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浅谈中国古代的人才选拔制度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5-02 20:14:00 来源:戏说三国

导读: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与中国古代的教育制度、中国古代的官吏制度三位一体,他们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的人才选拔制度。

而科举制度作为人才选拔的中心环节,因为它的独特性而对古代官吏制度具有着深远的影响。

浅谈中国古代的人才选拔制度

01.

选士为官的现象,在春秋之际便已经存在。因为春秋战国之前,奴隶主贵族占据着统治阶级地位,因此对朝政的把持和人才的任免具有一定的决定作用。

春秋之际,在经济发展的推动下,士的数量越来越多,士的作用也愈来愈重。

到了齐桓公时代,更是出现了“士、农、工、商”四个阶层,其中士的地位最为尊贵,倍受人们推崇。

彼时,各国之间为了经济的竞争和角逐,广为招贤纳士;贵族和卿大夫为了提高其名望,纷纷养士、门客等。

此时,便产生了中国古代的“客卿制度”。

浅谈中国古代的人才选拔制度

02.

到了封建社会时期,选拔人才的手段更加高明。汉代的选士制度包括:察举、征辟以及任子制度。

察举制即为地方郡守等高级官员通过考察,选举一些品德高尚,才能优秀之人到中央做官,由朝廷授予官职。

被察举的对象通常是官府属吏以及地方学校的学生。

对于被举荐的官员,朝廷有时也会进行考试,即由皇帝出一些关于政治或者经义之题,按照难易程度分成甲乙两等。

通常此种行为称策问,而考生抽对回答问题的行为,则被称为对策或者射策。

征辟制则是由皇帝直接聘请当地有名望之人做官。

浅谈中国古代的人才选拔制度

如汉代的发明家张衡,便是由于其独特的科学成就而为汉安帝聘为郎中,后又升迁。同样获得如此殊荣的还有被誉为汉赋四大家之一的扬雄。

任子制度则是由担任二千石以上的官员在任免期满三年后推荐一位自己的子弟做官,这样的行为会导致“后门”现象,所以这种选官制度存在着一定的缺陷。

曹操正是看到了这种制度的弊端,于是主张唯才是举,颁布求贤令。

到了曹丕时代,实行九品中正制。然而魏晋南北朝后期,九品中正制却走向了极端,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氏族”的社会形式。

隋文帝时期,主张废除中正制,以考试来选拔人才,从此便拉开科举制的序幕。

浅谈中国古代的人才选拔制度

03.

隋炀帝时期,正式确立科举制度。

唐代的科举制度分为常科和制科,常科即为每年都考试的科目,下设几十种科目,包括:进士、秀才等。制科则是由皇帝设立,它的体系相当庞杂,是朝廷特选人才的一种手段。

不同的考试科目所考内容和标准各不相同,以进士为例,所考内容为:试时务策五道,贴一大经。若是策过五道,经过五道即为甲,策过五道,经过四道之上即为乙。

唐高宗时期,科举制度更是增加了杂文,即需要考生外加一诗一赋作为考试内容。

浅谈中国古代的人才选拔制度

04.

在科举考试中,通过考试即为登第、及第或登科,而未通过考试称为落第。

在唐代通过考试后,要参加一系列的庆祝活动以彰显进士身份的尊贵。首先要先举办探花宴,由三名年轻的进士采摘明花点缀宴会,称为“探花使”。接着,进士们要去曲江举行庆祝活动。最后要到慈恩塔下进士题名处作诗,以求流芳千古。

宋代的科举制度有三个转变:其一是考官由皇帝直接任免,这实际上加强了皇帝对于科举制的控制,选拔出更多符合统治阶层利益的人才。

其二是发展了殿试制度,北宋时期,殿试第一名称为榜首,二三名为榜眼,三者皆可称状元,而南宋时期,第一名为状元,第二名为榜眼,第三名才为探花。

其三是在国子监内实行三舍取士法,将学生分成上舍生,内舍生和外舍生,根据其不同表现,授予官职。

浅谈中国古代的人才选拔制度

05.

清代三级考试为:乡试、会试和殿试。

乡试是一省之间的考试,考中为举人,第一名为解元。会试是全国的考试,考中为贡士,第一名为会元,殿试为京城考试,第一名为状元。

那么如果一个人在科举制度中皆为第一,便称为连中三元。

浅谈中国古代的人才选拔制度

结语: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打破了封建贵族的出身限制,是中国任人制度的伟大变革,给中下层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提供了晋升机会,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

