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为何说半部《论语》治不了天下,但是《商君书》可以
...抗大宋。以上事实证明半部《论语》治不了天下,但是《商君书》可以。鲁迅先生说过,普通人的一生,就是盛世的牛马,乱世的炮灰,平时榨其身,战时用其命。实际上早在《韩非子》中就有“君之于民也,有难则用其死,安...……更多
秦朝衰亡的制度因素:从商鞅变法看历史的转折
...守了这一承诺诺,赐卫鞅商於十五邑作为封地,号其为“商君“。《求贤令》使卫鞅看到了秦孝公对名士的尊重,于是他毅然决定入秦,助秦变法。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五年,在经历过一场场辩论之后,秦孝公终于决意变法,一...……更多
大秦帝国首位功臣,没有他秦始皇不可能统一六国
...于社会治安的改革,秦朝君王重用的是来自法家的商鞅。商君深知秦朝民风彪悍,并且社会治理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战场上军队的实力。于是商鞅在户籍的改革方面,将法家的严刑重罚体现得淋漓尽致。史籍上记录商君把百姓十...……更多
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辅佐两位皇帝的传奇臣子
...以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有一种说法,赵普是靠“半部《论语》治天下”的。有一次,宋太宗问赵普:“有人说你只读一部《论语》,是真的吗?”赵普回答:“臣所知道的,确实不超出《论语》这部书。过去臣以半部《论语》...……更多
商鞅明明是被诬陷冤死的,历任秦王却为何无人为其平 反
...有商鞅。平,反商鞅,只会减弱剑的锋芒,于秦国无益。商君变法,祸根深种,取死有道商鞅本名公孙鞅,卫国(非魏国)人,因在魏国混不下去了,来到了秦国,之所以选择秦国,是因为秦孝公发布了《求贤令》。在《求贤令》...……更多
秦国军制考辩在《商君书·境内》一篇中,秦军的基层士卒及军官被分别称为“校、徒、操”。而从“吏自操及校以上大将尽赏”这一句来看,“徒”所指应为“一般士卒”,“校”与“操”具体所指不明,这里略过不谈。其中...……更多
超越侯爵的荣耀:商鞅与封君的权力象征
...君的几位著名人物,商鞅是秦国第一个获得封君的人,号商君;其次是张仪,号武信君;白起,号武安君。《仪礼·丧服》篇讲:“君,至尊也。”,君是战国时期王可以封的最高爵位,从这里来看,君的爵位是高于侯爵的。王...……更多
作为秦国“第一王”,秦惠文王是如何推进秦国统一大业的?
...抚住了守旧贵族。等到秦惠文王手中权力稳固之后,以为商君平反为由,将公子虔、甘龙等守旧贵族处死,明确表示,商君虽死,商君之法仍为秦国所沿用。02收复河西失地,积极东出争霸在先后清洗了商鞅、守旧贵族之后,秦...……更多
商鞅“二十等爵制”的阶层划分:从基层到高层的晋级之路
...可敢定的。因此商鞅功劳如此之大,最后也还是封了个“商君”罢了。一.神奇的“二十等爵制”“二十等爵制”最大的魅力就在于“打压阶级,能力至上”。 在那个奴隶制已经没落的旧贵族时代,进行变革,打压腐朽贵族,是...……更多
他一手缔造了秦国的强大,却落得诛灭全族的下场
...上告商鞅谋反,挑拨到“如今百姓不论老少,知道的只是商君之法,却不知道大王之法,商鞅好似人主,大王为人臣,您不记得当年商鞅对您的处罚了吗”秦惠王听信了谗言,派兵追捕商鞅。商鞅问询逃到了边关,晚上要住旅店...……更多
...有没有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有没有按时温习?《史记·商君列传》中,对“一日三省吾身”进行了诠释:“反听之谓聪,内视之谓明,自胜之谓强”,意思是能够听取不同意见就是聪睿,能够反省自己就是明智,能够战胜自己...……更多
哪个朝代皇帝的权利最大
...于严苛,商鞅本人不得善终。然而秦国此后却继续坚持了商君新法,奋六世之余烈,最终在秦王嬴政时期一扫六合,是为秦始皇。3、天下一统而法制崩裂秦始皇统一中原之后,南征百越之地、北击匈奴,建立旷世基业。然而大...……更多
西安博物院珍宝“勾连云纹玉杯”冲上热搜
...说法。秦国从商鞅变法时起,就对酒采取重税政策,据《商君书·垦令》载:“贵酒、肉之价,重其租,令十倍其朴。”把酒的价格比其成本提高了十倍,这就限制了消费,使“大臣不为荒饱”“农不能喜酣奭”,而“农不慢”(...……更多
为何商鞅认为必须弱民以强国
...善民,以民斗民,国家才能轻易拿捏一盘散沙的民众。《商君书》曰:尚奸必出恶政,商鞅之恶政,就是驭民六术,包括以维持社会治安和集权专制的弱民,愚民,虐民和辱民,以及加强农业耕种和经济生产的疲民,贫民。驭民...……更多
商鞅与张仪:秦国丞相的权力和地位之比较
...的,但武信君张仪掌握的实际权力和威望地位是远远不如商君商鞅的,甚至可以用天差地别来形容。商鞅、张仪入秦拜相封侯年表商鞅入秦时间为公元前361年,后多次游说,最终以“富国强兵之策”打动了秦孝公,于是秦孝公就...……更多
战国时期封君和封侯制度是怎么来的?
