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细谈我国古代的“科举”制度
我国古代科举制度始于隋朝,隋文帝开皇七年(587年),始设“秀才科”,令各州每年荐举三人,经考核优异者,便赐予“秀才”之名;隋炀帝时,又增设“进士科”,这标志着我国科举制度的正式开端。唐朝时期,科举考试...……更多
唐朝科举制度探秘:从秀才到进士,科举背后的选拔与挑战
...十年寒窗苦读,就是为了一日高中状元,然后光宗耀祖。科举考试成了不少家庭改换门楣的方式,更是成了不少学子改变人生的途径。但是对于科举制度,经过不少朝代的革新,方式一直在发生改变,很多人认为秀才只是跨越身...……更多
宋代科举屡考不中者也可得到“特奏制”,成宋朝的国策
科举是中国古代读书人的所参加的人才选拔考试。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为改变这种弊端,隋文...……更多
科举制度:古代寒门子弟的崛起之路,考试流程详解
科举考试,为我国古代王朝选拔出了很多的优秀才人,对我国朝廷的影响力非常大。科举这一制度产生于隋朝,结束于清朝。在这千年的历史里,它为王朝的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一张试卷,虽然看似只是一张纸,但是它却很...……更多
状元与进士:科举制度下的人生分水岭
在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是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它不仅是一种考试,更是一种社会阶层的划分。在这条漫长的仕途之路上,考中状元与仅仅中个进士之间的差距,可谓天壤之别。这两者间的分野,不仅仅体现在荣誉和地位上,...……更多
明朝为何是科举制的鼎盛期
科举制度是古代平民进入仕途的主要途径,起始于隋唐、发展于宋朝,但是真正把科举制度发扬光大的朝代却是明朝。或许你会想到明朝的“八股取士”严重禁锢了读书人的思想,那为何科举制反而在明朝发展到鼎盛期呢?这就...……更多
古代科举制度的起源与演变
古代考状元都考些什么?状元有多难考?一、科举制度的形成和发展科举在我国历史悠久,包括上学时的教材课本中,也曾说过隋炀帝杨广开创科举制度,这让很多同学莫名的恨上了这个千古昏君。然而,在科举的完善道路上,隋...……更多
是谁推动宋朝科举制度前进一大步,造福无数考生
宋朝建立之初,科举考试制度并不完善和规范,糊名、誊录等防作弊的手段尚未被朝廷采用,故请托作弊之事时有发生,其时,考生个人品德也在考量范围之内,考官有权力根据考生日常德行决定取舍,甚至考官根据个人喜恶...……更多
宋太宗科举制度之完善,进士有贡献吗
科举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选拔官员的一种考试制度,它非常重视考生整个家族的社会地位和家庭成员的文化水平等因素,体现了读书人控制选拔的野心。在隋炀帝之前,选拔人才采用的是世袭制,这种制度太不利于选拔真正有...……更多
说说古代科举考试的步骤过程
科举制度是古代选拔官员的制度之一,它由隋文帝创建,完善于唐朝。作为我国古代版的\"高考\"制度,科举制度也颇为历代统治者所重视,从隋朝开始一直到清朝,科举制度大约走过了一千三百年的历程,而历次科举考试选拔...……更多
科举制度:一场跨越千年的智力角逐
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作为选拔官员的重要途径,历经千年风雨,其影响力和权威性至今仍为人们所称颂。不少人将现代考取清华、北大等顶尖学府的难度与古代科举相提并论,甚至认为科举的难度远超考入清华、北大。而那...……更多
历史上这个外国人参加科举高中,后来为何坚决辞官?
科举制度在我国历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科举可以为皇帝治理国家选拔优秀人才,更好地统治巩固自己的江山。读书人也是通过科举考试来获得跻身仕途的机会,可以施展自己心中的抱负。在备受瞩目的科举考场中,经常...……更多
从南北榜到定额取士,明朝如何保证科举的公平性?
...民人家的读书人走上仕途的渠道就只有一条,那就是参加科举考试,在这样一场国家举办的选拔考试中夺得好名次。但是自古以来,南北就有差异,文人也有差异,这是因为北方多战乱,不如物产丰富的南方富饶,北方文人平均...……更多
科举制度对北宋政治造成了哪些影响
...时任转运史,负责了明州府司法参军的事务。不过汪洙在科举路上走得并不是很顺,一直到元符三年(1100年)才取得进士。众所周知,在古时候,重视门第,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的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虽说是由特定官员...……更多
在古代考中进士就能做官吗?科举考试的利与弊是什么?
