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他首尝解读“甲骨天书”(了不起的甲骨文)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6-26 06:21: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河南日报

他首尝解读“甲骨天书”(了不起的甲骨文)

《契文举例》被称为甲骨文研究“开山之作”

他首尝解读“甲骨天书”(了不起的甲骨文)

孙诒让

他首尝解读“甲骨天书”(了不起的甲骨文)

《契文举例》书影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张弋

从甲骨文发现起,百余年间,中国人从未停下对其释读的脚步。如今,人们已能从发现的总共近4500个单字中释读1500多字。

首次尝试解读“甲骨天书”的人,是浙江温州瑞安人孙诒让。他著成的国内第一本系统性研究甲骨文专著《契文举例》,被世人称为甲骨文研究“开山之作”。

随着时间推移,现代学术界对《契文举例》的评价越来越高。郭沫若曾特意前往其故居玉海楼,写下“甲骨文字之学,创始于孙仲容”的评价,认为孙诒让是甲骨文字学研究的开山鼻祖。

两个月时间,他创下“筚路椎轮”之功

提及甲骨文释读之路,“甲骨四堂”广为流传,却很少有人知道,为他们铺路的,是被称为“开山三公”的王懿荣、刘鹗以及本文主人公孙诒让。

王懿荣的故事自不必说,他是最早发现甲骨文的学者。在他壮烈殉国后,其收藏的甲骨大部分归了刘鹗。

刘鹗从所藏5000多片甲骨文中,选拓了1058片,于1903年出版了我国第一部甲骨著作《铁云藏龟》,让世界第一次见到了甲骨文的模样,并第一次向世人提出甲骨文“为殷人的刀笔文字”。

《铁云藏龟》影印出版后不久,孙诒让就获得了此书。此时孙诒让已精研金石文字等古学40余年,在经学、诸子学、文字学、考据学、校勘学以及地方文献的整理等方面皆有成就。

拿到《铁云藏龟》后,他如获至宝,以为这是研究商代文字的可靠资料。“顷始得此册,不意衰年睹兹奇迹,爱玩不已,辄穷两月之力校读之。”孙诒让在《契文举例》序中说。

1904年初冬,孙诒让怀抱对甲骨文进行系统性研究的“小目标”,开始了闭关研究。

由于《铁云藏龟》所印甲片不甚完整,文意断续,且无释文,加上其他可供参研的材料几乎没有,孙诒让破译“天书”之路,难度极大。于是孙诒让闭门谢客,命家人卸去楼阁木梯,足不下楼。经过两个月夜以继日的伏案耕墨,孙诒让把内容作了区分,并对大部分单字逐个辨析,著成第一本具有系统性研究甲骨文的专著《契文举例》。

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著名古文字学家王宇信在《中国甲骨学》一书中表示,孙诒让当时就认为“甲文多记卜事,一甲或数段,纵横反正,交错纠互无定例,盖卜官子弟时记识以备官成,本无雅辞奥义”,这是难能可贵的。

《契文举例》共有十章,分别是月日、贞卜、卜事、鬼神、卜人、官事、方国、典礼、文字、杂例,开创了甲骨文分类研究的先例。王宇信认为,虽然今天看来,只要具有一定甲骨学知识,进行这样的分类并不困难,但在当时却属首创。

郑州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汉字文明研究中心副主任齐航福介绍,清末古文字学家已摆脱彝器款识学的藩篱,更明确地把古文字作为研究对象,并打破了以许慎《说文解字》为尊的局面,探索出考释古文字的新途径。孙怡让则更加注意“比较法”“偏旁分析法”等古文字考释方法,更是明确提出以金文、甲骨文与《说文解字》互相勘校。

孙氏释读10个错了9个?真相来了

然而,孙诒让的《契文举例》问世后,并未得到当时学界认可,王国维等认为其“谬误居十之八九”。

原来,在《契文举例》撰成后不久,孙诒让便请人抄写了好几本,分别寄给刘鹗、端方、罗振玉等人各一本。然数年后,刘鹗客死新疆,端方被众兵杀死在军中,罗振玉在读完后认为“未能洞悉奥隐”,又说“未能阐发宏旨”,便不再提起。

