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阅尽古人生活百态
本文转自:重庆日报《古人这样过日子》作者:《国家人文历史》杂志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古人的日子里,藏着生动鲜活的历史、原汁原味的风俗文化和沉淀千年的东方美学。《古人这样过日子》是《国家人文历史》杂志...……更多
...,太师和少师分列首位,官位显赫,母子狮纹饰便寄托了古人对仕途通达的向往。 古代君子常以玉器治身,规范行为。自宋代开始,随着儒家文化的发展和文人阶层的壮大,读书人更钟爱在书桌案前摆放文玩陈设玉器。书斋作...……更多
...中旬,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发布最新考古结果:贵州普定穿洞出土数量丰富、类型多样的骨角器和旧—新石器时代过渡期的墓葬,并且在早年发掘的地层之下又发现新的更早的文化遗存...……更多
从小人物看大历史,《简牍探中华》诠释“何以文明”
...,有网友感慨“好在有简牍,让我们可以看到两千多年前古人的生活”;有网友称看《简牍探中华》就像在和古人对谈,动容道:“那些留在简牍上的故事,让我们知来处、明去处”;还有人隔空“表白”总台制作:“在央视文...……更多
一堂行走的“思政课” 让学生们收获满满
...学生记者”参观了司马迁祠景区。老师们介绍了景区中的人文历史故事,从司马迁到《史记》,再到大禹治水的故事,让孩子们直观地对中国历史、对《史记》和史圣司马迁产生了浓厚兴趣,孩子们不时提出问题与老师互动交流...……更多
生活百态:古代普通人的艰难岁月
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我们,现在的生活非常的便利,吃穿用住各个方面都有方便快捷的服务。现在的人们很少有吃不饱肚子,穿不暖衣服的事情发生。不仅如此,出行也变得越来越简单,火车,飞机,甚至高铁都相继出现,日...……更多
人文历史与自然博物的融通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二如亭群芳谱》人文历史与自然博物的融通中国古人在与自然和谐相处,维持自身生存和发展的进程中,观察、认识、记载并研究包括动物、植物、天文、气象、地理及人类自身等在内的万事...……更多
...的共同记忆,也是反复出现于历代绘画之中的文化母题。古人是怎么读书的?通过古画,我们可以窥见一些端倪。1月22日,“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主题展——‘久久为功’品读书画中的中华文脉”展览在北京中华世纪...……更多
...和娓娓道来的叙述方式,揭开了豆腐发明的神秘面纱;“古人饮料知多少”一节,带领读者探寻李清照最爱喝的饮品豆蔻熟水,还介绍了紫苏熟水、玫瑰露、木樨露、冰酪等在古代广受欢迎的饮品。此外,书中还列举了诸多名人...……更多
看古人如何为江苏十三市“喊麦”,看看吧
...、浅白的歌词中,十三市尽可能地浓缩各地的地理环境、人文历史。这么土嗨的乐风,让网友们都乐疯了。假若听着还嫌不过瘾,不妨,就来看看古人是如何为这十三市“喊麦”的。仿宋院本金陵图局部清·杨大章台北故宫博物...……更多
春游江淮请你来| 和游客们一起感受亳州人文历史体验游(组图)
...风团来到亳州花戏楼,和游客们一起感受具有亳州特色的人文历史体验游。花戏楼,原名大关帝庙,亦称山陕会馆。由于戏楼的砖雕、木雕、彩绘多以地方戏曲折子戏为主要内容,所以俗称花戏楼。花戏楼始建于清顺治十三年(...……更多
...载记,削为删除,此即今日论史者所称历史学家之选择,古人视为当然,并不讳言。然而笔削之际,又有权衡。刘知幾称:“《春秋》所贬当世君臣,其事实皆形于传。故隐其书而不宣,所以免时难也。”可知孔子对于现实威权...……更多
纪录片《当法老遇见三星堆》揭秘古老文明与璀璨历史
...考古学界的泰斗级人物扎西·哈瓦斯博士首次出现在中国人文历史纪录片中,就中埃两个古老文明互鉴的主题发表看法。(纪录片《当法老遇见三星堆》剧照-采访扎西·哈瓦斯博士)在图坦卡蒙金面具和古埃及文明的映衬下,《...……更多
钟鼓楼-万宁桥:上钟楼 下古桥 晨钟暮鼓运河长
...城报时的。到了清朝,铜壶滴漏改用时辰香计时。”那么古人到底怎么计时的?“古人将一天24小时划分为十二个时辰,并以十二地支来命名,从晚上11点至第二天凌晨1点是‘子时’,然后1点到3点为‘丑时’,3点到5点为‘寅时...……更多
...李清照的《鹧鸪天·桂花》等流传下来的名篇佳作中探寻古人的踪迹,依着古诗词画卷里的描绘,走进这些大好河山人文景观,踏着古人的足迹去寻觅去体验历代文人墨客的衣食住行、吃喝玩乐,感受一个个厚重的历史文化故事...……更多