科举考试对于出身于寻常百姓家庭的读书人来说,科举考试是他们实现人生跨越的一次机会,同时也是走进官场的唯一正途渠道。他们在科举考试之路上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寒窗苦读数十载,因此古代还有“一榜定终身”的说...……更多
从状元答卷揭示古代科举的严格与才华的展现
如今的高考和古代科举制度差别较大,但是金榜题名是每个考生最大的梦想,十年寒窗苦读就是为了那一刻。很多人说如今的高考不公平,其实笔者认为这是目前最为公平的一种考试制度。在古代科举制度是封建统治阶级选拨...……更多
浅谈中国古代的人才选拔制度
导读: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与中国古代的教育制度、中国古代的官吏制度三位一体,他们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的人才选拔制度。而科举制度作为人才选拔的中心环节,因为它的独特性而对古代官吏制度具有着深远的影响。01.选...……更多
古代进京赴考,穷书生如何解决路费和食宿?条件比你想的可好多了
在古代,科举考试是无数寒门学子的命运转折点。然而,长途跋涉进京赴考,路费和食宿问题对穷书生来说是一大难题。没有现代交通和住宿设施,他们是如何克服这些困难的呢?事实上,古代的应试环境和我们想象的截然不...……更多
清朝科举制度:从举人到进士的晋升之路
“进士”,古代读书人通过科举考试所能获得“功名”的最高等级。从“童试”、“院试”到“乡试”,再到“会试”,然后再到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古代读书人的身份经历“童生”、“秀才”、“举人”、“贡士”和...……更多
朱元璋第一次组织科举考试, 一个老外高中进士后回国当上了宰相
从隋朝到清朝,科举考试一直是选拔人才的主要方式。公元1371年,是明朝开国的第四年,明太祖朱元璋扫平了元朝的残余势力,初步稳定天下后,进行了明朝的第一次科举考试。这次“科考”,明朝一共录取了120名进士,状元...……更多
谁的朝代只有37年,制度却影响1300年
...—这些读书人此番来到长安,是为了参加可以改变命运的科举考试。随着这些读书人进入长安,科举制在这一年迎来了重大变革,由原来的单一科目考核,变成了明经、秀才、进士诸科。唐朝官方还规定,天下读书人参加科举需...……更多
宋太祖赵匡胤的科举制改革,既可维护政权稳定,又能柔性的集权
科举制,是中国封建时期产生的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士子应举,原则上允许自己报名参加,不必非得由公卿大臣或州郡长官特别推荐,这一点是科举制最主要的特点,也是与察举制最根本的区别。科举制在南北朝时期萌...……更多
“糊名法”的发明与应用:武则天与科举制度的改革
科举制,作为中国首创的选官制度,始创于隋朝大业元年,废止于清光绪三十一年。在一千三百多年的漫长科举考试中,共涌现了700多名状元,近11万名进士,超百万名举人,至于秀才更是数不胜数。由于科举制成为普通人上升...……更多
聊聊古代科举那些事儿
...试换来的学历是衡量一个人能力的标准之一。古人热衷于科举,有人心怀治国大志,做官为实现自己的宏图梦想;有的人考科举则是因为“优则仕”,单纯为了做官而考试,为了养家而做官,或者是因为爱慕权势而做官。无论他...……更多
科举制下的寒门困境:唐朝科举真相揭秘
科举制起于隋而成型于唐,它的第一大作用是打破了贵族对官场的垄断,使“寒门出贵子”成为现实,因而收获了一片赞誉声。可实际上,直到唐朝结束我们都没有看到“寒门出贵子”的盛大景象,真正的贫寒之家,靠科举出...……更多
古代高考有多难?考官出题刁难学生被革职
古代高考,即科举考试。古代科举制度最早起源于隋朝。隋统一后,加强中央集权,废除九品中正,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令\"诸州岁贡三人\"参加考试,合格者可以做官。科举制改善了之前的用人制度,彻底打破血...……更多
科举制度的演变:从周朝到宋朝的选拔之路
...子有了一丝生机。在隋朝,因为大统一,所以有了明确的科举制度,任何人都有权利通过考试获取当官的机会。可是因为隋朝建立延续的时间太短了,所以科举制度的流传,是在唐朝。在唐朝,李世民和李治时期,完善了科举制...……更多
聊聊明清时期的科举制度
科举制度,是我国古代非常重要的一个人才选拔制度,从诞生之初起,就受到当时统治者的大力重视。到了明清时期,更是成为了统治者眼中最重要的制度之一,得到了统治者的大力推广。以此为背景,科举制度带动了不少的...……更多
历史上的“举孝廉”制度是如何产生的?
