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北宋“嘉佑四友”中有三人拜相,他们最后的结局如何?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2-01 15:00:00 来源:戏说三国

“回首叹劳生”

北宋神宗元丰年间,汝州,一场大雪从天而降,雪花飞舞中,只见一蓑笠老翁垂钓于湖畔,寒风凛凛,兴致勃勃。

雪停,老翁招呼身旁小童取来笔墨,乘兴写下一首《浪淘沙·寄君实》:

饱食日因循。步上危亭。东风昨夜入疏欞。恰是雪睛云淡处,春徧银屏。

回首叹劳生。钟鼎相承。皇恩早晚迫王程。只有溪边垂钓手,不负幽情。

北宋“嘉佑四友”中有三人拜相,他们最后的结局如何?

司马光

“君实”乃司马光的字,显然这是打算寄给好友司马光的,此时的司马光正在洛阳深居简出,潜心编撰《资治通鉴》,全书已近收尾,一部历史巨著即将问世。

“回首叹劳生”,老翁回首的不仅是自己操劳的一生,还有早年在开封与王安石、司马光、吕公著等人相聚禅寺、坐而论道的梦幻时光;那时的他们风光无限,被时人称为“嘉佑四友”。

而这位老翁便是仁宗朝副相韩亿之子、神宗朝熙宁年间副相韩绛之弟、宋神宗潜邸旧臣——韩维。

“王荆公,司马温公,吕申公,黄门韩公维,仁宗朝同在从班,特相友善,暇日多会於僧坊,往往谈燕终日,他人罕得,而预时目为嘉佑四友。”——《却扫编》宋·徐度

北宋“嘉佑四友”中有三人拜相,他们最后的结局如何?

图源于网络,有疑问联系删除

作为“嘉佑四友”之一,韩维的光环与名气似乎远不及另三位,最高也只做到翰林学士、知开封府这样的级别,距离“中枢”始终差着一步。不过这也难怪,谁叫他的兄长韩绛那么出色呢,毕竟兄弟两个不可能同朝为相,韩维也只能为兄避嫌。

“四友”中另外三位皆为宰执级别,且均担任过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正相,名号个个如雷贯耳。王安石深受神宗恩宠,两度拜相,力推新法,风头一时无两,人称“王荆公”;司马光则备受高太后信任,一己之力更化法度,人称“司马温公”;吕公著同样位极人臣,作为仁宗朝名相吕夷简之子,吕公著的名气和威望不逊其父。

嘉佑往事

宋仁宗嘉佑四年真是一个神奇的年份,有太多的鸿儒巨子相聚京师开封。

在这一年,苏洵带着自己的两个儿子苏轼和苏辙重返京师;当时掌管开封府的是大文学家欧阳修,朝堂为相的是韩琦和富弼;而司马光和王安石也是于这一年在开封相识,二人同在财政机构三司工作,他们的顶头上司、时任三司使则是大名鼎鼎的包拯。

北宋“嘉佑四友”中有三人拜相,他们最后的结局如何?

图源于网络,有疑问联系删除

早在前往开封任职之前,王安石就已仰慕司马光的美名,常对其子王雱说:“司马十二丈修身齐家,事事都可以作为年轻人的榜样。”甚至,就连在开封找房子,王安石都要求必须挨着司马光家住。

“大人之意乃欲与司马十二丈卜邻,以其修身齐家事事可为子弟法也。”——《渭南文集》宋·陆游

工作之余,王安石和司马光喜欢去城郊的寺院游览,与吕公著和韩维一起吟诗作对,畅谈古今;四个志存高远、怀忧国之心的北宋中生代政治家,在那段岁月里惺惺相惜、互相欣赏。

四人中,王安石年纪最小(嘉佑四年时39岁),韩维年长王安石四岁,年纪最大;最能言善辩的是王安石,最沉迷寡言的是吕公著,但奇怪的是,几人围坐辩论时,吕公著经常能以精炼的语言、独到的观点说得王安石心服口服,这也使得王安石对吕公著的能力推崇备至。

“晦叔为相,吾辈可以言仕矣。”——王安石

北宋“嘉佑四友”中有三人拜相,他们最后的结局如何?

