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一位美国友人的蜀道情缘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4-05-27 06:26:00 来源:人民资讯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

二十三年到访二十四次,从美国费城到中国广元——

一位美国友人的蜀道情缘

本报记者 宋豪新

一位美国友人的蜀道情缘

3月17日,贾和普在四川广元市剑阁县古蜀道上行走。

本报记者 宋豪新摄

一位美国友人的蜀道情缘

剑阁县古蜀道旁的古柏挺拔苍劲。

本报记者 宋豪新摄

一位美国友人的蜀道情缘

3月17日,贾和普在剑阁县与当地村民聊天。

夏志鹏摄

一位美国友人的蜀道情缘

从剑阁县剑门古道延伸的茶马古道,茶文化历史悠久。图为剑阁县剑门关镇梁山村的茶园俯瞰。

邱海鹰摄(影像中国)

一位美国友人的蜀道情缘

古蜀道示意图。

广元市委宣传部供图

“一切都没有变,树还是那样的绿,石板路还是弯弯曲曲。”时隔5年,81岁的美国友人霍普·贾斯特曼(中文名贾和普)再次来到中国,第二十四次踏上古蜀道。

自2001年第一次踏上古蜀道以来,20多年间,贾和普多次来到中国,用脚步感知古蜀道的魅力,并通过出版书籍、开通网站和拍摄纪录片,向全世界推荐古蜀道,成为宣传中国古蜀道历史文化的国际使者。

见证

从“蜀道难”到“蜀道畅”

中国四川广元市剑阁县,翠云廊古蜀道。阳光洒在高大繁茂的树冠上,透过枝叶在石板路上投下明暗交织的光影。远远走来几位老人,一头白发的贾和普走在最前面。再次重走古蜀道,她眼中闪烁着兴奋和欣喜,“每次走上这条路,都像是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里穿梭,总觉得看不够。”

作为中国历史上连接中原与西南地区的交通大动脉,古蜀道是一条从长安(今陕西西安)翻越秦岭,经汉中盆地通往成都平原的古代交通通道,距今超过2300年历史。

3月15日,贾和普从剑阁县普安镇启程,开始了她的第二十四次古蜀道之旅。一路途经翠云廊、剑门关、昭化古城等地,行程超过300公里。

古蜀道上,贾和普走走停停,或是拍摄新的路标,或是向当地朋友请教地名细节,又或是给身边的美国朋友介绍古蜀道文化和中国历史。“你们看这里,起初这里是平整的,并没有马蹄凹痕,随着不断有马踩过,日积月累,这个凹痕就慢慢形成了。”贾和普指着一处路面说。

“每一次行走古蜀道,都给我带来很大的震撼和感动。”回忆起这些年行走古蜀道的故事,贾和普思绪万千。“从前,我会沿着土路走,有时候雨后的路太过泥泞,遇到岔路就容易‘迷路’。慢慢地,我发现古蜀道旁的古树可以帮助我辨别方向,只要朝着有古树的方向走,就能找到正确的路。后来,古蜀道铺上了平整的石板,我再也不会‘迷路’了。现在就更好了!古蜀道旁设置了各种指示牌,还修建了可以喝茶、休息的驿站,这条古老的道路变得更加有趣了。”贾和普说。

在贾和普的古蜀道记忆中,古树是很重要的存在。沿着曲折的石板路,两侧都是遮天蔽日的古树,“随便一棵就有上千年的历史。”这里是目前中国存世时间最长、面积最大、数量最多的人工行道古树群,现存古树7803株,其中古柏7778株,平均树龄1050年。

在古蜀道,植柏护柏的传统古已有之,代代相传。如今,每一株古树都有“身份证”,游客只要打开手机扫一扫古树的电子档案二维码,就可以得知它的品种、树龄、生长状态、保护模式、巡护交接记录等信息。“这些古树之所以保护得这么好,得益于当地百姓世代共同守护。比如,当地在修路、修隧道时都特意避开古树。”贾和普对记者感慨。

不远处,西成高铁线上不时有列车呼啸而过。2017年底,西成高铁正式开通运营,时速可达250公里。秦岭天堑一夕贯通,“蜀道难”成为历史。2018年4月,贾和普第一次乘高铁从成都抵达剑门关。“在中国诗人李白的《蜀道难》里,他写下‘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现在,从成都乘高铁到剑门关只需要一个多小时!如果李白再来古蜀道,他一定会写出不一样的诗句。”贾和普笑着说。