直到1916年,王国维在上海得到《契文举例》手稿,认为“此书虽谬误居十之八九,然筚路椎轮,不得不推此矣。”又说:“其书实不可取。上卷考殷人制度亦绝无条理,又多因所误释之字立说,遂觉全无是处。”1917年,罗振玉出资出版《契文举例》,但他又认为,“粗读一过,得者十一,而失者十九”。意思就是,孙诒让考释的甲骨文字,对的仅仅占十分之一。

直到近年,为准确估量《契文举例》在甲骨学上的价值,清华大学黄德宽教授等人对《契文举例》所用《铁云藏龟》材料逐一检核,并参考甲骨文研究最新成果,对《契文举例》考释文字情况进行逐条疏证校理,共分为正确类、正多误少类、正误兼半类、误多正少类、错误类、阙疑类、无法判断类等七个大类,并根据标准逐一考察。

最终得出,孙诒让《契文举例》全书所举字形共有371个,所考释的单字有338个(除去阙疑类33字)。在已考释的338个单字中,正确的有117个,占34.6%;正多误少类占3%;正误兼半类占10.9%;误多正少类占4.4%;错误类占44.1%;无法判断类占2.7%。这就说明,罗、王二人对《契文举例》评价过低,有失公允,孙诒让作为第一位甲骨文研究者,他在甲骨文释读方面已取得很大成绩。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郑州大学甲骨学学科首席教授宋镇豪对记者表示,孙诒让是一位严谨的学者,虽然在今天看来他当年的释读可能不准确,但在当时可以说是十分的到位。

“他开创了筚路蓝缕之功。”宋镇豪评价说,“与他同时期的很多学者都认为甲骨文是伪刻,但孙诒让当时就断定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古文字,并认定其与占卜有关,为后人研究指明了方向。”