王安石

王安石曾夸赞吕公著说:“假如他日晦叔(吕公著字晦叔)做了宰相,那我们这帮人就可以放心大胆地入仕施展拳脚了。”众所周知王安石与司马光一样,都曾多次辞官,多少人垂涎的肥缺在他俩眼里不过是过眼云烟,在淡泊名利方面,此二人也算得上一时瑜亮了。因此,能让王安石说出“吾辈可以言仕矣”这样的话,也是不容易的,算是很高的褒奖了。

价值观激烈碰撞

历史的车轮推着嘉佑四子往前走,他们潇洒恬淡的日子很快过去了,时间节点是治平四年宋神宗上台。

神宗继位后迫切想要改变“百年之积、惟存空簿”的局面,立志“复汉唐往昔之疆”,急需能臣治士的辅佐,而王安石之所以能在百官之中被神宗看中,很大程度上是仰仗韩维的极力推荐。

作为神宗的潜邸幕僚,韩维的话在神宗心里有相当重的分量。每次神宗向韩维请教问题、咨询治策,韩维的回答都令其满意,而神宗对韩维大加赞赏时,韩维却说:“这都是我的好朋友王安石告诉我的,并不是我的见解”,从此宋神宗对王安石这个名字格外神往。

北宋“嘉佑四友”中有三人拜相,他们最后的结局如何?

宋神宗

帝在藩邸,维为记室,每讲说见称,辄曰:“此维友王安石之说也”·····帝由是想见其人。——《续资治通鉴》

如此舍己为人,韩维这个朋友真是太够义气了。

遗憾的是,等到王安石就任同平章事,领衔相府,开始大干一番事业时,却发现当年“嘉佑四友”中的另外三位,在施政理念上都与自己有或多或少的差异。

王安石着手推行的“青苗法”“免役法”“保甲法”等一系列举措遭到了包括司马光、吕公著在内的众多官员的一致反对,甚至连当初向神宗大力举荐他的韩维也不赞同他的新法。

而反对最激烈的当然就是司马光,二者之间的分歧说到底是价值观层面的不同,这是永远无法调和的分歧。

就财政层面举例,王安石主张“民不加赋而国用饶”,即不用增加赋税,不加重百姓负担,开拓其他增收渠道也可以使国库充盈起来。

司马光不同意这个说法,他认为“天地所生货财百物,止有此数,不在民间则在公家”,即天下的财富总数是固定的,不在百姓手里就在公家手里,所谓的不加赋税就能增收的说法,不过是变着花样压榨百姓而已。

北宋“嘉佑四友”中有三人拜相,他们最后的结局如何?

影视剧《清平乐》剧照

你看,这难道不是两种价值观和两种不同思维的碰撞吗,各有各的理,谁都无法说服谁,谁都觉得自己才是对的。但朝廷施政总要讨论出个结果,当时宋神宗是无条件信任王安石的,所以司马光选择远离朝政中心,回到洛阳潜心编撰《资治通鉴》,而吕公著和韩维也都离开了开封,前往地方上任知州。

或许,越是道德纯粹的人,越难以在原则层面让步吧,王安石和司马光因各自具有的高尚节操而相互吸引,最终也因高尚节操而分道扬镳。

无奈之下王安石只能启用吕惠卿、曾布、章惇等新人,新法推行一波三折、困难重重,王安石背负着“千夫所指”般的巨大压力,在取得一定成效后,终于难抵重压,两次拜相又两次罢相,最后回到江宁老家度过晚年。

再后来,宋神宗的去世宣告着新法派最大的靠山倒了,高太后垂帘听政开始重用司马光,“元祐更化”随之到来。

北宋“嘉佑四友”中有三人拜相,他们最后的结局如何?

影视剧《清平乐》剧照

起初吕公著是站在司马光这一边的,与其共同成为元祐更化的掌舵人,但后来在“保甲法”等方面还是产生了分歧,吕公著坚决反对简单粗暴式地全面废除王安石的新法,他认为有些措施还是可行的,但此时的司马光像极了几年前“千夫所指”的王安石,执拗,刚愎,甚至排他,别人的意见已经无法入其耳了。

最后一刻,友情仍在

宋哲宗元祐元年四月六日,王安石病逝于江宁。对于这位旧友和对手的离世,此时高居相位的司马光是什么反应?

此时的司马光也是重病在身了,他拖着病躯来到书房,写下一封长信,要求朝廷厚葬王安石,给予其应有的尊荣,堵住那些准备诋毁王安石的小人的嘴。

在信中,司马光评价王安石道:“介甫无他,但执拗耳。”

“王安石啥都好,就是性子太固执了”,这种口吻,像极了相识多年的老友。

至荆公薨,温公在病告中闻之,简吕申公曰:“介甫无他,但执拗耳。赠恤之典宜厚。”——《邵氏闻见前录》

北宋“嘉佑四友”中有三人拜相,他们最后的结局如何?

