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钩弋夫人之死:汉武帝的无奈与抉择
前言你有没有想过,一个伟大君主的最后时刻会是什么样子?他将如何权衡利弊,做出艰难的选择?它将给后人留下什么样的历史遗产和教训?然而,就在他临死之际,他却做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决定,亲手杀死了他最后一个深爱的女人——钩弋夫人。这究竟是为了什么?汉武帝的内心经历了怎样的挣扎和痛苦……更多
毛遂:毛遂战国时期赵国平原君门客,他曾投奔赵国平原君为其门客,但常年默默无闻,后秦国围攻赵国都城邯郸,平原君准备找二十个文武兼备的门客去楚国,游说楚王合纵抗秦,找到了十九个人之后,余下一个名额找不到合适的人选,毛遂自告奋勇随平原君赴楚;在与楚王谈判过程中,他凭借三寸不烂之舌……更多
揭秘刘备托孤大臣诸葛亮与李严的较量
夷陵之战刘备兵败后,他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但他年纪不小了,常年征战,最终病逝于白帝城。为了让蜀国死后能够留在三国,刘备除了自己的竞争力之外,还在白帝城导演了一场家喻户晓的托孤秀,但大多数人都知道,唯一的托孤大臣就是诸葛亮。其实,在历史上,这个托孤表演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更多
卞随:卞随夏朝末年人,卞氏得姓始祖,夏代的卞姓为当时整个国家德高望重的大姓,上至国君下至诸侯都要给卞家人面子,无论当初夏桀如何昏庸无道,都不敢对我卞家人和卞家的门生故人起歹意;相传商汤将讨伐夏桀,曾和卞随商量,卞随拒不回答,汤战胜夏桀后,要让天下给卞随,他识破了商汤把弑君嫁祸于他的阴谋……更多
揭秘开国功臣唐河,如何在朱元璋的屠刀下逃生?
徐达等功臣都被朱元璋处决了。为什么只有唐河逃走了?徐达等功臣都被朱元璋处决了。为什么只有唐河逃走了?原因令人惊讶。我们知道,朱元璋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后,曾经以李善长为首的怀仁集团与以刘伯温为首的浙东集团展开了激烈的争斗。结果,朱元璋终于成功抓住了这个机会,首先在李善长……更多
金圣叹:金圣叹明末清初文学家、文学批评家,他从小刻苦勤奋,思想独立,喜爱阅读和结交僧人,擅长扶乩降灵,自称佛教天台宗祖师智顗弟子的转世化身;他为人孤高,率性而为,以才子自居,讥笑其他秀才庸俗愚拙,批评明末官府苛政,同情被欺压的百姓,主张官逼民反,但认为王命和礼法终不可违……更多
崔寔:崔寔东汉后期政治家,少时沉静,爱好典籍,他的政治理论主要体现在《政论》中,他提倡节俭,禁止奢僭,反对贪污压榨,主张地方官要久任,提高官吏待遇以养廉,以及实行徙民实边来调整人口与耕地的比例等;在法制上他主张不轻易颁布赦令,最好相隔十年以上才大赦一次;他的农业理论体现在《四民月令》中……更多
官廉:官廉明代大臣,12岁考取秀才,19岁中举,20岁考中进士,21岁任工部虞衡司主事;在任期间他不避权贵,依法将田地判归百姓,以廉直而闻名,又受命到直隶河间府赈济水灾饥民,他“多方筹划,晨夜罔倦”,拯救了数万灾民的生命,回京时沿途百姓多泣涕相送;他上章建议朝廷改革皇庄收租太高之弊……更多
孙策:壮志未酬,一代英豪的陨落与未竟之志
东汉三国的政治舞台上,群星璀璨,每个人都在寻找自己的角色。他们想演出一部三国时期独有的戏剧。孙策无疑是其中最耀眼的明星。孙策只活了26岁,但他的一生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那就是自强不息。孙策不仅勇敢,而且有谋略,有政治眼光。这是他建立江东六郡的前提。大家都知道……更多
揭秘曹操最信任的侍卫:不是典韦,不是许褚,而是这位猛人