...过渡性质的爵位赏赐,是仅次于诸侯们自己的一种爵位。商君卫鞅但是在战国末期,各国又出现了一个全新的爵位,即封侯,比如吕不韦的文信侯,王贲的通武侯等等,要知道战国时期封君是比较常见的,且封君基本宗室子弟和...……更多
西汉宗室政策的变化与王莽时期的政治动荡
...掀起了一股“兴灭继绝”的热潮。“兴灭继绝”,出自《论语·尧曰》:\"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西汉立国至王莽执政时已逾两百年,许多宗亲因为嫡支断绝,因罪除爵等原因丢掉了爵位及封地。王莽在...……更多
周朝对商朝的抹黑:从纣王看历史的真相
...都后,商朝逐渐衰落,通过商朝王墓的陪葬品,可以看出商君的权力正在下降,换一种说法,到了王的时代,商朝的君主错过了大权,才给了武王借手的机会,也许不是因为王粗心无能,而是因为武王姬发找到了夺取天下的机会...……更多
从商鞅到韩非子,法家名人的死亡之谜
...一定在这个学派的思想中。商鞅:不拿人当人商鞅著有《商君书》,该书号称历代君王的必修课,为民间禁书。商君书的核心思想主要有以下几条:壹民。全国只有一个思想,那就是君王的思想,对君王绝不能质疑和违抗。要让...……更多
秦国四年三王交替,崛起之路为何未受阻?
...制度使秦国越来越强大,这也使得后世之君主动选择遵守商君之法。秦国虽然“四年丧三王”,但秦国的崛起之路没有受到太大影响。 ……更多
...现实社会情况所做出的选择和创新。正如蒙文通所谓:“商君之治,倘亦因秦之俗化而然也;”“凡商君之法,多袭秦旧,而非商君之自我作古。”毫无疑问,在此过程中法家思想发挥了重要影响,但是,一方面法家思想所关注...……更多
读《星汉灿烂》原著才知道:凌不疑对付情敌袁善见,只需一句话
...,他说,“是我眼拙了,当初在别院时,就该看出你对少商君有意。”这分明就是在骂凌不疑无赖,对别人的未婚妻有非分之想,要不然人家早上退完亲,你下午就把人给收了。 其实我觉得袁善见更想说的应该是:一点机会都...……更多
王莽的新朝名字是怎么来的
...家经典,尤其崇尚孔子“克己复礼”的思想。他最喜欢《论语》一书,常常捧着这本典籍走到河边的林荫里静坐,一坐就是大半天。有人劝他多走动走动,王莽总是温和地一笑,然后重新把注意力集中在书本上。王莽孝顺友爱,...……更多
“半文盲”赵普如何成为北宋第一宰相
...学问差得多。太宗赵光义曾问他:“有人说你只读一部《论语》,这是真的吗?”赵普回答说:“臣所知道的,确实不超出《论语》这部书。过去臣以半部《论语》辅助太祖平定天下,现在臣用半部《论语》辅助陛下,便天下太平...……更多
秦孝公死后,失去靠山的商鞅真是无路可逃吗?
