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英国巴斯大学跨文化对话:文化桥梁构建者雪漠的创作谈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5-03-28 08:54:00 来源:北青网

3月17日,在宁波大学译行丝路·翻译研究与语言服务中心的鼎力支持下,中国作家雪漠在学术实力位于世界领先地位的英国巴斯大学课堂和演讲厅进行了两场题为“文学与灵性”的跨文化对话活动。这位来自中国西部的作家在学者、教授、学子与国际听众面前,以谦逊而充满热忱的语言,分享了自己在文学上的成功经验,并希望通过作品能够给世界带来一种新的文化,产生一种新的关系。

英国巴斯大学跨文化对话:文化桥梁构建者雪漠的创作谈

从左到右:英国巴斯大学教授Dr. Yukteshwar Kuma、雪漠、英国巴斯大学口笔译专业主任Miguel Fialho教授

从中国西部到世界讲坛

雪漠——原名陈开红,出生于中国甘肃武威——如今他的著作已成为亚洲最具哲学深度的声音之一。他自幼成长于靠近沙漠的偏远村庄,从小浸润于儒释道古典文化。

在第一场课堂交流中,Miguel教授问雪漠老师,您在甘肃的武威长大,您的成长环境,包括您的父母是农民,对您的人生观,还有对您的作品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我的写作是从修炼智慧开始的,”他告诉巴斯大学的学者和学子,“首先要让自己的心属于自己,然后才能对世界说话。”

雪漠感谢巴斯大学口笔译专业主任Miguel Fialho的热情接待,并特别赞赏巴斯大学笔口译专业的素养——尤其是几日前他在大英图书馆演讲时的同声传译团队。他希望所有的孩子学成之后,都能成为传播爱与智慧的载体,把好的文化传向世界。在他看来,语言不是他的天赋,智慧才是。他从文学实践的角度解释了东方智慧在自己作品中的重要性。他说,我的文学训练是从改变心开始,当有一天用爱与智慧,让自己的心变得无穷的大,变成大海的时候,就是百川入海,什么文化都能容纳,什么种族都能容纳。这时候我的作品,就是我的爱的大海对世界的贡献,所以我的作品非常多,因为不同的人会丢进不同的石头,每一个石头都会溅起不同的浪花来。世界需要什么,就为它提供什么。”

这也是雪漠从中国西部农村的一个小孩子,慢慢成长为中国西部作家,后来成长为中国作家,现在成为世界作家的成功秘密。

英国巴斯大学跨文化对话:文化桥梁构建者雪漠的创作谈

雪漠在巴斯大学口笔译硕士专业的课堂

从《西夏咒》的创作谈历史为什么需要重写

在第二场活动中,雪漠把自己比作《西夏咒》中那个看到国王没穿衣服的孩子——“我清楚地看见国王赤裸,却没有足够的力量呐喊。”“我们崇拜战士,我们称杀人最多的人为‘伟大’,这种历史必须被改写,”他坚定地说,

他说,我的所有作品都是在传递人类本有的智慧。这种智慧一直隐藏在中国古老的文化中和印度古老的文化中,就是东方智慧。但东方智慧非常没有力量。因为整个世界的话语体系其实是欧洲体系。我们看世界历史其实是欧洲史。东方出现大量的智者,但他们的著作和思想没有进入世界思想史,因为东方人没有话语权,这就导致了大量的非常有益于人类和平幸福的智慧被掩埋到历史深处。所以雪漠出现了,把这些历史挖掘了出来,用当代人能听得动的语言写出无数的书。未来希望依托巴斯大学和现场的学者、学子,把它传向世界,给人类带和平曙光。

因为这个世界太需要智慧和爱了,所以必须重写人类历史。把这种崇拜屠杀、崇拜战争狂热的历史,重新改写。否则我们的地球上,永远会有战火。

英国巴斯大学跨文化对话:文化桥梁构建者雪漠的创作谈

雪漠(右)与Miguel Fialho(巴斯大学学术负责人)(左)

文明的双翼:外在制度与内在灵魂

雪漠的文明隐喻深深打动了现场听众,他说东方智慧和西方智慧有两个重要的不同点。西方智慧更多的在心灵之外寻找力量,比如制度、法律,资本跟各种游戏规则。东方智慧认为最重要的不是外面的世界,而是自己的心。西方的向外追求和东方的向内寻求都是对的。这像人类智慧飞翔的两个翅膀,缺一不可。当只有一个翅膀非常强大,另一个翅膀却消失的时候,这个鸟是飞不起来的,这就是世界建立那么多的制度,却仍然充满战争的原因。现在人类需要重新回归到自省,让另外一个翅膀强大起来,既有非常完美的制度,又有内在灵魂的重新构建。内和外变得非常健康,人类才会出现和平的曙光。