说起曹操最信任的心腹,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典韦和许褚。然而,殊不知,曹操最信任的侍卫并不是这两个人,而是曾经击败过张飞和马超的猛人!曹操最信任的侍卫为了保护曹操,典韦愿意放弃自己的生命。死后,许褚继承了他的衣钵,长期追随曹操,保护曹操。但事实上,这两人表面上只是曹操的贴身侍卫……更多
乐史:乐史北宋地理学家、文学家、方志学家,他自幼聪慧好学,记忆超人,才识渊博,是隋唐开科举以来抚州地区第一位进士,人们把宅前的那个水池称为“化龙池”;他从政之余,勤于著述,前后著书20余种,共1018卷,宋太宗赞赏他这种勤奋精神,提拔他为太常博士;他没有去追求世俗的荣华……更多
阳含熙:阳含熙著名林学家,森林生态学家,他自幼喜爱读书,兴趣广泛,他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担任成都五个大学战时服务团的学习宣传部长;后他参加中国民主同盟,被调到林业部中央林业研究所工作,他开始了有重要开拓性意义的森林生态学研究;他为中国森林生态学应用基础研究奠定了基础……更多
努尔哈赤:从奴隶之子到后金创始人的传奇之路
后金政权的建立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建州女真(当时最强的女真部落)的一个奴隶家庭里,有一个“凤眼大耳,面如冠玉”的孩子。出生,或许就像他一样的外表,暗示着他的一生不平凡。他就是后来的努尔哈赤,清朝的始祖。在此之前,因为他的父亲和祖父一直与明朝有着密切的交往……更多
邹韬奋:邹韬奋近代中国记者、出版家,他早年担任中华职业教育社任编辑部主任;“九·一八事变”后,他组织为前线抗日将士捐款,积极支持各地的爱国运动,他的《生活周刊》高举“抗日救国”的旗帜,成为以宣传团结抗战、谴责投降卖国为中心内容的舆论阵地;后他加入了中国民权保障同盟……更多
欧冶子:欧冶子春秋末期的越国铸剑大师,古代铸剑鼻祖、龙泉剑祖师;少年时代他就学会冶金技术,开始冶铸青铜剑和铁锄、铁斧等生产工具;他爱动脑筋,有非凡的智慧,他身体强健,能刻苦耐劳,他发现铜和铁性能的不同之处,冶铸出第一把铁剑龙渊,后改名龙泉剑,开创中国冷兵器之先河……更多
都贶:都贶北宋名臣,他博览经籍,长于史学,以明经得中进士;历任鸿胪少卿、梓州转运使,提押西川四十五州,在任期间颇有佳绩;后不愿做官,隐居义门村锦屏山中,结芍药会,当时文人谷汉臣、高子美等经常往来山中,流连山水,诗酒度日;后县令曾再三举荐他出外做官,他都婉言谢绝……更多
梁鸿与孟光:古代丑女的美丽人生
我国古代有四大美女,分别是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古代除了四大美女外,还有四大丑美人,分别是钟无颜、艾母、阮女、孟光。古代的四大丑女虽然相貌丑陋,但都是有德行的人,比如孟光。孟光身材肥胖,皮肤黝黑。她长得不好看,但是实力很强。由于相貌不佳,她直到30岁才结婚……更多
魏文侯时代:战国初期的辉煌与人才流失的悲歌
烈公十九年,周威烈王封赵、韩、卫诸侯。——《史记金氏》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正式封赵、韩、卫三家族为诸侯。至此,周王室颜面尽失,“三家分晋”拉开了战国时代的序幕。魏国能够率先称霸,不仅与魏文侯的英明治理密不可分,也与魏国雄厚的人才密切相关。然而,随着魏文侯的去世……更多
范蠡:范蠡春秋时期楚国政治家、军事家、经济学家,为中国早期商业理论家,楚学开拓者之一;他一生艰苦创业、三致千金,广散钱财救济贫民且淡泊名利的商人形象,以及经商思想理论的影响力,逐渐被后世尊为财神、商圣、商祖;他曾辅助越王勾践灭吴,有治国理财的实际经验,他提出的农末俱利的价格政策和平粜齐物的经济主张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更多
