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苏轼和王安石都是为国为民的好官,他们政见不合却又惺惺相惜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1-07 15:19:00 来源:戏说三国

苏轼和王安石都是为国为民的好官,他们政见不合却又惺惺相惜

苏轼与王安石互相看不顺眼,这事几乎众所周知。

但要说最出名的一件事,就是针对王安石变法——苏轼站在王安石的对立面,反对变法,也是因此被卷入了“乌台诗案”遭贬官。

可除了王安石变法这一回事,苏轼与王安石之间还有数不清的“恩怨情仇”,他们家族积怨已久,却仍能欣赏对方的才华;纵然政见不合,在苏轼遇难时王安石仍竭力营救。

当知晓来龙去脉,更让人感慨:原来政见不合,又惺惺相惜的君子之争,才更有魅力!

苏轼和王安石都是为国为民的好官,他们政见不合却又惺惺相惜

02

说起苏轼与王安石的恩怨,就要提到上一辈——苏轼父亲苏洵,与王安石的恩怨。

据史料记载,早在嘉佑年间,苏洵和王安石两个人就互相看不顺眼,苏洵的文章出了名,就连当时的“文坛盟主”欧阳修都无比赏识,不吝夸赞,可王安石却对苏洵的文章置若罔闻,不作任何评价。

如果只有这样一件事可能是巧合,但无独有偶,后来王安石的母亲去世,朝中许多大臣纷纷前去吊唁,按常理来说,苏洵也应该去吊唁以表同僚情谊的。可唯独苏洵不去,仿佛他们二人素不相识,又仿佛陷入“冷战”一般。

纵然苏洵与王安石的关系“微妙”,却没有什么明面上的大冲突,真正的冲突,还是在后面的王安石变法上。

苏轼和王安石都是为国为民的好官,他们政见不合却又惺惺相惜

苏轼和苏辙二人参加科举,宋仁宗看了他俩写的文章,大为赞赏,给了他们极高的评价:“朕今日为子孙得两宰相矣!”可见,苏轼兄弟二人确实有难得的才华,而王安石作为当时的宰相,也对人才惺惺相惜。

纵然王安石与苏洵可能有过嫌隙,但他并没有因此对苏轼苏辙有偏见,反而非常重视,在主持变法的过程中打算将苏辙纳入自己变法的决策“管理层”,无奈苏辙和哥哥一样,都反对变法。

与此同时,年轻的宋神宗对苏轼这个人才也很重视,当苏轼表达对变法的反对意见时,宋神宗也愿意听,还亲自单独召见了苏轼,跟他一同探讨变法的利弊。可绕是苏轼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也没能说服宋神宗放弃变法,但这次单独召见的交流中,苏轼也有了一个“收获”——得到了宋神宗的重视。哪怕多年后回头来看,这个“收获”对苏轼而言不一定是个好事,还可能是祸端的开始。

苏轼和王安石都是为国为民的好官,他们政见不合却又惺惺相惜

得到宋神宗重视的苏轼,被任命修中书条例,而这却遭到了宰相王安石的坚决反对。王安石深知,苏轼的立场是守旧而反对变法的,若是由他来担此重任,百分百会给变法制造重重阻碍。

事情到这里还没完,同一年,苏轼担任国子监举人考官,负责出策题,而苏轼所出的策题是“以历史上君主独断或兴或亡之事”主题相关的,这件事直接让王安石生气了,而且之后也直接撕破脸。为什么会那么严重呢?《宋史》是这样记载的:“轼见安石赞神宗以独断专任,因试进士发策,以晋武平吴以独断而克,苻坚伐晋以独断而亡,齐桓专任管仲而霸,燕哙专任子之而败,事同而功异为问,安石滋怒。”

苏轼和王安石都是为国为民的好官,他们政见不合却又惺惺相惜

苏轼所出的这策题,真是一点都不给王安石面子。王安石前脚刚夸完宋神宗的“独断专任”,他下一步就以史为鉴,来借机讽刺独断专任、自取灭亡。这一对比,不就显出苏轼搞文绉绉这一套与王安石对立的意图了吗?

在这样的情况下,王安石一忍再忍,然而终有一个临界点,一旦突破,就不愿意再忍。03

这个临界点,就是宋神宗重视苏轼,想让他主持修《起居注》,这无疑也是个“大活儿”。

可王安石一听就炸了,他坚决反对。之前那几回,王安石保持着“宰相肚里能撑船”的风度和气量,没有和苏轼撕破脸,这回他顾不上这么多了,直接表示苏轼非“可奖之人”。

苏轼和王安石都是为国为民的好官,他们政见不合却又惺惺相惜

听到王安石反对的声音,宋神宗很惊讶,他确实十分重视苏轼这个人才,有意重点培养,可王安石又是一句话有千钧之力的国家栋梁,一时间,宋神宗陷入了两难,犹豫过后,他还针对是否重用苏轼这事,与王安石进行了一番讨论。

