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娱乐

从小人物看大历史,《简牍探中华》诠释“何以文明”

类别:娱乐 发布时间:2024-03-27 00:13:00 来源:老来乐·乐言乐娱

3月24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型文化节目《简牍探中华》播出第三期,带领观众穿越文明星河,沉浸式探寻记录在云梦睡虎地秦简里的中国智慧、中国精神和中国价值,告诉我们简牍里不仅有历史的波澜壮阔,也有普通人的平凡日常。截至目前,节目共收获127个热搜热榜,相关话题阅读量超5亿,视频播放量累计达3379万。

从小人物看大历史,《简牍探中华》诠释“何以文明”

许多观众看完新一期节目后,纷纷在社交平台分享走心感悟,有网友感慨“好在有简牍,让我们可以看到两千多年前古人的生活”;有网友称看《简牍探中华》就像在和古人对谈,动容道:“那些留在简牍上的故事,让我们知来处、明去处”;还有人隔空“表白”总台制作:“在央视文化节目中收获的一点一滴,都让我觉得血脉里的文化自信凿凿有据”。

从小人物看大历史,《简牍探中华》诠释“何以文明”

简牍,是纸张普及前中华先民普遍使用的书写载体。从殷商到魏晋,在超过一千五百年的时间长河里,中华先民的文明创造与积累大多由简牍记录并传承,据不完全统计,我国迄今已发现超过30万枚简牍,每一次重大的简牍发现,都为我们认清中华文明的来路,提供直观且可靠的线索。作为首档聚焦“简牍”的全新文化力作,《简牍探中华》由总台央视综合频道与央视创造传媒联合打造。随着节目的热播,昔日冷门的简牍学正走出乏人问津的窘境,越来越多年轻人也由此认识简牍、了解简牍、爱上简牍。

中国文联原副主席、书记处书记,评论家仲呈祥称《简牍探中华》的亮相,高度彰显出总台在文化自信上的价值归向与实践路向,这种如火如荼、稳扎稳打、善作善成的创作风貌,可敬可佩,可喜可贺——今天的文艺创作者有“将冷板凳坐热”的定力,有“将冷题材变热”的实力,实属“冷门绝学”之幸。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张德祥表示,欣赏这档大型文化节目,最初生涩的“简牍文字”渐渐变得生动亲切,神秘面纱被揭开,古奥深意被解读,可感可知可敬,有助于人们深入全面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有助于提升人们的文化自信心。作为主流媒体,以视听艺术形式解码“冷僻”题材中潜藏的文化基因,这是总台自觉担当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的有益尝试,在文化创新实践中有所作为,开阔新视野、开拓新领域。

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电影理论家饶曙光肯定《简牍探中华》首开先河地选择了宝贵文物简牍为呈现对象,并巧妙地融合了戏剧演绎、专家解说和古今呼应等多种形式,不仅确保了简牍的历史知识简介部分逻辑流畅,而且数字技术护航下的经典演绎更是沉浸感十足,这些都合力将简牍所蕴含的中华文明展现出来,既完成了对文物活化的影视化路径的探索,又拓展了此类节目的创作边界。

从小人物看大历史,《简牍探中华》诠释“何以文明”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阎晶明盛赞《简牍探中华》以喜闻乐见的方式,为当代观众打开了一扇认知中华文明的窗口,为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供了又一高价值的“示范样本”,不仅厚植了总台文化节目的精品底色、彰显了文化自信的坚定方向,更对历史智慧的传承、灿烂文化的接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得知《简牍探中华》受到观众尤其是年轻人的认可,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刘海年用“令人振奋”来形容自己的心情,他表示:“节目对秦的法律制度的梳理与呈现,拓宽了学术界与公众对话的渠道,实现考古成果与历史研究成果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湖北省博物馆副馆长、研究馆员王先福谈道,《简牍探中华》通过创新叙事手法,并依托央视频AI大模型,运用AIGC技术赋能制作,打造荧屏上的“文化新场景”,让简牍得以突破时空的界限、年龄的界限,逐渐走出“深闺高阁”,贴近千家万户,是中华文明传播的一大创新。

从小人物看大历史,《简牍探中华》诠释“何以文明”

在国家图书馆常务副馆长、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副主任张志清眼中,《简牍探中华》基于大众传播的原则,对里耶秦简进行了系统揭示,通过艺术表演、专家点评、还原场景、铺陈史事等手段,有效传播了里耶秦简的相关文化知识,是一档比较成功的文化节目,在《典籍里的中国》的基础上又有新的探索和突破。

在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专家委员会委员陈伟看来,简牍学研究需要有足够的耐心。作为学术研究,解读简牍需要屏心静气坐下来,耐得住寂寞。作为电视节目创作,《简牍探中华》的生产也体现了节目创作团队屏住气、沉下心,为“冷门绝学”传播精心创作。

从小人物看大历史,《简牍探中华》诠释“何以文明”

