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从王安石到苏辙:宋朝变法之争及其深远影响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2-14 18:00:00 来源:戏说三国

中国,自古以来在历史上就有着鼎盛的地位,无论是秦始皇的大一统,还是汉武帝的西北望,亦或者是震惊四海的大唐贞观、游牧北疆的成吉思汗……这片神秘的国土上,存在着无穷的力量。

千古悠悠历史长河中,中国曾一度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但是,有一个朝代却总是令人们叹息。这个朝代的经济、国力并不差,每每提到,便总以惋惜收场。

相信有人已经猜到了,没错,就是宋朝。

从王安石到苏辙:宋朝变法之争及其深远影响

根据相关研究人员与历史学家考证,宋朝在经济与文化等方面,一度位于巅峰地位。可是,与强大的文化相比,军事实力的羸弱导致了宋朝总是会受到周围民族的侵略。

这便导致了后来的宋朝产生了“靖康之耻”,徽宗、钦宗二帝北狩,高宗南京登基,是为南宋。

事实上,人们不知道的是,北宋得以覆灭的原因,也与当时的朝政有关。

宋朝的“烂摊子”

时间来到宋朝建国,在经历了五代十国后,赵匡胤所面对的大宋,不可谓不是个烂摊子。贫穷的国家、羸弱的国力,尽管多么励精图治,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

在得到了几十年的恢复后,宋朝的经济总算是有了些好转。就当人们开始准备好好过日子时,北方契丹人创建的辽国与西北方向的党项人创建的西夏开始经常“拜访”自己的邻居。

从王安石到苏辙:宋朝变法之争及其深远影响

宋朝也无奈啊,但是看着这几个民族强大的骑兵队伍,再看看自己军队相差悬殊的实力,只能忍气吞声,我给你们钱,你们让我过几天清静日子,这总行了吧。

于是,在几次战争后,宋朝与辽国立下了“澶渊之盟”,并与西夏议和,让西夏归顺于自己,说到底,这两者都是为了掏钱买平安。

当时的宋朝统治者们贪图一时之利,没有将眼光放得长远。人的野心往往是没有界限的,尤其是在妥协了之后,往往会迎来的就是变本加厉地索取。

这样一套操作,让原本就不富裕的大宋更是雪上加霜。

终于,有一位皇帝看不住了,他便是在宋朝历史上地位重要的宋神宗。雄心勃勃的他准备大干一场,从而摆脱如今宋朝的这副模样。

就在此时,一位叫做王安石的书生引起了宋神宗的注意,二人一拍即合,很快便确立了变法同盟。就这样,君臣二人朝着他们预想的未来而努力着。

从王安石到苏辙:宋朝变法之争及其深远影响

有人变法,就有人反对变法,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朝堂上不乏反对王安石变法之声,其中有这么一个声音,竟然真正地改变了变法的走向。

这个旗帜鲜明反对变法的人,就是苏辙。

大宋的才子“愤青”

苏辙是苏轼的弟弟,“唐宋八大家”之一。作为一个文人墨客,苏辙也毫不例外的将入仕作为自己的目标。经过几次科举,他与自己的哥哥苏轼如愿以偿,在科举考试中以高分入选。

刚入朝的兄弟二人,便遇到了撸起袖子正在轰轰烈烈搞变法的王安石。与苏轼旗帜鲜明地反对变法不同,苏辙的态度显然温和很多。

在苏辙看来,变法是改变国家现状的一条出路,只是在部分方面不够完美。

事实证明,苏辙这种委婉的说法在当时更能被人接受。性格直率的苏轼毫不犹豫向皇帝上万言书,痛斥着新法的种种弊端。

从王安石到苏辙:宋朝变法之争及其深远影响

可是,皇帝宋神宗正在斗志昂扬地和王安石一起搞变法,看到苏轼通篇指责新法,内心里气不打一处来。

于是,苏轼的下场也是我们能预料到的。在这之后不久,“乌台诗案”爆发,苏轼被御史台诽谤,面对生命危险,幸有苏辙出面伸冤,当时的王安石看到苏辙出面,也劝皇帝网开一面。

最终,“乌台诗案”以苏轼被贬黄州,苏辙被贬江西为结局。

从王安石到苏辙:宋朝变法之争及其深远影响

新法开始在全国上下轰轰烈烈的搞起来了,用当今的眼光看来,这其中的许多政策是有利的。可是在那个时代的文人们看来,这一系列的举动耗财费力,且收效甚微。

一时间,朝堂内反对新法的声音不绝于耳,司马光更是接连写信给王安石,告诉他新法实现的困难性。

王安石不在乎这些,他早就想到了这样的结果,他甚至能一个人在上朝的时候和一群人吵。

屋漏偏逢连夜雨,公元1085年,宋神宗驾崩,太后垂帘听政。这让反对变法的这群人找到了机会,以司马光为首的他们开始对变法派进行猛烈的进攻。最终变法一派得到了清算,保守派掌握了朝政大权。