...商鞅得宠于秦孝公,先后被任命为左庶长、大良造,获封商君称号,执掌相位10年。他曾自夸:“当年秦国和戎狄一样,父子不分家,男女同居一室。我改变了这种习俗,使男女有别,分居而住,营造宫廷城阙,秦王室像鲁国、...……更多
...以为他是一个富国利民的伟大人物。可是,当把《史记·商君列传》和《资治通鉴·周纪二》仔细阅读后,我觉得商鞅的伟大严重缺乏民本思想的支撑。在《史记》和《资治通鉴》有关商鞅的记载中,占据文章主要篇幅的,是变...……更多
李商隐为何又是被名字所累的呢?他的名字有着怎样的玄机
...于商鞅变法,商鞅因为有功,被封于此地,后被称商鞅或商君。我们再来说说商山四皓的来历。秦始皇称帝后,选拔了七十名饱学之士并授予博士之职,以资顾问。及至秦末大乱,其中有四名博士避世隐遁,隐居于商山之上,靠...……更多
赵匡胤退朝时,问大臣们一个什么莫名其妙的问题
...忧,委以重任啊。”自此,赵普便彻夜读书,但是只读《论语》,自然是有道理的,毕竟“半部论语治天下”。实际上赵普思想很独特也能从大局考虑,有一天在上朝的时候,赵匡胤大赞赵普并称他为当代萧何,文武百官也频频...……更多
苏秦的合纵战略:短暂的和平与长久的野心
...次遭到否决。当时秦国孝公亡后,新王秦惠文王正处置了商君,对于苏秦的到来不仅不重视,甚至是不欢迎,毫无悬念,他的这次行动也宣告失败了。年少的总是特别执着,对于认定的事全力以赴,苏秦前后上书秦王十次,但最...……更多
秦国兴衰,吕不韦韩非子功成身败,原因:会吸星大法,不懂易筋经
...把菜刀的地步,商鞅为此也实现了人生巅峰,还出版了《商君书》流传后世。但好景不长,秦孝公驾崩了,没有秦孝公为之撑腰,商鞅沦为丧家之犬,人人喊打。最后商鞅被自己制定的酷刑五马分尸了。【三】吕不韦与韩非子聪...……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本文转自:泰安日报本报6月12日讯(通讯员 李滕)为深入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引导全体党员以史为鉴、以史明纪,强化纪律意识
2024-06-13 09:02:00
本文转自:邢台日报本报讯(记者籍明泉通讯员李光普)为丰富资料来源、提升编纂质量,即日起至10月31日,市档案馆(市方志办)面向全社会广泛征集《邢台年鉴(2024)》入鉴图片
2024-06-13 10:03:00
以城为钥  解码中国
本文转自:内蒙古日报□甘武进 何为“城”?中国最早的“城”出现于何时?为什么说作为圈围设施的“城”不限于城墙?城池为何而建
2024-06-13 05:16:00
本文转自:运城日报坞堆村的“思乡苑”■安新明过了端午节,年轻人各干其事上班去了,我约了几个朋友驱车前往稷山县汾南,去太阳乡坞堆村看薛武刚先生建成的“思乡苑”
2024-06-13 05:55:00
本文转自:太原日报红色记忆红军东征 转战太原阴旭东1935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中共中央提出了“抗日反蒋、渡河东征”的口号
2024-06-13 06:20:00
本文转自:太原日报介子平徐继畲(1795—1873),五台县东冶镇人,清道光六年(1826)中进士。清道光十年(1830)
2024-06-13 06:21:00
本文转自:贵州日报石阡用好困牛山红色资源 提升党员干部教育培训质效展示一段历史 传承一种精神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田勇“啊
2024-06-13 06:23:00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祝庆庆 陈俎宇“头青山、二者相、三龙广、四捧乍。”提及青山镇的历史,普安县青山镇中心校原校长倪嘉隆常提到这句话并解释
2024-06-13 06:24:00
吴三桂如果接受削藩而不是起兵反清,康熙会让他平安终老吗
1644年4月,吴三桂将山海关交给李自成的部将唐通驻守,他接受了李自成的招降,率所部由山海关入京“朝见新主”。但当他抵达永平以西的沙河驿时
2024-06-12 20:26:00
公主帮慈禧洗澡时,发现一个什么秘密
相信不少80后,90后都看过一部电视剧,叫做《还珠格格》,这里面有不少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除了主人公小燕子与紫薇之外,还有一个女子
2024-06-12 20:32:00
肃顺:权臣还是功臣
权臣还是功臣?关于肃顺,功过是非,历史上评论的太多,有人说,大清要是没了肃顺,至少少存在100年,还有人说,亏得慈禧杀了他
2024-06-12 20:32:00
聊聊嘉庆帝皇四子的传奇人生
嘉庆二十五年七月,61岁的嘉庆皇帝突然驾崩于承德避暑山庄,具体死因直到现在也未形成定论。根据雍正皇帝所创“秘密立储”制度
2024-06-12 20:33:00
清朝走向没落,李 鸿章有何过错
清朝走向没落,李,鸿章有何过错?大清败给洋人,都以为是武器的落后,实则不然,人和制度才是关键。清朝官员各谋私利轻,均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2024-06-12 20:36:00
英国档案是怎么描述鸦片战争的
说起鸦片战争,无论是中国人还是英国人都不愿提起这场战争。对于国人来说是莫大的耻辱,而对于英国来说,谁也不会承认自己是因为卖毒品才发动战争的
2024-06-12 20:35:00
火烧圆明园过程中,当地百姓做了什么蒙羞百年的事
今天咱们就来聊聊“火烧圆明园”事件中知者甚少的真相。按照教科书上的说法,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9月,咸丰帝以“木兰秋狝”的名义带着皇后
2024-06-12 20:3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