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于省吾:精通古文字学的章草大家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5-08-03 07:15:00 来源:杭州网

杭州日报讯 近百年来,古文字学家多致力于研究古文字的识读及其历史价值,而书法家更倾向于如何将其转化为新的艺术创作范式。当然,这其中也多有身份重合者,如著名的“甲骨四堂”中的罗振玉、郭沫若、董作宾等,他们既是甲骨学者,亦是书法家。曾与郭沫若诗文流连、交游甚密的于省吾,他也是一位集古文字学家与书法家于一身的学者。

于省吾(1896—1984),辽宁省海城市人,近代著名古文字学家、古器物学家、训诂学家和书法家,曾任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顾问、中国考古学会名誉理事、中国古文字研究会理事、中国语言学会顾问兼学术委员会学术委员、中国训诂学会顾问、中国大百科全书编辑委员会顾问等职;著有《双剑誃吉金图录》《双剑誃古器物图录》《商周金文录遗》《甲骨文字释林》等。

于省吾出身于书香门第,幼承庭训,蒙学于父亲,23岁那年以优异成绩从沈阳国立高等师范毕业后,凭借扎实的笔墨功夫先在安东县署编辑县志,不到三个月,又转至刚开设的奉天(沈阳)交通银行任职员。后又相继任西北筹边使署文牍委员、奉天省城税捐局局长、奉天萃升书院院监等职,“九一八”事变前夕移居北京,曾执教于辅仁大学、燕京大学、北京大学,主讲古文字学;1952年被聘为故宫博物院专门委员,1955年受匡亚明之邀赴东北人民大学(后更名为“吉林大学”)担任历史系教授,并定居长春。

虽然,于省吾是以学者面目示人的,但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书法热”兴起之际,他和罗继祖、金意庵等均为吉林乃至东北书坛的旗帜性人物。作为古文字学家的于省吾,其书法作品中甲骨文与金文反而鲜见,流传于世最多的则是内敛儒雅、古劲俊朗的章草,颇具辨识度。

至于其为何对章草情有独钟,笔者以为,一方面,与当时的风气有关。二十世纪初,碑学依然为主流,但随着甲骨文、汉晋简牍及敦煌文书的相继出土,使得这一局面开始出现转型。人们开始对墨迹、刻帖、碑版进行重新审视。在这一大背景下,相继出现了沈曾植、王世镗、郑诵先、王蘧常等诸多章草书家,以碑为根基,探寻着碑帖结合的书学路径。另一方面,由于章草自成规范,其上接于草隶乃至草篆,下接于真体行草,非古非今、亦古亦今、 宜古宜今,不仅具有较强的艺术表现潜力,而且相对于今草而言更易于辨认识读,更具实用性。

于省吾的学术视野、艺术视野都极为开阔,故其学习章草不拘陈法,既对皇象的《急就章》、索靖的《月仪帖》《出师颂》和赵孟頫、鲜于枢等名家名帖下过功夫,又从包世臣、沈曾植等处也多有取法和参酌。故其章草不是简单地因袭某家某碑某帖之貌,而是博观约取,融会贯通,化古为我,尤其是他的笔调和线条自开新境,显得更加恬静蕴藉、散淡自如,迥拔于流俗之上。

于省吾诸多章草作品在笔法上,多露锋顺入,转折处方圆兼施,特别是写章草最具特点的“波磔”时没有刻意为之,只是顺势而为,自然天成,落落大方,无丝毫程式化的笔墨;在结字上,既没有按常规呈横势发展,也从不故作姿态,或横,或直,或斜,笔随势走,变化运动,看似“不稳”,似欹反正,以不稳求稳,非高手实难为之;墨色上,润泽为主,间有枯涩,恰到好处;章法上,没有“形式构成”,看似字字独立,实质笔断意连、彼此关照、行气延绵,给人以特立独行的气质。