游师雄:游师雄北宋名臣,有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他为人慷慨,善于谋略,建有武功,且通晓文史,重视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曾起草了保护当地历史文物的一系列法规,主持修建了太宗祠,将著名的太宗昭陵六骏图雕刻为碑,立于祠中,成为后人研究“昭陵六骏”的珍贵资料;他与诸将计议边事……更多
戴梓:戴梓清朝早期火器制造家,提交自幼聪颖不凡,喜欢读书,特别喜欢军事家说,他多才多艺,在许多领域里都学有专长,后喜欢上了机械制造,曾自己制造出多种火器,其中的一种能击中百步以外的目标;他发明了“连珠铳”和“威远将军炮,康熙帝率军亲征噶尔丹时就带上了子母炮,子母炮大显神威……更多
明朝三大忠臣:在封建制度下的英勇与悲剧
“在潮流落下之前力挽狂澜,在大厦倒塌之前支撑起建筑”。这就是明朝历史上三大英雄的结局。他们是王阳明、于谦、张居正。然而,这三位忠臣的结局却十分悲惨,所受的苦难和冤屈令人惋惜。他们的悲剧不仅是个人的不幸,也是封建社会制度的必然产物,是整个封建统治阶级的悲剧。首先我们看到王阳明……更多
你知道中国一共有多少个朝代吗?这是一个充满历史韵味的问题,让我们一起探索答案吧!秦始皇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数量非常庞大,从夏朝算起,有近5000年历史,中国共有18个朝代,经历了夏、商、周(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汉(西汉、东汉)、三国时期(魏、蜀汉、吴)……更多
吴起:战国时代的英才,文武双全却命运多舛
吴起,是卫国左氏(即山东定陶曹县)人。他精通儒、兵、法三派学术,助鲁败齐、练兵霸魏、变法强楚,在每一个岗位上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是一位文武双全的奇才。其在魏国为将时,【与诸侯大战七十六,全胜六十四,余则钧解】,堪称“不败战神”。与此相应,吴起也经常被作为反面的典型……更多
朱权与宁王家族:背叛与执念的纠葛
明武宗朱厚照是一个比较奇怪的皇帝。他几乎把明孝宗留给他的内阁队伍全部消灭掉,重用了宦官集团。明武宗整个统治时期,明朝的事务几乎全部掌握在奸臣手中。朱厚照真是毫无底线,让大臣们苦不堪言。与嘉靖皇帝相比,朱厚照是明朝最愚蠢的皇帝。朱厚照统治时期,明朝发生了第二次封建叛乱……更多
苗永瑞:苗永瑞天体测量及时间频率专家,他在提高天文测时精度的研究方面,编制了天顶星表,改进了观测星的星位置,得到精度较高测时星表;在天体测量选址的研究方面,改进了观测室及观测位,提高了测定精度;在提高授时技术研究方面,制定和研究了守时、收时、授时方法,建立中国专用的长……更多
任嚣:任嚣秦朝官员,秦始皇曾任命他为主将进攻百越各部族,完成平定岭南的大业,整个岭南划入了秦朝的版图;他吸取之前征战中的教训,在战略上采取了每当秦军占领一地便将部分移民留驻此处,这使秦军有了较稳定的后方根据地,使秦军在人力的消耗中有所补充,为军,队粮饷的补给创造了条件……更多
艾元徵:艾元徵清朝官员,他历任翰林院学士、户部侍郎、左都御史、刑部尚书等职,在任期间,曾出京勘验田亩,以确定田赋征收数额,因区划得宜,农村没有出现百姓转徒失业的现象;他曾多次上书请求朝廷广圣孝,整饬官场风纪,屯田养民,缓征赋税;他认为狱无分大小,必求其合于情理和法律……更多
齐襄公:一代霸主的荒诞与辉煌
他一生荒诞,欺辱大臣,淫妹乱国,引发叛乱被杀死宫中;他承上启下,铸就春秋首霸基础,报齐国九世之仇,连一代雄主汉武帝都将其视为榜样。他就是齐国第十四代君主--齐襄公。自周平王迁都洛邑之后,周王室丢掉陕西大片故土,实际能控制范围只剩下洛阳周围600余里,实力大减……更多
