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体文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传颂最广的无疑是《大铁椎传》,塑造了一位技艺高超、行为诡异、 颇具传奇色彩的“天生异人”的形象。 《大铁椎传》是一篇带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传记。魏禧因为不知道那个人叫什么名字...……更多
吕留良案:一个明朝遗民的传奇故事和对清朝统治的挑战
...入关对全国局势的统治力度的稳固,吕留良参加了清朝的科举,并考上了贡生,但也在同时,吕留良始终与抗清残部张煌言暗通款曲,这种极为分裂的行事作风为他家族日后的惨祸埋下了伏笔。虽然挤入清朝公务员序列,但他始...……更多
...人武功的短文,很有意思,连续读了几遍。一是魏禧的《大铁椎传》。以前的中学课本好像选过此文。大铁椎,不知何许人也,因其右胁夹大铁椎,重四五十斤,故名。他是侠客一类的人物,有惊人的武艺。他一人独战群盗的场...……更多
历史上,使用丈八蛇矛的4大高手,1人死于非命,3人郁闷而终
...兵器,丈八蛇矛、青龙偃月刀、干将莫邪剑、方天画戟、大铁戟、小戟等。说起这些兵器呢,很容易就会想到他们的使用者。今天,主要就来说一说丈八蛇矛的使用者。丈八蛇矛,乃是三国时期张飞的独家兵器。当年老张一杆蛇...……更多
聊聊乾隆凭一对联就定状元的故事
在古代封建社会,科举考试是众多学子进入朝堂为官的主要途径。学子十年苦读,一朝金榜题名,无论是对平民百姓之家,还是书香权贵之家,都是莫大的荣耀。根据历史资料的记载,自唐高祖起,到清光绪年间,有据可考的...……更多
天下人无不怀念元朝,可见朱元璋有多么天怒人怨
...登峰造极,元代士人被拉到与其他宗教平等的地位,而且科举又不兴盛,也难怪会有今不如昔的牢骚。不过,士人们并没有因此边缘化,基层社会仍然是士人的天下,不当官不做吏,照样指点江山,造福桑梓。元代的地方官,因...……更多
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武状元张三甲,武艺高强无人能敌
科举制度从隋朝创立,历经一千多年,作为中国古代统治者选拔官员的一种主要手段,对历史的影响巨大。科举制度扩展了选拔官员的范围,吸引了大量处于社会中下层的有识之士,打破了原本的阶级固化,扩展了社会阶层流...……更多
...向清廷敷陈己见。书中又将《取士》、《田制》更名为《科举》和《赋税》,使其所论更切合清廷需要。再以是书与上引《移史馆不宜立理学传书》并观,问题就很清晰。后书中黄宗羲每多“颂圣之词”,如称清为“圣朝”、“...……更多
...不“游幕”。少数游幕者往往有其特殊原因或目的,如“宁都三魏”之一的魏际瑞出应潮州总兵刘伯禄之聘,即是为了阻止清军滥杀无辜,史载:“时潮人阻兵,将军、藩王皆下令屠城,祥(按:魏际瑞原名祥)极言于帅,帅跣...……更多
洪武科举丑闻:南北榜案的争议与真相
...武三十年三月,朝廷每三年一次的丁丑科廷试结束,这次科举总共录取了五十一名考生,他们都是天之骄子,国家未来的栋梁之才。可正当人们用憧憬、羡慕的眼光看着这些前途无量的年轻人时,大明京城却出现了很不合时宜的...……更多
高琼刘金定:英雄夫妻的传奇人生