一向对王安石言听计从的宋神宗,内心的天平如今也倾向于苏轼那边了,王安石愤怒又着急,一句指控没过脑子就直接说出了口:“苏轼实乃邪险之人!”虽然是简单的一句话,可出自王安石的口,这话分量就不一样了。面对宋神宗的一脸问号,王安石还拿出苏轼的一桩“腐败案”论证——

苏轼在父亲苏洵去世时,许多朝中大臣前来吊唁,送了许多金银钱财,苏轼一概不收,可背地里却利用运丧的官船贩卖走私,牟取暴利。

当然我们以后世的视角,明白苏轼一生为官清廉,绝不可能做这种腐败事,事实证明苏轼也是冤枉的,王安石举报的这桩“腐败案”,完全是以讹传讹、给苏轼泼脏水的。之后,王安石下令调查这件事,才发现自己冤枉了苏轼。

苏轼和王安石都是为国为民的好官,他们政见不合却又惺惺相惜

一般人意识到自己说错话、做错事,第一反应会是什么?大概是下意识给自己找补,而王安石在皇帝面前控诉苏轼的“腐败”,其实是一场冤案,以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身份和权势,他完全可以弄假成真,借此机会除掉苏轼这个眼中钉。但是,王安石却并没有这样做,而是最后弄清楚真相,证明了苏轼的清白。04

除了这事之外,之后苏轼因反对变法被卷入“乌台诗案”,他的诗词被有心人收集起来构陷,苏轼被抓起来经受百般折磨,差点性命不保时,王安石却站出来向宋神宗求情,痛呼“岂有圣世而杀才士乎”!

在王安石的变法中,苏轼总是反对声喊得最响的那个,按理说也是王安石最头疼和痛恨的那个。作为主持变法改革的政治家,王安石应当是残酷又清醒的,将变法路上的阻碍都清除掉,变法才有可能成功。

在对苏轼的态度上,笔者看到王安石并不仅仅是个政治家,他是一个活生生的人,而且还是个有品性、有风骨的人。

苏轼和王安石都是为国为民的好官,他们政见不合却又惺惺相惜

纵然王安石与苏轼政见不合,彼此看不顺眼,可王安石从未“公报私仇”,仍旧珍视他的才华,明白苏轼确有才能。事实证明,王安石没有看错——苏轼一生多次被贬官,每到一处,他总能用自己的力量造福百姓,促进当地发展,也总能深得民心。

