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大皖新闻讯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可能并不是一句玩笑。记者采访获悉,1月11日,中国文字博物馆发布了《第二批甲骨文释读优秀成果获奖名单》,来自复旦大学、吉林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的五位学者,将分别获得了10万以及5万的相关奖励。事实上,中国文字博物馆曾面向社会发出的“悬赏令”—— “破译一个甲骨文奖励10万元”,当时就有研究人员首获10万元奖励。记者了解到,目前还有两千多甲骨文单字未被破译,相关机构也鼓励甲骨文研究者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技术手段与传统研究手段相结合,形成原创性研究成果。
还有两千多单字未被破译
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老文字,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殷墟文字”或“龟甲兽骨文”。 最早被河南安阳小屯村的村民们找到,当时他们还不知道这是古代的遗物,只当作包治百病的药材"龙骨"使用,把许多刻着甲骨文的龟甲兽骨磨成粉末,浪费了许多极为有价值的文物,后来,晚清官员、金石学家王懿荣于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治病时从来自河南安阳的甲骨上发现了甲骨文所在地。百余年来,当地通过考古发掘及其他途径出土的甲骨已超过154600块。此外,在河南、陕西其他地区也有甲骨文出现,年代从商晚期(约公元前1300年)延续到春秋。
记者了解到,中国文字博物馆馆长、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主任黄德宽教授,2018年在接受央视《开讲啦》节目的时候透露,目前甲骨文单字不到四千,真正能认识的不到一半,还有两千多甲骨文单字是不认识的,没有被破译。
早在2016年,中国文字博物馆就发布了关于征集评选甲骨文释读优秀成果的奖励公告称,经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同意,为充分调动海内外甲骨文研究者的积极性、创造性,解决甲骨文释读目前面临的瓶颈问题,推动甲骨文释读取得新的实质性进展,中国文字博物馆自即日起组织实施甲骨文释读成果专项奖励计划,面向海内外公开征集优秀成果并予以奖励。
其中,对破译未释读甲骨文并经专家委员会鉴定通过的研究成果,单字奖励10万元;对存争议甲骨文作出新的释读并经专家委员会鉴定通过的研究成果,单字奖励5万元。对破译未释读甲骨文并经专家委员会鉴定通过的研究成果,经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审核后,可认定为承担1项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
新一批优秀成果获得奖励
2018年6月,首批甲骨文释读优秀成果获奖名单公布。按照《关于征集评选甲骨文释读优秀成果的奖励公告》,经甲骨文释读专家委员会评审和社会公示,首批甲骨文释读优秀成果获奖名单中一等奖一位,为蒋玉斌研究员提交的论证报告《释甲骨金文的“蠢”—兼论相关问题》,他也首次获得10万元奖励。
针对这一结论,蒋玉斌经过多年考证解读称,甲骨文、金文中用在某些方国名字前的“屯”字,应该释读为蠢动的“蠢”字。例如,“屯夷方”应解读为“动乱的夷方”。他认为,当时在商王国的周边,方国林立。有些方国不服商王朝的管治,兴兵作乱,就被称作“蠢某方”,加以征讨。经过这样解读,文句一下子读通了,也提高了反映王朝与方国部族关系资料的利用效率。
时隔六年,中国文字博物馆二度放榜。记者了解到,1月11日,第二批甲骨文释读优秀成果获奖名单公布。按照《关于征集评选第二批甲骨文释读优秀成果的奖励公告》,经甲骨文释读专家委员会评审和社会公示,第二批甲骨文释读优秀成果获奖名单如下:一等奖2项,分别为复旦大学陈剑提交的考释文章《释甲骨金文的“徹”字异体——据卜辞类组差异释字之又一例》,以及吉林大学周忠兵提交的考释文章《出土文献所见“仆臣臺”之“臺”考》。二等奖3项,分别为清华大学王子杨提交的考释文章《甲骨金文旧释“競”之字皆当改释为“麗”》;复旦大学谢明文提交的考释文章《试论“揚”的一种异体——兼说“圭”字》;吉林大学李春桃提交的考释文章《释甲骨文中的“觴”字》。
1月11日,中国文字博物馆相关工作人员向记者证实,一等奖的两位作者将获得10万元奖励,与此同时二等奖的三位作者也将获得5万元的奖励。
鼓励用现代技术手段进行研究
正如古文字学家经常打的一个比方,“读出一个古文字,就犹如发现一片新大陆。”作为现存中国王朝时期最古老的成熟文字,甲骨文记载了3000多年前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信息。有学者表示,如今哪怕只是成功破解一个甲骨文,对于历史研究都意义重大。
记者注意到,相关机构也鼓励甲骨文研究者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技术手段与传统研究手段相结合,形成原创性研究成果。中国文字博物馆相关工作人员告诉大皖新闻记者,目前甲骨文的甲片目前有十多万片,人力去识别有尽时,借助大数据技术手段可以提高效率节省时间,用于整理释读以及缀合,不过目前两批获奖成果中,还没有利用到相关技术手段。但是国内已经有学者在利用新技术在做相关的研究,并有一些成果出来。
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未被释读出来的单字包括大量如地名、人名、或者在甲骨片上出现次数很少。面向社会发起甲骨文释读的奖励计划,正是为了推动未释读甲骨文的破译工作。
大皖新闻记者 陈牧
编辑 徐海燕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11 15:45:09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