山海经里到底有什么秘密,纪晓岚为何多次想将其销毁
...事,也有人认为是外星球的面貌。不过古时候交通闭塞,古人又是如何将各地区的风貌描述得如此清晰的呢?其实,在古人眼里,他们也并不认为《山海经》是真实的,比如司马迁就表示《山海经》是一本胡乱编造的书籍,里面...……更多
...现代技术的处理,让我们游走在历史的长廊之中,体会到古人的智慧和贵州文明不断变迁发展的过程。”张新民说,文物不是一般的器物,它是每一个阶段历史的遗存,后面都蕴藏着一个文化世界和故事,透过这个文物,人们会...……更多
超13万人次走进三峡博物馆过“双节” 探秘古人怎么玩成观众最爱
...峡博物馆的观众看得最多的还是“壮丽三峡”和一场呈现古人是怎么玩的展览。据统计,在今年中秋、国庆假期中,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主馆、重庆宋庆龄纪念馆、重庆白鹤梁水下博物馆、三峡文物科技保护基地,累计接待观众...……更多
他在史料中“打捞”个体情感和命运(图)
...了“雍正王朝”“乾隆往事”两大系列。他说:“我们和古人存在情感共振,网友可以通过古人的故事读懂历史,从而跨越时空,古今同情,以古鉴今。”网上讲史的人很多,李正受欢迎,在于他的讲解细节饱满、人物鲜活,更...……更多
...的温暖日常。虽然是古装题材,但剧中的人物群像、生活百态及日常细节却引发了很多观众的共鸣。《兰闺喜事》中,四个女儿性格各不相同。大姐属于“过了30岁再不结婚就要向朝廷交罚资”的老大难,有点小虚荣,好吃懒做...……更多
漫谈柳诒徵诗作中的故乡景观书写
...”指友人倾心交谈。梁公约联之曰:“千载此江天,寂寂古人去,荒荒落日圆。”古人去为虚景,江天、落日为实景。柳诒徵复以实景联之:“庄谐杂童冠”,“庄谐”即指二人联句亦庄亦谐,眼前游人则多有少年儿童。梁公约...……更多
...有了全新的认识。毋庸置疑,蜀道首先是一条军事之道。古人修路,争战为要。昔秦王出兵伐蜀、诸葛讨魏、姜维守关,进川出川,蜀道是唯一的通道。千百年来,这战略要道乃兵家必争之路。战火纷飞,车马隆隆,蜀道上曾经...……更多
...心中充满了期待和好奇。陆羽,这位被尊称为“茶圣”的古人,究竟是如何在这条古道上探寻茶的奥秘,将茶与生活、生命融为一体的呢? 漫步古道,仿佛看见陆羽身背茶篓,在山林间悠然前行。他对茶的热爱,宛如对生命的...……更多
寻找更真实的三国
...是只有我一人,这倒很符合我当时的心境,给我留足了与古人对话的空间。一路上我到访了庞统祠墓、剑门关、昭化古城、阆中桓侯祠(张飞祠)、南充万卷楼等三国遗迹,也捎带着看了三星堆、皇泽寺等文化遗存。巴蜀大地的...……更多
跟着古人游邢台
...,路过邢台,以第一人称的角度记述了所见所闻,展现了古人对于他那个时代邢台的观察。在影像技术尚未发展的古代,这样的记述,相当于那个时代站在邢台的土地上按下快门,一瞬间便成永恒。第一站:跟着南宋楼钥游金代...……更多
透过地名重新认识中国
鲁网12月20日讯地名,不只是地理学符号,更是古人与山川湖海、日月星辰、历史社会深度交流后留下的人文印记。它如我们传统文化的“活化石”,蕴涵着千百年来中国人对这片辽阔土地的认识,对漫长历史的记忆,以及对美...……更多
...车轮辙痕和马蹄踏痕交错留下的岁月斑驳,我突然明白了古人为何会创造出诸如“舟车劳顿”和“踏石留印”这类的话语,往深再思考一些,也直观感受到了驿道、驿铺之于驿站的共生关系。走进其中、闭目冥思,脑海中浮现出...……更多
祭祀时为何要烧香,这起到什么作用
...了更多精力来思考这些精神层面的东西。 从甲骨文中,古人对“紫(柴)”、“燎”、“香”等祭祀文字的态度来看,早期的祭祀活动,古人是通过燃烧燔柴和一些有香味的植物、香料来祭祀天神、祖先。这个时期的烧香习俗...……更多
周昭王南征荆楚:古代历史事件的深度解读与文化传承
...域上的争论。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历史,感受古人的智慧和历史的沧桑,也可以使我们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精髓。周昭王南征荆楚死于汉水之滨的历史事件,涉及到古代荆楚地域范围的讨论一直以来备受争议...……更多
明长城能防住蒙古人,为何防不住女真人
...这条防线也存在着颇多争议,明长城防御的主线对象是蒙古人,但最后越过长城,定鼎中原的确是女真人,那么明长城为什么能防住蒙古人,却防不住女真人呢?明长城防住蒙古人了吗?蒙古人对长城的认识是从金长城开始的,...……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南池子的胡同独具皇家风范