《娑萨朗》:为破碎星球而写的宇宙史诗

雪漠的文学作品既丰厚又深邃。他的代表作包括《大漠祭》《猎原》《白虎关》《西夏咒》《野狐岭》以及十年磨一剑的史诗巨著《娑萨朗》,已被翻译为多种语言,受到全球文学文化界的关注。

他在回答巴斯大学Miguel教授的提问时表示,在《娑萨朗》这部作品里,地球不过是一粒尘埃,”他说,“我想让读者看到:我们的战争、贪婪与傲慢,在宇宙这个背景中只是浮尘。”

借由这部史诗,雪漠呼吁人们超越自我,放下分裂,回归永恒。他相信:只有当人类意识到自身的渺小,才可能真正发现自己的智慧伟大。

英国巴斯大学跨文化对话:文化桥梁构建者雪漠的创作谈

从文字到桥梁:跨文化的践行者

雪漠不仅是一位作家,还是一位文化桥梁的构建者。他在中国西部创办“雪漠书院”,在香港设立“雪漠基金会”,支持全球文化爱好者的交流与探索。

“当夜幕降临我们村庄时,我们点亮一盏油灯。不是为了照亮世界,而是为了照亮内心——那就足够了。”

他将这样的灯比作莎士比亚——那位至今仍照亮无数灵魂的西方作家。“莎士比亚是西方的灯塔,我希望我的作品能成为东方的那盏。”

“一盏灯无法照亮整个沙漠,但只要我们每人点一盏,黑暗就不会赢。”

随着演讲接近尾声,会场沉静无声。在一个追求速度的时代,雪漠带来了静默;在一个充满喧嚣的世界,他带来了倾听。在巴斯大学,这位来自中国最荒凉土地的声音,也许正在播种一个更新人类文明的种子。

