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科举时代的“唯分数”争论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1-06 08:38: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株洲日报

科举时代的“唯分数”争论

狄永

从隋唐到明清的1300年间,科举时代的人才选拔标准,经历了一个从“不唯分数”到“唯分数”的演变过程。唐代进士科实行“通榜”和“公荐”制度,当时录取进士不仅看考场成绩,还“采誉望”,即参考平时的才学水平和诗文名声,参考达官贵人和著名人士的推荐,用现在的说法就是“综合评价、多元录取”。其优点是确有主考官录取了许多社会上公认的高水平才士。如唐贞元八年(792年)的“龙虎榜”,就出了韩愈、欧阳詹等名士和多位后来成为宰相的著名人物;其局限是主管进士科举的考官自由裁量权过大,是否公平客观往往取决于“知贡举”者的眼光和操守;其弊端是可能出现世家大族干预录取,不够公平客观的现象,导致一些有才华的寒士落选。

自从北宋科举普遍实行糊名、誊录制度以后,完全不参考举子平时的声望、水平和作品,科场“一切以程文定去留”。“程文”即考场上的答卷,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只凭考场上表现出来的水平和成绩来录取,即“唯分数”选才。科举考试这一选才制度,在创立之初引起相当多的争论。北宋庆历三年(1043年),范仲淹在《答手诏条陈十事疏》里论说,州郡发解试应“必先考其履行,然后取以艺业”;而采用糊名、誊录制度后,考生“不见姓字”,对其日常行为举止更是无从考究。因而范仲淹建议重修发解试条例,加入对举子德行履历的考察,并主张废除糊名、誊录制度,考察“履行无恶、艺业及第”者方可录取。

次年(1044年),包拯反对废止糊名、誊录制度时指出,一个人的实际德行很难核实,何况考官未必都能以公心取人:“或缘其雅素,或牵于爱憎,或迫于势要,或通于贿赂,势不得已,因而升黜者有矣,又何暇论材艺、较履行哉?”可见,当时包拯对维护公平的糊名、誊录制度持肯定态度。

北宋政坛对于糊名、誊录制度的争论,实质上是对科举取士标准和考核内容的商榷,反映了部分大臣对科举取士“唯分数”与“兼顾德行”的不同意见。

北宋中叶,关于是否“唯分数”取人的争论还延伸到科举存废的问题。针对有人提出应恢复察举、实行全面考察德行的办法,苏轼在《议学校贡举状》中极力为科举辩护,认为科举考试有一定标准,远远优于无客观标准的察举德行,“夫欲兴德行,在于君人者修身以格物,审好恶以表俗……若欲设科立名以取之,则是教天下相率而为伪也。”因为察举制主要考核德行,具有较强的主观性,只能通过举子的言行考察。但这一考察很难全面,且德行考核被赋予功利性时,容易促使举子迎合上意,弄虚作假。在苏轼看来,主张废除科举、恢复察举者,只看到了考察德行的优势,却忽视了这一制度的可操作性,因而他坚定地站在具有客观标准、“唯分数”取士的科举制一方。

由于苏轼的反驳有理有据,故没有人再直接进行辩驳。

据《文摘报》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06 11: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历史上的“举孝廉”制度是如何产生的?
...会所在,官员任免的真正权力依然是朝廷选拔。2.唐代的科举考试制度上述提到举孝廉的基础是“选拔”,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实行的是“九品中正制度”,而这一种制度的本质就是举孝廉的另一
2023-02-02 18:53:00
朝鲜王朝的殿试,又与明朝殿试有何不同呢
科举殿试是明朝与朝鲜王朝选拔人才的重要制度之一,其核心内容是策问。两国殿试策问都有着悠久的历史,从各自建国时就在继承前朝的基础开设、发展并完善。明朝与朝鲜王朝都是君主专制,儒家思
2023-02-15 16:19:00
古代的人才为什么在乱世多舛?
...因而更不容易选拔到有真才实学的人才。到了隋唐时期,科举考试的实行,人才选拔上,相对来说,才更公平一点。不过,这种公平,其实还是相当有限的。为什么呢?一是科举制度的早期,实际上
2023-08-13 06:02:00
科举的改革对后世有什么影响
...所周知,中国古代最为重要的官吏选拔制度是隋朝开创的科举制,这一选官取士制度在唐朝得到承袭并完善。此后历代沿袭,直至清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正式废除为止,科举制度在历朝
2023-05-15 19:42:00
中国的科举制,萌芽于隋朝,发展于唐宋,完善于明清,可是在元朝却遭遇了重大的挫折。直到1315年,元朝才开始科举考试,此后三年一次。但由于丞相伯颜的专权,元朝科举曾在1336年和1
2024-04-29 17:25:00
古代科举制度的三大鼻祖:孔子、隋文帝与武则天
古代科举制,从隋文帝创立,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结束,历经一千三百多年。在如此漫长的岁月里,古代“高考”也不断在革新,其中有三大鼻祖,特别值得我们纪念。古代高考的“理论鼻祖”--孔子
2024-01-09 02:25:00
是谁推动宋朝科举制度前进一大步,造福无数考生
宋朝建立之初,科举考试制度并不完善和规范,糊名、誊录等防作弊的手段尚未被朝廷采用,故请托作弊之事时有发生,其时,考生个人品德也在考量范围之内,考官有权力根据考生日常德行决定取舍,
2023-05-11 15:57:00
...不会放弃地方根基,这是门阀士族政治权力的社会基础。科举制下的地方士绅南北朝后期至隋唐,南北士族均逐步丧失了地方社会的根基。在均田制、租庸调制的颁行下,唐代的政权力量下沉到地方
2024-03-18 19:02:00
明朝科举制度与座主门生关系的形成
科举制自隋唐创立以来就逐渐发展完善,到了明代时期已经成为了一个十分成熟的选官体系,考试的层级、防作弊方式、考官的选拔以及批阅试卷决定排名都已经有着相应的流程。然而自科举诞生以来,
2023-11-09 14:29: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