周公旦与三监之乱:一场兄弟间的权力争夺与王朝的稳固
说起《封神榜》,立刻就会想到姜太公和周武王,率领杨戬、哪吒等一众玉虚宫弟子与通天教主麾下的截教门徒进行神魔大战,推翻商纣暴虐统治的精彩故事。很少有人能注意到,在这些神通广大主角天团身边,还有一个默默无闻的小角色,卑微到连影视剧改编都不愿意耗费哪怕是一个镜头,非《封神演义》原著忠实粉丝绝不会注意到的路人甲……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问题在于:《越公其事》是不是可信?古史突出范蠡文种,弱化勾践,越公其事突出勾践,弱化范蠡文种,两者都有不可信之处,但相比之下
2024-06-26 15:08:00
作为皇帝的朱棣还做了两件对中国历史影响深远的大事。第一件事是好事。朱棣营建、迁都北平,树立了北京在之后的政治文化地位。当今天的游客在故宫
2024-06-26 15:08:00
通过上文可知,古史严重扭曲了勾践的形象,《越公其事》中的勾践形象可能更为真实一些。那么,这里带来一个问题:灭吴之后,一个雄心勃勃
2024-06-26 15:08:00
科学研究表明,一个家族的男人往往在天性上和思维方式上有着惊人的相似。看来这话不假,朱元璋的残忍在他的子孙身上如同密码一样流传着
2024-06-26 15:09:00
朱棣:1403年-1424年在位,明朝第三代皇帝,朱元璋第四子,洪武三年(1370年)被封为燕王,性格多疑好杀。攻败明惠帝之后夺位
2024-06-26 15:09:00
毕竟当时司马昭控制着洛阳城中的禁军,即便曹髦再不怕死,也没有人敢伤害曹髦,但曹髦终究不能以一敌百,他手下的数百名杂兵也不可能将洛阳城里的禁军完全诛杀
2024-06-26 15:10:00
当时曹髦左右的人怒斥司马伷一行人,以至于司马伷的士兵都被吓得逃走了。此时中护军贾充赶了过来,迎面与曹髦战于南面宫阙之下
2024-06-26 15:10:00
在中国历史上通过“靖难之役”而获登大位的明成祖朱棣,按照汉儒文化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来说,其获皇权之道,似总有被后世正统史学家们有所指摘与诟病之嫌
2024-06-26 15:10:00
明成祖朱棣,是明朝的第三个皇帝。他是开国皇帝朱元璋的第四子,生于元末群雄争锋的年代。公元1360年朱棣出生,11岁被封为燕王
2024-06-26 15:10:00
南京乃虎踞龙盘之地,既是六朝古都,又是朱元璋的老根据地,朱棣却为什么要迁都呢?明成祖迁都北京,是雄才大略。朱棣的胸襟,一般人
2024-06-26 15:11:00
吴国,吴王寿梦时期,吴国开始联晋反楚,国力日益强盛,至在吴王阖闾、夫差时期,国力达到鼎盛。大约公元前512年,孙武携带《孙子兵法》来到了吴国
2024-06-26 15:11:00
朱元璋65岁的时候,太子朱标病死,其子朱允炆以长孙的地位,被立为皇太孙。各地的藩王大多是朱允炆的叔父,眼看皇位继承人落在了侄儿手里
2024-06-26 15:11:00
唐朝之时,一位叫孙壬林的官员,《唐故魏州昌乐县令孙君墓志铭》:周幽王遭犬戎之难,武公将兵,佐周平戎,其有功平王命命卫为公□□□□□□为卫上卿□邑于□其孙武仲
2024-06-26 15:12:00
可以阅读大量兵书,由此在继承前人军事思想与分析现实军事案例的基础上写下《孙子兵法》。在孙武眼里,深受周礼束缚的战争思维
2024-06-26 15:12:00
孙武祖父孙林父,是卫国的卿,但由于为人专横且逞强,与卫国国君关系非常紧张。但孙林父有一个大靠山晋国,因此经常能够利用他与晋国的关系来制约国君
2024-06-26 15: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