热衷于为广大网友科普甲骨文知识的“95后”博主李右溪去年曾拜访孙诒让故居玉海楼。李右溪告诉记者,玉海楼之行让她对孙诒让有了更深的了解。“孙诒让对古文字的敬畏和矢志不渝的探索,是我终身学习的榜样。”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26 08: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成武县郜城第四实验小学:甲骨文化点亮学子心灵,传承中华千年智慧
大众网记者 刘德龙 通讯员 刘胜广 王冬 成武报道“甲骨文,是指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这是中国最古老文字,又称契文或殷墟文字。”在成武县郜城第四实验小学甲骨文书法课上,甲骨文教
2024-06-13 18:17:00
甲骨文的发现有哪些意义
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老文字,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殷墟文字”或“龟甲兽骨文”。根据推断,这种文字,主要为中国商朝晚期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在龟甲或兽骨上契刻的文字,也是
2024-09-29 13:41:00
甲骨文最早出现在商朝,那么夏朝有文字吗?
...语种,有语言没文字。据考古证实,我们最早的文字——甲骨文出现在商朝早期,那么可不可以说我们文字始于商朝呢?当然,答案是否定的。01文字的产生有一个漫长的过程文字突破口语受到时
2023-03-08 17:48:00
... 贾宁)12月18日,古韵兰亭・契文雅集——第五届东京国际甲骨文艺术节在东京中国文化中心开幕。东京中国文化中心主任罗玉泉,陕西演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贾云鹏,日本甲骨文书道研
2024-12-26 17:03:00
破译1个“字”最高奖励10万元 目前还有两千多甲骨文单字未被破译
...记者采访获悉,1月11日,中国文字博物馆发布了《第二批甲骨文释读优秀成果获奖名单》,来自复旦大学、吉林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的五位学者,将分别获得了10万以及5万的相关奖励。事
2024-01-11 13:14:00
“唤醒”甲骨文 厦大团队尝试用AI破译古老文字
...演变示例。(受访者 供图)喂养AI利用破译出的1000多个甲骨文,人工拆解为IDS(表达结构的部首偏旁序列),同时找出与现代文字IDS的对应关系训练AI设计一系列与实际考释过
2024-12-11 08:17:00
本文转自:浙江日报甲骨文难写吗?记者走进瑞安小学课堂——当孩子的童年遇见汉字的童年本报记者 谢丹颖 周琳子驱车沿着飞云江一路南行,在颇具江南风格的忠义古街拐几个弯,便抵达了此行的
2024-04-04 05:36:00
你见过生活中的《春节序曲》吗?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用甲骨文表情包演奏春节序曲你见过甲骨文版的《春节序曲》吗?古老的文字动起来合奏是怎样的场景?在博主“博物汉字”近日发布的视频里,甲骨文“奏”字率先出场,承担
2023-02-13 21:28:00
​品读殷商文化 感受多彩安阳
品读殷商文化 感受多彩安阳情景剧演出让甲骨文“活”起来安阳融媒记者 赵文静悠扬神秘的乐声响起,殷墟考古现场,“考古学家”拿起刻满甲骨文的甲骨片仔细端详,突然地动山摇、时空逆转,穿
2023-10-10 16:14: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老单走福州》第二季第九集《船政英雄》:跟着老单游船政,探访近现代工业文明梦开始的地方。
2025-10-05 11:08:00
铭记历史的水墨历史肖像——《九一八》赏析
“人民必胜——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苏联卫国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俄美术作品展”正在长春美术馆展出。展览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与苏联卫国战争为主线
2025-10-05 11:17:00
国庆期间,蒙城博物馆推出皖北精品拓片展
大皖新闻讯 国庆假期,蒙城县博物馆推出“碑石墨韵 拓古传今”皖北地区精品拓片展”,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前来参观,感受石刻艺术与传统文化的魅力
2025-10-05 18:34:00
10月4日,“河北五超”第八轮沧州对阵保定,球场内观众全体合唱《歌唱祖国》。(摄制:王宏飞、吕熠、王青峰)
2025-10-05 21:26:00
“镖不喊沧”的江湖铁律曾响彻武林:凡镖车行经沧州地界,必放下镖旗、悄然而过,以示对沧州武林的敬重。江湖远去,武侠精神传承至今
2025-10-05 07:02:00
“河北五超”第八轮辛集赛区,“辛”鹿战“秦”龙,精彩对决,即将上演!
2025-10-04 18:28:00
当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的第一缕晨曦中冉冉升起,当华夏文明在五千年长河静静流淌,当东方民族守望躬耕于乡土家园。一则古老预言
2025-10-04 23:29:00
国庆假日,杏花岭区精心打造了红色游、古建游、府城游3条线路,串联起15处具有代表性的不可移动文物,从承载革命岁月的国民师范旧址
2025-10-03 08:36:00
河北省国防动员文化行·档案里的国防动员故事|走进抗战名将甄凤山:“双枪李向阳”的壮志豪情
(视频脚本:张玉超、闫馨雨、赵少甫 视频拍摄:刘天宇 王宏飞 视频剪辑:刘昀 出镜:张晓晴 配音:张恩博)(海报设计:梁玉)2025年7月1日
2025-10-03 08:40:00
古代中秋福利居然是发肉?还有这些“古法”习俗玩趣中秋
大河网讯 天上月圆,人间梦长,又是一年中秋将至。现代,一些企业的中秋福利有月饼、水果等,你知道吗,古人过节的福利竟然直接发肉
2025-10-02 10:42:00
“今月曾经照古人”明代晋藩墓志拓片展,10月1日在山西考古博物馆开展。25套墓志拓片与30余套文物,再现明代晋藩宗室的荣耀与日常
2025-10-02 17:39:00
国庆中秋长假到来,太原成为旅游市场一大热门目的地。游客迫切想知道:太原是一座什么样的城市?走进太原看什么,玩什么,吃什么
2025-10-02 17:39:00
2025国庆·你不知道的保定|直隶总督署大堂上的三块匾额到底怎么读?
2025-10-02 07:21:00
南报网讯(记者李子俊)1936年,早期共产党人杨萍如在南京牺牲。在杨萍如后代的持续追寻及南京、河南等地党史部门、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合力推动下
2025-10-01 07:41:00
雨花台新征集到雨花英烈刘亚生珍贵史料包括烈士北大学籍和发表的十余篇文章 南报网讯(记者李子俊)近期,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在文物史料征集中
2025-10-01 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