古蜀道旁,1956年通车运营的宝成铁路、2011年通车的京昆高速公路广陕段、2017年全线通车的兰渝铁路,以及汇入长江的嘉陵江航道纵横交错。一条条公路、一座座桥梁、一支支铁路线连通巴蜀大地……曾经古老的出川门户广元,如今已成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贾和普与同伴分享着自己多年来在中国的见闻,感叹着当地从“蜀道难”到“蜀道畅”的飞速变迁。

“我对这条路,这段历史,这种文化传承力量的热爱从未消退。”一路上,贾和普多次重复这句话。在她看来,古蜀道不只是诗句里的文字、博物馆里的展品,还是可以感知、触摸到的真实存在,也是中国发展变化的生动注脚。

热爱

从“蜀道迷”到“蜀道通”

贾和普来自美国宾夕法尼亚州费城,她和古蜀道的缘分始于大学时代。上世纪60年代,在美国曼荷莲女子学院攻读艺术史的贾和普,选修了中国艺术课程。1963年,在一次跟随老师去波士顿参观展览时,唐代李昭道的名画《明皇幸蜀图》吸引了她:直插入天的岩壁、悬空突出的栈道、曲折迂回的小路……群峰竞秀的中国蜀地山水跃然纸上。“那个场景太美了!我好奇那样的景致是否真实存在?画上的几行中国书法潇洒飘逸,虽然读不懂,但我从此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并开始学习中文。”贾和普说。

2001年,贾和普偶然读到一篇介绍中国古蜀道的文章,一张栈道的配图让她确认了李昭道画中所描绘的千年古道至今依然存在,她立刻萌生了亲眼去看看的想法。不久后,当时58岁的贾和普远渡重洋,来中国寻找那条画中的路。

“我原本计划先乘坐公交车到当地,再继续打听如何走,结果一不小心直接‘闯’进了古蜀道。那一刻,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心脏仿佛都停跳了一拍。”尽管时隔20余年,贾和普对当时的激动之情仍记忆犹新,“我仿佛走进了那张让我神往已久的中国传统山水画,脚下真真切切踩着的是有着2000余年历史的古蜀道。我总觉得,自己与古蜀道有一种奇妙的联系,仿佛曾经在这里生活过。”贾和普说。

这次旅行并不是贾和普第一次到访中国。1996年,她曾到中国游览过长城、黄山、峨眉山等许多享誉世界的风景名胜,度过了非常美好的时光。“但我一直都渴望探索中国更多的自然风光,探寻更多不为人知的中国历史和文化故事。5年后,这个心愿在古蜀道实现了。”一段奇妙的旅程就此开始。贾和普开始一遍遍地带家人和朋友来中国,以广元市剑阁县为中心,在古蜀道不知疲惫地行走、探寻。“如果说第一次走古蜀道是出于好奇,那么此后的20多次则是出于热爱。”她说。

每次返回美国费城,贾和普都会将行走古蜀道的照片冲洗出来并编号珍藏,这些资料清晰地记录了20多年来她镜头下的古蜀道变迁。“古蜀道是这样美、这样充满历史和文化的痕迹,我应该把它介绍给更多美国人,让更多人了解古蜀道、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有了这样的想法后,从2003年起,贾和普几乎每年都会花2—4个月的时间到中国行走古蜀道。从陕西西安到四川成都,再到四川广元,许多地方留下她行走、记录的身影。

2007年,贾和普撰写的英文书籍《中国古蜀道行走指南》在美国出版,这本436页的书籍图文并茂地记录了古蜀道的风貌以及当地的风土人情,大到具体路线,小到食宿费用……生动、细致的内容让前往古蜀道的外国游客有了“锦囊”。除了写书,她还建立网站、举办展览,“我要努力把古蜀道历史文化推介给更多人。”

从“蜀道迷”变成“蜀道通”,贾和普倾注了多年的时间和心血,如今她已是一名推广中国古蜀道历史文化的国际使者。“古蜀道古老而又生动,穿越千年时光,如今依然生机勃勃,就像中华文明一样,生生不息、源远流长。”在母校曼荷莲女子学院的一场演讲中,贾和普饱含深情地说。

友谊

从“一人行”到“众人行”