而同时,科举制度的不断优化,更反映着中国古代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5-02 21:45:1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从科举制度看明朝兴盛的原因
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实际上也是中国古代政府选拔官员的一种方式。因为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科举制度是我国古代最为重要的制度之一,寒门子弟能够通过科举跻身官员阶级,从而荣华富贵。而朝廷
2023-06-27 14:06:00
科举制度:中国的第五大发明的意义
科举制度是古代中国及受中国影响的日本、朝鲜、越南等国家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科举从开创至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世界上最后一届科举考试结束于191
2024-02-20 05:31:00
古代的科举考试时间是固定的吗,会推迟进行吗?
...实,我们只要了解一点历史的人都会知道,科举制度对于中国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这一制度不仅帮助中国确立了文官制度,而且还确立了一个合理合法的人才上下流动的通道。中国正是有了这个制
2023-07-14 10:06:00
宋太宗科举制度之完善,进士有贡献吗
科举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选拔官员的一种考试制度,它非常重视考生整个家族的社会地位和家庭成员的文化水平等因素,体现了读书人控制选拔的野心。在隋炀帝之前,选拔人才采用的是世袭制,这种制
2024-04-28 11:35:00
探索古代科举考试的源头及其影响
...史,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一千年的选拔制度,以及它对中国古代社会的深远影响。古代科举考试是中国古代的一项重要考试制度,旨在选拔人才。科举考试的最大特点是公平和开放。相比于贵族世
2023-07-13 20:40:00
唐朝科举制度探秘:从秀才到进士,科举背后的选拔与挑战
...重要历史宝藏,除了改变我国选拔官员的制度,还影响了中国的周边国家。直到今天,我国依然是采用考试制度,虽然不是科举方式,考核的内容也不一样,但依然为国选拔人才培养人才起了不可替
2024-04-14 19:47:00
中国古代科举制的起源以及对世界的影响
中国古代的科举制是封建时期的一项创举,他打开了寒门学子得以进入仕途的大门。但关于科举制度的起源历史上的学者们却各有争议,有的人认为科举制源于汉代“分科举人”的考试形式,有的人将隋
2023-10-22 09:00:00
科举制度对世界产生了什么影响呢
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员的一种制度,历经1300多年,影响深远。那么,科举制度对世界产生了什么影响呢?接下来,我们将从不同角度探讨这个问题。首先,科举制度对世界文化的影响。科
2024-10-25 20:05:00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发展,宋代科举对官学教育的影响
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读书人所参加的人才选拔考试,在我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对于维系中央集权君主专制起到过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社会政治与经济状况的影响下,宋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科举制度发生重
2023-02-16 20:23: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抗战中的太原:谷草藏英雄 谱写鱼水情
浴血山河——抗战中的太原王立岗(右)回太原看望父老乡亲。(图片由王立岗儿子王洪提供)翻开那段血与火交织的历史画卷,一个发生在太行山麓的动人故事跃然眼前
2025-08-21 07:20:00
我们的抗战|军民情深:一碗饺子的牵挂与八十年的守望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李苗 郭辰昊 徐宁 于洋 王琳“我村人民年年莫忘,今天来送饺子给你们拜年。”在山东临沂朱村,每逢大年初一
2025-08-21 10:21:00
宋韵留香 四时风雅丨闪耀吧!中华宝藏
大河网讯(记者 赵檬 王怡潇) 一缕青烟自香炉袅袅升起,茶汤在盏中泛起云纹……在历史的长河中,宋代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其文化之昌盛
2025-08-21 10:47:00
丰乐剧场墙缝里藏了六把刀
如果你来到吉林省近现代史展,一定会被一楼一个展柜里保存非常完整的沙俄哥萨克军刀吸引,展柜里的军刀闪着寒光,刀上的花纹清晰可见
2025-08-21 10:55:00
【灵山夜话】张恨水笔下的上饶
张恨水(1895-1967),原名张心远,安徽潜山人,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通俗小说大家。他一生创作超千万字,既有《金粉世家》《啼笑因缘》等风靡一时的言情小说
2025-08-21 11:50:00
大皖新闻讯 大皖新闻记者近日获悉,庐江县将上马冶父山区域登山步道改造提升项目,总投资约3000万元,为这座蕴藏千年剑魂的文化名山织就一道防火安全网
2025-08-21 13:56:00
福州铁骑开辟4分钟生命通道。被救者:给他写了封感谢信,但还不知道姓名。
2025-08-21 18:20:00
抗战中的太原:一场诱敌深入的伏击战
东蒲村伏击日寇战斗遗址(资料图片)。 阳光炽白地铺在东蒲村的田野上,微风吹过,卷起细碎的尘烟,与田垄间零星绽放的五颜六色的小花形成鲜明对比
2025-08-20 08:09:00
36幅墙绘讲述婚俗故事,聊城这个小村庄让传统古礼“活”了起来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婚俗文化,恰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在其中熠熠生辉。“终身大事”这一称谓,真切传递出国人对待婚姻的庄重与敬畏
2025-08-20 11:39:00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孕育出伟大抗战精神,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
2025-08-20 12:50:00
百年铜柱 千里边陲:吴大澂晚清勘界固防的爱国史诗
在吉林省近现代史展馆一楼《吴大澂固防》展区内,一件特殊的展品静静诉说着100多年前的边疆风云。这座高大的铜柱复制品,虽不及原物历史悠久
2025-08-20 15:01:00
千年一滴青州醉,此酒曾入东坡杯
大众网记者 杨晓玲 潍坊报道这场时间与匠心的千年对酌,是历史与风土的无声契约。青州大地,仰天山下,狮子峪内,一滴酒藏着半部华夏酿酒史
2025-08-20 16:02:00
在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王尽美诞辰一百周年之际,潍坊籍军旅作家丁一鹤撰写的《尽美中国--王尽美传》一书正式出版发行,并赠送给王尽美革命事迹教学基地作为教材。视频是作者讲述了撰写王
2025-08-20 16:03:00
“红星照耀中国·光耀太行”|“人民军工摇篮”——黄崖洞兵工厂背后的故事
黄崖洞文化旅游区坐落于山西省长治市黎城县,作为“人民军工摇篮”,拥有不可复制的红色资源禀赋:1939年八路军创建最早、规模最大的现代化兵工厂在这里诞生
2025-08-20 17:3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