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苏轼质疑王安石的咏菊诗,提笔进行嘲讽,最后发现“小丑”是自己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2-22 21:42:00 来源:精彩生活

苏轼和王安石同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且二人同时活动于北宋的政治舞台上。由于彼此的政治立场不同,他们之间曾经发生过一些摩擦。因此民间传奇,就很爱拿他们来“编故事”。

明末传奇小说家冯梦龙在《警世通言》里面,就改编了一则相与二人关传奇故事,名叫《王安石三难苏学士》。

苏轼质疑王安石的咏菊诗,提笔进行嘲讽,最后发现“小丑”是自己

在这个故事里面,王安石写了一首咏菊花的诗,苏轼见到之后,认为行文逻辑不通,于是贸然提笔纠正,结果反而惹祸上身了。

了解苏轼生平的人都知道,这则故事显然是不符合真实历史的,但是它当中包含的做人的哲学,对年轻人是很有教育意义的,因此流传甚广。

一、一则俏皮的民间传奇

《警世通言》中的故事是这样的:话说,苏轼少年得志,官拜翰林学士,天资高妙,曾经当过当朝宰相王安石的门生。

同时,王安石也非常看重苏轼的才华,认为苏轼是一个可造之材。可惜苏轼自恃才高,个性非常轻佻,很爱四处显摆自己的才华。

有一次,王安石在一篇文章中,议论了“坡”字的含义。王安石说:“坡”乃土之皮。苏轼觉得这个解释非常可笑,于是就说:那“滑”就是水的骨头了。当时的王安石,并没和苏轼计较。

又有一天,王安石开始研究“鲵”字的含义,鲵就是“娃娃鱼”。王安石说:这个字从鱼从儿,意思就是“鱼的儿子”。“蚕”字从天从虫,意思就是天上来的虫。

苏轼质疑王安石的咏菊诗,提笔进行嘲讽,最后发现“小丑”是自己

苏轼确实忍不住了,想要嘲讽王安石,于是说:那这样的话,斑鸠的“鸠”字从九从鸟,肯定也有典故了。苏轼这番话,让王安石一头雾水。

王安石想了很久都没想明白是什么典故,于是就去向苏轼请教。苏轼得意地讲,《毛诗》里面说,“鸣鸠在桑,其子七兮”。七个儿子再加上他们的父母,一共就九个啦!

王安石潜心研究字义,尽管他对字义的解释有点牵强附会,但是他态度是诚恳、认真的。作为长辈,王安石不耻下问,诚心向晚辈请教,结果却遭到了苏轼的戏耍。

于是王安石一气之下,就把苏轼贬到了湖州。苏轼在湖州当官,三年期满之后回京述职。按照惯例,他应该要先去拜见宰相王安石。

结果苏轼去王安石家的时候,刚好王安石不在家里,仆人就将他领到了书房。在王安石的书房里,他见到了那一首咏秋菊的诗: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秋天来了,秋风落叶刮过了园子,把菊花的花瓣吹落了满地。苏轼看到之后又乐了,因为他见过的菊花,从来都不会在秋天掉花瓣。

苏轼质疑王安石的咏菊诗,提笔进行嘲讽,最后发现“小丑”是自己

所以,王安石这诗写得明显是有问题的。于是苏轼又忍不住炫耀自己的才华了,他提笔就在王安石的“原稿”上面题了一句诗说:秋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

其实,苏轼当时写完这句诗的时候,也觉得自己的行为有些不妥,可是他已经写了,又不能把人家的原稿给撕了,只有原封不动地压回砚台下面,然后自己灰溜溜地逃回了家。

王安石发现以后非常生气,他心想:这小子怎么就学不乖呢!于是又想教训苏轼一下,他想到黄州的菊花秋天是要落瓣的,就找了一个由头将苏轼贬去黄州,让苏轼自己去领悟了。

二、知识越渊博的人,越觉得自己懂得少

冯梦龙讲的这则传奇故事,当然不是史实了。而且根据北宋的《西清诗话》的记载,因为菊花是否落花瓣一事,与王安石起争执的人其实是欧阳修。

欧阳修当时看到了王安石写的这首咏秋菊的诗以后,对王安石在诗中提到菊花在秋天掉花瓣的事情,提出了一些异议。

不过,王安石直接向欧阳修讲明了自己的道理,他说:《离骚》里面有一句“朝饮木兰之坠露兮,餐秋菊之落英”。第一个写菊花落瓣的可不是我,难道你没有学过《离骚》吗?

苏轼质疑王安石的咏菊诗,提笔进行嘲讽,最后发现“小丑”是自己

看起来,在“王安石三难苏学士”这个故事里面,冯梦龙应该是张冠李戴了。当然,冯梦龙这么做,自然也是有他的理由的。

那么,冯梦龙为什么要编写这样一个故事呢?事实上,他在文章的开头就已经讲得非常明白了,他是想奉劝世人:谦受益、满招损,不要轻易地在别人面前夸耀自己的才能。

因为一个人不管多么博学,始终还是会存在一些认识上的“盲点”。只有少献活宝,才能够免遭笑话,不然就会冯梦龙笔下的苏轼一样。

小说中的苏轼恃才傲物,觉得别人都不如他聪明。可是他却从来没有想过,个人的认识始终是有局限性的。别人确实不如你聪明,但是这并不见得别人的见识,就一定会比你少。

在这则故事的最后,冯梦龙又借了陈季常的话去奉劝苏轼说:“广知世事休开口,纵会人前只点头。”