参与《简牍探中华》节目制作的武汉大学简帛研究中心副教授鲁家亮坦言,将学术成果普及给大众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但真正愿意涉足其中的人不多,而简帛学的研究一直偏冷门且难度很大。节目组不辞艰辛,尝试将小众、冷门的知识向大众进行普及,对于保存中国传统文化,复兴“冷门绝学”,是一次有益的尝试,更展现了节目组的人文情怀。

犹记《简牍探中华》首播当天,#做文职工作的兵马俑长啥样#、#考古人员一手接一手捧出3.8万余枚简牍#等节目相关话题词登上热搜热榜,看到在历史中消失两千余年的里耶古城被真实重现,观众们对“简牍”产生强烈好奇心和求知欲。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张春龙用“山川依旧,曾经远逝的古人剧中归来,如梦幻般重现”来评价《简牍探中华》,“栏目组仔细寻绎里耶秦简内容,查阅相关资料,通过塑造县令‘禄’、令史‘华’、反叛士卒‘缭可’等人物,再现了秦统一前后迁陵县的历史,故事安排细腻,内容充实,合乎情理。同时匠心独运,介绍了秦代简牍的规格种类、形制内容。”

从小人物看大历史,《简牍探中华》诠释“何以文明”

中国地方志工作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崔唯航表示,《简牍探中华》开篇聚焦的“里耶秦简”作为秦洞庭郡迁陵县的资料汇集,内容丰富,真实可信,可以说是一部秦代迁陵的百科全书。节目组找准“简牍”为切口进行全新探索,将特定时期的历史文化和社会风貌尽数呈现于荧屏,是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又一独特形式。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王甫注意到《简牍探中华》转变观念,把绿幕和特效不仅仅当作手段,以此来捕捉历史细节,更作为艺术表现形式本身,放大时空穿越识别度,在历史审读空间和艺术表现空间上迈出一大步。

从小人物看大历史,《简牍探中华》诠释“何以文明”

四川大学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四川大学广播电视研究所所长、互鉴书院山长蔡尚伟认为,《简牍探中华》采用实景戏剧手法,力求在尊重历史真实的前提下,从本源上尽可能还原真实的历史原貌与细节,最大程度地降低受众的接受成本,让观众以可观可感的形式去感受历史。

