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乌台诗案”的祸源,竟出自苏轼的一首词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2-03 21:12:00 来源:戏说三国

宋神宗元丰二年7月28日(公元1079年),时任湖州知州的苏轼,突然被一群士卒押往大牢。

直到当年12月份,宋神宗亲自颁布圣谕,免除苏轼湖州知州一职,将其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场轰动一时的乌台诗案才偃旗息鼓。

然而,大家或许有所不知。差点让苏轼惨遭正法的乌台诗案,祸端竟出自他的一首诗词。那苏轼的这首作品,到底因为何故触犯圣怒呢?

说起这件事,先和大家简单聊聊北宋时期由王安石主导的熙宁变法。北宋熙宁二年(公元1069年),宋神宗任命王安石为参政知事,并全力支持他实施变法。

到了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北宋朝堂已迎来巨变。简单来说,熙宁变法主要是将北宋此前较为冗余的职能机构,精简为由两府三省主导的军政体系。

“乌台诗案”的祸源,竟出自苏轼的一首词

而且,王安石还对北宋现有的科举制度进行大幅度的改革,实行了“太学三舍法”制度。也就是说,从熙宁变法后,北宋学子们想通过科举考试出人头地的难度大大增加。王安石此举,无疑触怒了北宋其他贵族的利益。

到了熙宁七年(公元1074年),由曹太皇太后主动提议,让宋神宗罢免王安石的所有职务。直到熙宁八年(公元1075年)2月,王安石所倡导的这场变法也以失败而告终。

甚至后世不少人,将王安石这场变法,比作北宋灭亡的罪魁祸首,而熙宁变法利弊与否,并不在本文的讨论范围之内。

“乌台诗案”的祸源,竟出自苏轼的一首词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元丰二年7月份,正在湖州担任知州的苏轼可是被吓了一跳。当年四月,苏轼才由徐州调任湖州。

按照当时苏轼想法,他已经对朝堂政事全无兴趣,将所有精力全部寄情于山水之中,做个闲云野鹤。可即使是这样,他还是被这场闹剧给吓破了胆。

按照史书文献记载,苏轼被押入大牢后:“顷刻之间,拉一太守首如,如驱犬鸡。”俗语说得好,国有国法,行有行规。乃朝廷命官的苏轼,为何会突然被押往大牢呢?

按照朝廷给的罪状——苏轼愚弄朝廷,妄自尊大,其作品里多含沙射影,讥讽圣上。直到当年12月,苏轼才得以恢复自由身。至此之后,也因为乌台诗案,导致苏轼晚年时期的作品风格,相较于此前有了很大的变化。

“乌台诗案”的祸源,竟出自苏轼的一首词

可归根结底,到底因为什么才会引发乌台诗案呢?其实早在1073年,时任检正中书的沈括,从苏轼的一首《咏桧》(《王复秀才所居双桧二首》),找到这样两句诗词“根到九泉无曲处,世间惟有蛰龙知”。

沈括刚看到这首诗词时,就敏锐地察觉到,这是苏轼玩弄的文字游戏。按照沈括的论调,九泉不就是黄泉,蛰龙就是宋神宗。

大家想想,宋神宗到九泉之下能找什么?不还是找死么!所以苏轼写的这首诗词,明里暗里都在嘲讽宋神宗无能,他更巴不得宋神宗赶紧到九泉之下。

1073年,沈括便举报苏轼诽谤朝政。由于当时宋神宗与王安石正大力推进变法,无暇顾及其他,苏轼因此逃过一劫。

直到公元1079年,北宋御史台李定、以及其他当朝大员联名弹劾苏轼,其导火索就是这两首诗词。

宋神宗此时才意识到,如果不把苏轼逮捕入狱,给大家一个交代,或许就会引发朝堂巨变。就这样,由大科学家沈括为主导,其他御史台官员为辅,展开了一场轰轰烈烈的乌台诗案。

“乌台诗案”的祸源,竟出自苏轼的一首词

到最后,苏轼并没有受到太大的责罚,被贬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之后,也是收敛了个性,没有再写出一些模棱两可的诗词。如此说来,乌台诗案既源自苏轼的这首《咏桧》。