...中充当相夫教子、精通女红刺绣、琴棋书画的角色。参加科举或上阵杀敌被视为异类的行为,常常受到巨大的阻挠。然而,在这看似封建固化的社会结构下,仍然涌现出了一批令人瞩目的巾帼英雄。尽管受到了严格的限制,却有...……更多
历史上最后一位武状元张三甲,武功在霍元甲之上,名气不如霍元甲
...状元的人生。一、封建社会,尚武之风在封建社会中由于科举制度风靡一时,所以很多寒门子弟,都可以通过读书走上仕途。殊不知除了读书这一条路之外,还可以通过武术比赛的形式,作为步入仕途的一个途径。读书人可以考...……更多
张柬之:大器晚成的宰相之路
...。唐睿宗永昌元年(689年),朝廷举办了一次“贤良科”科举选拔考试,一千多来自于全国各地的考生参与了应试。人们印象中似乎只有“进士科”,其实科举的科目种类很多,唐初有数百种之多,只是后来人们发现,进士科最...……更多
...年),因“三藩”用兵,开捐纳之制,给了汉族士大夫以科举之外的进身之阶。康熙时期,汉族士大夫的生存环境相对宽松,文网之禁并不像顺治时期那样森严。庄廷鑨《明史案》发生在四辅臣时期,后之戴名世案也并未大事株...……更多
整个三国中,关羽真正害怕的大将有6人,4人打不过,2人不敢惹
...无法做到。除了力量之外,典韦最擅长使用大双戟,左手大铁戟重达40斤,右手铁戟重达41斤,在濮阳之战中典韦亲自率队将前来攻打的吕布打得灰头土脸,最终吕布撤退。在宛城之战时,典韦赤手空拳将张绣的追兵挡住,成功...……更多
...荐信。当时的周培公虽然满腹经纶,才华横溢,但是参加科举考试的时候却意外落榜了,说来也奇怪,历史上很多文人墨客虽然都饱读诗书,但是参加科举考试的时候都没有中举。即使手里有帝师伍次友为自己写的举荐信,自己...……更多
崇祯十五年,锦衣卫打烂名臣姜埰的屁股
...直观的反应就是,书中的名篇《核舟记》、《口技》、《大铁椎传》、《郭老仆墓志铭》等都曾入选语文课本。《姜贞毅先生传》是《虞初新志》的第一篇,曾被乾隆时期的名士金兆燕誉为“压卷之作”,这位姜贞毅究竟何许人...……更多
...岗位上,为帝国运转发挥了良好作用。她还亲自过问改良科举制度,首创殿试和武举制度,使得人才上升通道更为通畅。某次她向狄仁杰询问,谁有宰相之才,狄仁杰回答说是张柬之。张柬之有才是有才,但狄仁杰深知张柬之是...……更多
...次。侯成勇而无谋,不足为大将;宋宪谋而寡断,非大将之才,他们三个人如果在一起还多少有些作为,如果分开都是碌碌之辈。高顺,好兄弟。但是吕布不想用,虽然为人耿直,但是所说之话屡屡不让吕布顺心,虽然爱其之才...……更多
隋唐时期的“一绝”、“一猛”、“一杰”,谁最厉害?
...南城,两战来护儿,一胜,一杀,并夺走了他的兵器——大铁枪。李元霸乃是杨广钦封的“西府赵王”,“大隋第一勇士”,罗士信乃是举世闻名的“今世孟贲”,罗松乃是枪绝,胯下马掌中枪,号称天下无敌,与罗成同父异所...……更多
周泰武艺如何,为何能斩杀击败甘宁的沙摩柯?
...,一生战功赫赫,从攻打江夏擒黄祖一直到夷陵之战,甘宁都有参与。如赤壁之战,甘宁一箭射杀蔡瑁之弟蔡壎,大败曹操水军。在赤壁追击战中,连斩蔡中,马延,张顗等人,吓得曹操胆战心惊。合肥之战,甘宁还曾一箭射中...……更多
...活的年代里,拿到状元,应该是不成问题的,然而苏轼的科举成绩竟然不是状元!更离谱的是,考官明明认定了苏轼的状元之才,可是却偏偏不给他状元!还不是考官看不上他,考官反而非常欣赏这篇文章!这一系列不合逻辑的...……更多
一千二百年的武举制度因何而起,又因何不受重视?
