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看,顺治时期(1644-1661年)是满、汉文化剧烈冲突、明遗民激烈抗争的时期。这一时期,清朝统治者为压服汉人的反抗和实现对全国的统治展开了残酷的军事征服,推行野蛮落后的民族歧视政策,民族矛盾凸显为清初社会的主...……更多
...》馆,期望通过这一系列举措争取敌视朝廷的才高名重之遗民与其合作。此一时期,清朝大局亦发生甚大变化。政治上,在此前确立的对全国统治的基础上基本实现了全国的统一,初步呈现出稳定祥和的盛世气象;经济上,封建...……更多
...渐由乱而治;民族关系上,大规模的抗清斗争已经过去,遗民们鉴于恢复无望也由抗争转而徘徊和分化,满汉矛盾渐趋缓和;文化上,满汉文化由冲突而调融。经过顺治时期(1644-1661年)18年的军事征服,至康熙元年(1662年)南...……更多
聊聊东吴遗民拥护司马睿之谜
东吴遗民那些事儿:为啥拥护司马睿,不复国呢?“王与马,共天下。”--晋代谚语话说西晋灭亡那会儿,北方那叫一个乱啊,五胡十六国打成一锅粥。司马睿一看这架势,赶紧带着一帮人跑到南方,建立了东晋。可奇怪的是,...……更多
...结果就是将英宗塑造为功过参半的中主。清初,官方与明遗民等修史主体评价英宗时都沿用了中主说,但英宗形象呈现出恶化趋势。明代私修史书对英宗的间接批评源于对宦官王振的抨击。这最早出现在“土木之变”后百官弹劾...……更多
...融到整合的历史性衍变。在这一文化演绎的进程中,“明遗民”具有核心影响并发挥了制约作用。本文从遗民的角度,透过遗民与满、汉文化关系的互动,去观照清初社会秩序的重建和满汉文化的整合,以冀对清初历史有全新的...……更多
聊聊《皇朝遗民录》的史料价值
编者按:《皇朝遗民录》记录了明末清初流亡朝鲜的九位明遗民,并因书中记录了明遗民与朝鲜士人谋划反攻清朝的内容,而极具史料价值。作者结合黄功与漂流民林寅观、陈得的问答记录——《黄陈问答录》进行论述,较为...……更多
如何正确理解明清鼎革之际贰臣与遗民的身份认同呢
...绍武、永历等政权。由于南明各政权内部矛盾重重,南明遗民的抗清运动注定会走向失败。然而,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还是有一些矢志抗清的忠贞之士,他们以“知其不可而为之”的伟大精神做支撑,在中国历史篇章上写下了...……更多
天下人无不怀念元朝,可见朱元璋有多么天怒人怨
元朝灭亡后,遗民很多,主要原因是元朝统治宽松,社会各阶层受益,尤其是相比于朱元璋断子绝孙的恶毒统治而言。朱元璋统治期间,士大夫不是被杀就是抑郁,文明大幅倒退,老百姓的起义则此起彼伏,天下人无不怀念元...……更多
明朝灭亡379年,此国仍有16万人自称大明遗民,崇祯忌日集体痛哭
...统治。而在明朝灭亡后的379年,仍有16万人自称是明朝的遗民,他们还会在崇祯皇帝忌日那天集体痛哭,以表哀思。自公元1644年清朝建立之日起,民间就出现了一批又一批打着“反清复明”旗号的革命者,他们的目的是为了终结...……更多
吕留良案:一个明朝遗民的传奇故事和对清朝统治的挑战
...常与明末清初的大学问家黄宗羲、黄宗炎、高斗魁等明朝遗民借古讽今,谈论天下大事,直击胡虏窃国的痛点,不过,由于吕留良高超的文学水平,清朝统治者虽知其人乃明朝遗民,但始终苦无把柄将其治罪。 而当时的吕留良...……更多
召公燕国从何而来
...国武庚溃败北奔公元前1046年武王克商后,为了安抚殷商遗民,曾命商纣王之子武庚(又名禄父)留居殷都朝歌,继续统领殷地、奉祀商嗣,只是将他的地位降为诸侯。为了防止武庚叛乱,武王在原商朝王畿内又加封了邶、墉、...……更多
司马迁为什么会说匈奴是夏朝遗民
...个重大历史遗迹都进行详细考察。可以说,“匈奴是夏朝遗民”的观点,也是他历经多次寻访后得出的结论。虽然这个观点,只是司马迁的一家之言。但哪怕在司马迁动笔写《史记》前,“夏人北迁”的说法,就曾流传极多。比...……更多
顾炎武:明末清初的儒者与民族气节
...斗争。这一时期他和好友归庄组织了惊隐诗社,以“前朝遗民”“优游文酒”为遮掩,积极从事抗清动员活动,结识的人物多是民族气节的知识分子,比如王略,万寿祺等。顺治十四年,顾炎武七年内六次凭吊明孝陵,表达思念...……更多
吴三桂错杀明永历帝朱由榔,成为他人生的最大败笔
...响应者平平,没有得到广大反清复明人士(更多的是明朝遗民)的支持和拥护,以致起义失败。败因虽然很多,但大唐认为,其中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吴三桂杀了永历帝,让反清复明者,失去了对他的信任与支持,这些明朝遗民...……更多
...史书中被淡化,甚至被忽略。大夏国灭亡后,部分大夏国遗民为了躲避明军的追捕,逃往了海外。他们来到东南亚、日本、韩国等地,建立了自己的社区。在东南亚,大夏国遗民主要定居在越南、泰国、缅甸等地。他们保留了自...……更多
牙璋的秘密:揭示夏朝遗民的迁徙路径和祭祀传统
...迁徙路线有重叠的部分。所以三星堆人,很可能也是夏朝遗民的后裔!第三条路线则是由中原地区经湖北传到湖南。这部分人,可能是二里头文化四期遗民的后裔。最后一条则是由湖北传入福建西北部,再传到福建沿海地区。这...……更多
牧野之战后,周人如何重塑中华文明?
