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一堂行走的“思政课” 让学生们收获满满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4-25 02:02: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三秦都市报

一堂行走的“思政课” 让学生们收获满满

西安千余名“三秦学生记者”走进韩城开启研学之旅

一堂行走的“思政课” 让学生们收获满满

师生们在八路军东渡黄河出师抗日纪念碑前缅怀革命先烈。

一堂行走的“思政课” 让学生们收获满满

“三秦学生记者”了解龙钢公司的发展历程。

4月20日至21日,西安市四所小学千余名师生的小学毕业旅行社会实践活动,走进韩城“探访千年古城 追寻红色足迹”,通过两天的探访学习,感受中国传统文化,接受革命传统教育,近距离领略了现代化工业生产建设场景,活动让“三秦学生记者”收获满满。

韩城人用锣鼓欢迎小嘉宾们到来

本次活动,是由陕西省思政课教学“三秦学生记者”社会实践活动组委会办公室、三秦都市报社主办。这也是“三秦学生记者”今年推出的首个千人专列社会实践活动。

4月20日7时40分许,满载着“三秦学生记者”的专列从西安站出发。列车内坐满了激动而兴奋的“三秦学生记者”,他们用歌声和欢呼声为活动拉开序幕。行进中,他们不时与随队老师热情交流。午后,活动开幕仪式在韩城司马迁祠景区举行。韩城非遗传承人用东营锣鼓欢迎小嘉宾们的到来。

“史圣”故里直观感受中国历史

随后,在带队老师的引领下,“三秦学生记者”参观了司马迁祠景区。老师们介绍了景区中的人文历史故事,从司马迁到《史记》,再到大禹治水的故事,让孩子们直观地对中国历史、对《史记》和史圣司马迁产生了浓厚兴趣,孩子们不时提出问题与老师互动交流,场面气氛活跃热烈。

途经韩城著名的芝秀桥时,讲解老师介绍了这座古桥的历史,并指导“三秦学生记者”仔细地观察,发现这里与其他桥梁的不同。孩子们惊奇地发现,由巨大斑驳的石条铺就的桥面上,布满了不少燕尾状的铁块。老师告诉他们“古人为了使这座古桥更加坚固,在建桥的过程中,充分利用中国建筑中著名的榫卯结构原理,先在巨大石条边缘开出凹槽,然后使用提前铸造好的燕尾形状的铁块镶嵌其中,这样使整个桥面坚固无比。”“三秦学生记者”对古人的聪明智慧感到震惊和佩服。

纪念碑前缅怀革命先烈

随后,“三秦学生记者”一起来到了八路军东渡黄河出师抗日纪念园,在高高耸立的纪念碑前,师生们整理衣冠,整齐列队,一场“赓续红色血脉 传承革命精神”的少先队主题队日活动在这里举行。

纪念碑下,面对身后不远处奔腾东去的黄河,老师为“三秦学生记者”讲解了抗日战争艰苦卓绝的历史,以及英勇的八路军从韩城县芝川黄河渡口东渡黄河,开赴华北抗日前线的历史故事。“三秦学生记者”站在纪念碑前,重温少先队入队誓词,向革命先烈鞠躬、献花、敬礼。

走进党家村感受传统文化魅力

4月21日早晨,“三秦学生记者”一起来到有着近700年历史,被誉为“世界民居之瑰宝”的党家村。“三秦学生记者”用手触摸着凹凸不平的砖墙,脚踩着石头铺就的蜿蜒小径,想象着过去人们在这里的生活。那些精美的门楣、木雕、砖雕、壁刻和家训,让孩子们在欣赏赞叹之余,也感受到中国传统人文思想的精髓,深切地感受到“诗书传家,忠孝仁义”做人做事的哲理与家国情怀。行走在古老的民居建筑群中,孩子们对古人的睿智感到骄傲。