普度寺西巷◎王越沿着天安门和太庙的红墙向东,在南皇城墙有南池子和南河沿两个街口。南池子和南河沿南北走向,北起东华门大街
2025-02-17 14:05:00
南报网讯(记者杜莹)记者昨天从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获悉,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易兰英、陶承义于2月15日去世,易兰英享年99岁
2025-02-17 07:40:00
呼家楼有“哪吒闹海” 还有战国币、燕京八景、乾隆御碑
近日,北京呼家楼地铁的一组“哪吒闹海”彩塑,吸引往来行人注目,成了“打卡”新热点。原来,呼家楼地区是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旧址所在地
2025-02-17 09:33:00
王爷墓残碑变衣帽架现身798艺术区
在北峪村,愉恪郡王园寝地面建筑已无存北峪村中散落的柱础石,疑出自愉恪郡王园寝愉恪郡王墓碑残件,2015年曾现身高碑店摄影/老五 在798艺术区展出的愉恪郡王墓碑残件愉恪郡王允禑是清朝康熙皇帝的第十五个儿子
2025-02-17 09:33:00
敌国派口才达人来谈判,满朝文武无人敢应战,皇帝:让文盲对付他
古代有这么一种说法:“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读了很多书的才子们往往备受推崇,他们也通常被大众视为最聪明的群体,不过读书人也有自己的克星
2025-02-17 00:14:00
揭秘!黄克诚凭什么超越陈赓,稳坐开国大将第三把交椅?
【引言】:亲爱的读友们,大家好!你们是否好奇黄克诚究竟有何过人之处,能让咱把他放在陈赓将军之上,成为开国大将中的第三把交椅
2025-02-17 00:28:00
京剧《状元媒》朝代背景: 北宋主要人物:柴郡主(赵秀君饰): 宋王赵光义的养女,美丽聪慧,武艺高强。赵德芳(金喜全饰)
2025-02-16 15:34:00
明朝的“恐怖组织”:锦衣卫和东厂见面绕路,官员见了下跪
明朝是厂卫机构特别发达的一个时代,分别建立了锦衣卫、东厂、西厂,最后是内行厂。这四个厂卫一个比一个能作威作福。因为内行厂最后在明武宗时期建立
2025-02-16 16:02:00
富商王永庆:在美国买下1亿平方米土地捐中国,那块地现怎样了?
商人,尤其是在文学作品中,常被描绘成狡猾、阴暗、唯利是图的形象。然而,《琵琶行》中有一句名言:“小胜靠智,大胜靠德。”这句话提醒我们
2025-02-16 16:03:00
1963年,工厂女出纳携巨款失踪,结果21年后在水泥地里被发现
1963年11月22日,是河北张家口女出纳李扬的生日,丈夫小冯开开心心地在家做着长寿面等着妻子归来,可谁知,敲开他家房门的不是昔日笑颜如花的妻子
2025-02-16 16:07:00
是恐怖传说还是真实存在:中国古代的开颅手术是怎么完成的?
文?庚沅手术的源头可能远比你我想象的要早。古代开颅术分别起源于欧洲、南美洲和太平洋几个中心。欧洲的开颅术据说可以早到10
2025-02-16 16:23:00
2007年,爸早亡妈再婚,6岁“孤儿”杨六斤,靠“吃草”顽强生活
“阿婶,我来牵牛了。”一个清脆稚嫩的声音呼唤邻居院子里的女人,然后径直走向牛棚里。“好,今天早点回来吃完饭再回家,牛还小吃一会就饱了
2025-02-16 16:26:00
李自成五虎上将为何是4+2?哪两个人共占一个名额?实在是不够格
明末天下大乱,大明王朝如风中之残烛,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各路义军如过江之鲫,数不胜数,然而,对大明威胁最大的起义军首领,一个是八大王张献忠
2025-02-16 16:31:00
干活挖出“金疙瘩”,回家一称竟有18斤,谁料引来两大博物馆争抢
我国自黄帝王朝产生到现在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经历过多次的政权演变和朝代更迭后,这些文明以埋入地下的文物为载体,等待着考古学家发掘
2025-02-16 16:44:00
夫君与父亲只能活一个,她做的选择被骂千年,产生一成语流传至今
我们知道在古代,女子有“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的“三从”教条,说白了,就是任何时候,女人都是作为男子的附属品存在的
2025-02-16 16:4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