再回朝中,建言上疏

此时,在外地养病的苏辙瞬间痊愈,回到了京城,并且一路风生水起。最终成为了宰相。

从王安石到苏辙:宋朝变法之争及其深远影响

此时的皇帝宋哲宗已经成年,能够独立处理朝政。当统治权从太后手上回到哲宗本人手上后,踌躇满志的他准备继承父亲的遗志,重新开始变法。

苏辙看到宋哲宗危险的想法后,立马写了一封“雄文”奏疏,内容大概是西汉的汉武帝大兴土木改革最终一无所获,汉昭帝任用霍光休养生息铸就大汉盛世。

不得不说,苏辙是有一定能力的,他将神宗比作汉武帝,将哲宗比作汉昭帝,将自己比作霍光,谁也不得罪。但是,宋哲宗看着这篇文章,越琢磨越觉得不对劲。

在宋哲宗看来,他爹变法是为了中兴宋朝,为了改变宋朝自古以来的这幅烂摊子,而苏辙凭什么把宋神宗的目的说成滥行苛政?

苏辙并不知道这些,他认为皇帝从内心里还是希望变法,所以在公元1094年再次上疏,劝诫宋哲宗不要变法。

从王安石到苏辙:宋朝变法之争及其深远影响

这一次,宋哲宗终于忍不住了,一怒之下,他将苏辙贬出京城。就当宋哲宗认为自己终于能够如愿以偿开始变法时,没成想自己却英年早逝。

最终,徽宗即位,任用旧党,新法就此销声匿迹,宋朝再无任何复兴的机会。

所以,回看变法前后,我们可以大致归结出宋朝灭亡的原因。人们总说是宋朝重文轻武所导致的内忧外患,然而,军事实力的羸弱只是一方面,究其原因,还是在于朝政的混乱,变法未能进行。

结语

人们时常在想,如果王安石能够顺利变法,那么宋朝的命运会不会迎来转机,当然,这也只能停留在想象的画面。如今的我们,回看这段历史,也许会不甘慨叹一句:文人误国,比武人更甚。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2-15 00:45:09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苏辙:不畏强权,坚持正义的杠精之路
...哥苏轼回家守孝三年。等丁忧完,苏辙回到京城刚好赶上王安石变法。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宋神宗上书。皇帝看文章写的不错,就召见于延和殿。苏辙就开始说:“您这样改革变法根本不可能成
2023-12-23 05:06:00
被誉为“千年科举第一榜”,一位名将三大文豪九位宰相同出一榜
...大理评事、佥书凤翔府判官。宋神宗至宋哲宗时,由于“王安石变法”引发的新旧党争,苏轼在官场上屡经沉浮,最终于宋徽宗时病逝常州。相较于官场浮沉,苏轼在文学领域的造诣无疑更为出众,
2023-07-14 17:01:00
历史上的天团唐宋八大家,横跨了两个朝代
...是唐代柳宗元、韩愈和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的合称。始于明代初期,朱右选韩愈、柳宗元等人的文章为《八先生文集》,起用八家之名。明中叶唐顺编写的《文编》中,唐
2023-02-01 20:47:00
梳理欧阳修、王安石、司马光、苏轼之间的关系
提起欧阳修,司马光,王安石,苏轼,这可是北宋年间响当当的人物,都是著名的文学家。除了苏轼外,其余三人也都是政治家,都做过宰相,对北宋的社会发展都做出过杰出贡献。就是当今的儿童也都
2023-07-11 18:28:00
苏轼和王安石都是为国为民的好官,他们政见不合却又惺惺相惜
苏轼与王安石互相看不顺眼,这事几乎众所周知。但要说最出名的一件事,就是针对王安石变法——苏轼站在王安石的对立面,反对变法,也是因此被卷入了“乌台诗案”遭贬官。可除了王安石变法这一
2023-01-07 15:19:00
苏轼与苏辙兄弟情深患难与共
...京,此时宽厚的仁宗已经去世,赏识他的欧阳修也离京,王安石和神宗正鼓足劲变法,苏轼上书言新法之弊遭到弹劾,后来查无实证,他自请出京。 此时苏辙在陈州做学官,加上苏轼是去做杭州
2023-10-04 07:40:00
带你了解唐宋八大家的那些事儿
...进取的进士。但是苏辙就没有苏轼那么幸运了,因为反对王安石变法,被放到了河南做官。之后的仕途也是不太顺利,最后就降居许州。6.宋朝欧阳修欧阳修是苏轼的老师,同时还是王安石、曾巩
2023-12-26 15:25:00
欧阳修:古文运动的领袖与千里马的伯乐
...家,分别是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欧阳修、曾巩、王安石,以及“三苏”,即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他们之所以被称为“八大家”,是因为他们是唐宋时期“古文运动”的倡导和引领者。每
2023-12-25 15:42:00
唐宋八大家曾巩是个什么样的人
...响力之大。所以,欧阳修入选这个名单,是理所当然的。王安石不但文章写得好,而且还当过宰相,领导过熙宁变法。在我们学生年代的时候,我们不但要学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这样的诗句,
2023-06-20 20:29: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