所谓科举制,是指采用分科取士的一种考试制度,也是统治阶级权衡各阶层利益的重要途径之一。唐朝的统治者非常重视科举选材制度,唐太宗曾经在端门看到新科进士鱼贯而入,高兴地说:“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矣。”然而...……更多
从隋唐到明清,科举状元的历史变迁与影响
科举制度自创建以来,各个朝代状元及第的前景如何?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特有的一种考试制度,始于隋朝,完备于唐朝,终于清末。从建立至清朝灭亡,历经隋朝、唐朝、宋朝、元朝、明朝、清朝六朝,而其中又以唐朝为最...……更多
崇祯皇帝是亡国之君,但绝非昏庸之君,连李自成都承认
...在他向北京进军的檄文中竟然也承认“君非甚暗”。明朝遗民在《甲申传信录》中写道:“上英断天挺,承神庙、熹庙之后,黜邪党,励精图治,勤勤然有中兴之思。然疆事日警,中原内虚,加以饥谨荐至,寇攘横出,拮据天下...……更多
细谈我国古代的“科举”制度
我国古代科举制度始于隋朝,隋文帝开皇七年(587年),始设“秀才科”,令各州每年荐举三人,经考核优异者,便赐予“秀才”之名;隋炀帝时,又增设“进士科”,这标志着我国科举制度的正式开端。唐朝时期,科举考试...……更多
“四猛之首”罗士信能战胜宇文成都吗?从和李元霸的交手可以看出
...人兵器对兵器,打了一百多回合不分胜负。罗士信是用的大铁枪,而李元霸是用的双锤,两人斗到最后,李元霸觉得这样打下去赢不了罗士信,就用了师傅交给他的绝招“锁骨分筋追命锤”,原理就是把罗士信的大铁枪夹住,然...……更多
御史罗家彦建议八旗子弟学习织布,为何被嘉庆革职
...经常闹事,地方官也不敢管,让朝廷非常头疼。至于参加科举考试,康熙废除了“满汉榜”,且旗人需要参加武艺科考试,更加没优势。清朝时期的科举进士,旗人占的比例太小。不能通过科举当官,也不能从事手工业、商业,...……更多
岳飞项羽为何皆是胖子
...的精髓。岳飞和项羽正是这类内家高手的杰出代表。三、科举捷径:重文轻武思想定式影响隋朝开科取士,武则天设进士科,科举制度逐步建立并完善。读书识字成为上层的主要途径。大力士们也放下了武器,拿起了笔杆。李存孝就...……更多
古代科举制度的起源与演变
古代考状元都考些什么?状元有多难考?一、科举制度的形成和发展科举在我国历史悠久,包括上学时的教材课本中,也曾说过隋炀帝杨广开创科举制度,这让很多同学莫名的恨上了这个千古昏君。然而,在科举的完善道路上,隋...……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网络辟谣,还看“水浒英雄”
大众网记者 宋一鸣 菏泽报道当《水浒传》中的水浒英雄面对网络谣言,他们有话说。
2024-10-02 20:32:00
刘姥姥上门“报恩”,王熙凤厌烦,王夫人发愁,只有贾母看出机会
红楼梦演义141:庄家穷姥姥再出难题,豪门富太太存心化解上一回讲到当初来贾家打抽丰的刘姥姥,拿钱回去后,家里过了一段好日子
2024-10-02 16:38:00
她10岁患精神病,住院48年,靠“画点”年挣7亿,LV主动找她合作
“天才跟疯子,很多时候就在一念之间。”有人曾经问:什么工作看上去没什么技术含量,但实际上最技术要求非常高的?说来这种工作还真不算少
2024-10-02 16:40:00
《红楼梦》第二块石头,名气不比女娲补天石小,你知它转世为谁?