这次重访古蜀道,贾和普是和9位同伴一起来的。同伴中有热爱中国历史文化的友人,也有被古蜀道吸引主动联系她的陌生人。他们中年龄最小的68岁,最大的82岁,来自美国华盛顿特区、西雅图、纽约等多个城市。他们中的许多人是第一次踏上古蜀道。“我想对古蜀道说声谢谢,感谢它能让我欣赏到如此美丽的风景,让我有机会追溯并感受到中国数千年来的文化积淀和内涵。”贾和普的好友芭芭拉·克洛维尔说。

这不是贾和普第一次“带团”走古蜀道。2015年,广元市广播电视台根据贾和普的经历拍摄了纪录片《蜀道使者》,在海外视频网站发布后,许多国际友人对古蜀道产生了浓厚兴趣,他们联系上贾和普,与她相约结伴同行。“在我重走古蜀道的过程中,有越来越多的美国朋友加入进来。我们还结识了许多中国朋友,大家互相交流、分享体验,非常开心。”贾和普高兴地说。

74岁的刘纪汉祖籍四川内江,在美国工作生活了半个多世纪,先后回过四川5次,但从未踏足过古蜀道。他的妻子看到贾和普行走古蜀道的报道后很激动,通过网络地址联系上贾和普,夫妻俩一起报名参加了这次的活动。走在古蜀道上,刘纪汉每每被那些青石板路和参天古柏所吸引,“下一次如果有机会,我还会带着家人、外国友人再来重走古蜀道。”

3月19日,剑阁县授予贾和普“剑门蜀道国际旅游终身推介大使”称号,以感谢她在研究古蜀道历史、宣传古蜀道文化等方面做出的努力,这也是当地颁出的第一个终身推介大使称号。“我很开心也很自豪,未来我还会继续重走古蜀道、介绍古蜀道,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古蜀道。”贾和普说。

数十年如一日的探索和研究,贾和普对中国的热爱愈发深沉,这份热爱也影响到她的家人、朋友。贾和普的丈夫是研究中国文化的学者,儿子马克在大学选修了中国文化相关专业,小孙女伊丽丝也经常跟着她唱中文歌、写书法。“我计划在有生之年,每年都来古蜀道走一走。希望更多美中青年人可以加入其中,我相信会有更多年轻人喜欢上这里,参与保护这里,让古蜀道焕发新生机。”贾和普说。

2015年到访古蜀道时,贾和普曾亲手栽种过一株小柏树苗,如今这棵柏树已经长得比她还高出许多了。这次古蜀道之行中,她又和美中友人一起种下了两株柏树幼苗。“我和朋友们约好了2025年再在此相会!未来,我期待古蜀道成为连接美国和中国民间交流的桥梁,希望古蜀道故事能够成为美中人文交流这棵枝繁叶茂的大树上的一片闪闪发光的绿叶!”

