更多
历史上的天团唐宋八大家,横跨了两个朝代
...不去京城,就想着在基层接触百姓,为百姓办实事。后来宋神宗即位,这位皇帝在是个普通皇子时就加了王安石的关注,一登基即召王安石进宫,彻夜长谈,王安石也把这些年做地方官的经历做了总结。两人一拍即合,随后王安...……更多
《苏堤春晓》:“杭人”苏轼的非线性人生
...逻辑。比如,戏的开端是苏轼反对王安石变法,言论得罪宋神宗。通过歌队的叙述,引出苏轼在1070年呈送宋神宗的《拟进士对御试策》和1071年的奏折《上神宗皇帝书》的内容。然后笔锋一转,又表现了一个日常生活的场面:苏...……更多
苏轼与章惇:从挚友到政敌的转变
...知政事。当苏轼身陷囹圄时,章惇还是施以援手的,他对宋神宗说,当年仁宗皇帝视苏轼为珍宝,如今陛下却把他投到监狱之中,恐怕后世会说您“听异言而恶讦直”。在章惇等人的大力营救下,苏轼最终出狱。之后,章惇还写...……更多
...。苏轼做官没多久,一场政治动乱爆发了。宋仁宗死后,宋神宗继位,与宰相王安石一起开启了轰轰烈烈的王安石变法。变法的初心本是好的,可由于各级官吏借新法之名大肆剥削,百姓还是苦不堪言。苏轼决定,要用那支白笔...……更多
王安石兄弟七人谁最优秀,谁的成就最高?
...干脆连官都懒得当了。直到神宗继位,情况出现了变化。宋神宗是一位抱负宏大的皇帝,心中渴望扭转大宋颓势,这与王安石的政治理念一拍即合,因而王安石得到了神宗的器重。 熙宁二年(1069年),49岁的王安石被任命为参...……更多
北宋科学家沈括遭家暴:被悍妻打骂还撕下皮肉
...能。二十三岁中进士,在大宋的国家图书馆谋了个职位。宋神宗时,王安石获最高领袖重用,大宋的总设计师开始推行新法。王氏新法涵盖范畴极多,亟需各领域的人才,这时他发现了沈括,一个可向多领域劈腿的章鱼型人才。...……更多
古人妙招测水质
...他捎些回来,以便医病。据明冯梦龙《警世通言》记载:宋神宗时,王安石变法正在进行得如火如荼,苏轼因反新法被贬任黄州(湖北黄冈)团练副使。辞行时,王安石告诉苏轼:“老夫寒窗十载,染成一疾,去年常发,太医说是...……更多
王安石的变法都是为了宋王朝,为什么半途而废,如果成功会怎样
...英宗,只过了四年时间宋英宗就驾崩了。这个时候上台的宋神宗感念当年宋仁宗执着于变法的事情,所以开始主导变法,为了变法他将在地方上任职的王安石调回了汴京,希望他能来主导这件事。这可是王安石毕生都想做的一件...……更多
...的,但是秦观的运气是真的很差。他刚考上进士,大老板宋神宗就挂了,可是刚即位的宋哲宗还是个孩子,啥用都没有,朝里说了算的其实是神宗皇帝的老妈——宣仁太后。当时朝堂之上形势非常复杂,以王安石为首的新党,主...……更多
司马光7岁砸缸救人,小时候聪明伶俐,长大后却变得不懂得变通
...司马光在宋仁宗年间便开始参加考试。最终成为进士,等宋神宗年间,他已经成为震慑一方的政治家了。在宋仁宗年间有不少的著名人物,而宋神宗期间也有不少的著名人物。 比如我们所熟知的包拯,就是宋仁宗期间的人物,...……更多
...的性命。二、断案如神在吕公弼的推荐下,王安礼得到了宋神宗的召见,之后迅速得到提升,“迁直集贤院,出知润州、湖州,召为开封府判官”。不久,“乌台诗案”爆发,苏轼被捕下狱。当时的情况非常紧张,王安礼却站了...……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新书速递 | 李晶彭庆阳新作《李世民书论解析与图文互证》出版
近日,由李晶、彭庆阳合著《唐·李世民书论解析与图文互证》一书由中国书店出版发行,该书是全国书法名家洪亮主编的“中国历代书法理论研究丛书”系列之一
2025-02-06 22:48:00
鳌拜手握重兵推翻康熙易如反掌,可为啥不造反?康熙晚年说出答案
前言在清朝初期,顺治皇帝登基时只有6岁,大权掌握在摄政王多尔衮手中。多尔衮野心勃勃,将自己封为叔父摄政王、皇叔父摄政王和皇父摄政王
2025-02-07 01:20:00
金门战役惨败,叶飞上将自责,后勤部长透露隐情:船都给厦门了
1992年11月7日,金门岛解除长达36年的戒严,结束了“战地政务”,实行地方自治、军民分治,还政于民。金门岛离中国大陆虽然遥远
2025-02-06 18:07:00
民工捡到估值3亿的古董金镯,选择上交考古队长,却被私吞送女友
1988年11月,两个陕西农民受托帮考古队干些体力活,并在古墓里捡到了价值不可估量的金手镯。他们选择主动上交给考古队长
2025-02-06 18:08:00
狄仁杰劝武则天戒色,武则天却让狄仁杰上前:你看这是什么?
