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古蜀道上明月峡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4-18 08:55: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北海日报 四川盆地辽阔肥沃,物产丰富,历来为繁盛富庶之地,但四周被崇山峻岭阻隔,交通十分艰险。过去,许多朝代京城通往蜀地,尤其是成都,必须要修路,这些路就是蜀道。

古蜀道有几条?说法不一,广义地讲,蜀国境内及各地通往蜀地的道路都是蜀道。狭义的蜀道主要是指七条越过秦岭翻过大巴山,连接长安到成都的道路。其中,最著名、最险峻的当属四川广元境内的金牛道。

李白有诗《蜀道难》,上初中的时候就读过,诗不好读,典故多,生字多,且不够押韵上口,愚笨如我,至今背不下来,只记住一句“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李白说的蜀道,就是广元这一段。

蜀道为什么难?概因地形险恶所致。由成都到长安的蜀道,需要翻山(巴山)越岭(秦岭),山高谷深,道路崎岖,用李白的话说,“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鸟兽尚且如此,何况人乎!以著名的金牛道为例,由四川成都始,至陕南汉中止,蜿蜒六百公里,尤其是路经川北广元,崇山峻岭,连绵不绝,几乎无路可走。人们为连接川陕交通,只有在悬崖峭壁上架设栈道方可通行。

我来到广元明月峡。这里,山体嶙峋,云雾缭绕,流水淙淙,树木繁茂。车在山道上缓行,窗外风光悦人耳目,未见蜀道,已让人心旷神怡。明月峡,一个充满诗意的地方,果然暗合李白“清风清,明月明”的诗意,本身就是一处迷人的自然景观。

名山大川遍布全国,数不胜数,人们到广元,看的不是山不是水,而是一条路,一条举世闻名,世界唯一,堪与长城与运河齐名的古蜀栈道。明月峡是四川诸多蜀道中保留最完整最有代表性的一段。它将蜀道的险峻、蜀道的精华、蜀道的历史、蜀道的文化、蜀道的精神基本囊括了。看过明月峡,蜀道已了然。

这里群山环绕,山体如刀削斧砍般垂直壁立,根本没有地方修路。栈道只能在半山腰沿悬崖修建,在绝壁之上开凿一些菱形半米见方的石孔,内插木桩或石桩,上面铺上木板或石板,以通人马车辆。

明月峡栈道修在嘉陵江边上,曾经是进出蜀地的必经之路。进入景区门口,建有诸葛亮的雕像,他最早修建这条路,以实现统一的梦想。可惜六出祁山,最终功败垂成。蜀道犹如一条河,汇集了大量珍奇的自然景观和著名的人文遗存,其中最精彩的一段历史与三国文化密不可分。

山缺了水便无魂,山水总是连在一起的,如影随形,相依相伴。明月峡栈道修在江边的岩石上,谷底是滔滔江水,川流不息。对面依稀可见当年纤夫的石阶,斑驳苍劲,杂草丛生。你能想象逆水行舟时,纤夫背拉缆绳、口喊号子、拖拉船只、向上攀援的劳动场面。随着时代的进步,纤夫拉船如今成了一种历史记忆,凝望这些石阶,不仅让我们产生视觉上的强烈冲激,也是一种心灵的震撼。

在栈道上瞭望对岸,嶙峋的山体,随处可见树木掩映下透光的山洞。据说那里是1958年建成的宝成铁路隧道,从宝鸡到成都六百多公里的铁路,几乎都是在山谷绝壁间架桥凿洞修建,以当年的技术条件,其施工难度可想而知。光是广元境内架设的桥梁就有六百多座,打通的隧道难以计数。钻山越谷,天堑变通途。它的建成堪称人间奇迹,彻底改变了蜀道难的局面。

明月峡有交通博物馆、交通活化石之称,因为它一峡辖六道:栈道、驿道自不必说,还有行船的水道、拉船的纤夫道,以及沿金牛道两岸修建的公路、铁路。历史上的古道修修建建历经两三千年,1936年在此基础上建成川陕公路,1949年后108国道也从这里经过。国道改建完成后,明月峡栈道才成为景区的一部分供游人参观。

古栈道为著名的金牛道的一部分,路不宽,厚重的木地板,下架木梁支撑。最初是什么人想到的这种筑路方式?硬生生地在绝壁山崖上凿出一条路。这除了智慧、技术,更需要人们难以想象的繁重劳动。看一看插入石梁木梁的孔穴,在坚硬的岩石上凿出45公分见方,75公分进深的石孔,那可是石匠身悬半空,一锤一锤一点一点凿出来的。

在老川陕公路基础上修建的原108国道,最险要、最壮观的景致当属老虎嘴路段。在山崖绝壁间悬空炸出一处大缺口,状如C形的老虎口,狰狞恐怖,令人惊悚。来往车辆行人如在老虎的血盆大口中穿行。此处路窄顶低,仅能供一辆汽车通过,据说当年繁忙时如需会车,等候的时间达数日之久。几十年前的国道尚且如此,古蜀道的艰阻难行可见一斑。

老虎嘴入口处也是当年唐明皇李隆基逃入蜀地之路。安史之乱,大唐天子仓皇入蜀避难,文武百官于此处迎接圣驾,谓之朝天之地。明月峡过去也称朝天峡,至今,广元还有朝天区的地名。