《 人民日报 》( 2024年05月27日 17 版)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27 09: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四川频道策划:张帆记者:宋豪新摄制:赵祖乐
2024-03-28 11:30:00
81岁美国老太太贾和普携友人第24次行走剑门蜀道
“我很爱这条蜀道,我这次带朋友们过来,他们看到中国有这么古老的路,还这么漂亮,都非常开心。”3月15日,81岁的美国老太太贾和普再次携朋友们来到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开启了她的第2
2024-03-19 09:26:00
大山大水大森林 好山好水好生态
...图①:广元生态茶园。本报记者 宋豪新摄 图②:广元古蜀道沿途的古柏。刘怀英摄 图③:广元市朝天区沙河镇四好农村公路。刘怀英摄 图④:俯瞰广元城区。唐 彪摄四川盆地东北缘,秦巴
2024-08-29 06:49:00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李白的一首《蜀道难》,是无数人对蜀道的初印象,李白也成了蜀道的“最佳代言人”。而在万里之外,还有一位“蜀道推介大使”,那就是来自美国费城的蜀道铁杆粉丝贾和普。
2024-03-25 10:35:00
八旬美国老太太贾和普第24次走蜀道 已成“蜀道通”
...国新闻网3月18日,81岁的美国老太太贾和普带领朋友走过蜀道剑门关。苗志勇 摄3月18日,81岁的美国老太太贾和普带领9名朋友行走在四川广元剑门蜀道上,她如数家珍地介绍着蜀道
2024-03-19 09:12:00
李白“三叹”蜀道,一曲雄伟壮丽的山河风光颂歌〔176〕
...麻、子规夜啼、天梯石栈;2、一夫当关,万夫莫开;3、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4、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出处:1、清·蘅塘退士《唐诗三百首》;2、唐·孟棨《本事诗·李白》;参资
2023-02-05 10:07:00
...这里所说的拦马墙,地处广元剑阁县凉山乡。因为整个古蜀道上仅剩这一处,就显得尤为难得。四川的古道,以位于其北部山区的蜀道最为有名,其中金牛古道名气尤甚。此古道建于先秦,是连接秦
2023-12-22 06:06:00
...花想容”“轻舟已过万重山”等浪漫美好的诗词。可在《蜀道难》中,却不见自在美好,蜀道难是诗人为送别友人而作,诗中同样有高山有流水,可给读者的感觉却截然不同,这是如何做到的呢?答
2024-07-08 16:16:00
... 张斌 吴梦琳 余如波 张敏)仲夏时节,翠柏青青,相约蜀道。6月18日,“蜀道行”文化遗产展示推介活动暨文艺名家蜀道行在广元剑阁翠云廊启动。中国文联原副主席、原中央电视台台长
2024-06-19 06:51: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
大皖新闻讯 110报警电话是紧急救助热线,也是公安机关受理群众报警和紧急救助的“生命热线”。合肥一男子恶意占用“生命热线”
2025-08-15 17:30:00
山东省第一康复医院脊柱与关节外科:微创利刃出鞘,挺起生命脊梁
鲁网8月15日讯在人体这座“生命大厦”中,脊柱是支撑躯干的坚实承重梁,更是生命活力的重要保障。脊柱的健康状况,直接反映着身体的整体机能水平
2025-08-15 17:35:00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李军 通讯员 焦鑫鑫 马舒畅 李君“本以为是老来俏,没想到竟是宫腔里长了‘小麻烦’!”52岁的张阿姨(化名)想起这次就医经历
2025-08-15 17:35:00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李军 通讯员 焦鑫鑫 马舒畅62岁的王阿姨最近有点“闹心”,不是心里烦,是心口痛!胸骨后像被石头压着
2025-08-15 17:35:00
平邑县人民医院同期根治胃直肠双源肿瘤
鲁网8月15日讯随着胃肠镜检查的普及,胃肠道双源原发肿瘤的检出率显著提升,其中以胃与结直肠同时罹患恶性肿瘤的病例最为常见
2025-08-15 17:38:00
短视频平台上,一些营销账号紧盯外卖骑手等新就业群体虚假摆拍,引发关注。在相关部门及平台的合力打击下,此类虚假视频却屡禁不止
2025-08-15 19:26:00
志愿者蒋雪寒克服困难捐“髓”,拯救少年生命
大皖新闻讯 8月15日中午,历经4小时,志愿者蒋雪寒在中科大第一附属医院(安徽省立医院)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混悬液324毫升
2025-08-15 20:26:00
大众网记者 李欣 东营报道
2025-08-15 20:57:00
权威发布|“一房一码”创新升级!可用于市场主体住所登记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赵原雪8月15日,淄博高新区举办“促进个体工商户发展”新闻发布会,重点介绍淄博高新区支持个体工商户发展实施措施的具体情况
2025-08-15 20:59:00
戏曲电影《重渡沟》:以“绿水青山”之形,写“金山银山”之魂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蒋肖斌)戏曲电影《重渡沟》专家研讨会,近日在北京中国电影人之家举行。《重渡沟》改编自同名豫剧现代戏
2025-08-15 21:00:00
8月13日,“皆大欢喜——秋香月饼2025北京发布会”在北京召开。秋香月饼是山东老字号、临沂非遗“刘氏传统月饼制作技艺”传承项目
2025-08-15 21:04:00
消费日报网讯(记者 郑红梅)近日,陵水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公布2025年7月市场领域典型案例,涉及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市场经营规范
2025-08-15 23:14:00
看病别走错!贵阳市第二人民医院(金阳医院)多科室位置有变化
8月15日,记者从贵阳市第二人民医院(金阳医院)获悉,为进一步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为就诊群众提供更优质、高效、舒适的诊疗环境
2025-08-15 23:14:00
8月15日“快乐8”开出1注500万大奖,出自安徽
大皖新闻讯 8月15日晚,中国福利彩票“快乐8”第2025217期中奖号码公布。当期开出1注500万大奖。具体如下:编辑 彭玲
2025-08-15 23:55:00
“新时代的精神图谱”引导青少年理解沂蒙精神传承与发展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姜曼8月13日,记者从“沂蒙精神代代传”文学艺术创作传播活动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本次“影像映沂蒙”摄影展通过溯源
2025-08-16 00: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