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嘉庆二十五年七月,61岁的嘉庆皇帝突然驾崩于承德避暑山庄,具体死因直到现在也未形成定论。根据雍正皇帝所创“秘密立储”制度,嘉庆皇帝身后的皇位传承只需要两份“传位诏书”——“正大光明”匾额后一份,皇帝随身携带一份,两份诏书对照无误,即可完成皇权更迭。
可在嘉庆皇帝驾崩的时候,其随身携带的“传位诏书”没找到,应该藏于“正大光明”匾额后的“传位诏书”也没找到。万般无奈之下,朝廷众臣只得请旨于当时的最高统治者——孝和睿皇后钮祜禄氏。令所有人没想到的是,孝和睿皇后没有选择两个亲生儿子——绵忻、绵恺,而是基本遵照了嘉庆皇帝的遗愿,下达懿旨:
传谕留京王大臣,驰寄皇次子旻宁,即正尊位。以慰大行皇帝在天之灵,以顺天下臣民之望。
嘉庆皇帝为何没有按照祖制成例,预先准备“传位诏书”?
根据《清实录·仁宗实录》的记载,早在乾隆太上皇驾崩的嘉庆四年,嘉庆皇帝就已经按照“秘密立储”要求,将嫡长子旻宁立为皇储。只不过,因为另一位优秀皇子的出现,让嘉庆皇帝改变了择储决定,甚至撤回了藏于“正大光明”匾额之后的“立储诏书”。
这位优秀的皇子,就是嘉庆皇帝皇四子,孝和睿皇后所出第二子——爱新觉罗·绵忻。
根据《同文汇考》的记载,嘉庆二十二年,出使清朝的朝鲜使臣有过对诸位皇子的看法:
皇帝有三个儿子,长子则面貌凉薄,人且凡庸。第二子则广颊丰耳,人亦宽弘。第三子则最为颖悟,有文艺,年虽少而颇练达事务,皇帝最喜欢他。
由于嘉庆皇帝的皇长子早夭,这里的“第三子”就是指的绵忻。也就说,在嘉庆皇帝生命的最后几年,绵忻的继位可能已经非常明显,甚至连朝鲜使臣都能看出端倪。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察觉出绵忻的巨大继位优势:
1、嫡长子旻宁的外貌长相,消瘦、猥琐,“望之不似人君”;较之“忠孝兼备、外貌出众”的绵忻,远远不如;
2、嫡长子旻宁的生母——孝淑睿皇后早逝,而绵忻的生母——孝和睿皇后正在统领后宫,而且是嘉庆皇帝最为钟爱的皇后。如此对照,绵忻的优势更为明显。
3、乾隆年间和嘉庆朝初期的旻宁或有优异表现,但逐渐成熟而且表现越来越抢眼的绵忻逐渐占据了嘉庆皇帝的全部视线。按照朝鲜使臣的说法,此时的旻宁已经“凡庸”,而绵忻则“年虽少而颇练达事务”。
正因如此,嘉庆皇帝才会撤回“正大光明”匾额以后的“传位诏书”,甚至销毁了自己随身携带的诏书,准备更换储君。只不过,没等嘉庆皇帝做出“易储”决定便猝然崩逝于承德避暑山庄,再加上孝和睿皇后的顾全大局,才有了道光皇帝的顺利继位。
佛家有言:“远为缘,近为分”,差点取代道光成为大清皇帝的绵忻,于道光八年病逝,年仅24岁。但在数十年以后,绵忻的重孙子也重现了他的“缘分”,差一点取代了光绪皇帝。
绵忻仅育有一子——奕志,奕志身后无子嗣,咸丰皇帝便下令将道光帝第五子——奕誴之子载漪过继给奕志为子。
载漪,晚清时期赫赫有名的端郡王,就是那个让慈禧太后深信“义和团”刀枪不入,绝对能够将洋人赶出大清国,酿成“义和团事变”的祸首之一。
光绪二十五年,慈禧太后挑中了载漪15岁的儿子——溥儁,将其立为“大阿哥”(嗣皇帝),准备替代形同傀儡的光绪皇帝,甚至已经为其定好了“保庆”年号。就此来看,溥儁甚至比自己的曾祖父——绵忻,更加靠近皇位。
奈何天不遂人愿,因为内外各派势力的强烈反对,慈禧太后被迫放弃了废立计划。更让载漪、溥儁父子没想到的是,在“八国联军”的强烈要求下,慈禧太后将父子两人流放新疆。纵然之后重获了自由,但也生活落魄、晚景凄凉。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13 06:45:1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