...会所在,官员任免的真正权力依然是朝廷选拔。2.唐代的科举考试制度上述提到举孝廉的基础是“选拔”,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实行的是“九品中正制度”,而这一种制度的本质就是举孝廉的另一种体现,更加倾向于门阀氏族的...……更多
本文转自:株洲日报科举时代的“唯分数”争论狄永从隋唐到明清的1300年间,科举时代的人才选拔标准,经历了一个从“不唯分数”到“唯分数”的演变过程。唐代进士科实行“通榜”和“公荐”制度,当时录取进士不仅看考...……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枣庄市市中区侯宅子学校开展“铭记历史 振兴中华”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鲁网9月21日讯2024年9月18日,是“九一八”事变爆发的第93周年。为进一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传承历史革命文化
2024-09-21 18:27:00
中国历史上五大预言,每个都出奇的准,最后一个给我们带来大麻烦
引言在《增广贤文》之中有这样一句话:“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在我们现代人眼中,命运是靠自己争取的,可是很多时候我们还是不得不感慨一些我们根本没有办法理解的事情
2024-09-21 18:38:00
原创对立与冷漠不仅体现在富人与穷人之间,而且体现在穷人与穷人之间
尼采认为“小孩”体现着没有被既定价值左右和人为分判所约束的纯洁:“小孩是纯洁,是遗忘,是一个新的开端,一个游戏,一个自转的车轮
2024-09-21 18:39:00
他因神似光头强成网红,一度开豪车、娶小20岁娇妻,后来下场如何
引言模仿是人的天性,虽然人们不承认自己是模仿。——歌德正如歌德所说,人们对于模仿有着狂热的爱好,对于模仿得很像的,甚至会付出非一般的热情
2024-09-21 18:41:00
原创姑侄三人共同侍奉一个丈夫,但是命运却截然不同
在清朝的时候,姑侄三个人共同侍奉同一个丈夫,这是很常见的情况。但是,她们本是一家人,而且嫁给了同一个丈夫,但是她们的命运却会为何如此不同呢
2024-09-21 18:43:00
红楼梦:林如海纳了几房姬妾,为何都不生育?原因在他自己身上
上回讲到林如海那个三岁的儿子,极有可能不是正室贾敏所出,而是姬妾所生。尽管林弟弟只比林黛玉小一岁,但根据古人世家大族的规矩
2024-09-21 19:40:00
红楼梦:为什么“少不读红楼”?各种原因并非内容少儿不宜
《红楼梦》一直有两个误解。第一个是“文言文”说法,甚至出现了所谓白话文版本。一般这么说的人,肯定没读完《红楼梦》第一回的第一页
2024-09-21 19:42:00
红楼梦:薛家一介商贾凭什么并列四大家族?弄清背景才知靠山惊人
薛家以商贾之家,却与公侯伯爵的贾家、史家和王家同列四大家族,注定不是普通人家。一介商贾,没有爵位和官职,却成为四大家族之一
2024-09-21 19:43:00
红楼梦:生出林如海、林黛玉的四代列侯林家,有多强?
上回讲到贾雨村应聘新任巡盐御史林如海家“西宾”,以前任知府进士出身,给五岁女孩启蒙,说出去不免笑掉大牙。可贾雨村并不以为意
2024-09-21 19:43:00
红楼梦:贾雨村为什么要给林黛玉做老师?
上回讲到贾雨村被罢官,将家眷和财产送回原籍后,并不是出门游山玩水,而是寻找门路企图东山再起。他并没有像文中说的那样对革职不上心
2024-09-21 19:43:00
林黛玉最真实的结局,被她写在一首哀婉诗中,句句催泪不忍读
林黛玉一生创作了非常多的诗文,大多贴近她的人物性格、人生经历和生命结局。无不悲怜哀惋,一叹三绝。用史湘云的话来说,就是“太过悲凉
2024-09-21 19:44:00
贾探春房中最珍贵的一样东西,刘姥姥都没发现,却被板儿一眼看中
刘姥姥二进荣国府,是曹雪芹在冷子兴“人云亦云”之外,安排的第三视角,亲力亲为的去感受真实的贾府。尽管刘姥姥走马观花,但她眼中看见和经历的
2024-09-21 19:44:00
贾宝玉命悬一线,为什么伯父贾赦全力救治,比父亲贾政更积极?
五鬼魇魔法极其恶毒,不是马道婆的手段有多歹毒,而是贾府内人心诡谲的可怕。赵姨娘被马道婆教唆要害贾宝玉,看似用心险恶,实际却代表了贾府内部真正的矛盾
2024-09-21 19:45:00
红楼梦:林如海高中探花,钦点巡盐御史,但仅凭学霸可娶不到贾敏
上回讲到林家四代列侯,比宁荣二公建功立业还早两代,便有非常隐晦的明初印记。结合宁荣二公的发迹史很有“靖难之役”的痕迹,可以推测林如海的祖上列侯
2024-09-21 19:45:00
焦大才是宁国府的噩梦:救命功臣没官做难养老,丢尽宁国公的脸?
焦大这个人物肯定不是正能量,也肯定不是忠心耿耿的老仆,更不是一个被主子压榨的可怜老人。恰恰相反,焦大是一个骄狂自大,尸位素餐
2024-09-21 19:4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