可是笔者却觉得,这场事件应该是北宋当时变法派与保守派的一次争锋较量。大家想想,王安石包括沈括、李定,皆为竭力维护变法的臣子。苏轼、司马光、章惇其实并不大提倡王安石的变法。

所以变法派的大臣,可以借由乌台诗案攻击以司马光、章惇、苏轼为首的保守派。即使无法让他们全军覆没,也能搂草打兔子,给予他们一定震慑。

而苏轼背靠大树好乘凉,毕竟,苏轼在文坛享有一定地位,又是名正言顺的朝廷重臣。写的这些诗词,虽有些含沙射影的意思,但其罪过也是可大可小。

“乌台诗案”的祸源,竟出自苏轼的一首词

在司马光、章惇还有曹太皇太后的求情之下,苏轼才免去一死。乌台诗案其他细节也有值得说道。不过,由于本文篇幅所限,自是不可能和大家详细介绍。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2-03 22:45:1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苏轼笔下最自恋的一首词,其中哪5字如今已成耍酷金句
公元1067年,宋神宗继位,即位之初,他内心郁闷不已,因为当时的大宋已经病了,还病得不轻。面对积贫积弱的困境,宋神宗想要挽大厦于将倾,他想到了一个人,此人名叫王安石。在宋神宗抛出
2024-04-19 10:18:00
苏轼写了首词,凭其中5个字,名家认为他胜过李白
...法与苏轼所写的相提并论,因此他认为苏轼要胜过李白。宋神宗的评判卓人月的评判能不能被众人认可,这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果以一首诗词来评判高低似乎有些武断了些。要说对两人高低的
2023-04-21 07:33:00
苏轼和王安石都是为国为民的好官,他们政见不合却又惺惺相惜
...,无奈苏辙和哥哥一样,都反对变法。与此同时,年轻的宋神宗对苏轼这个人才也很重视,当苏轼表达对变法的反对意见时,宋神宗也愿意听,还亲自单独召见了苏轼,跟他一同探讨变法的利弊。可
2023-01-07 15:19:00
苏轼质疑王安石的咏菊诗,提笔进行嘲讽,最后发现“小丑”是自己
...越觉得自己懂得少,因此他们从不会妄下评判。王安石是宋神宗的宰相,他的诗歌文章也是天下闻名的,难道他的见识一定不如苏轼?难道全天下就只有你苏轼一个人聪明吗?显然不是这样的!《警
2024-02-22 21:42:00
乌台诗案苏轼冤枉吗?看王苏二人的关系则知宋神宗的态度
...没有被冤枉?既要看苏轼与王安石实质上的关系,还要看宋神宗到底怎么看待此事。宋神宗喜欢苏轼,主要因为苏轼有才,与政治无关。而皇帝是玩政治的,在宋神宗眼中自然是把政治放在第一位。
2023-02-10 16:54:00
宋神宗熙宁年间变法争议:王安石与苏轼的政见之争
宋神宗熙宁年间王安石开始主持变法,轰动一时,成果显著,朝野焕发出勃勃生机,促进了当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但当变法遭到司马光、苏轼等人的反对、两派彼此生隙之时,两方首要人物只限于
2023-11-20 15:05:00
苏轼与日照丨白鹤楼二三事
...明:此年二月,罢相十个月后的王安石虽然再次拜相,但宋神宗与其已有分歧,且王安石的得力助手吕惠卿罢相,知制诰陈襄向宋神宗再次举荐司马光、苏轼等33人。十月,吕惠卿外调知陈州,王
2023-11-15 17:13:00
王安石:北宋时期的政治家、文化名人
...,入仕为官,立足基层,勤政爱民,政绩卓著。1069年,宋神宗任他为变法领军人,他们君臣同心,以“三不足”的精神,大刀阔斧,重整朝纲,开展了一场社会大改革运动:王安石变法。变法
2023-09-04 12:25:00
苏轼一生三起三落,但为国为民之心不变,
...受害者。安有圣世而杀才士乎?这件事情越搅越大,甚至宋神宗都想要置苏轼于死地。而这件事情最终惊动了王安石以及王安石所存在的新党的部分人士(部分新党开始同情苏轼,并为苏轼开脱)。
2023-01-04 19:14: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