参观龙钢现代化钢铁生产线感受铁人精神

接下来,“三秦学生记者”乘车来到韩城的陕钢集团龙钢公司,在龙钢展览馆里,孩子们跟随解说员一起追溯了韩城冶铁的历史,了解龙钢从无到有、由小到大、从大到强不断蜕变壮大的发展过程。

走进钢铁生产一线,“三秦学生记者”参观了解了钢铁的生产冶炼过程,近距离感受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感受了现代化工业生产的气势恢宏,深刻理解了龙钢人“炼钢、炼人、炼魂”的精神意志和价值理念,从而激励孩子们艰苦奋斗、勇毅前行。之后,“三秦学生记者”来到韩城老县城参观,再次感受这座历史名城的风貌,品尝了这里的美食。

登上“三秦学生记者”专列返回西安时,参加本次社会实践活动的学校负责人对记者说,这堂“行走的思政课”社会实践活动,让即将小学毕业的孩子们一起目睹了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大气磅礴;也让孩子们走进历史,进一步了解司马迁和《史记》;了解革命前辈浴血奋战,拯救民族危亡的抗日历史,懂得了在历史人物中寻找心中的偶像;走进党家村让孩子们了解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走进龙钢观看现代科技与传统工业相结合的钢铁工厂,让孩子们感受劳动的伟大。两日的活动中,孩子们学会了独立思考;学会了解决困难;学会了与人相处合作,这些能力和经验,将会让他们受益终生,这次活动将是他们成长中宝贵的记忆。