当然,最终成就于省吾章草艺术的还是其学识和学问。作为古文字学家,他对甲骨文的见解和研究水平连郭沫若都“十分钦佩”。早年郭留日期间研究甲骨文,很多资料就是于省吾想方设法、竭尽全力予以提供的。1957年,于省吾又受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委托,为郭的《殷契粹编》和《卜辞通纂》两部书进行校订,花费了整整两个月工夫,将这两部书通校一遍,改正了其中的错误并提出了一些修正意见,其中部分意见被郭采纳并以眉批形式录于书中。比如,他撰写的《甲骨文字释林》(1979年中华书局出版)中,共考释前人所未识或已释而不知其造字本义的甲骨文约三百字(成为同辈学者中考释甲骨文字最多者),还将罗振玉、王国维以来考释甲骨文字的方法加以继承并发展,从而对今后文字的考释工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作者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8-03 08: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先生向北》人物志|于省吾:古文字学的一代宗师
于省吾,中国古文字学家、训诂学家。于省吾1896年出生于辽宁海城,1919年毕业于沈阳国立高等师范。三四十年代曾在辅仁、燕京、北京等大学讲授古文字学。1952年,于省吾受聘为故宫
2024-11-29 22:08:00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古文字学是一门识读甲骨文、金文等古文字,并利用古文字材料研究语言、文献、历史等问题的学科。由于门槛高、培养周期长、难出成果等原因,被视为“冷门绝学”。2018
2024-04-23 21:36:00
他首尝解读“甲骨天书”(了不起的甲骨文)
...专著《契文举例》。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著名古文字学家王宇信在《中国甲骨学》一书中表示,孙诒让当时就认为“甲文多记卜事,一甲或数段,纵横反正,交错纠互无定例,盖卜官子弟
2024-06-26 06:21:00
了不起的甲骨文·解锁破译谜团丨走进“触手可及”的甲骨文 让“冷门绝学”不再冷
...浓厚的兴趣,艰涩难懂的甲骨文如何走向大众呢?来听听古文字学博士、河南师范大学讲师闫华的看法吧。首先,中小学、高校、博物馆等可以多方联动,开展古文字讲座、汉字文化进校园活动,让
2024-01-17 18:55:00
...这就有了我们现在使用的龙字。此外记者还在一本专业的古文字学专著里,发现了一个类似简笔画的奇怪文字,这个字究竟是不是“龙”字呢?总台央视记者 卞晓妍:现在我给大家写一个很不可思
2024-02-16 07:52:00
一甲骨文方向毕业生自嘲“全网最冷专业”:导师退休或暂停招生
...体,对此她解释:“最初选择学习甲骨文,纯粹是因为对古文字学感兴趣,研究起来觉得有意思。可毕业之后找不到好的就业机会,我就选择了先积累工作经验。当时去网易实习了6个月,实习结束
2023-03-18 20:03:00
...脉。2024年世界读书日前夕,小新来到吉林大学考古学院古文字学系,跟专家学习释读甲骨文,并请专家荐书。自20世纪50年代起,吉林大学甲骨文研究逐渐迈上正轨,不断取得重大成果。
2024-04-21 17:38:00
...相关资源的利用需要,提高古文字科研工作的效率,推动古文字学更好地融入社会信息化潮流。
2023-07-20 00:04:00
...,大部分字形无法通过字符检索的方式直接检索。“对于古文字学者而言,在其有生之年能考证出一个疑难的古文字,都是了不起的成就。”聂菲介绍,古文字析解就是对古文字构形进行拆分和理解
2025-05-18 09:00: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镖不喊沧”的江湖铁律曾响彻武林:凡镖车行经沧州地界,必放下镖旗、悄然而过,以示对沧州武林的敬重。江湖远去,武侠精神传承至今
2025-10-05 07:02:00
“河北五超”第八轮辛集赛区,“辛”鹿战“秦”龙,精彩对决,即将上演!
2025-10-04 18:28:00
当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的第一缕晨曦中冉冉升起,当华夏文明在五千年长河静静流淌,当东方民族守望躬耕于乡土家园。一则古老预言
2025-10-04 23:29:00
国庆假日,杏花岭区精心打造了红色游、古建游、府城游3条线路,串联起15处具有代表性的不可移动文物,从承载革命岁月的国民师范旧址
2025-10-03 08:36:00
河北省国防动员文化行·档案里的国防动员故事|走进抗战名将甄凤山:“双枪李向阳”的壮志豪情
(视频脚本:张玉超、闫馨雨、赵少甫 视频拍摄:刘天宇 王宏飞 视频剪辑:刘昀 出镜:张晓晴 配音:张恩博)(海报设计:梁玉)2025年7月1日
2025-10-03 08:40:00
古代中秋福利居然是发肉?还有这些“古法”习俗玩趣中秋
大河网讯 天上月圆,人间梦长,又是一年中秋将至。现代,一些企业的中秋福利有月饼、水果等,你知道吗,古人过节的福利竟然直接发肉
2025-10-02 10:42:00
“今月曾经照古人”明代晋藩墓志拓片展,10月1日在山西考古博物馆开展。25套墓志拓片与30余套文物,再现明代晋藩宗室的荣耀与日常
2025-10-02 17:39:00
国庆中秋长假到来,太原成为旅游市场一大热门目的地。游客迫切想知道:太原是一座什么样的城市?走进太原看什么,玩什么,吃什么
2025-10-02 17:39:00
2025国庆·你不知道的保定|直隶总督署大堂上的三块匾额到底怎么读?
2025-10-02 07:21:00
南报网讯(记者李子俊)1936年,早期共产党人杨萍如在南京牺牲。在杨萍如后代的持续追寻及南京、河南等地党史部门、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合力推动下
2025-10-01 07:41:00
雨花台新征集到雨花英烈刘亚生珍贵史料包括烈士北大学籍和发表的十余篇文章 南报网讯(记者李子俊)近期,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在文物史料征集中
2025-10-01 07:42:00
淮军公所看大戏,听戏的时候别忘抬头看看戏台这里!
2025-10-01 13:26:00
淮水楚韵——廖亚辉、穆道林、李贺书画印学术观摩展开幕
大皖新闻讯 10月1日上午,由淮南市文联主办的淮水楚韵——廖亚辉、穆道林、李贺书画印学术观摩展在该市1952美术馆开幕
2025-10-01 14:04:00
有声书|郎官巷里的“中国西学第一人”
迈过东街口前气派的南后街大门,往前步行十余米,举身向左,可见郎官巷静静等候的身影。在中华民族最风雨飘摇的年代,这短短百余米的小径旁
2025-10-01 16:03:00
河北省国防动员文化行·档案里的国防动员故事|雁翎队:白洋淀的“水上奇兵”
(文案:曹秦雨、吴文婷、靳彤 拍摄:马会波、赵仕嘉 出镜:张晓晴 剪辑:冯钰娇、刘昀 配音:张恩博)(海报设计:梁玉)清晨的白洋淀
2025-09-30 21: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