作为历史上唯一敢称帝的女性,武则天的实力毋庸置疑,虽然历史上女性因为种种手段独揽大权的不在少数,可是真正敢在男尊女卑的社会称帝统御天下男人的却也只有武则天敢了
2025-02-06 18:33:00
让杨素成了隋朝第一“绿帽侠”的三个爱情典故
在中国数千年的岁月长河里,曾流传过很多凄美的爱情故事,虽然多系文学作品或神话传说,且往往以悲剧收场,但也不乏有真人真事
2025-02-06 18:44:00
秦的来历,两个版本哪个比较可信?
秦是嬴姓民族。春秋战国一番争斗后,秦最终统一了中国。秦国最早连诸侯都算不上,那么,它是怎么来的呢?历史上有两个版本。?第一个版本
2025-02-06 18:45:00
英国爱德华八世:为娶3婚女放弃王位,换来的却是妻子的冷漠刻薄
有一句俗语说得好:“女人不坏,男人不爱。”这句话在现实生活中似乎并不乏验证,因为许多行为浪荡的女人却能轻松地俘获一众优质男人的心
2025-02-06 18:45:00
老汉无意中捡到一堆破布,被儿子20元卖掉买酒喝,如今价值超4亿
故宫,宛如时间的宝库,聚藏着无数的奇珍异宝,每一件文物都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这座古老的宫殿,见证了中国几百年的兴衰荣辱
2025-02-06 18:50:00
聊聊吴用和晁盖的关系
在吴用眼中,晁盖是个傻大个。两人一狐一虎,上山之前,各得其所,亲密无间。然而他两关系能够稳固,主要是在上山之前,晁盖是一村之霸
2025-02-06 18:50:00
雍正年间地方改革的多样性和基本原则
雍正年间的奏折制度和火耗归公财政改革,带来了非常直观的后果。奏折所传递的信息率先提醒雍正注意地方财政真实的不稳定状况。正是在皇帝对奏折的答复里
2025-02-06 19:01:00
清末中国西部的“盗墓者”,大量珍贵文物流失海外
古代乃至原始社会时,陪葬习俗的兴盛标志着对死者的一种特殊仪式。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陪葬品变得日益奢华丰富,引起了广泛关注
2025-02-06 19:12:00
诗丽吉背叛丈夫,“刮宫”后跪地为国王献鲜花,姿态卑微另有所图
泰国前国王普密蓬和妻子诗丽吉的爱情故事堪称传世佳话。二人初识于普密蓬在欧洲求学时,当时他已经是泰国的新国王。在家国重任压力下
2025-02-06 19:25:00
沉睡2000年关羽陵墓终于出土,除了青龙偃月刀还多了一具神秘女尸
关云长是三国蜀国最著名的将领。他的正义、勇气和忠诚受到全世界的钦佩。甚至黑白两道都崇拜他。中国考古学家不久前表示,关羽墓已被发掘
2025-02-06 19:25:00
此强国有大军300万,却只抵抗38天就投降,还为敌军生20万私生子
众所周知,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以失败告终,并且德国在巴黎和会上被迫签订了《凡尔赛条约》。在条约中,德国不仅仅是大量赔款,就连属于自己海外殖民地也被瓜分了
2025-02-06 19: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