...人还是有些畏惧的。于是,他们做了两件事,一件是把商遗民迁徙到渭水流域。有关这一历史事件,有“史墙盘”铭文的记载,铭文分为两部分,前面是赞美周朝建国功业,从文王讲到穆王,后面是史微氏的家谱,其中有一句:...……更多
2022-12-17 17:53牧野,周人,中华,文明
从仁义到战败,揭秘宋襄公的春秋争霸之路
...国君为殷纣王的庶兄微子启,国都在商丘,宋国多为殷商遗民。宋襄公在位期间,干过几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分别如下:一、公元前652年,宋桓公(宋襄公的父亲)病重,按照周礼,桓公去世,襄公作为嫡子理应继承王位,可是...……更多
为啥匈奴人生活习性和汉朝人差别那么大
...上有介绍说,当年卫青、霍去病所打败的匈奴人是夏朝的遗民,要说起来也是华夏民族。这种说法对吗?可为啥匈奴人生活习性和汉朝人差别那么大?对于匈奴人的来历,尽管目前还有争议,但人们所引用的基础考证史料,还是...……更多
简介明末清初著名学者屈大均
...朝成仁录》,为明末清初的抗清志士歌功颂德,在明末的遗民中引起较大的反响。他并著述《广东新语》,记述广东的天文、地理、矿藏、草木、动物、文化、民族、习俗等方面的资料,被认为是一部史料价值甚高的广东地情书...……更多
聊聊清末重臣张人骏轶事
...当时谋国者之不臧也。”张人骏行书八言联晚居租界,以遗民终1912年1月,张人骏辗转抵达天津,上疏朝廷请求罢职并获准后,随即携家眷到青岛避居。其后就任中华民国大总统的袁世凯为巩固统治,便通过各种方式敦促张人骏...……更多
西周灭亡后,被抛弃的30万周人去了哪?考古首次发现周遗民去向
...大多数王畿内的周人都无力随同东迁,成为被平王抛弃的遗民。那么这些人有多少呢?陕西省文史研究馆研究员杨东晨根据周制100里内5万人计算,得出周遗民人口数在30万以上。 根据《史记》记载,在秦襄公护送周平王东迁7年...……更多
古代没有民族国家概念,士大夫忠于一家一姓
...认元有“天命”。因为忠臣不事二主的观念,还有大量元遗民的存在。对于他们来说,元的正统性真的是不需要解释的。反而是方孝孺这种说元不正统被人视为怪异。有传国玉玺又一统天下,必然是正统。忠君大于爱国大于民族...……更多
靖康之耻后,南宋的复仇金国有多狠
...掠,中原之地沦为外族统治。民族的耻辱感深深刻入北宋遗民的心中,他们流离失所,怀念故国。二、南宋残喘,韬光养晦靖康之变后,北宋宗室赵构在南方称帝,是为高宗,建都杭州,史称南宋。然而,南宋处境极为艰难。金...……更多
《明遗民录》:不为人知的遗民传奇
...著史,怀念故国。这些不肯为清朝效力的读书人,就是明遗民。其实,每个朝代灭亡之后,都有忠于前朝的遗民,宋元明清皆是如此,只是相对而言,明遗民留下的历史印迹更多,让后人对于明末甲申之变的社会剧烈变动,能有...……更多
朱三太子:清朝80年未解之谜,一位皇族引发的历史风波
...能够相信朱慈烺的身份,给予恩养,或许就能够化解明朝遗民的不满情绪,避免日后\"朱三太子\"事件的频发。但是清廷偏偏选择了一条截然相反的道路,这无疑为自己埋下了祸根。三、神出鬼没的\"朱三太子在崇祯的皇三子和四...……更多
...学馆”为轴心的易堂学派。 魏禧与侯、汪二人同为晚明遗民,但是与他们不同的是,其余的两人,都参加了科举,走上了仕途,为清朝廷所用。唯有魏禧,一直没有参加科举走上仕途,并且一直以晚明遗民的身份,活跃在当时...……更多
二里头三星堆匈奴,与夏朝有关的为何都没文字
...夏墟”的称谓,很可能是夏亡后夏桀逃往的地方,或是夏遗民北逃时旧有的称呼。徐中舒指出,“地以大小为名,原有对称之意,故地称小,新迁称大”,这解释了山西地区多有大夏、夏墟的地名。分子人类学家对二里头出土人...……更多
郑成功的部下,怎么从三十万变成了两万多?两个人的背叛尤为致命
...有郑成功最为坚定,依然号召着明朝的残余部下以及明朝遗民继续与清朝做家国抗争。郑军让清廷尤为头疼,清朝海上势力薄弱,而郑成功便抓住了清廷这一薄弱点,利用海上优势使得清廷节节败退,独立扬新令,千营共一呼,...……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金门战役惨败,叶飞上将自责,后勤部长透露隐情:船都给厦门了
1992年11月7日,金门岛解除长达36年的戒严,结束了“战地政务”,实行地方自治、军民分治,还政于民。金门岛离中国大陆虽然遥远
2025-02-06 18:07:00
民工捡到估值3亿的古董金镯,选择上交考古队长,却被私吞送女友
1988年11月,两个陕西农民受托帮考古队干些体力活,并在古墓里捡到了价值不可估量的金手镯。他们选择主动上交给考古队长
2025-02-06 18:08:00
狄仁杰劝武则天戒色,武则天却让狄仁杰上前:你看这是什么?