从里耶秦简到云梦睡虎地秦简,在广大受众的肯定与鼓舞中,《简牍探中华》不断破译深藏于简牍中的文化密码,引领观众穿越岁月长河,感悟古人智慧。接下来,节目又将聚焦怎样的简牍故事?有哪些历史人物将走到舞台中央?让我们一起“简”述历史,“牍”懂中华!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3-27 06: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简牍探中华》:探索中华文明,传承千年智慧,构建文化新场景
《简牍探中华》不仅呈现最新研究成果,进行知识普及,更以传统文化触摸当代精神,提示我们不忘来路,继往开来。简牍里有什么?在纸张普遍使用之前,智慧的古人就用竹简和木牍作为书写载体,他
2024-06-21 10:50:00
这档不断“更新”观众历史存档的节目凭什么“生命力拉满”?
...染力直指人心”……6月16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首档聚焦简牍的大型文化节目《简牍探中华》圆满收官,不少观众纷纷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追更节目的收获,以及对下一季节目的期待。节目全网累
2024-06-20 13:49:00
...山汉简为世人还原了怎样的鲜活历史?3月31日20:00档,《简牍探中华》第四期将在总台央视综合频道(CCTV-1)播出,揭秘张家山汉简里的中华故事。本期节目是继里耶秦简、云梦
2024-03-31 11:22:00
...井生活。“探源中华文明”篇章的5档重点节目中,有《简牍探中华》。作为总台首档聚焦“简牍”这一重要题材的大型文化节目,由尉天池先生题写片名的《简牍探中华》以“简牍的前世今生”为
2023-01-19 05:46:00
首次聚焦简牍 探秘中华文脉 大型文化节目《简牍探中华》开播
11月25日,首档聚焦“简牍”的大型文化节目《简牍探中华》,将在总台央视综合频道(CCTV-1)20:00档正式首播。简牍,开启华夏文明的写本时代。据不完全统计,我国迄今发现超过
2023-11-25 20:45:00
馆校共建趣味多 讲史明智育人心
...动现代化教育与传统文化有机融合身穿汉服的小学生学习简牍书写孩子们亲手制作简牍 小朋友们画属于自己的龙年作品“黄盖老儿,我早就有言在先,言降者,立斩。”这是甘肃省博物馆馆校共
2024-01-27 06:05:00
鉴往知来,跟着总书记学历史丨片片简牍 探源中华
...北面积最小的县,却是文物大县。这里曾出土大量的秦汉简牍,其中以睡虎地秦简最为知名。云梦因此也有了“秦简圣地”“简牍之乡”的美誉。4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省孝感市考察了云梦
2024-11-05 18:23:00
文明的坐标丨云梦简牍“探源中华”
...地秦简,属国家一级文物。此后,云梦先后出土秦至汉初简牍八批次3000余枚,创下多项之最,如最早的法医记录、最早的刑侦文书、最早的环保法令、最早的麻风记录、最早的木牍家书、最早
2024-11-09 18:43:00
跟着总书记看简牍
...北面积最小的县,却是文物大县。这里曾出土大量的秦汉简牍,其中以睡虎地秦简最为知名,云梦因此也有了“秦简圣地”“简牍之乡”的美誉。为讲述好简牍在中华文明传承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总
2024-11-06 18:55:00
更多关于娱乐的资讯:
八位基诺族少年带你走进梦幻童话世界
演出现场 10月12日晚,一场将云南深山原始生命力融合跨越时空艺术想象力的演出登上北京舞台。作为第二十八届北京国际音乐节的重磅演出之一
2025-10-14 13:59:00
本报讯(记者武文娟)昨天,北京青年报记者从北京市委教育工委获悉,由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出品、北京电影学院青年电影制片厂承制的校园题材微电影《点名——追梦少年》日前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发布
2025-10-14 14:30:00
淄博市博山区实验中学:艺术点亮青春 梦想扬帆启航
鲁网10月14日讯(记者 陈珊珊 通讯员 孙丽丽)秋色如画,艺彩飞扬。近日,淄博市博山区实验中学第十三届校园金秋艺术节展演活动在全校师生的共同期待中圆满落下帷幕
2025-10-14 16:15:00
德州天衢新区抬头寺镇举办“抬头见乐・弹唱时光”琴音派对活动
鲁网10月14日讯(记者 赵洪斌 实习记者 李安琦 通讯员 梁晓彤)近日,德州天衢新区抬头寺镇在文化站举办“抬头见乐・弹唱时光”琴音派对活动
2025-10-14 16:12:00
王音璇师生成功晋级施坦威钢琴比赛北京决赛
卢茉黎 刘羽伦 谭梁悦 近日,第十二届施坦威全国青少年钢琴比赛北京赛区盛世雅歌预选赛业余组比赛结果陆续揭晓。钢琴教师王音璇选送的 10 名参赛学生中
2025-10-14 15:00:00
腾讯互娱NBA2KOL2与浙江文旅达成合作,共绘“诗画浙江,山水篮图”
近日,第十九届诗画浙江山水旅游节期间,腾讯互娱NBA2KOL2与浙江文旅达成合作,共同发布“诗画浙江,山水篮图”浙江文旅合作项目
2025-10-14 15:00:00
海上民宿迎来独立女性,《海角88号》激起人生共鸣
10月13日,海上民宿经营综艺《海角88号》第三期上线芒果TV。上一期骑马和游泳的游玩安排,让海角小队受到住客的一致好评和认可
2025-10-14 11:59:00
《一起开麦吧》官宣来袭:盲听盲选择,真情真感受,“纯听觉竞技”重构音乐综艺价值
在视觉至上的时代,我们决定蒙上眼睛,只为更纯粹地听见。当音乐综艺的舞台越来越依赖炫目的灯光、复杂的叙事和华丽的妆造,当一首歌的价值似乎更多地与它的画面卡点
2025-10-14 11:28:00
青春华章丨一塘炉火,照亮城市“最近的远方”
从秦淮河畔一方天台起步,走出南京开设10余家店铺——一塘炉火,照亮城市“最近的远方”□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田诗雨在南京中华门侧
2025-10-14 08:08:00
好戏连台晋韵长
油彩的神韵、眉眼的笔意、发饰的风华,共同勾勒出晋剧的魅力。戏歌《千秋梨园情》 晋剧《关公》好戏连台,戏迷过足瘾。晋剧《于成龙》 晋剧《挡马》晋剧《十八罗汉收大鹏》晋剧《杀惜》
2025-10-14 08:08:00
无限X Super live音乐节——石家庄今夜为摇滚沸腾!
作为横跨三个月、足迹覆盖15座城市的音乐盛事,无限X Super live音乐节自启动以来,便以“城市定制化演出”为核心
2025-10-14 10:28:00
舞剑创新·文化哲学融合
在当代城市的现代化进程中,传统文化如何被重新唤醒与再造,成为艺术创作者共同面对的命题。近日,在西北某历史街区举行的一场以“红衣舞剑”为核心的文化表演
2025-10-14 09:27:00
《最美中轴线》特别直播:随甘望星打卡北海公园,解锁书法石刻文脉底蕴
《最美中轴线》特别直播再度启程,甘望星与北海公园讲解员徐鑫一同漫步北海北岸景区,在烟雨朦胧中解锁皇家园林与古寺建筑的千年密码
2025-10-14 09:27:00
专访高昂:左手表演,右手AI,在“双轨叙事”中探索未来影像
记者:您好!由衷祝贺您荣获第二届中华文化与青年领导力论坛“风华青年奖”,也非常感谢您接受我们的专访。高昂:谢谢您!也感谢各位领导
2025-10-14 08:57:00
国民动漫IP奶龙再登央视 获颁“年度荣誉创作者”
10月12日,国民级原创IP奶龙,现身由中央人民广播电视总台主办的《中国短视频大会》的赛事——这是自2023年首登央视后
2025-10-14 08:5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