参观明月峡,让我对蜀道有了全新的认识。

毋庸置疑,蜀道首先是一条军事之道。古人修路,争战为要。昔秦王出兵伐蜀、诸葛讨魏、姜维守关,进川出川,蜀道是唯一的通道。千百年来,这战略要道乃兵家必争之路。战火纷飞,车马隆隆,蜀道上曾经硝烟弥漫,血流成河。无论是为了巩固地方政权,加强蜀地国防,还是征战中原、促进国家统一。修建蜀道最初的目的,我以为无非是为了用兵,为了征战,为了军事。

其次,蜀道还是一条贸易之道。和平年代,川陕两地的大量物资由此通过,商贸往来频繁,地方经济活跃,蜀道的作用不亚于其后的丝绸之路。它是连接蜀地与外界的经济命脉。尤其是风调雨顺的成都平原,沃野千里,物阜民丰,素以天府之国著称。蜀道的开通加快了物流运输,使封闭的四川进一步走向开放,走向繁荣。

再次,蜀道也是一条友谊之道。有了这条道,促进了西南地区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文明的大交汇、大融合。人员的流动、迁徙,信息的传播、交换,不同地域、不同族群人们的相互交往共融,由此尽可能地得到全面辐射。它是民族团结之道,文化包容之道,也是和平发展之道。

另外,蜀道,还是一条文化之道。千百年来,这里不仅汇集了一个个精彩的故事传说,上演了一幕幕感人的历史故事,而且吸引了无数文人骚客在此流连忘返,留下了难以计数的诗歌文章。庾信、李白、杜甫、王勃、元稹、岑参、贾岛、陆游……一连串声震文坛的巨擘泰斗与蜀道结下了不解之缘。蜀道是诗路,是文路,承载着历史,饱含着记忆。

蜀道,更是一条精神之道。山重水复本无路,古人却不畏艰险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开山辟路,这种顽强不息、积极进取的精神代代传承。无论多么艰难险阻、困难重重,人类征服自然、不断前行的步伐永不停歇。蜀道的修建凝结了古人的智慧与汗水,更体现了他们不懈奋斗、与自然抗争的勇气与胆识。而这,正是我们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

走进明月峡,走进古蜀道,就是走进历史,走进文化。它不仅是一种身体的旅行,更是一种精神的探寻,一种心灵的成长与对话。蜀道告诉我们:只要心中有信念,任何困难艰险都阻挡不了人类前行的步伐。人生在世,所求无他,精进努力,勤奋拼搏,持之以恒,必有收获。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18 11: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川大教授李勇先:蜀道是蜀人开拓进取精神的象征
川大教授李勇先:蜀道是蜀人开拓进取精神的象征四川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教授李勇先作主题演讲。“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
2023-10-30 16:53:00
寻路蜀道|九路记者穿越千年足迹 探索古今蜀道的变与不变
封面新闻记者 刘彦君一条古蜀道,半部华夏史。从“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勾连”到“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自南自北四海攸通”,千百年来,先民们用智慧与坚韧,为发展带来无限可能。今
2023-10-27 16:38:00
纵横古今论蜀道,飞跃山河说广元
本文转自:人民网-四川频道千年蜀道,万木争辉。蜀道沟通西南与西北,在我国历史中有重大意义。近日,四川几位历史领域的专家,就蜀道及蜀道文化进行论述,为人们研究蜀道提供了重要思路,为
2023-07-27 20:35:00
从“栈道”出发 看蜀道春秋
本文转自:华西都市报名人大讲堂“蜀道文化季”首讲来袭从“栈道”出发 看蜀道春秋祁山道天水镇的姜维雕像和古道遗迹。刘可欣李雨欣摄祁山道天水镇的姜维雕像和古道遗迹。刘可欣李雨欣摄蜀道
2024-05-29 02:14:00
...日报郭雪岩《 人民日报 》( 2024年08月28日 第 08 版)“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剑阁雄关,李白留下如斯感慨。过中原、进关中,穿秦岭、越巴山,杜甫纪行诗中,从川甘
2024-08-28 06:22:00
一位美国友人的蜀道情缘
...访二十四次,从美国费城到中国广元——一位美国友人的蜀道情缘本报记者 宋豪新3月17日,贾和普在四川广元市剑阁县古蜀道上行走。本报记者 宋豪新摄剑阁县古蜀道旁的古柏挺拔苍劲。本
2024-05-27 06:26:00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李白的一首《蜀道难》,是无数人对蜀道的初印象,李白也成了蜀道的“最佳代言人”。而在万里之外,还有一位“蜀道推介大使”,那就是来自美国费城的蜀道铁杆粉丝贾和普。
2024-03-25 10:35:00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郑志浩千秋蜀道,诗意贯穿其中。李白传世经典《蜀道难》中“难于上青天”的感叹,从未使天下文人墨客望而生畏、裹足不前。王勃、高适、岑参、杜甫、白居易、元稹、陆游
2024-08-09 05:30:00
国际媒体人走进四川广元 沉浸式感受蜀道魅力
...广元4月23日电 题:国际媒体人走进四川广元 沉浸式感受蜀道魅力作者 岳依桐 苗志勇“虽然李白的诗写‘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但现在交通这么方便,带着放松的心情徒步古蜀道让我
2024-04-23 22:34: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