作为历史上唯一敢称帝的女性,武则天的实力毋庸置疑,虽然历史上女性因为种种手段独揽大权的不在少数,可是真正敢在男尊女卑的社会称帝统御天下男人的却也只有武则天敢了
2025-02-06 18:33:00
让杨素成了隋朝第一“绿帽侠”的三个爱情典故
在中国数千年的岁月长河里,曾流传过很多凄美的爱情故事,虽然多系文学作品或神话传说,且往往以悲剧收场,但也不乏有真人真事
2025-02-06 18:44:00
秦的来历,两个版本哪个比较可信?
秦是嬴姓民族。春秋战国一番争斗后,秦最终统一了中国。秦国最早连诸侯都算不上,那么,它是怎么来的呢?历史上有两个版本。?第一个版本
2025-02-06 18:45:00
英国爱德华八世:为娶3婚女放弃王位,换来的却是妻子的冷漠刻薄
有一句俗语说得好:“女人不坏,男人不爱。”这句话在现实生活中似乎并不乏验证,因为许多行为浪荡的女人却能轻松地俘获一众优质男人的心
2025-02-06 18:45:00
老汉无意中捡到一堆破布,被儿子20元卖掉买酒喝,如今价值超4亿
故宫,宛如时间的宝库,聚藏着无数的奇珍异宝,每一件文物都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这座古老的宫殿,见证了中国几百年的兴衰荣辱
2025-02-06 18:50:00
聊聊吴用和晁盖的关系
在吴用眼中,晁盖是个傻大个。两人一狐一虎,上山之前,各得其所,亲密无间。然而他两关系能够稳固,主要是在上山之前,晁盖是一村之霸
2025-02-06 18:50:00
雍正年间地方改革的多样性和基本原则
雍正年间的奏折制度和火耗归公财政改革,带来了非常直观的后果。奏折所传递的信息率先提醒雍正注意地方财政真实的不稳定状况。正是在皇帝对奏折的答复里
2025-02-06 19:01:00
清末中国西部的“盗墓者”,大量珍贵文物流失海外
古代乃至原始社会时,陪葬习俗的兴盛标志着对死者的一种特殊仪式。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陪葬品变得日益奢华丰富,引起了广泛关注
2025-02-06 19:12:00
诗丽吉背叛丈夫,“刮宫”后跪地为国王献鲜花,姿态卑微另有所图
泰国前国王普密蓬和妻子诗丽吉的爱情故事堪称传世佳话。二人初识于普密蓬在欧洲求学时,当时他已经是泰国的新国王。在家国重任压力下
2025-02-06 19:25:00
沉睡2000年关羽陵墓终于出土,除了青龙偃月刀还多了一具神秘女尸
关云长是三国蜀国最著名的将领。他的正义、勇气和忠诚受到全世界的钦佩。甚至黑白两道都崇拜他。中国考古学家不久前表示,关羽墓已被发掘
2025-02-06 19:25:00
此强国有大军300万,却只抵抗38天就投降,还为敌军生20万私生子
众所周知,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以失败告终,并且德国在巴黎和会上被迫签订了《凡尔赛条约》。在条约中,德国不仅仅是大量赔款,就连属于自己海外殖民地也被瓜分了
2025-02-06 19:40:00
金庸笔下有一漏洞,萧峰实战无败绩,却被金庸归类为最三流的武者
武侠作品中,角色的实力往往通过剧情生动地展现在读者眼前。金庸先生的作品中,武林高手的排名和实力定位常常成为读者津津乐道的话题
2025-02-06 19:51:00
尹石/散文詩《立春——躲春》
尹石/散文詩《立春——躲春》就在乙巳初八亥辰——立春;就在晚上九至十一點——“躲春”。當春風拂檻露華濃時,當春雨何日回家洗客袍時
2025-02-06 16: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