苏轼质疑王安石的咏菊诗,提笔进行嘲讽,最后发现“小丑”是自己

意思就是,你可以去努力学习各种知识,但是遇到有疑惑的地方,别人讲,你就听,顶多只是点头笑笑就好了。最好是连头都不要点,这样就可以避免因为不懂装懂,自取其辱。

少年得志的聪明人,最忌讳把全世界的人,都当成没见识的白痴。要知道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很多事情超出了你的认知,你就觉得错的一定是别人,这就太自大了。

假如实在感觉心中疑惑,想向人提问的时候,态度最好是谦虚一点,千万不要取笑别人。不然很有可能到最后才会发现,“小丑”原来是自己。

尤其是像故事中的苏轼那样,三年前因为说字的问题,当面怼了自己的老师;三年后,看到老师写的半首诗,又开始暗笑“此人江郎才尽”,更是要不得。

不懂得谦虚做人的道理,被人当场“打脸”事小,要是被人给记恨上了,暗中让你穿了小鞋更划不来了。这一点,苏轼的真实人生中,同样也有例子。

苏轼质疑王安石的咏菊诗,提笔进行嘲讽,最后发现“小丑”是自己

苏轼曾在凤翔为官时,同僚张璪离任,苏轼写了《稼说》一文为其送行。在这篇文章中,苏轼大肆吹嘘,而且还好为人师,教张璪如何做人。

张璪由此怀恨在心,后来他进入了知谏院为官,等到苏轼因为“乌台诗案”身陷囹圄之时,他就想方设法要将苏轼置于死地。得亏苏轼福大命大,最终才能逃出生天。

结语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也是这样,正所谓:满罐子不响,半罐子响叮当。越是见识少的人,性格就是越固执,甚至偏激。

这些人受限于自己的认知层面,全凭自己的经验和感觉,来判断是非好恶。不像那些博学的人,学得越多,越觉得自己懂得少,因此他们从不会妄下评判。

王安石是宋神宗的宰相,他的诗歌文章也是天下闻名的,难道他的见识一定不如苏轼?难道全天下就只有你苏轼一个人聪明吗?显然不是这样的!

苏轼质疑王安石的咏菊诗,提笔进行嘲讽,最后发现“小丑”是自己

《警世通言》中这个故事是在告诉我们,如果在现实中遇到一些违背常识或者超出认知的事情,一定要多长一个心眼,“让子弹飞一会儿”,不要轻易下结论,以免吃亏。

当然,故事始终只是故事罢了。大家千万不要把故事中的王安石、苏轼和历史上的真人画上等号。不过,故事中的人物,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真实人物的一些影射。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2-23 00:45:0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苏轼和王安石都是为国为民的好官,他们政见不合却又惺惺相惜
苏轼与王安石互相看不顺眼,这事几乎众所周知。但要说最出名的一件事,就是针对王安石变法——苏轼站在王安石的对立面,反对变法,也是因此被卷入了“乌台诗案”遭贬官。可除了王安石变法这一
2023-01-07 15:19:00
王安石与苏轼对中国文学的贡献
在中国历史长河中,王安石因其变法而闻名于世。他以超越时代的眼光和宁折不弯的顽强精神,成为一位备受尊敬的改革家。然而,除了他的政治身份,王安石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家,他在古文领域
2024-01-14 20:17:00
苏轼与王安石:才子之间的对决与敬佩
苏轼与王安石同为\"唐宋八大家\",都是著名的文学家,都是才华横溢之人。当然,可能在大多数人眼中,苏轼比王安石更有才,但王安石却比苏轼更懂得为官之道。毕竟王安石可是\"一人之下万
2023-10-13 15:51:00
聊聊王安石所出一联千古绝对“刁难”苏东坡背后的故事
...,王羲之谢安等人吟诗作赋,一觞一咏,畅叙幽情,后有王安石所出一联千古绝对“刁难”苏东坡。而今日,咱们就来叙叙这千古绝对背后的故事。聊起王安石,人们最熟知他的身份便是著名的文学
2024-02-08 10:10:00
宋神宗熙宁年间变法争议:王安石与苏轼的政见之争
宋神宗熙宁年间王安石开始主持变法,轰动一时,成果显著,朝野焕发出勃勃生机,促进了当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但当变法遭到司马光、苏轼等人的反对、两派彼此生隙之时,两方首要人物只限于
2023-11-20 15:05:00
王安石是个什么样的人,为何苏轼欧阳修都与其反目
纵使百年身死,负千古骂名,吾之所向,一往无前。王安石身上的光环很多:诗人,丞相,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影视剧中的王安石王安石的变法真的那么不堪?他在主张变法时,整个朝堂几乎都在
2023-07-11 09:37:00
乌台诗案苏轼冤枉吗?看王苏二人的关系则知宋神宗的态度
...争。那么,当事人苏轼究竟有没有被冤枉?既要看苏轼与王安石实质上的关系,还要看宋神宗到底怎么看待此事。宋神宗喜欢苏轼,主要因为苏轼有才,与政治无关。而皇帝是玩政治的,在宋神宗眼
2023-02-10 16:54:00
文学巨匠的较量,王安石与苏轼的争斗与和解
在中国文学史上,王安石和苏轼都是备受尊敬的文学家,他们的文学成就至今流传千古。然而,令人惊讶的是,这两位文学巨匠之间曾发生过一场令人震惊的争斗,成为文坛史上的佳话,至今无人能对。
2023-09-28 06:23:00
苏轼、王安石、欧阳修、司马光,他们是什么关系?
苏轼、王安石、欧阳修和司马光四人都是北宋仁宗至神宗时期的名臣,其中欧阳修与王安石、苏轼三人都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中的人物,司马光则是著名史学家,著有《资治通鉴》,这些只是他们在文学
2023-05-14 13:20: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