王安石和苏轼虽然彼此互不买账,可仍不耽误,他们都是为国为民的好官!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07 18:45:09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宋神宗熙宁年间变法争议:王安石与苏轼的政见之争
宋神宗熙宁年间王安石开始主持变法,轰动一时,成果显著,朝野焕发出勃勃生机,促进了当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但当变法遭到司马光、苏轼等人的反对、两派彼此生隙之时,两方首要人物只限于
2023-11-20 15:05:00
聊聊王安石所出一联千古绝对“刁难”苏东坡背后的故事
...,王羲之谢安等人吟诗作赋,一觞一咏,畅叙幽情,后有王安石所出一联千古绝对“刁难”苏东坡。而今日,咱们就来叙叙这千古绝对背后的故事。聊起王安石,人们最熟知他的身份便是著名的文学
2024-02-08 10:10:00
欧阳修先是举荐王安石为谏官,又考虑到他需要俸禄养家糊口而将其封为了群牧判官,颇有提携之恩。可惜的是,王安石主张进行较为激进的变法,这和欧阳修的观点背道而驰,即使如此,此后二人的关
2024-06-28 18:23:00
文学巨匠的较量,王安石与苏轼的争斗与和解
在中国文学史上,王安石和苏轼都是备受尊敬的文学家,他们的文学成就至今流传千古。然而,令人惊讶的是,这两位文学巨匠之间曾发生过一场令人震惊的争斗,成为文坛史上的佳话,至今无人能对。
2023-09-28 06:23:00
王安石为教训苏轼,出一个上联,结果成了千古绝对,至今无人能对
北宋历史上,王安石和苏轼这对“欢喜冤家”,一个力主变法,一个才华横溢,两人政见不合,经常在朝堂上你来我往,针锋相对。可偏偏这两人又都是出了名的文坛大佬,私下里免不了还要“切磋”一
2024-11-04 10:11:00
梳理欧阳修、王安石、司马光、苏轼之间的关系
提起欧阳修,司马光,王安石,苏轼,这可是北宋年间响当当的人物,都是著名的文学家。除了苏轼外,其余三人也都是政治家,都做过宰相,对北宋的社会发展都做出过杰出贡献。就是当今的儿童也都
2023-07-11 18:28:00
北宋名相一生为国为民,却被列入《奸臣传》,蒙冤九百年
...远,还是因为政见不同,渐渐貌合神离。宋神宗登基后,王安石为首的变法派受到重视,章惇就是王安石的得力干将。章惇和苏轼 苏轼则同王安石政见不合,遭到贬谪,章惇青云直上。“乌台诗
2023-02-22 19:42:00
苏轼与王安石:才子之间的对决与敬佩
苏轼与王安石同为"唐宋八大家",都是著名的文学家,都是才华横溢之人。当然,可能在大多数人眼中,苏轼比王安石更有才,但王安石却比苏轼更懂得为官之道。毕竟王安石可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2023-10-13 15:51:00
北宋改革风云:王安石与司马光的政见较量与反思
王安石和司马光都是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二人同朝为官时私交甚笃,在才情和上也都是相互欣赏的,但二人在政见上有着极大的分歧,甚至发展到后期连同朝为官都难以做到。两人同样都是少年
2024-05-11 10:00: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我最喜欢的济宁楹联”|兖州区少陵公园楹联
(曲苑亭 上联:不大地方可家可国可天下 下联寻常人物能文能武能神仙)(莲香阁 上联:会松竹柳桐梅兰菊桂以为一体 下联:共冀青徐豫荆扬梁雍而称九州)(翰墨轩 上联
2025-10-27 11:45:00
“我最喜欢的济宁楹联”|兖州青莲阁楹联缅怀诗仙李白,意境深远,耐人寻味
鲁网10月27日讯在兖州青莲阁内,现存一副楹联:上联:乘兴偶凭栏,问泗水长流,何殊昔日下联:欲吟还搁笔,有先生在上,不敢题诗诗仙李白
2025-10-27 11:47:00
电影《澎湖海战》发布致敬曲《澎湖》 统一台湾 势不可挡 扫码阅读手机版
10月25日,在台湾光复 80 周年这一重要日子,为了纪念台湾脱离日本殖民统治、重新回归祖国怀抱,海战电影《澎湖海战》在相关单位指导协助下创作并发布致敬歌曲《澎湖》
2025-10-25 12:28:00
10月25日,正值台湾光复80周年纪念日,《我的国籍我的血》读书分享会在福建农林大学福州仓山校区举行。
2025-10-25 17:37:00
10月24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公布山西财经大学东山校区5座元代墓葬发掘资料。5座墓葬形制基本相同,还发现有火葬及迁葬合葬现象
2025-10-25 19:08:00
尊古重先 崇德尚艺 ——郭尊先将军书法浅见
【书法家】艺术家简历 郭尊先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某学院原政治委员,少将军衔。国防大学书画研究院副院长、首都炎黄将军书画院副院长
2025-10-25 20:58:00
想吃一口穿越百年的醇厚?答案早藏在福州的烟火里了!佛跳墙的根,原来在这座城!福州聚春园的那坛,凭着老匠心守住了最正宗的魂。
2025-10-25 22:01:00
河北迁安:“胜迹千秋”书法展 笔墨传承黄帝文化
图为胜迹千秋主题书法展开幕现场。郭宝强摄河北新闻网讯(梁玉水、郭宝强)金秋送爽,翰墨飘香,10月24日,河北省迁安市“弘扬黄帝文化凝聚城市精神”主题系列活动之“胜迹千秋”书法展在迁安市博物馆开展
2025-10-25 07:15:00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金卓)在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5周年纪念日即将到来之际,北方联合影视集团携手湖南卫视
2025-10-24 14:40:00
大河网讯 郑州是商朝开国君主商汤建立的第一个都城——亳都,距今已有3600年历史。郑州商城的发现,今年正值七十春秋。10月23日
2025-10-24 15:23:00
张立奎作品全国巡展(临沂)系列报道四 | 重大题材作品
学术支持: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办单位:临沂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临沂市美术家协会协办单位:临沂大学美术学院大众报业集团临沂新闻大厦北京龙族环球投资顾问有限公司北京玖玖文投艺术品有限公司北京海天高视国际文化传媒5A画廊承办机构
2025-10-24 16:00:00
千年繁茂一杏花
位于杏花岭区胜利街的“天”字桥 牛利敏 摄杏花岭区坐落于太原市中心腹地,西临汾河,东倚台地,自古便是山环水绕、人杰地灵的文明沃土
2025-10-24 21:29:00
鸠杖映重阳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山西博物院珍藏的一件北魏木雕鸠鸟,以无声的纹理,诉说着千年前与重阳节敬老传统深深交织的历史故事。这件出土于山西大同东郊
2025-10-24 22:00:00
文化中国行·千年文脉·活力运河①|运河古城 赫赫“大名”
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近年来,大运河河北段保护传承利用不断取得新突破
2025-10-24 08:17:00
涤尽尘心悟画禅 ——记巾帼画家柳咏絮
柳咏絮先生柳咏絮先生1937年出生于江西玉山,自幼受父亲柳子谷的熏染,矢志翰墨,深得其父绘画之三昧。她对中国画往圣先贤
2025-10-24 08:5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