文/本报记者 张彦刚 图/本报记者 代泽均 陈飞波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25 05: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寻找“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答案
...灞御锦城小学教育集团副校长丁仕进告诉记者:“两天的思政课社会实践活动,让孩子们收获满满。”思政课实践活动 让学生走进社会亲近自然“三秦学生记者”们在韩城感受到了“文史之乡
2023-11-02 01:26:00
史圣故里寻典故
...史圣故里寻典故西安市浐灞御锦城小学“三秦学生记者”思政课社会实践活动走进韩城诵读《报任安书》 10月28日,由陕西省思政课教学“三秦学生记者”社会实践活动组委会办公室、三秦都
2023-10-29 02:28:00
开启一场特殊的毕业之旅
...址博物馆 本报讯(记者 张维 党运) 6月15日,由陕西省思政课教学“三秦学生记者”社会实践活动组委会办公室、三秦都市报社、陕西三秦教育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举办的“少年读史记 人
2023-06-16 01:17:00
行走 记录 感悟
...体验非遗技艺,感受艺术魅力 10月28日至29日,由陕西省思政课教学“三秦学生记者”社会实践活动组委会办公室、三秦都市报社主办的思政课社会实践活动走进韩城。在两天的活动中,西
2023-11-02 01:26:00
一次深刻的文化教育之旅
...动“三秦学生记者”走进韩城。 4月15日至16日,由陕西省思政课教学“三秦学生记者”社会实践活动组委会办公室与三秦都市报社联手打造的“少年读史记 人生立坐标”实践之旅,在韩城
2024-04-18 02:59:00
在实践中感悟思政内涵
本文转自:三秦都市报在实践中感悟思政内涵“三秦学生记者”上半年思政课社会实践活动回眸在行走中记录,在记录中感悟。2023年上半年,陕西省思政课教学“三秦学生记者”社会实践活动组委
2023-07-15 01:52:00
让孩子们铭记一生
...林区建国路小学的学生们参加了由三秦都市报社、陕西省思政课教学“三秦学生记者”社会实践活动组委会办公室主办的“我心飞翔”2023年“三秦学生记者”延安行夏令营。为期三天的延安行
2023-07-06 01:26:00
本文转自:三秦都市报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融为一体《思政课教学实践》中学版出版发行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育人之本,在于立德铸魂。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思政课则是落实立德树
2023-09-21 01:50:00
传承红色基因 了解水利知识
...秦都市报传承红色基因 了解水利知识“三秦学生记者”思政课社会实践活动精彩纷呈本报讯(马佩佩 记者 史铭 )11月11日,由陕西省思政课教学“三秦学生记者”社会实践活动组委会办
2023-11-12 02:06: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90后“金牌讲解员”陈双:用青春语言讲“活”红色故事
7月21日,西柏坡纪念馆讲解员陈双,现场讲解《我们都是王家川》。陈 双提供9月5日,在西柏坡纪念馆,一场名为“时代回响”河北红色抗战故事主题宣讲活动正在举办
2025-10-13 08:55:00
铁骨忠魂入画来——《吉鸿昌》佳作赏析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这是抗日英雄吉鸿昌就义前写下的生命绝唱,他为抗战事业献出生命,牺牲时年仅39岁
2025-10-13 14:06:00
忆李公:秋雨潇潇 斯人未远
李公,讳宗伟。鲁南枣庄人。少时家贫,耕读乡里,敏而好学。怀弘毅之志,抱淑慎之德。及长治学,淹贯经史,旁涉艺理。常挑灯看剑于夜阑
2025-10-13 15:13:00
学府东街站位于小店区东中环路与龙保街、学府东街的交叉口之间,车站共设4个出入口。该站工程名为学府街东口站,公示名为龙堡站
2025-10-13 20:17:00
“河北五超”第九轮开战在即,石家庄VS保定,强强对决榜首争霸,“板面驴火之战”悬念今晚揭晓!
2025-10-11 17:02:00
笔墨间的垦荒征程——《南泥湾途中》佳作赏析
“人民必胜——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苏联卫国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俄美术作品展”正在长春美术馆展出。展览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与苏联卫国战争为主线
2025-10-11 21:17:00
太行风|巍巍长城
10月3日,金山岭长城。 郭中兴摄长城,是镌刻在中华大地上的不朽史诗,是熔铸于民族血脉的精神图腾。它横贯万里,是承载历史
2025-10-10 08:44:00
以家族记忆还原英雄本色,让抗联精神代代相传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杨靖宇将军诞辰120周年、殉国85周年的特殊节点,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我的爷爷杨靖宇》一书不仅登上了央视《新闻联播》
2025-10-10 17:30:00
秋日的蔚县尖山村,漫山层林褪去葱郁,红黄绿点缀其间,将山野打扮得斑斓夺目。拍摄|赵永辉、王建海制作|吴晓萌
2025-10-10 07:51:00
发现200余处遗迹,出土各类文物标本400余件(套)宣化郑家沟遗址最新考古成果发布河北日报讯(记者史晓多)日前,宣化郑家沟遗址最新考古成果发布会在张家口市宣化区举办
2025-10-09 08:38:00
孙敬会笔下的孙立,钢鞭造型是最大亮点
水浒人物,36天罡的地位高于72地煞,而画水浒人物的画家,也多把创造的精力和巧思,用于前者。不过孙敬会先生画梁山108好汉
2025-10-09 11:32:00
杜梦菲“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每逢八月十五,当一轮圆月悬于中天,中国人便知,这是属于中秋的时刻。这个承载着团圆期盼的节日
2025-10-09 11:32:00
家国记忆·暖月流晖|明月映泉城
“中秋月,月到中秋偏皎洁。”——徐有贞《中秋月·中秋月》千百年来,无数诗人用笔墨描绘这一轮明月,也用月色寄托思念。苏轼在《水调歌头》中写道
2025-10-09 11:33:00
杜梦菲“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当月光穿透千年云层,既照亮了文人墨客案头的诗稿,也温暖了寻常巷陌的烟火。中秋的魅力,在于它既是“诗言志”的情感载体
2025-10-09 11:33:00
人文|白居易与唐代的香衣文化
文|刘永加秋风乍起,天气渐渐转凉,人们会添加衣物,讲究的此前可能会在衣箱或衣柜里放上樟脑丸,也是为了防虫,所以拿出的衣服带着淡淡的香气
2025-10-09 11:3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