影视剧《清平乐》剧照

这封信是写给谁的?正是写给当朝宰相吕公著的。

在司马光和吕公著的主持下,朝廷宣布停止朝会活动两天,以示对旧友王安石的哀悼;此外,还宣布赠与王安石一品太傅官衔,由苏轼起草“赠太傅”挽文,对王安石的一生进行了基本正面的评价,与此同时,告知江宁府配合王家料理王安石的丧事。

仅仅不到五个月之后,司马光也撒手人寰,亦敌亦友的荆公和温公,居然在同一年驾鹤西去。

王安石的后事有司马光照应,而司马光的后事则有吕公著照应,可以说,司马光死后几乎得到了一个古代文官可以得到的最高礼遇。

“嘉佑四友”中,年纪最小的两个人最早离世,司马光是在相位上去世的,而王安石虽然以罢相收尾,但罢相之后,宋神宗依然给他很高的礼遇,所以王安石在江宁的晚年时光过得并不凄惨,甚至还曾与苏轼相会,苏轼为此写出“从公已觉十年迟”这样的名句。

吕公著在司马光去世后,朝中地位一时无两,几乎总揽军政,生前的地位与荣耀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相比其父吕夷简在仁宗朝的风光,可谓有过之而无不及。元祐四年,七十二岁的吕公著病逝。

北宋“嘉佑四友”中有三人拜相,他们最后的结局如何?

影视剧《清平乐》剧照

“嘉佑四友”中年纪最大的的韩维,虽未像另三位那样染指相位,但却看到了另外三位无法看到的精彩故事,高太后去世后,宋哲宗亲政,继承其父遗志,重启新法派,重开西北战事,大败西夏,开疆拓土······

直到元符元年,八十二岁的韩维去世,“嘉佑四友”的故事宣告结束。

结语

“嘉佑四友”的故事贯穿仁宗、英宗、神宗、哲宗等整个北宋中后期,四人主导了熙宁、元丰、元祐等多个历史时段,他们在那个时代展现着自己的才华、智慧和包容,给后世留下一段佳话,每每读之,令人神往。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2-01 17:45:2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生的第二年也是冬天,临川天降瑞雪,王家的第三个儿子王安石出生了,王安石亦是自幼聪颖,酷爱读书,且过目不忘,下笔成文。不得不说,宋朝,尤其在宋仁宗前后,堪称古代文化巅峰,各类著
2024-06-05 06:26:00
熙宁元年之争:司马光与王安石的经济理念对决
...认为国库空虚,上奏皇帝请求不要赏赐。这次上书引起了王安石和司马光的争论。司马光认为:现在国家缺钱,上层应该以身作则,节省花钱。王安石则认为:\"节省这么一点赏赐,并不能让国家
2024-02-15 19:13:00
最具争议的王安石继承人是谁,陷害过苏轼
北宋在王安石开启变法之后,随之而来也的党争也开始加剧,在王安石的新党内部有很多来自南方的势力,特别是“闽南帮”势力,而作为闽南帮势力中执政时间最长的章惇则是王安石变法最为忠实的拥
2024-06-20 17:01:00
王安石为何逼司马光写了19年的书?
司马光和王安石就是一对冤家,但是这两位可不是为了私人利益而争斗,主要是为了自己的政治方针。私底下,其实他们还是很好的朋友。王安石是个改革派,一看就是留洋回来的洋学生,看什么旧的东
2023-11-10 15:41:00
王安石为变法矢志不渝,为何会败给了现实呢
王安石早年刚入仕就被晏殊赏识,还自我推荐见了贬官至杭州的范仲淹,并得到他赞赏。在扬州写成《淮南杂说》就已经声名鹊起,三十岁不到治理鄞县赢得极高口碑,范纯仁富弼文彦博欧阳修等都有对
2023-02-16 15:36:00
从朝堂小官到核心人物,吕惠卿如何支持变法,成为熙宁变法护航者
北宋著名政治家王安石曾这样评价吕惠卿:“惠卿之贤,岂特今人,虽前世儒者未易比也。学先王之道而能用者,独惠卿而已。”这其中所说的惠卿便是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家,改革家,也是王安石变法
2024-09-25 18:06:00
王安石的悲情结局,失去支持、儿子忧愤而死及变法失败
1075年,王安石从江宁回到开封再度任相,但是迎接他的不是变法改革的锣鼓喧天,而是以司马光为首的反对派无休止的批评和攻击,除了发对派,变法内部的内讧也愈演愈烈。早在1074年王安
2023-09-30 07:27:00
哪个王朝因为两位政敌之间的争斗而走向灭亡
...夺利,尔虞我诈。在这个时期,有两位政敌,分别是宰相王安石和宰相司马光。他们在政治上有着截然不同的观点,王安石主张变法,而司马光则坚持保守。这两位政敌之间的争斗,成为了大宋政治
2024-11-14 19:37:00
章惇的悲惨结局:北宋权力斗争的牺牲品
...马光等人相继去世后,变法派又重新执掌大权。章惇这个王安石变法门徒被任命为尚书左仆射。章惇一上任便开始了对保守派的清洗,得益于保守派掌权时对变法派的野蛮,章惇一报还一报,用更残
2023-10-13 22:31: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