雪漠的国际巡讲仍在继续,2025年将走访欧洲和亚洲多地。他的作品已被翻译为英语、法语、俄语和西班牙语等二十多个语种,由多家全球出版社出版。此前在伦敦大英图书馆的演讲获得高度评价,并吸引超过10万名线上观众观看。责任编辑:任芯仪(EN063)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3-28 11: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据介绍,夏令营期间,博士生们还将通过教育研学、国际创作谈等系列活动,调研中国现代化基础教育建设和中外合作项目,探寻本国文化与中华文化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的路径与形式,为成为一名
2023-06-15 03:46:00
文学与AI时代的心灵对话: 雪漠与张怀存伦敦共话创作灵感、文化交融与未来之路
...心与世界最柔软处的连接。从“歌声外交”到文学共振:跨文化传播的独特智慧雪漠2004年在罗马尼亚笔会“以歌代言”的故事,再次点燃了现场氛围。他回忆说,语言有时是隔阂,而歌声则是
2025-03-25 10:29:00
第三届雪漠作品国际学术论坛在京召开:聚焦“文学流转的力量”
...。其作品不仅是西部文化的“活化石”,更是全球化时代跨文化对话的精神桥梁,为当代文学提供了具备本土性与世界性的创作样本。北京语言大学拉美研究中心主任孙新堂致辞孙新堂在致辞中说,
2025-06-19 15:26:00
...交流中的独特之处,主要体现在桥梁作用、价值观传播、跨文化理解力的培养和艺术语言交流上。儿童文学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展示文化特色,如西方的《格林童话》和中国的《神笔马良》等作品,
2024-12-21 19:41:00
探索牛奶背后的历史与文化(创作谈)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海外版何是非在美食人文纪录片创作领域,我们的团队一直致力于开拓创新,不断在技术、艺术和内容上实现突破。从《风味人间》系列到“寻味”系列,再到《我的美食向导》等,
2025-03-21 04:50:00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海外版李文举多年来,我和团队主要拍摄自然类纪录片。拍摄这类纪录片有一个“福利”,就是经常有机会去非常偏僻的地方,目睹许多壮美的景象。每当被震撼到无法言说的时候,
2024-09-10 09:41:00
从黄河平原到伦敦:莫伟的文化旅程
...(Unanchored Crafting)伦敦工艺周2025展览聚焦当代手工艺在跨文化语境下的重构,呈现的作品跨越玻璃
2025-06-18 10:16:00
中国故事全球出版的后浪 《老虎,别怕!》英文版绘本全球首发暨“后浪全球插画奖”启动仪式在伦敦盛大举行
...推动当代视觉艺术的创新发展,同时,以艺术为媒介构建跨文化对话机制,为中国故事 “走出去” 获得更具创意的国际表达。展望未来,随着项目的持续推进,必将催生更多精彩故事和优秀作品
2025-05-15 12:41:00
搭建语言之桥,讲述文化之美——新东方新书《用英文讲好中国故事》发布
...议深入实施的今天,如何让世界更好地理解中国,已成为跨文化传播的重要课题。新东方近日推出的《用英文讲好中国故事》一书,正是对这一时代命题的有力回应。该书汇聚中英教育专家智慧,以
2025-10-27 09:09: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中国国家地理·地道风物》风物之旅走进普定
11月12日,《中国国家地理·地道风物》风物之旅调研活动走进普定。本次调研与拍摄活动以地理与人文的独特视角,聚焦屯堡文化的深厚底蕴与当代活力
2025-11-14 10:52:00
文化中国行|千年文脉 活力运河③:临西古砖 匠心传奇
邢台市临西县历史上是隋代开凿的永济渠与元代开通的京杭大运河的交汇地,两条运河接续造就了临西(古称临清)的繁荣。史料记载
2025-11-13 08:05:00
长白时评评论员 唐小兰11月11日,河南平顶山,新娘即将出场时老太太想“抢喜”,婚礼督导眼疾手快及时发现并制止。“抢喜”
2025-11-13 10:56:00
想要读懂山东,或许不必急于奔赴泰山之巅或徜徉于海岸线。如今,一种更深度的“游山东”方式正悄然兴起——走进散落于齐鲁大地的博物馆
2025-11-13 14:46:00
来滕州看“小国重器”
山东滕州,古为“三国五邑之地、文化昌明之邦”,素有“滕小国”之称,是古代东夷炎族后裔——滕、蕃、邾、薛等氏族的摇篮和商代始祖的发祥地
2025-11-13 15:22:00
临沂金盾小学开展王羲之故居研学实践活动
鲁网11月12日讯“是日也,天朗⽓清,惠⻛和畅”,恰如《兰亭集序》中描绘的雅致意境,11⽉9⽇上午,临沂⾦盾⼩学⼆年级17班的同学们怀着对书法⽂化的向往
2025-11-12 11:43:00
作者:王孜“是的,上天叫我看见,叫我听见,叫我置身其中,又叫我超然物外。上天是为了这个目的,才让我看起来像个傻子的。”当我在阿来的《尘埃落定》中读到这句话时
2025-11-12 14:08:00
文学作品《权谋通汇》及其简介
《权谋通汇》是赵丹阳创作的文学作品,于2025年11月12日进行版权登记,登记号:黔作登字-2025-L-01881514
2025-11-12 15:08:00
大河网讯 “你好,贵姓?”姓,是标示一个人家族血缘关系的标志。你了解过跟随自己一生的姓氏吗?你知道你的姓氏从何而来吗?11月11日
2025-11-12 19:39:00
是什么,让一群六百年前自江南迁徙而来的人们,他们的乡音、服饰与信仰,能如此完整地封存至今?答案,或许就藏在一项名为“抬汪公”的盛大仪式里
2025-11-13 00:03:00
在贵州安顺的屯堡村落里,你可能会偶遇一场与众不同的戏。没有华丽的戏台,锣鼓就在田间地头敲响;演员是身边的乡亲,脸上覆着色彩浓烈
2025-11-13 00:03:00
央媒看太原11月9日,中新社以《跨越海峡寻根 台湾张氏宗亲山西晋祠祭拜先祖》为题,报道了近20位台湾张氏宗亲代表在晋祠博物馆台骀庙祭拜先祖的情况
2025-11-12 07:54:00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西安月登阁村唐墓考古发现三把铜尺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这个问题可以用出土实物来回答了。根据《考古与文物》2025年第10期发表的发掘简报,西安月登阁村3座唐代墓葬中出土了保存状况较好
2025-11-11 12:06:00
孙敬明出席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
鲁网11月10日讯11月9日,临沂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在蒙山之阳举行。临沂市政协副主席、文化和旅游局局长高思圣
2025-11-10 16:57:00
舞剧《颜真卿》本月在石家庄首演
河北新闻网讯(毛宇)11月15日至21日,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舞剧《颜真卿》石家庄站首演
2025-11-10 18:3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