《红楼梦》里隐藏的故事数不胜数。曹雪芹铺垫情节,便引用和借鉴了非常多的典故。比如我们都熟悉的一开篇,提到女娲补天的典故
2024-10-02 16:42:00
薛宝钗在贾宝玉身边,有个忠实的支持者,暗中为她创造无数机会
红楼梦演义128:薛宝钗屡败屡战,花袭人渐入佳境上一回讲到薛宝钗奉承贾母,不想却惹得王熙凤不满,贾母也不满意。便连续针对她的话
2024-10-02 16:42:00
贾芸一个小角色,为何被安排主角戏份?他身上有三个关键必须重视
贾芸是贾家分支第五代的落魄子弟,父亲去世后,孤儿寡母守着一点产业生活,家境很是窘迫。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人物,却得到曹雪芹十分关注
2024-10-02 16:43:00
《红楼梦》容易弄错的规矩:秦可卿五品称恭人,贾母八旬并非80
曹雪芹在《红楼梦》里写了很多古代社会的习俗和文化。作为300多年后的读书人,可能会觉得费解。但在当时并不是问题。本文就简单讲两个曹雪芹写的当时人的“讲究”
2024-10-02 16:44:00
红楼梦:薛宝钗为嫁贾宝玉用尽各种办法,甚至打起通灵宝玉的主意
红楼梦演义129:花袭人退避三舍,黄金莺络拴宝玉。上一回讲到薛宝钗奉承贾母不成反受窘,不想袭人让贾宝玉请莺儿帮忙打络子
2024-10-02 16:44:00
红楼梦:已经有个薛宝钗,曹雪芹再写一个更出色的薛宝琴有何目的
薛宝琴一出场就是惊艳,在贾家引起巨大反响。不但贾宝玉觉得好,贾探春更推崇她从薛宝钗到这些人都不如她。至于贾母更夸张,既要放在身边养活
2024-10-02 16:44:00
贾探春被嫁去了哪里?两盆花给出重要线索,薛宝琴才是那个知情人
贾探春远嫁海外异国为王妃是共识。她被远嫁后一去不归,独自漂泊海外,通过判词图画也表现的清楚。那么,贾探春最终被嫁去了哪里
2024-10-02 16:45:00
贾宝玉和林黛玉,还有另外三种结局,曹雪芹设计了不一样的故事
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结局以“悲剧”收场。不过君笺雅侃红楼认为并不全是悲剧。根据太虚幻境典出秦观秦太虚来看,最终“豁达”的感情才是真谛
2024-10-02 16:45:00
贾母与王夫人真实的婆媳关系,听明白王熙凤的说法,就彻底清楚了
红楼梦演义130:吃双份,玉钏得大喜,调月例,袭人晋姨娘上一回讲到莺儿给贾宝玉打络子,果然一会儿薛宝钗就又来了。双方这阵子就是蘅芜苑请袭人打结子
2024-10-02 16:45:00
花袭人得意,薛宝钗失意,一件鸳鸯肚兜让二人处境冰火两重天?
红楼梦演义131:喜鸳鸯,花袭人心愿得偿,梦情缘,薛宝钗难了情缘上一回讲到王熙凤和平儿背后讨论袭人被王夫人提拔为贾宝玉准姨娘
2024-10-02 16:46:00
红楼梦:一段“袅晴丝”打破贾宝玉幻想,有些美好他注定得不到
红楼梦演义132:贾宝玉遭拒袅晴丝,梨香院旁观蔷龄情上一回讲到袭人被晋升为准姨娘,薛宝钗去道贺,袭人也有意为她创造机会临时出去
2024-10-02 16:46:00
贾母真是人精,骂完王夫人再对薛姨妈说你姐姐孝顺,话都被她说了
贾母的智慧在整个贾家无人能及。就算聪明如王熙凤,也只是机关算尽太聪明,不叫智慧。有智慧的人,就像贾母那样,一生能掌控自己
2024-10-02 16:4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